5、通商路漫
關燈
小
中
大
美洲讓詹姆士一世的暴富夢想破滅了。
伊麗莎白在世的時候兩次啟動“契丹計劃”,都因為可惡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導緻英格蘭的使臣不是被殺就是被關禁閉,連個大明帝國官員的影子都沒有看到。
現在尼德蘭人獨立成了荷蘭人,連他們的船隊都在跟中國商人進行貿易,倫敦的紅茶都是英格蘭商人從荷蘭商人手上買來的,怎麼能讓荷蘭人就這麼将屬于英格蘭人的錢賺走了呢? 1610年,詹姆士一世決定仿效伊麗莎白的做法,重啟“契丹計劃”,修書給大明帝國的萬曆皇帝,派商人尼古拉道通為代表,持信前往中國。
詹姆士一世這一次派出的使團主要以東印度公司為班底。
東印度公司是1600年12月31日在伊麗莎白的主導下成立的貿易公司。
那一天伊麗莎白親自向東印度公司頒發了貿易特許狀。
這家公司有125個持股人,資金為7.2萬英鎊,王室出資1萬英鎊,成為東印度公司最大的股東。
東印度公司由一名總督和24名理事組成理事會。
他們皆由全體經營者委任,并定時向全體經?營者彙報。
理事會下轄10個定期做彙報的委員會。
英格蘭王室作為最大的股東,當然希望成為印度市場的最大壟斷者,伊麗莎白在頒發貿易特許狀的時候,允許東印度公司擁有15年的貿易特權,英國的其他公司不能進入東印度市場。
詹姆士一世在美洲的海盜殖民撈錢模式陷入危局的時候,他收到一份東印度公司的年度報告,公司登陸東印度比弗吉尼亞在美洲的成本低多了,登陸後的貿易利潤還相當高。
詹姆士一世非常高興,既然王室是大股東,自己又是皇帝,給東印度公司搞點特權也不需要議會讨論,這種利己不損人的好事到哪裡去找呢?相信議會一幫人也不會對此有什麼微詞。
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東印度公司發出了一張不設期限的特許狀,特許狀隻有在公司連續三年沒有盈利的情況下才會被取消。
詹姆士一世給萬曆皇帝的結盟信就由東印度公司送去,以便在大明帝國心中樹立其英國皇家控股公司的貿易形象。
海上現在是英格蘭人的天下,東印度公司的使團船隻一路順風順水。
澳門依然由西班牙人控制的葡萄牙把持,英格蘭的船隻進入一定會遭遇葡萄牙人的抵抗,到時候他們在大明帝國的官員面前說點壞話,那英格蘭使團這一次肯定白跑。
于是,東印度公司将使團成員運到了萬丹,就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亞。
那裡聚集了很多大明帝國的商人,詹姆士一世的商人使團希望通過帝國的商人跟北京朝廷搭上線。
英格蘭的船隻走走停停,在海上走了9年。
1618年1月,使團成員到達了萬丹,東印度公司的人立即跟商人聯系。
然而英格蘭人很快就失望了,大明帝國的商人跟英格蘭人做生意沒問題,但是要想送國書,沒戲。
東印度公司萬丹總辦事處非常無奈地給詹姆士一世寫信: 沒有一個中國人,敢于翻譯和傳送這些信,該國法律對這類人是處以死刑的,或能通過另外願意帶信前往的基督徒。
否則,便無其他妥善辦法送往該處。
詹姆士一世的使團連個送信的人都找不到,實在是窩囊得很。
根據當時大明帝國的朝貢貿易規則,外藩使臣要想孝敬中國皇帝,對不起,必須先給你勘合執照,否則是不能登陸大明帝國國土的。
當初日本戰國諸侯在争貢貿易之後也想孝敬大明皇帝,皇帝就是不願意接受這些日本兒孫的孝敬。
英格蘭人沒有勘合一樣不能擅自來訪。
英格蘭人跟中國人的貿易時間太短,中國商人可能是不願意跟英國人的使團合作,招惹麻煩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們是第一次跟英國人打交道,不知道底細。
當時的對外貿易并非動辄處死那麼恐怖,萬曆皇帝當政後,政府甚至每年在廣州組織夏冬兩季的定期市。
定期市就是交易會,應該就是最早的廣交會,參加廣交會的國家非常多,歐洲的、美洲的、亞洲的等,不過這些商人都要将商品運經?澳門出口,轉銷日本、東南亞、非洲、歐洲以及拉丁美洲各個國家和地區。
詹姆士一世的信在萬丹逗留了幾年之後,神秘消失了,使臣也很不好意思回國,就在當地定居結婚生孩子了。
這位詹姆士一世心情越來越煩悶,甚至不願意處理朝政,英格蘭的政務都由他的兒子查理一世打理,看到父親的種種要求均遭遇議會的刁難,查理一世對議會那幫人越來越反感。
郁悶會讓人氣血郁結,詹姆士一世的海外擴張夢想總是被無情地擊碎,越來越抑郁的詹姆士一世整天窩在深宮裡研究君權神授跟法律的關系。
他研究了一輩子,最終在寂寞中死去。
詹姆士一世的郁悶與研究讓查理一世大徹大悟,最後總結出八個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詹姆士一世的統治在無限的遺憾中謝幕了,瘋狂的查理一世上台了。
同一時期,在遙遠的東方一場血腥的屠殺陰謀,已經?撲向了忙着應付東北狼努爾哈赤的大明帝國皇帝。
伊麗莎白在世的時候兩次啟動“契丹計劃”,都因為可惡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導緻英格蘭的使臣不是被殺就是被關禁閉,連個大明帝國官員的影子都沒有看到。
現在尼德蘭人獨立成了荷蘭人,連他們的船隊都在跟中國商人進行貿易,倫敦的紅茶都是英格蘭商人從荷蘭商人手上買來的,怎麼能讓荷蘭人就這麼将屬于英格蘭人的錢賺走了呢? 1610年,詹姆士一世決定仿效伊麗莎白的做法,重啟“契丹計劃”,修書給大明帝國的萬曆皇帝,派商人尼古拉道通為代表,持信前往中國。
詹姆士一世這一次派出的使團主要以東印度公司為班底。
東印度公司是1600年12月31日在伊麗莎白的主導下成立的貿易公司。
那一天伊麗莎白親自向東印度公司頒發了貿易特許狀。
這家公司有125個持股人,資金為7.2萬英鎊,王室出資1萬英鎊,成為東印度公司最大的股東。
東印度公司由一名總督和24名理事組成理事會。
他們皆由全體經營者委任,并定時向全體經?營者彙報。
理事會下轄10個定期做彙報的委員會。
英格蘭王室作為最大的股東,當然希望成為印度市場的最大壟斷者,伊麗莎白在頒發貿易特許狀的時候,允許東印度公司擁有15年的貿易特權,英國的其他公司不能進入東印度市場。
詹姆士一世在美洲的海盜殖民撈錢模式陷入危局的時候,他收到一份東印度公司的年度報告,公司登陸東印度比弗吉尼亞在美洲的成本低多了,登陸後的貿易利潤還相當高。
詹姆士一世非常高興,既然王室是大股東,自己又是皇帝,給東印度公司搞點特權也不需要議會讨論,這種利己不損人的好事到哪裡去找呢?相信議會一幫人也不會對此有什麼微詞。
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東印度公司發出了一張不設期限的特許狀,特許狀隻有在公司連續三年沒有盈利的情況下才會被取消。
詹姆士一世給萬曆皇帝的結盟信就由東印度公司送去,以便在大明帝國心中樹立其英國皇家控股公司的貿易形象。
海上現在是英格蘭人的天下,東印度公司的使團船隻一路順風順水。
澳門依然由西班牙人控制的葡萄牙把持,英格蘭的船隻進入一定會遭遇葡萄牙人的抵抗,到時候他們在大明帝國的官員面前說點壞話,那英格蘭使團這一次肯定白跑。
于是,東印度公司将使團成員運到了萬丹,就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亞。
那裡聚集了很多大明帝國的商人,詹姆士一世的商人使團希望通過帝國的商人跟北京朝廷搭上線。
英格蘭的船隻走走停停,在海上走了9年。
1618年1月,使團成員到達了萬丹,東印度公司的人立即跟商人聯系。
然而英格蘭人很快就失望了,大明帝國的商人跟英格蘭人做生意沒問題,但是要想送國書,沒戲。
東印度公司萬丹總辦事處非常無奈地給詹姆士一世寫信: 沒有一個中國人,敢于翻譯和傳送這些信,該國法律對這類人是處以死刑的,或能通過另外願意帶信前往的基督徒。
否則,便無其他妥善辦法送往該處。
詹姆士一世的使團連個送信的人都找不到,實在是窩囊得很。
根據當時大明帝國的朝貢貿易規則,外藩使臣要想孝敬中國皇帝,對不起,必須先給你勘合執照,否則是不能登陸大明帝國國土的。
當初日本戰國諸侯在争貢貿易之後也想孝敬大明皇帝,皇帝就是不願意接受這些日本兒孫的孝敬。
英格蘭人沒有勘合一樣不能擅自來訪。
英格蘭人跟中國人的貿易時間太短,中國商人可能是不願意跟英國人的使團合作,招惹麻煩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們是第一次跟英國人打交道,不知道底細。
當時的對外貿易并非動辄處死那麼恐怖,萬曆皇帝當政後,政府甚至每年在廣州組織夏冬兩季的定期市。
定期市就是交易會,應該就是最早的廣交會,參加廣交會的國家非常多,歐洲的、美洲的、亞洲的等,不過這些商人都要将商品運經?澳門出口,轉銷日本、東南亞、非洲、歐洲以及拉丁美洲各個國家和地區。
詹姆士一世的信在萬丹逗留了幾年之後,神秘消失了,使臣也很不好意思回國,就在當地定居結婚生孩子了。
這位詹姆士一世心情越來越煩悶,甚至不願意處理朝政,英格蘭的政務都由他的兒子查理一世打理,看到父親的種種要求均遭遇議會的刁難,查理一世對議會那幫人越來越反感。
郁悶會讓人氣血郁結,詹姆士一世的海外擴張夢想總是被無情地擊碎,越來越抑郁的詹姆士一世整天窩在深宮裡研究君權神授跟法律的關系。
他研究了一輩子,最終在寂寞中死去。
詹姆士一世的郁悶與研究讓查理一世大徹大悟,最後總結出八個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詹姆士一世的統治在無限的遺憾中謝幕了,瘋狂的查理一世上台了。
同一時期,在遙遠的東方一場血腥的屠殺陰謀,已經?撲向了忙着應付東北狼努爾哈赤的大明帝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