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血濺甯波
關燈
小
中
大
本使團出現問題,甯波港的官員可就吃不了兜着走,總督也會受到牽連,到時候就不是幾個農民鬧事的問題,而是牽涉到國際關系的大事。
大明帝國的官員有一個千年不變的明哲保身基因,就是不能通融日本人,既然日本人那麼多貨物帶不到京城,那就将貢物暫存市政司庫,按例給價放回。
了庵桂梧萬般無奈,隻有接受市舶司官員的建議,他後來才知道,細川氏的家臣宋素卿已經?提前到了北京城,得到了皇帝的大筆賞賜,還有大太監劉瑾撐腰,自己真要硬來,到時候皇帝一生氣将自己趕走,賞賜都沒有,那回去怎麼交代?了庵桂梧一行憋着一肚子火到了北京,給正德皇帝磕頭作揖之後得到大筆賞賜方才作罷。
大太監劉瑾也是不走活路,居然接受了甯王朱宸濠的賄賂。
都是劉瑾從中斡旋,朱宸濠才得以将帝國駐紮在南昌的部隊劃歸到自己的私家衛隊用于起兵造反。
朱宸濠也是熊包軟蛋,書生王陽明一到南昌,用了點小伎倆就将這位造反的王爺給抓了,劉瑾跟朱宸濠勾結的事情敗露,正德皇帝不得不要了劉瑾的腦袋。
了庵桂梧了解到宋素卿能夠在沒有國書的情況下見到皇帝還得到賞賜,就是因為宋素卿給了劉瑾大筆的黃金。
正德皇帝現在是一聽劉瑾就生氣,一氣之下決定将日本的朝貢勘合重新頒發。
正德皇帝頒發對日新的勘合百道,下令日本使臣了庵桂梧于下次貿易時繳回舊勘合。
了庵桂梧是大内氏派出的代表,在這一次正規的使團朝貢貿易中大内氏占據了絕對優勢,加上宋素卿的不軌行為讓大内氏很搓火,而正德皇帝将對劉瑾的憎恨撒到了宋素卿身上,大内氏抓住了大明帝國國内政局變化的機會,将正德新勘合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
大内氏跟細川氏在日本國内也開始分道揚镳,宋素卿的到來将中日有限的朝貢貿易推向了死亡深淵。
一團更大的血腥殺氣正在暗暗撲來。
了庵桂梧一回到日本,大内氏對細川氏是咬牙切齒,為了兩船賞賜,兩大豪族翻臉了。
按照常理,正德皇帝頒發給日本的新勘合,了庵桂梧應該送到京都足利幕府手裡。
足利幕府作為朝廷的權力中樞,有權分配對明貿易的勘合數量。
大内氏現在獨占了勘合,當然就打着獨占對明朝貢貿易的算盤,足利幕府不敢貿然答應,主要擔心身邊的實力派細川氏,一旦細川氏知道足利幕府将對明朝貢貿易的特權交給了大内氏,一夜之間就可能讓足利幕府改朝換代。
足利幕府已經?身處武士豪族們的包圍之中,跟木偶沒什麼區别,而大内氏拿到大明皇帝的朝貢勘合又是志在必得。
大内氏已經?料定,有了新執照在手,細川氏就是再派宋素卿去跟大明帝國的太監勾兌也沒有用,最大的太監劉瑾已經?被皇帝活活地剮了,現在的太監就是再貪婪,也不敢接受細川氏的賄賂。
大内氏決定甩開細川氏單獨派出朝貢的船隊,獨享朝貢貿易的利潤。
足利幕府根本就招架不住大内氏的軟泡硬磨,隻有答應以幕府的名義派遣大内氏的船隻到大明帝國。
1516年4月,足利幕府終于繃不住了,承認大内氏派出的船隊就是日本國的朝貢船隊。
1523年,大内氏以正德勘合組成對明朝貢貿易團,使臣宗設謙道,大内氏按照往常的朝貢貿易規格,率領三艘朝貢船,這一次大内氏帶來的人更多,超過300人,這300人中絕大部分都是商人,他們代理着大内氏的生意,當然也夾帶一點自己的私貨。
1523年4月27日,大内氏派出的朝貢貿易使團抵達甯波。
宗設謙道的船隊剛一出發,日本國内的諸侯們就騷動起來,足利幕府憑啥将對明貿易的賺錢買賣給大内氏?盤踞坍港的細川氏火冒三丈,跑到幕府沒有一點規矩地訓斥足利幕府,擺出一副無賴的架勢,細川氏不分享對明貿易的權利就不行。
足利幕府早就預料到這樣的後果,細川氏僅擁有強大的武裝,他們的領地挨着京都朝廷跟幕府,拒絕了無賴的細川氏,後果很嚴重。
足利幕府忍氣吞聲,但是新勘合在大内氏手上,他們已經?帶走了三個,幕府手上沒有怎麼辦呢?足利幕府沒法子,隻有将過期作廢的正德皇帝老爸時候頒發的勘合交給細川氏。
細川氏拿到足利幕府給的大明帝國勘合,立即組織了對明朝貢貿易船隊,奮力追趕宗設謙道的船隊,希望能夠在宗設謙道船隊到達之前到達。
宗設謙道比了庵桂梧幸運多了,到達甯波的時候沒有發現細川氏再私下派船,宗設謙道也就放心地将船停在港口,根本不急于讓市舶司的官員勘驗。
這位宗設謙道估計是在船上縱欲過度沒有緩過神來,竟在船上竟呼呼大睡了。
可是宗設謙道還沒有高興兩天,細川氏的船隊就到達了甯波港,這一次宗設謙道又遇到了庵桂梧的對頭宋素卿。
宋素卿遠遠看到宗設謙道的船隊,當時心都提到嗓子眼兒了,等船靠岸後一打聽宗設謙道還在睡大覺,宋素卿高興壞了。
現在大明帝國那位正德皇帝,因為在畜生圈裡縱欲過度死了,而他一生玩過頭,到死都沒有生個兒子,隻有讓遠在湖北的堂弟執掌軍國大權。
新皇帝還是個毛頭小夥子,國家的真正統治權還在文官集團手裡,文官集團要想真正跟皇帝分權,就要搞定太監,讓太監把皇帝侍候的舒服才行。
所以劉瑾被剮了沒什麼大不了的,還有很多太監跟文官集團隐形地發生着勾連,權力是最刺激的春藥,走太監的門路,金銀是最好的敲門磚。
細川氏派出的使臣是鸾岡瑞佐,這位爺搞不懂大明官場,誰叫日本人的法典都是偷襲中國的呢?權術上的鬥争日本人也就處在武夫當國的水平,大内氏跟細川氏你死
大明帝國的官員有一個千年不變的明哲保身基因,就是不能通融日本人,既然日本人那麼多貨物帶不到京城,那就将貢物暫存市政司庫,按例給價放回。
了庵桂梧萬般無奈,隻有接受市舶司官員的建議,他後來才知道,細川氏的家臣宋素卿已經?提前到了北京城,得到了皇帝的大筆賞賜,還有大太監劉瑾撐腰,自己真要硬來,到時候皇帝一生氣将自己趕走,賞賜都沒有,那回去怎麼交代?了庵桂梧一行憋着一肚子火到了北京,給正德皇帝磕頭作揖之後得到大筆賞賜方才作罷。
大太監劉瑾也是不走活路,居然接受了甯王朱宸濠的賄賂。
都是劉瑾從中斡旋,朱宸濠才得以将帝國駐紮在南昌的部隊劃歸到自己的私家衛隊用于起兵造反。
朱宸濠也是熊包軟蛋,書生王陽明一到南昌,用了點小伎倆就将這位造反的王爺給抓了,劉瑾跟朱宸濠勾結的事情敗露,正德皇帝不得不要了劉瑾的腦袋。
了庵桂梧了解到宋素卿能夠在沒有國書的情況下見到皇帝還得到賞賜,就是因為宋素卿給了劉瑾大筆的黃金。
正德皇帝現在是一聽劉瑾就生氣,一氣之下決定将日本的朝貢勘合重新頒發。
正德皇帝頒發對日新的勘合百道,下令日本使臣了庵桂梧于下次貿易時繳回舊勘合。
了庵桂梧是大内氏派出的代表,在這一次正規的使團朝貢貿易中大内氏占據了絕對優勢,加上宋素卿的不軌行為讓大内氏很搓火,而正德皇帝将對劉瑾的憎恨撒到了宋素卿身上,大内氏抓住了大明帝國國内政局變化的機會,将正德新勘合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
大内氏跟細川氏在日本國内也開始分道揚镳,宋素卿的到來将中日有限的朝貢貿易推向了死亡深淵。
一團更大的血腥殺氣正在暗暗撲來。
了庵桂梧一回到日本,大内氏對細川氏是咬牙切齒,為了兩船賞賜,兩大豪族翻臉了。
按照常理,正德皇帝頒發給日本的新勘合,了庵桂梧應該送到京都足利幕府手裡。
足利幕府作為朝廷的權力中樞,有權分配對明貿易的勘合數量。
大内氏現在獨占了勘合,當然就打着獨占對明朝貢貿易的算盤,足利幕府不敢貿然答應,主要擔心身邊的實力派細川氏,一旦細川氏知道足利幕府将對明朝貢貿易的特權交給了大内氏,一夜之間就可能讓足利幕府改朝換代。
足利幕府已經?身處武士豪族們的包圍之中,跟木偶沒什麼區别,而大内氏拿到大明皇帝的朝貢勘合又是志在必得。
大内氏已經?料定,有了新執照在手,細川氏就是再派宋素卿去跟大明帝國的太監勾兌也沒有用,最大的太監劉瑾已經?被皇帝活活地剮了,現在的太監就是再貪婪,也不敢接受細川氏的賄賂。
大内氏決定甩開細川氏單獨派出朝貢的船隊,獨享朝貢貿易的利潤。
足利幕府根本就招架不住大内氏的軟泡硬磨,隻有答應以幕府的名義派遣大内氏的船隻到大明帝國。
1516年4月,足利幕府終于繃不住了,承認大内氏派出的船隊就是日本國的朝貢船隊。
1523年,大内氏以正德勘合組成對明朝貢貿易團,使臣宗設謙道,大内氏按照往常的朝貢貿易規格,率領三艘朝貢船,這一次大内氏帶來的人更多,超過300人,這300人中絕大部分都是商人,他們代理着大内氏的生意,當然也夾帶一點自己的私貨。
1523年4月27日,大内氏派出的朝貢貿易使團抵達甯波。
宗設謙道的船隊剛一出發,日本國内的諸侯們就騷動起來,足利幕府憑啥将對明貿易的賺錢買賣給大内氏?盤踞坍港的細川氏火冒三丈,跑到幕府沒有一點規矩地訓斥足利幕府,擺出一副無賴的架勢,細川氏不分享對明貿易的權利就不行。
足利幕府早就預料到這樣的後果,細川氏僅擁有強大的武裝,他們的領地挨着京都朝廷跟幕府,拒絕了無賴的細川氏,後果很嚴重。
足利幕府忍氣吞聲,但是新勘合在大内氏手上,他們已經?帶走了三個,幕府手上沒有怎麼辦呢?足利幕府沒法子,隻有将過期作廢的正德皇帝老爸時候頒發的勘合交給細川氏。
細川氏拿到足利幕府給的大明帝國勘合,立即組織了對明朝貢貿易船隊,奮力追趕宗設謙道的船隊,希望能夠在宗設謙道船隊到達之前到達。
宗設謙道比了庵桂梧幸運多了,到達甯波的時候沒有發現細川氏再私下派船,宗設謙道也就放心地将船停在港口,根本不急于讓市舶司的官員勘驗。
這位宗設謙道估計是在船上縱欲過度沒有緩過神來,竟在船上竟呼呼大睡了。
可是宗設謙道還沒有高興兩天,細川氏的船隊就到達了甯波港,這一次宗設謙道又遇到了庵桂梧的對頭宋素卿。
宋素卿遠遠看到宗設謙道的船隊,當時心都提到嗓子眼兒了,等船靠岸後一打聽宗設謙道還在睡大覺,宋素卿高興壞了。
現在大明帝國那位正德皇帝,因為在畜生圈裡縱欲過度死了,而他一生玩過頭,到死都沒有生個兒子,隻有讓遠在湖北的堂弟執掌軍國大權。
新皇帝還是個毛頭小夥子,國家的真正統治權還在文官集團手裡,文官集團要想真正跟皇帝分權,就要搞定太監,讓太監把皇帝侍候的舒服才行。
所以劉瑾被剮了沒什麼大不了的,還有很多太監跟文官集團隐形地發生着勾連,權力是最刺激的春藥,走太監的門路,金銀是最好的敲門磚。
細川氏派出的使臣是鸾岡瑞佐,這位爺搞不懂大明官場,誰叫日本人的法典都是偷襲中國的呢?權術上的鬥争日本人也就處在武夫當國的水平,大内氏跟細川氏你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