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海盜假面
關燈
小
中
大
利茅斯和布裡斯托爾港也為國庫貢獻了大筆稅收,南安普敦以及懷特島在海盜商人們的巨大貿易貢獻下,已經?成了英格蘭重要的海軍前哨基地。
腓力二世氣急敗壞,伊麗莎白卻暗地裡為人販子德雷克高興。
德雷克沒有理會腓力二世快氣炸了的心情,而是再接再厲繼續搶劫。
到了1573年8月9日,德雷克的聯軍在英格蘭西南的普利茅斯港登陸。
這一天是星期天,平常虔誠的教徒們都到禮堂去聽牧師做禮拜,這一天的禮拜儀式改到了港口,掌聲一波接着一波,信徒們夾道歡德雷克聯合軍的歸來。
人販子出生的德雷克被英格蘭人當成了英雄,在信徒們的掌聲中,說着不同方言的各色聯軍士兵們扛着繳獲來的火繩槍,雄赳赳地登岸。
伊麗莎白對德雷克的歸來打心眼兒裡高興,但是腓力二世卻相當生氣。
在這個他朝思暮想的小姨子面前,腓力二世盡力保持克制,做出一副紳士的樣子,暗地裡卻有将德雷克扒皮的想法,理智告訴他,解決跟夢中情人的争端要用智慧。
腓力二世跟伊麗莎白簽訂了《布裡斯托爾協議》,這個協議規定英格蘭和西班牙都不得窩藏對對方抱有敵意的第三方。
現在德雷克英雄般地回來了。
伊麗莎白沒有别的辦法,隻有用德雷克從西印度群島掠奪的巨額戰利品中自己享有的份額來給西班牙的菲利普一些補償。
補償腓力二世讓伊麗莎白心裡很不爽,但是德雷克的回歸讓整個英格蘭沸騰了,盡管德雷克這一次沒有找到傳說中通往中國的西北通道;但德雷克小試牛刀就搞到了一大筆珍寶,那麼在遙遠的東方,一定還有更多的珍寶等待着英格蘭的冒險家去發現。
德雷克的成功給了朝廷裡那些紳士們的心髒不小的刺激。
英國了解中國,最早始于14世紀。
當時,威尼斯人馬可?波羅的中國遊記在歐洲傳誦,後來英國人喬叟寫作《侍從的故事》裡,将蒙古雄主成吉思汗描寫成一個“勇敢、善戰、賢明、富有、守信、仁愛”的完美皇帝,從那個時候開始,歐洲人通稱中國為“契丹”,英文單詞為“Cathay”,稱中國人為“契丹人”,伊麗莎白力捧的文學明星莎士比亞在戲劇裡幾次提到契丹人。
後來歐洲人還稱中國“西那”(Sena),其來源是Sin,Thin,Chin(秦),所以後來中國的英文就叫China。
伊麗莎白對自己一手捧起來的文學明星莎士比亞提到的契丹人很感興趣,甚至在心底仰慕已經?消失的雄主成吉思汗。
德雷克搶劫的成功讓伊麗莎白雄心勃勃,并立即秘密制定了一個名為“契丹探險”的計劃,旨在尋找一條通往亞洲的近路。
伊麗莎白親自擔任秘密計劃的股東,朝廷官吏、商界領袖、航海家、輿地學者紛紛解囊入股。
英國人筆下十全十美的中國皇帝讓伊麗莎白又敬又畏,在制定“契丹探險”計劃的時候,伊麗莎白一改海盜做派,希望“契丹探險”計劃能夠通過禮尚往來的邦交手段來順利打通英格蘭跟中國的貿易通道,好讓中英兩國和和氣氣地做生意。
“契丹探險”計劃還沒有明确公布,伊麗莎白就收到愛爾蘭的前科克郡長理查德?克倫威爾的信函,這封信函非常具有冒險精神。
克倫威爾郡長要向西北方向航行,終極目标是大明帝國。
克倫威爾在信中說:“該發現之旅及赤道南部的土地尚未被任何基督教王子穿越或征服。
”這個科克郡長的野心已經?是司馬昭之心了,他就是要走一條沒有任何海盜糟蹋過的處女地,獲得更多的珍寶。
克倫威爾将同樣内容的信函給英格蘭海軍大臣送了一份。
克倫威爾很快就那拿到了伊麗莎白的特許狀。
他非常激動地立刻投入大筆錢購買船隻。
就在這個時候,英格蘭駐西班牙大使貝爾納迪諾?門多薩聞到了一股火藥味,克倫威爾這不是要去中國,而是要重走德雷克的老路,在西班牙開發成熟的航線上進行打劫。
德雷克打劫腓力二世的珍寶已經-讓兩國關系劍拔弩張,現在克倫威爾再去搶劫,腓力二世極有可能撕破臉皮跟英格蘭大幹一場。
伊麗莎白權衡利弊得失,決定取消給克倫威爾冒險公司頒發的特許狀,并禁止這位科克郡長進行穿越大西洋的航行。
讓克倫威爾失望的是,由海盜成功轉型為探險家的弗羅比舍和商業探險家邁克爾?洛克為了探險,居然拉攏了不少官員作為探險公司的股東,在這18位股東之中,伯利勳
腓力二世氣急敗壞,伊麗莎白卻暗地裡為人販子德雷克高興。
德雷克沒有理會腓力二世快氣炸了的心情,而是再接再厲繼續搶劫。
到了1573年8月9日,德雷克的聯軍在英格蘭西南的普利茅斯港登陸。
這一天是星期天,平常虔誠的教徒們都到禮堂去聽牧師做禮拜,這一天的禮拜儀式改到了港口,掌聲一波接着一波,信徒們夾道歡德雷克聯合軍的歸來。
人販子出生的德雷克被英格蘭人當成了英雄,在信徒們的掌聲中,說着不同方言的各色聯軍士兵們扛着繳獲來的火繩槍,雄赳赳地登岸。
伊麗莎白對德雷克的歸來打心眼兒裡高興,但是腓力二世卻相當生氣。
在這個他朝思暮想的小姨子面前,腓力二世盡力保持克制,做出一副紳士的樣子,暗地裡卻有将德雷克扒皮的想法,理智告訴他,解決跟夢中情人的争端要用智慧。
腓力二世跟伊麗莎白簽訂了《布裡斯托爾協議》,這個協議規定英格蘭和西班牙都不得窩藏對對方抱有敵意的第三方。
現在德雷克英雄般地回來了。
伊麗莎白沒有别的辦法,隻有用德雷克從西印度群島掠奪的巨額戰利品中自己享有的份額來給西班牙的菲利普一些補償。
補償腓力二世讓伊麗莎白心裡很不爽,但是德雷克的回歸讓整個英格蘭沸騰了,盡管德雷克這一次沒有找到傳說中通往中國的西北通道;但德雷克小試牛刀就搞到了一大筆珍寶,那麼在遙遠的東方,一定還有更多的珍寶等待着英格蘭的冒險家去發現。
德雷克的成功給了朝廷裡那些紳士們的心髒不小的刺激。
英國了解中國,最早始于14世紀。
當時,威尼斯人馬可?波羅的中國遊記在歐洲傳誦,後來英國人喬叟寫作《侍從的故事》裡,将蒙古雄主成吉思汗描寫成一個“勇敢、善戰、賢明、富有、守信、仁愛”的完美皇帝,從那個時候開始,歐洲人通稱中國為“契丹”,英文單詞為“Cathay”,稱中國人為“契丹人”,伊麗莎白力捧的文學明星莎士比亞在戲劇裡幾次提到契丹人。
後來歐洲人還稱中國“西那”(Sena),其來源是Sin,Thin,Chin(秦),所以後來中國的英文就叫China。
伊麗莎白對自己一手捧起來的文學明星莎士比亞提到的契丹人很感興趣,甚至在心底仰慕已經?消失的雄主成吉思汗。
德雷克搶劫的成功讓伊麗莎白雄心勃勃,并立即秘密制定了一個名為“契丹探險”的計劃,旨在尋找一條通往亞洲的近路。
伊麗莎白親自擔任秘密計劃的股東,朝廷官吏、商界領袖、航海家、輿地學者紛紛解囊入股。
英國人筆下十全十美的中國皇帝讓伊麗莎白又敬又畏,在制定“契丹探險”計劃的時候,伊麗莎白一改海盜做派,希望“契丹探險”計劃能夠通過禮尚往來的邦交手段來順利打通英格蘭跟中國的貿易通道,好讓中英兩國和和氣氣地做生意。
“契丹探險”計劃還沒有明确公布,伊麗莎白就收到愛爾蘭的前科克郡長理查德?克倫威爾的信函,這封信函非常具有冒險精神。
克倫威爾郡長要向西北方向航行,終極目标是大明帝國。
克倫威爾在信中說:“該發現之旅及赤道南部的土地尚未被任何基督教王子穿越或征服。
”這個科克郡長的野心已經?是司馬昭之心了,他就是要走一條沒有任何海盜糟蹋過的處女地,獲得更多的珍寶。
克倫威爾将同樣内容的信函給英格蘭海軍大臣送了一份。
克倫威爾很快就那拿到了伊麗莎白的特許狀。
他非常激動地立刻投入大筆錢購買船隻。
就在這個時候,英格蘭駐西班牙大使貝爾納迪諾?門多薩聞到了一股火藥味,克倫威爾這不是要去中國,而是要重走德雷克的老路,在西班牙開發成熟的航線上進行打劫。
德雷克打劫腓力二世的珍寶已經-讓兩國關系劍拔弩張,現在克倫威爾再去搶劫,腓力二世極有可能撕破臉皮跟英格蘭大幹一場。
伊麗莎白權衡利弊得失,決定取消給克倫威爾冒險公司頒發的特許狀,并禁止這位科克郡長進行穿越大西洋的航行。
讓克倫威爾失望的是,由海盜成功轉型為探險家的弗羅比舍和商業探險家邁克爾?洛克為了探險,居然拉攏了不少官員作為探險公司的股東,在這18位股東之中,伯利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