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之接吻 · 一

關燈
《防疫官》這出喜劇時發生嘔吐了。

    當真正确認他為霍亂病菌感染者時,當時密集的觀衆已經散布到東京各處了。

    承擔檢疫責任的當局人士緊張得臉色煞白,但已經來不及了。

     疫病如破竹之勢在東京各地肆虐着。

    因其毒性極強,一次兩次的預防針都沒什麼效果,人們于是開始極度恐慌起來。

    五十人以上的工廠無一例外地都出現了感染者,不得不暫時關門。

    因悶熱絲毫沒有減退的迹象,冒險喝了不該喝的冰水的人很多,這些家夥們一個一個都相繼死去了。

    更讓人感到可笑的是,感染病菌的人當中,醫師反而居多。

    平素被這些醫師索取高額藥價的肺病患者們,都暫時忘記自身的病痛,個個歡喜不已。

    不久就要面臨死亡的人,在聽說自己認識的人的死訊時,都表現得相當愉快。

     任何一個醫院都兼作傳染病醫院,并且頃刻間就爆滿了。

    火葬場有點兒吃不消了,墓地也不夠用了。

    大街小巷随處可見辦喪事的人家。

    站在日本橋的橋下,可以看到穿橋而過運送棺材的船不計其數。

    無所事事、隻靠積蓄度日的勞動者數不勝數。

     恐慌波及大東京的各個角落。

    有人因為恐慌喪失了生存的勇氣而自殺,也有人因恐慌發狂而殺死了自己的妻小。

    精神比較正常的人卻因種種幻覺而苦惱,因為即便是在大白天,他們仍然動不動就會碰見吊死在街道兩旁積滿灰塵的大樹上的死人身影。

    上野和淺草的梵鐘有氣無力地響着。

    在夜幕降臨的時候,貓頭鷹的叫聲不絕于耳。

    人們甚至對橫亘天空的銀河都有一種恐怖感。

    也會對一閃一閃一瞬間就消失的流星感到心寒。

    吹到人身上的微風,滿是血腥味兒,就像死神的呼吸一樣。

     如果疫病用“猖獗”這個字眼來修飾的話,當然應該是“家家門戶緊閉,街道空無一人”才對。

    可事實恰好相反,現在的人們畢竟都是現代人,他們都喜歡冒着危險外出,因此街頭相當擁擠。

    一到晚上,家中熱得像蒸籠一樣,隻得去溫度稍微低點的戶外了。

    這是人們外出的理由之一,但最主要的理由是現代人近乎絕望的、宿命論的心理。

    他們雖然憎恨恐慌,但又不由得想接近恐慌,這一心理乃現代人的一大特征。

    他們就像被吸引一樣頻頻外出。

    不過,外出是外出,其實他們的心理比包圍他們的夜晚更黑暗。

    平時用作武器的自然科學也沒有讓他們的心情輕松起來,所以他們抱着明日未蔔的心理,借助酒精來消除一時的苦悶。

    因此酒吧、西餐廳等地的生意異常火暴。

    他們唱歌,但他們的歌聲會讓路人心寒,就像古代倫敦鼠疫猖獗的時候,雲集在棺材店的搬運工和藥劑師們,為慶祝生意興隆而唱的歌一樣凄慘。

     人們心裡共同的不安,把每個人的苦惱都擴大化了。

    疫病的恐慌未能減輕人們借款的重負,也沒能去除人們的公憤和私憤。

    因為對疫病的恐慌,人們抱有的公憤和私憤反倒更加強烈了。

    因此,因暑熱激增的犯罪事件,自從霍亂爆發以後更是快速地成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