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東方醫院白天門診的時間是從上午九點到下午五點,其間一個小時午休。

    護士們在九點前上班,全員集合,同夜班護士交接後,由護士長通告全天的工作計劃、手術計劃等。

    這種碰頭會需要十分鐘到十五分鐘,然後,護士們各自就崗。

     醫師們大都在九點三十分左右到達醫院。

    當然正式上班時間是九點,不過,九點整來到的醫生幾乎沒有。

    倘若來得太早,在交接班還未結束時就發出不合時宜的指示,會給護士增添麻煩,造成不良後果。

    總之,所有醫師都必須在院長到院的十點前抵達醫院。

     醫師們中間直江出勤最晚,有時候是九點三十分,偶爾也發生快到十點才來到的現象。

    這種時候,同一外科的小橋醫師便先為患者診治。

     外科隻有直江和小橋兩位醫師。

    小橋醫師三年前實習期滿,現在在G大學醫院外科醫學部工作。

    他來到東方醫院是他們大學醫院院部在兩個月前以半年為期送他來研修的。

    進入醫學部,學完了各種簡單手術,這時正是對拿手術刀最感興趣的時候。

     小橋從學術雜志上和學會的演講中知道了直江,并聽說外科學會也把他當作奇才而加以重視。

    然而,突然聽說他辭掉大學職務,跑到私人醫院去供職,他大為驚訝。

    當小橋被派往東方醫院研修時,他的同事和前輩們都羨慕地說: “那裡的院長雖然是個吝啬鬼,可原來在T大學的直江醫師卻在那裡。

    倘能得到他的言傳身教,比去糟糕的公立醫院要強得多。

    ” 實際上,小橋也是抱着這個态度來的。

    他暗忖:花上半年時間,虛心求教,增長才幹…… 然而,一旦來到這裡才發現直江是個缺少熱情、沉默寡言的人。

    向他請教時隻說“是”與“否”,并不詳細地加以指導。

    做手術時,給他當助手倒也增長了不少知識,但是,在技術上他沒能進一步地把教科書上沒有的“竅門”主動傳授給小橋。

    小橋操作時,他也隻是默默地看着,既不說好也不說壞。

    做錯時,隻說一句“不對”而已。

     是因為怕麻煩,還是壓根兒沒把他放在眼裡?小橋捉摸不透。

     但是,直江對各方論文卻了如指掌。

     當問到直江“關于人工腎髒透析膜那篇論文好在何處”時,他會滔滔不絕地舉出好多例子,而且并不限于美國,也有德國的、法國的,知識面寬廣并準确,盡管這些是屬于消化系統專業的。

    若是外科的,那他簡直是無所不知。

     他的知識和手術技巧令小橋佩服得五體投地。

    但是作為“老師”,他卻讓人無法親近。

    即使小橋主動去親近他,達到一定程度時,他就“嘭”的一聲把大門關上了。

     難道他是個“怪人”? 這就是他的性格,倘若因此而打退堂鼓,那也太遺憾了。

    最初以為是出身于不同大學,沒有前輩與同窗關系的緣故,但是後來看到他對來借文獻的同一大學的後輩也持同一态度。

     後輩們同他見面時都說“直江老師變了”,便匆匆離去,不作久留。

    他待人缺少熱情這點似乎并非單對小橋一人。

     他為什麼要辭去大學職務呢?不弄清這一點就無法理解直江冷漠的原因。

     然而,他辭職的真正原因,就連來找他的後輩也全然不知。

     院長及護士長也似乎并不了解。

     肯定事出有因。

    小橋總想弄清在直江嚴肅面孔背後隐藏着的陰影,這就是他被直江吸引住的理由之一。

     總之,能在這樣高明的老師身邊工作,已經夠心滿意足的了。

     小橋對直江醫師的技藝佩服得五體投地,但他怎麼也無法理解直江為什麼要給石倉由藏做手術。

    醫術問題姑且不論,就他的一些做法也常令人存疑,這次的決定就更加讓人費解了。

    小橋昨天去了大學同師兄聊天,當談到此事時,他們都說“你的想法很對”,一緻表示贊同小橋的觀點。

    小橋更加有了信心。

     預定進行手術的那天早晨,小橋來到醫院,在衣櫃前換上白大褂後,坐在沙發上一邊看報一邊等直江。

    剛過五分鐘,門診護士澤野進來了。

     “大夫,來了患者。

    ” “怎麼回事?” “昨天因甲溝炎拔掉指甲的那人來啦。

    ” “不就是換紗布嗎?你給他換一下!” “不過,今天這位是複診。

    ” “我要同直江醫師談話,讓他等一下。

    ” 護士似乎很不滿意地走出了房間。

     初次來門診的患者均由直江來做。

    在他那裡确診,決定治療方案後,複診的患者按照慣例全由小橋來做。

     兩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