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今晚值班的不是小橋醫師嗎?”
晚上七點給患者測完體溫、查完房後,宇野薰返回護士值班室,看着貼在牆上的醫師值班表問道。
“那上面寫着的倒是小橋醫師,可是,聽說今晚換人了。
” 志村倫子正在裝訂辦公桌上的住院患者病曆,頭也沒擡地回應了阿薰的問話。
“換人了,換的是誰?” “好像是直江醫師。
” “直江醫師!” 阿薰頓時歡叫起來。
“你怎麼啦?” “沒什麼……” 被倫子反問,阿薰慌忙住了口。
倫子是位二十四歲的正式護士,而阿薰則是位十八歲的見習護士,今年春天才進入準護士培訓班學習。
“412号的石倉老人又喊疼了。
” 石倉由藏六十八歲了,曾在中目黑地區開過壽司餐廳,幾年前退下來,把生意交給了兒子和兒媳婦。
一個月前的九月末,他住進了離澀谷最近的這家“東方醫院”。
由于胃部不适,他又去T大學附屬醫院住了近二十天的院,三天前又從那裡轉院回到了這兒。
“他又趴着呻吟了。
” “有家人陪伴嗎?” “他兒媳婦在。
” 倫子的視線離開病曆卡,望着白牆陷入沉思。
“直江醫師在值班室嗎?”阿薰在器械架前一邊數體溫計一邊問。
“大概不在吧。
” “他不是值班嗎?” “剛剛外出了。
” “外出?” 阿薰一反問,倫子便怏然不悅地轉過臉去。
“明明當班啊,能跑到哪裡去?” “好像在這裡。
” 倫子指着桌前牆上貼着的小紙條說。
紙條上潦潦草草地寫着“直江,423—2850”。
“這是什麼地方呢?” “好像是酒吧。
” “酒吧?這麼說他喝酒去啦?” “可能吧。
” 倫子事不關己似的說着,又開始裝訂起病曆來。
阿薰停下手中擦拭體溫計的活計,向倫子反問: “值班時能外出喝酒嗎?” “當然不能。
” “那他……” “他經常這樣。
” 見習護士阿薰從上個月才正式參加值夜班,這回是首次同直江醫師一起值班。
“那家酒吧在醫院附近嗎?” “詳細情況我不太知道,不過他說就在道玄坂這邊。
” 從醫院到道玄坂步行也不過十分鐘。
“可是你怎麼知道那裡是酒吧呢?” “他從那裡回來時,總帶着一股酒氣。
” “真的?” “你要是不信,就打個電話問問。
” 倫子裝訂完病曆卡,又從辦公桌的抽屜裡拿出住院名牌和白墨來。
“反正石倉老人正在喊疼,打就打。
” 阿薰像為自己辯解似的瞧了瞧紙條上的号碼。
“如果專為石倉老人的事而詢問他,你就算了吧。
” “可是,他正在喊疼呀。
” “先給他用點藥,勸他稍微忍耐一下。
” “不問醫師也可以嗎?” “常規藥沒有問題。
”阿薰正在猶豫時,倫子對她說。
“問不問都一樣,反正是用阿片類。
” “阿片類不是麻藥嗎?” “是麻藥中最強的一種,相應的是它的鎮痛效果最佳。
” “不是不能用這種藥嗎?” “沒什麼不允許的。
” 倫子往毛筆上蘸了些白墨,又在報紙上掭了幾下。
“那老爺子是胃癌吧?” “是啊。
” “聽說癌症不疼,可是,也有像他這樣發疼的人。
” “他的癌不僅僅長在胃部,而且已經擴散到了後背,壓迫着腰部神經。
” “這麼說即使給他做手術也無濟于事了?” “正因為無法醫治,才被大學醫院退了出來,轉院到咱們這裡的。
” “太可憐啦!” 雖然阿薰已當了半年護士,但其中的大部分事情都是她初次經曆,所以這一切都使她感到新奇有趣。
“他還能活多久呢?” “直江醫師說頂多能活兩三個月。
” “老爺子不知道這些嗎?” “當然不知道。
不過,他家裡的人是知道的。
” “這麼說,他隻有等死喽!” “結果也隻能是這樣。
” 倫子拿起筆,在黑色木牌上用白墨寫上今天剛剛住院的患者名:室矢常男。
她的字很漂亮。
“剛才說的不要告訴老爺子喲。
” 阿薰可沒膽量把這樣恐怖的消息告訴患者本人。
當她正以嚴肅的表情允諾時,病房的叫人鈴響了,号碼是412。
“是石倉老人那裡。
” “帶去兩片溴米那藥片,就說可以止疼。
” “是。
” 阿薰從急救箱裡拿出紅包裡的溴米那藥片,朝走廊方向跑去。
東方醫院從名字上看有些誇張,其實,它隻不過是一所由院長行田佑太郎經營的私人醫院。
它坐落在環城六号線與玉川路交叉處附近。
這座樓房地下有一層,地上有六層。
一樓有二百六十多平方米,它以各科門診室為中心配以候診室、挂号室、藥房、X光室、手術室等。
二樓有理療室、門診檢查室、醫療部、院長室、事務室等。
從三樓到六樓全是病房,共有七十個床位。
門診患者多寡不定,每天平均有一百五六十人。
門廳的标牌上寫着内科、外科、兒科、婦産科、整形外科、皮膚科、泌尿科、放射科等一大堆名稱。
實際上,常任醫師隻有内科的河原醫師、外科的直江醫師和小橋醫師,加上兒科女醫生村山醫師共四人,算上院長也不過五人。
整形外科由直江醫師兼任,婦産科和泌尿科由M大學醫院的醫師每周兩次來協診。
護士含正式護士、準護士、見習護士等,共二十二人。
院長行田佑太郎是專攻内科的,最近幾年也很少到門診室來看病,所有業務都交給摯友河原醫師,他本人把精力都放在醫務以外的東京都議員、醫師協會理事的工作上面了。
他一張口,便抱怨說經營醫院不賺錢,但在這一帶甚至整個東京,從個人經營這一點上看,他的醫院也夠大的了。
夜間安排兩名值班護士,因為這裡被指定為急救醫院,所以醫院正門一直開到晚上八點,此後便都關門了。
如有急診患者,必須按大門旁邊的門鈴。
那天晚上病人仿佛知道值班醫師不在醫院,異常安靜。
除了石倉老人在病房裡喊疼以外,隻有那個因腦震蕩住院的青年杉本說他渾身發冷,來要了兩片感冒藥之後便沒事了。
門診五點下班,但有四名患者沒趕上正常的工作時間,五點多了才到,其中兩人隻是替換包紮紗布的輕傷,另兩名也隻是注射營養劑和用治療濕疹的藥物而已。
大約每兩天就要擡來一個急救患者,而今晚則沒有。
根據《醫師法》,八點鐘前像倫子這樣不經醫師許可,擅自給患者感冒藥、換紗布都是違法的。
但是,這類小事倫子從不一一同直江聯系。
雖然名義上叫作處理,但其内容是千篇一律的,即使真給直江醫師打電話,他也肯定會說:“按照以前的方法處理一下就可以了。
” 九點鐘,給病房關完了燈,直江醫師仍未回來。
幹完了夜班工作該做的事以後,倫子接着讀那本暢銷書——某女作家描寫愛情的一部小說。
阿薰調低電視機的音量,開始看起歌謠節目來。
護士休息室在三樓電梯的右手邊,與電梯入口正對面的窗戶朝着大街,從左右分開二十厘米的窗簾隙縫間可以看到夜燈映照的大街。
九點三十分,歌謠節目播放完了,阿薰伸了伸懶腰。
她從早上八點來到醫院,下午去準護士培訓班學習,接着回來上夜班,緊張的一天使得年輕的阿薰疲憊不堪。
然而,她必須堅持學完兩年課程才能畢業。
倫子的臉幾乎埋在頭發裡,低垂着頭沉醉于讀書。
阿薰站起來關掉電視後朝窗外望去。
“直江醫師還在喝酒?” “不知道。
” 倫子擡起頭來,書頁已經翻過了三分之二。
“我給你沖杯咖啡吧?” “好的。
” 阿薰敏捷地站起來,點着煤氣。
這房間靠裡的角落由白布簾遮着,後面有一張雙層床鋪和兩個櫥櫃,咖啡和茶杯都放在那裡,阿薰從那裡取出速溶咖啡和方糖,擺在桌面上。
“放幾塊糖?” “一塊就行。
” 電視剛一關上,夜街的輕微嘈雜聲似乎又恢複了。
“咖啡倒多了。
”阿薰端着幾乎溢出杯口的咖啡,一步一步走到坐在沙發上的倫子身邊。
“謝謝!” “直江醫師喝酒去這麼長時間,能行嗎?” “這個……” 倫子被追問得無可奈何,随意搪塞一下後,喝了一口咖啡。
“若是這時來了急診患者必須馬上做手術,那可怎麼辦呢?” “那他就做呗!” “可是他醉了,能做嗎?”
“那上面寫着的倒是小橋醫師,可是,聽說今晚換人了。
” 志村倫子正在裝訂辦公桌上的住院患者病曆,頭也沒擡地回應了阿薰的問話。
“換人了,換的是誰?” “好像是直江醫師。
” “直江醫師!” 阿薰頓時歡叫起來。
“你怎麼啦?” “沒什麼……” 被倫子反問,阿薰慌忙住了口。
倫子是位二十四歲的正式護士,而阿薰則是位十八歲的見習護士,今年春天才進入準護士培訓班學習。
“412号的石倉老人又喊疼了。
” 石倉由藏六十八歲了,曾在中目黑地區開過壽司餐廳,幾年前退下來,把生意交給了兒子和兒媳婦。
一個月前的九月末,他住進了離澀谷最近的這家“東方醫院”。
由于胃部不适,他又去T大學附屬醫院住了近二十天的院,三天前又從那裡轉院回到了這兒。
“他又趴着呻吟了。
” “有家人陪伴嗎?” “他兒媳婦在。
” 倫子的視線離開病曆卡,望着白牆陷入沉思。
“直江醫師在值班室嗎?”阿薰在器械架前一邊數體溫計一邊問。
“大概不在吧。
” “他不是值班嗎?” “剛剛外出了。
” “外出?” 阿薰一反問,倫子便怏然不悅地轉過臉去。
“明明當班啊,能跑到哪裡去?” “好像在這裡。
” 倫子指着桌前牆上貼着的小紙條說。
紙條上潦潦草草地寫着“直江,423—2850”。
“這是什麼地方呢?” “好像是酒吧。
” “酒吧?這麼說他喝酒去啦?” “可能吧。
” 倫子事不關己似的說着,又開始裝訂起病曆來。
阿薰停下手中擦拭體溫計的活計,向倫子反問: “值班時能外出喝酒嗎?” “當然不能。
” “那他……” “他經常這樣。
” 見習護士阿薰從上個月才正式參加值夜班,這回是首次同直江醫師一起值班。
“那家酒吧在醫院附近嗎?” “詳細情況我不太知道,不過他說就在道玄坂這邊。
” 從醫院到道玄坂步行也不過十分鐘。
“可是你怎麼知道那裡是酒吧呢?” “他從那裡回來時,總帶着一股酒氣。
” “真的?” “你要是不信,就打個電話問問。
” 倫子裝訂完病曆卡,又從辦公桌的抽屜裡拿出住院名牌和白墨來。
“反正石倉老人正在喊疼,打就打。
” 阿薰像為自己辯解似的瞧了瞧紙條上的号碼。
“如果專為石倉老人的事而詢問他,你就算了吧。
” “可是,他正在喊疼呀。
” “先給他用點藥,勸他稍微忍耐一下。
” “不問醫師也可以嗎?” “常規藥沒有問題。
”阿薰正在猶豫時,倫子對她說。
“問不問都一樣,反正是用阿片類。
” “阿片類不是麻藥嗎?” “是麻藥中最強的一種,相應的是它的鎮痛效果最佳。
” “不是不能用這種藥嗎?” “沒什麼不允許的。
” 倫子往毛筆上蘸了些白墨,又在報紙上掭了幾下。
“那老爺子是胃癌吧?” “是啊。
” “聽說癌症不疼,可是,也有像他這樣發疼的人。
” “他的癌不僅僅長在胃部,而且已經擴散到了後背,壓迫着腰部神經。
” “這麼說即使給他做手術也無濟于事了?” “正因為無法醫治,才被大學醫院退了出來,轉院到咱們這裡的。
” “太可憐啦!” 雖然阿薰已當了半年護士,但其中的大部分事情都是她初次經曆,所以這一切都使她感到新奇有趣。
“他還能活多久呢?” “直江醫師說頂多能活兩三個月。
” “老爺子不知道這些嗎?” “當然不知道。
不過,他家裡的人是知道的。
” “這麼說,他隻有等死喽!” “結果也隻能是這樣。
” 倫子拿起筆,在黑色木牌上用白墨寫上今天剛剛住院的患者名:室矢常男。
她的字很漂亮。
“剛才說的不要告訴老爺子喲。
” 阿薰可沒膽量把這樣恐怖的消息告訴患者本人。
當她正以嚴肅的表情允諾時,病房的叫人鈴響了,号碼是412。
“是石倉老人那裡。
” “帶去兩片溴米那藥片,就說可以止疼。
” “是。
” 阿薰從急救箱裡拿出紅包裡的溴米那藥片,朝走廊方向跑去。
東方醫院從名字上看有些誇張,其實,它隻不過是一所由院長行田佑太郎經營的私人醫院。
它坐落在環城六号線與玉川路交叉處附近。
這座樓房地下有一層,地上有六層。
一樓有二百六十多平方米,它以各科門診室為中心配以候診室、挂号室、藥房、X光室、手術室等。
二樓有理療室、門診檢查室、醫療部、院長室、事務室等。
從三樓到六樓全是病房,共有七十個床位。
門診患者多寡不定,每天平均有一百五六十人。
門廳的标牌上寫着内科、外科、兒科、婦産科、整形外科、皮膚科、泌尿科、放射科等一大堆名稱。
實際上,常任醫師隻有内科的河原醫師、外科的直江醫師和小橋醫師,加上兒科女醫生村山醫師共四人,算上院長也不過五人。
整形外科由直江醫師兼任,婦産科和泌尿科由M大學醫院的醫師每周兩次來協診。
護士含正式護士、準護士、見習護士等,共二十二人。
院長行田佑太郎是專攻内科的,最近幾年也很少到門診室來看病,所有業務都交給摯友河原醫師,他本人把精力都放在醫務以外的東京都議員、醫師協會理事的工作上面了。
他一張口,便抱怨說經營醫院不賺錢,但在這一帶甚至整個東京,從個人經營這一點上看,他的醫院也夠大的了。
夜間安排兩名值班護士,因為這裡被指定為急救醫院,所以醫院正門一直開到晚上八點,此後便都關門了。
如有急診患者,必須按大門旁邊的門鈴。
那天晚上病人仿佛知道值班醫師不在醫院,異常安靜。
除了石倉老人在病房裡喊疼以外,隻有那個因腦震蕩住院的青年杉本說他渾身發冷,來要了兩片感冒藥之後便沒事了。
門診五點下班,但有四名患者沒趕上正常的工作時間,五點多了才到,其中兩人隻是替換包紮紗布的輕傷,另兩名也隻是注射營養劑和用治療濕疹的藥物而已。
大約每兩天就要擡來一個急救患者,而今晚則沒有。
根據《醫師法》,八點鐘前像倫子這樣不經醫師許可,擅自給患者感冒藥、換紗布都是違法的。
但是,這類小事倫子從不一一同直江聯系。
雖然名義上叫作處理,但其内容是千篇一律的,即使真給直江醫師打電話,他也肯定會說:“按照以前的方法處理一下就可以了。
” 九點鐘,給病房關完了燈,直江醫師仍未回來。
幹完了夜班工作該做的事以後,倫子接着讀那本暢銷書——某女作家描寫愛情的一部小說。
阿薰調低電視機的音量,開始看起歌謠節目來。
護士休息室在三樓電梯的右手邊,與電梯入口正對面的窗戶朝着大街,從左右分開二十厘米的窗簾隙縫間可以看到夜燈映照的大街。
九點三十分,歌謠節目播放完了,阿薰伸了伸懶腰。
她從早上八點來到醫院,下午去準護士培訓班學習,接着回來上夜班,緊張的一天使得年輕的阿薰疲憊不堪。
然而,她必須堅持學完兩年課程才能畢業。
倫子的臉幾乎埋在頭發裡,低垂着頭沉醉于讀書。
阿薰站起來關掉電視後朝窗外望去。
“直江醫師還在喝酒?” “不知道。
” 倫子擡起頭來,書頁已經翻過了三分之二。
“我給你沖杯咖啡吧?” “好的。
” 阿薰敏捷地站起來,點着煤氣。
這房間靠裡的角落由白布簾遮着,後面有一張雙層床鋪和兩個櫥櫃,咖啡和茶杯都放在那裡,阿薰從那裡取出速溶咖啡和方糖,擺在桌面上。
“放幾塊糖?” “一塊就行。
” 電視剛一關上,夜街的輕微嘈雜聲似乎又恢複了。
“咖啡倒多了。
”阿薰端着幾乎溢出杯口的咖啡,一步一步走到坐在沙發上的倫子身邊。
“謝謝!” “直江醫師喝酒去這麼長時間,能行嗎?” “這個……” 倫子被追問得無可奈何,随意搪塞一下後,喝了一口咖啡。
“若是這時來了急診患者必須馬上做手術,那可怎麼辦呢?” “那他就做呗!” “可是他醉了,能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