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連環綁架案的新聞

關燈
山略顯遲疑地問。

     “你覺得這種提案能通過嗎?” 被财前反問一句,富山不知如何回答。

     “我又不能當場拒絕,就對佃社長說會在公司内部讨論。

    ”财前長歎一聲,“照以往的經驗,把核心設備外包出去,對象還是毫無關系的城鎮工廠,這簡直不可想象。

    要是把這件事告訴本部長,肯定要被他吼‘你是不是蠢材’。

    ” “可佃那邊……”富田壓低聲音問了一句。

     “過段時間再回複。

    到時候或許隻能跟他說公司經過探讨,很難答應他的方案了。

    然後再誠心誠意地請他重新考慮授權專利的方案。

    ” “那個佃,能答應嗎?他根本不明白自己提的方案意味着什麼啊。

    ” 富山徹底小看了佃。

    他覺得可能是因為第一次交涉吃了閉門羹,佃一直記恨在心。

     “不是他們答應不答應的問題。

    ”财前耐心地對下屬說,“星塵計劃必須用到佃的專利技術,所以這次交涉不允許失敗。

    一旦出了差錯,我跟你都沒法在這家公司待下去了。

    你想到下級公司的窗戶邊喝茶度日嗎?” “我能幫上什麼忙嗎?” 富山好像這才意識到自己的立場。

    但财前搖了搖頭。

     “沒有,接下來的交給我吧。

    ” 富山無力地應了一聲,走出了部長室。

    财前看了一眼部下的沮喪背影,為眼前混亂的事态咂了一下舌。

    一個巨型項目的成敗竟維系在這件事上,他想想就感到不寒而栗。

     事情本不該變成這樣的。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得知佃航平曾經是宇宙科學開發機構的研究員時,财前一心以為對方必定擁有跟自己一樣的常識,以為他跟一般中小企業的經營者不一樣。

     财前心中的中小企業經營者,正是自己的父親。

     他從未對佃提起過,其實父親以前也在同屬京浜工業區的川崎市内經營着一家小有規模的城鎮工廠。

     父親是出生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的人,一輩子投身于事業。

    财前從小就看着父親在母親的全力支持下,帶領着一百多名員工,從早到晚在工廠裡幹活,搞得渾身油污。

     父親的工廠主要做塑料成型和制造,巅峰時期年營業額高達五十億日元,規模絕不算小。

    因為父親的工廠業績好,财前的童年十分輕松快樂,隻是那樣的時代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父親去世前那十年,工廠連續遭遇了許多苦難。

    泡沫經濟崩潰,經營情況惡化,資金困難……工廠在銀行的要求下進行裁員,辭退了近三分之一工作了幾十年的員工。

     然而,父親從未在兒子面前倒過苦水。

    不知是因為天性樂觀,還是大大咧咧,父親回家說的全是又給哪家公司做了什麼模具,又跟什麼大公司簽訂了新合同這種好事。

     父親似乎認為,兒子大學畢業後一定會繼承家裡的公司。

    然而,财前拒絕繼承家業,轉眼間就進了别的公司就職,因此惹怒了父親。

    他跟父親的關系本來就很緊張,聽到父親說“我供你上大學不是為了讓你給别人打工”時,馬上反駁“我讀書也不是為了繼承這種公司”。

     之後他偶爾回家,稍微提到工作上的不順心,父親就會說:“誰叫你不繼承自家公司。

    ”他也毫不客氣地頂撞:“那也比自家公司強一百倍。

    ”然後兩人大吵一通。

     大學畢業後,财前對父親的記憶就隻剩下争吵了。

     “怎麼樣,是時候回來了吧?” 過了六十五歲,父親感到精力衰退,便對他說起過這樣的話。

    可能人上了年紀就強硬不起來了。

     别的地方再怎麼好,給人打工也不順心吧。

    你也該明白自己當老闆的好處了——父親還說出了這種話。

     開什麼玩笑,财前想,誰要繼承你的公司啊。

     父親一直很大男子主義。

    隻要勁頭來了,哪怕是深夜都會馬上離開家,到不遠處的工廠裡獨自默默工作。

    要是心情不好,他就會大發雷霆,他說一,别人絕對不能說二。

     父親堅信隻要品質優秀,訂單就會自己找上門來,結果跑去毫無關系的大公司談業務吃了閉門羹,就對年紀尚幼的财前和母親撒氣。

    還有一次為開發新産品投入了大量資金,最終研發失敗,連員工的獎金都付不起。

    明明是他自己的責任,卻一句“對不起”都沒有,把家人和員工都當成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零件來對待。

     對父親的反感和受到的傷害根植于财前心中,已無法輕易消除。

     不過,就在他年複一年随便應付父親的規勸時,情況也一點點發生了改變。

    父親經營的公司每況愈下,重整旗鼓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了。

     父親年事已高,财前也不再與他争吵。

    不過直到現在,他還會經常冒出這樣的想法:如果當時自己離開帝國重工,繼承家業,事情會變成什麼樣呢? 如果他利用自己在帝國重工積累的經驗和人脈回家當社長,父親的公司最後會如何呢? 至少應該能避免父親一死就被清算的命運吧。

     父親死後,由于無人繼承,他創建的公司也走到了終點。

    賣掉廠房所在的土地,到手了幾億日元,不過基本都花費在支付員工退休金和償還銀行債務上了。

    最後隻剩下一棟房子和一筆足夠母親養老的存款而已。

     “你這麼自說自話,說完就滿足了嗎?”财前獨自坐在辦公室裡,喃喃說出過去争吵時常對父親說的話。

     不過,現在财前的怒火不再指向父親,而是佃。

     佃向他提出的要求,就像父親跟他說過的話那樣任性且脫離常識。

     但與此同時,他發現了一件事。

     佃做出了跟自己相反的選擇,他繼承了父輩的公司。

     資料顯示他是七年前成為社長的,應該是從研究所辭職,中途轉向了經營者吧。

    财前手上的佃制作所的資料還告訴他,佃繼任社長後,公司的營業額就迅速上升。

     且不論作為研究人員的資質,佃作為一名經營者,實力也确實不可小觑。

     能夠将事業迅速做大的經營者,往往不會做太過勉強的買賣。

    佃可能也屬于其中之一。

     如此一來,就麻煩了。

     事到如今,财前更加痛悔沒能獲得專利。

     5 接到那通電話三天後,财前給佃回了電話。

     “上回那件事,在電話上不好說,我上門拜訪您一趟吧。

    ”财前隻說了這麼一句。

     佃好像很想知道更詳細的情況,不過财前堅持說詳情見面再談,就把電話挂掉了。

    然後,财前坐上公司的車子,到開進中原街道這一路都在反複思考該如何向佃說明。

     他認為不該拐彎抹角,可開口就說“行不通”也不好。

    畢竟這次他要辜負佃的期望,還要扭轉局勢,争取談到授權專利。

     “歡迎歡迎。

    上回在電話裡真是失禮了。

    ” 财前前腳剛被領進會客室,佃後腳就進來了,還用格外親切的語氣向他打招呼。

     “我也是,沒能及時回複您,實在非常抱歉。

    ” 接下來就要說到正題了啊,财前暗中做好了心理準備,沒想到佃卻說出了讓他意外的話。

     “要到公司裡轉轉嗎?” 财前愣了一下,佃笑着繼續道:“既然要您考慮那個提案,不看看公司和工廠,很難得出結論吧。

    今天您過來不是為了這個嗎?” 糟糕。

     他滿腦子想着如何拒絕,竟沒注意到自己此番來訪看起來正如佃所說的那樣。

    他要求參觀工廠不僅是理所當然,更是對提出方案的人應盡的禮節。

     “如果不麻煩的話。

    ”财前擦了一把冷汗回答道。

     “那就快請吧。

    ”佃說完站起來,走出了會客室。

     他們先參觀了财務和營業部所在的業務部門。

    殿村在辦公室裡,看見财前就一路小跑過來打了招呼,然後跟他們一起繼續參觀。

     “這裡是營業部。

    根據業務種類不同,分為第一營業部和第二營業部。

    目前共有員工二十一人。

    ”佃介紹道。

     财前經常訪問大工廠,倒是沒什麼機會看到年營業額在百億日元左右的中小——不,該說是中堅企業。

    如此一來,财前腦中的基準自然就切換成了父親經營的公司,開始從這個角度來審視眼前的一切。

     走在佃的公司裡,他最先注意到的是這裡的氛圍。

     公司裡的氣氛很好。

    他一眼就看出來了。

     擦身而過的員工當然都會點點頭、打聲招呼,可關鍵在于他們的臉上都充滿活力。

     父親那家公司的規模大約是這裡的一半,員工的表情是清一色的陰沉、憂郁。

    不過,财前也是進入社會、積累了一定經驗後才發現這一細節的,父親搞不好從未察覺。

     “從這裡開始,是本公司的生産部門。

    ” 一行人繞過屏風,擦去附着在身上的灰塵,然後套上一件白色工作服。

    不用開口詢問,單從這一系列步驟中就能看出,這座潔淨室的潔淨等級非常高[1]。

    對這個規模的企業來說,擁有這樣的無塵室算是最高級别的了。

    能考慮得如此周全,願意投資設備提升作業環境,想必是因為佃曾經在研究領域就職的眼界。

     “量産的生産線集中在宇都宮的工廠,這裡隻用來生産樣品,算是研發部。

    ” 這裡的研發部與帝國重工富山麾下的團隊可以算是競争關系。

    而這種小公司的研發成果竟超過了帝國重工不惜投入重金的研發,财前除了感到驚奇,别無他想。

     财前走過一張作業台,因為陌生的景象停下了腳步。

     一名穿着作業服、看起來三十出頭的年輕工人正操作着鑽機,在鐵闆上進行手工開孔,然後填入螺絲的作業。

     “那個,能讓我看看嗎?” 财前接過工人手上的鐵闆仔細查看,忍不住哼了一聲。

     鐵闆上的孔仿佛精密機器所留,邊緣呈完美垂直。

    由于工作需要,财前參觀過很多工廠,自己也參與過樣品制造,可他從未見過能憑手工操作在鐵闆上開出如此精密的孔洞的工人。

    找遍整個帝國重工的話或許能挑出幾個,隻不過現在幾乎所有工序都依賴電腦控制的機械來完成,這種匠人技藝已經瀕臨滅絕了。

     “這可太厲害了……”财前忍不住嘟囔道,“沒想到這種技術還存在啊。

    ” “我們對這種手工作業的技術要求非常高。

    ” 佃雖然這樣說,财前卻懷疑這并不是唯一的理由。

    如果這裡是一家老舊工廠,買不起最新設備,那還說得通。

    隻是佃制作所可不一樣,這裡配備了遠超中小企業級别的最新設備。

     “貴公司的樣品都用手工制造嗎?” 佃正在對另一個工人手上的氣缸切割作業提出要求,聞言笑道:“很多人看了都會驚訝。

    但要按照設計圖來制造樣品的話,手工作業比機械作業更具有操作性。

    當然,并不是全程都能手工作業,隻是我們會盡量這麼做。

    相比用機器來制造,手工作業更容易激發工人的思考。

    比如開孔開到一半,突然想到把孔開在另一個地方會不會更好,能在組裝之前發現設計上的缺陷。

    而且,用手工作業,完成後運轉不良的情況會更少,所以從結果來說,這樣還能提高樣品制造的效率。

    ” 财前實在掩飾不住驚訝。

     精密機械制造過程容不得半點差錯,否則就會引發故障,影響性能和可靠性。

    要想毫無誤差地手工切割出高性能發動機的氣缸,絕非容易之事。

     “開孔、切割、研磨,我認為,無論技術怎麼進步,這些都是制造的根本。

    ” 佃的話很有說服力,讓财前深表認同。

     參觀的最後一站是研究部。

    這裡裝有一扇寬大的門,佃把脖子上的工作卡插進卡槽,再經過靜脈認證才解除了安全鎖,一行人進入内部。

     裡面洋溢着一股别樣的氛圍。

    一部分人穿着帶有佃制作所标識的工作服,還有一些人則身披白袍,俨然研究人員。

    這處獨立空間跟大企業的研究室沒有兩樣,隻不過裡面的研究人員都表情輕松,舉手投足間散發出靈活自由的氣息。

    可能這就是佃制作所的作風吧。

     财前走着走着又停了下來。

     中央的工作台上擺放着好幾個零件,而且一看就知道那是什麼——閥門。

     經過佃的許可,他拿起來仔細端詳。

     這些都是閥門成品,形狀大小各不相同。

     此時,一直盯着電腦屏幕的白衣男人來到财前身旁站定。

    他就是研究部門的負責人山崎。

     “能讓我看看測試數據嗎?”财前向山崎問道。

     “看是可以看,不過在簽訂保密協議之前,請不要帶到公司外部。

    在屏幕上看看數字倒是沒問題。

    ”山崎說。

     屏幕上出現了财前要求查看的數據。

     他一邊聽山崎講解測試數據,一邊盯着屏幕上的數字。

    整個過程一言不發,一直抱着雙臂盯着屏幕。

     結果不錯。

     在搭載了液體燃料發動機的火箭上,閥門系統将面臨極為嚴苛的作用環境。

     液氧燃料的沸點是零下一百八十三攝氏度,液氫燃料則是零下二百五十二點六攝氏度的超低溫。

    閥門的任務是調整這些燃料注入燃燒室的量,其運作環境涵蓋了從真空到三百個大氣壓以上的高壓,以及零下二百五十三攝氏度的低溫到五百攝氏度的高溫。

    當然,制造在這種環境下也能運作良好的閥門系統,需要非常高超的技術,所以各國火箭制造商都将這項技術作為最高機密。

     現在,這個最高機密就呈現在财前面前。

     “有什麼問題嗎?”做完說明後,山崎問道。

     财前提出的不是技術上的問題,而是别的疑惑。

     “貴公司為什麼想到要做這個東西?” 這個疑問聽起來甚至有點滑稽。

     “硬要說的話,算是挑戰吧。

    ”佃回答。

     “挑戰?” 這個回答讓财前倍感意外地瞪大了眼睛。

     佃繼續道:“我是在思考小型發動機構造時偶然想到這個閥門系統的創意的。

    雖然技術非常複雜,但我希望能夠通過開發這項技術,讓公司整體的研發水平和技術能力更上一層樓。

    而且,我曾經的夢想就是親手制作發動機,把火箭送上天。

    很可惜,我無力制造整個大型氫發動機,但如果隻是閥門系統,還是能想想辦法。

    ” “哪怕這種技術對貴公司來說很可能完全沒有用處嗎?” “我不會把它白白浪費的。

    ”佃斷言道,“火箭上用到的技術,哪怕小到一顆螺絲,都要求有最高的可靠性。

    ” 這句話讓财前感受到了佃熱情投身研究開發的信念。

     “這類技術肯定能運用到今後的生産活動中。

    ” 财前直到最後都沒能說出拒絕佃供應零件的話。

     “我這一趟過去的目的可是拒絕啊……”坐在回公司的車上,财前自言自語道。

    不要授權專利,而要供應零部件,佃的要求初聽下來就像毫無現實性的空想,可是—— 現在看來,那也并非絕對不可能啊。

     财前不敢相信,自己現在竟産生了這種想法。

     看到手動給鐵闆開孔的工人時,财前感到耳目一新,并且十分震驚,而那種震驚現在變成了心中揮之不去的印象。

    工人紮實的技術,以及培養出那種技術的公司的精神——盡管公司規模不同,但佃制作所與帝國重工的制造現場可謂不相上下。

    不,他們很可能勝過了帝國重工。

     “部長,情況怎麼樣?”富山似乎一直在焦急地等他回來,财前剛走進辦公室,他就急忙追問,“佃接受了嗎?” “關于那件事……”财前雙手搭在辦公桌上,擡頭看着下屬,“我想認真考慮一下。

    ” 富山的表情明顯發生了動搖,期待瞬間變成了疑問。

     “這是怎麼回事?” “意外的感覺挺好的。

    ” 富山張大了嘴。

     “您說什麼?” “我說,意外的感覺挺好的。

    ” 财前躲開富山追問的視線,假裝拿起辦公桌上的文件看。

     “挺好的……部長,您打算怎麼樣啊?” “不是說了,要認真考慮一下嘛。

    ” 僅憑三言兩語無法應付佃制作所,這也是财前今天領悟到的事情之一。

    要說服那個男人,不,要說服那些工人,恐怕必須徹底審查,認真得出結論才行。

     富山慌了手腳。

     “部長,您這是要把零部件外包給佃嗎?真的有這個必要嗎?” “讓他制造零部件有什麼不好?”财前大大咧咧地問着,擡起眼看向富山,“人家的精度說不定比我們還高。

    ” “部長!”下屬漲紅了臉,“别開玩笑了!” “我可沒有開玩笑的閑心思,你想想成本啊。

    ”财前對憤憤不平的富山說,“要是佃制作所能提供值得信賴的閥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