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柳長春和鄭小藕沖出北門,渡過護城河,跑了一程,鑽進一片葦塘裡。
“歇……歇一會兒吧!”鄭小藕那浸血的小衫裡,胸脯一起一伏,像把兩隻花胡不拉鳥兒窩藏在懷裡。
柳長春擦了把汗,說:“你在這兒等着,我去找一找姐姐跟菖蒲大哥。
” “你放心吧!”鄭小藕嘻笑着說:“菖蒲大哥有姐姐保駕,就好比孫悟空護送唐僧取經,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 柳長春隻得在她身邊坐下來,鄭小藕撒嬌地頭枕在柳長春的肩膀上。
喘了喘氣,柳長春心神不甯地說:“這兒不能久停,趕緊走。
” “咱倆洗洗臉,洗洗身子,洗洗衣裳,幹幹淨淨上路。
” “什麼時候呀,你倒有心思梳妝打扮?” “有勇無謀!”鄭小藕伸出手指,戳了一下柳長春的額頭,“光頭淨臉,穿着齊整,遇見追兵躲閃不及。
把槍往草棵樹叢裡一插,裝作過路行人,蒙哄過去。
” “算你足智多謀!”柳長春歎了口氣,不情願也得依了她。
倆人鑽進蘆葦深處,洗淨頭上腳下的血污,鄭小藕叉淘洗衣裳上的血漬。
柳長春的紫花布褲褂,鄭小藕的紅襖綠褲和繡花兜肚,都洗出了本色,晾曬在蘆葦上。
一隊隊追兵從葦塘外路過,都要敲山震虎喊兩聲,虛張聲勢打幾槍,葦葉亂濺,水鳥紛飛。
鄭小藕假裝害怕,摟緊柳長春沉下水;追兵過去,露出身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柳長春臉臊得通紅,鄭小藕捂住嘴吃吃笑。
一陣大風,蘆葦倒伏,鄭小藕的繡花兜肚被吹上了天。
“好大一隻花脖兒鹭鸶!”路過葦塘外的追兵喊道。
“花蝴蝶風筝!” “娘兒們家的兜肚!” 砰,砰,砰!鄭小藕的繡花兜肚像天女散花,亂紛紛飄落下來。
“葦塘裡有娘兒們!” “搜呀!” 追兵一窩蜂沖進葦塘。
柳長春和鄭小藕匆匆忙忙穿上半濕不幹的衣裳,從葦塘一角溜出去,鑽進蓬蒿叢和柳棵子地;一路走走藏藏,藏藏走走,眼前出現一座鍋夥。
這個鍋夥,座落在一道綿延起伏的沙崗上,臨時搭起幾溜柳枝糊泥巴的棚屋,便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
這裡原是一塊寸草不生的荒地,有個地頭蛇給縣太爺送去五十兩雲土,就領下了一張開墾文書。
不過,本地的農民,都知道給地頭蛇開荒,十成有九成九要吃虧上當,最後是兩手空空如也,兩眼淚水汪汪;所以,盡管地頭蛇四處貼滿了招租告示,也沒有人前來承租。
地頭蛇隻得另打主意,打發狗腿子到大道路口,河邊渡頭,招攬外鄉逃荒的難民。
他們甜言蜜語,天花亂墜,将不明真相的難民誘騙而來,一寫就是三年租契。
三年後,這些難民受盡了敲骨吸髓的盤剝壓榨,好不容易熬到了頭,卻是分文無得,粒米不剩,赤手握空拳。
真個是來時逃荒而來,去時逃荒而去。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座鍋夥送走迎來一撥又一撥上當受騙的難民,寸草不生的荒地裡卻變成了米糧滿倉,花果滿園的良田。
柳長春和鄭小藕逃進鍋夥,四下張望,隻見豬圈、羊欄、磨棚。
牲口棚和草廈子連成一片,都不是藏身之處;又怕連累鍋夥裡的住戶,便躲進了跟草廈子相鄰的草料房。
草料房裡,靠後牆有個炒馬料和熬豬食的大竈,竈上一口大鍋,竈旁一口大缸,缸裡能盛二十挑水。
倆人走得口幹舌燥,手扶缸沿,探下身子,紮下頭去大喝一氣。
柳長春直起腰,抹了抹嘴上的水珠,說:“不怕慢,就怕站,還得走。
” 鄭小藕雙手摟住咕咕叫的肚子,苦着臉兒說:“我餓了。
” 隔壁,有個巴掌大的小院落
“歇……歇一會兒吧!”鄭小藕那浸血的小衫裡,胸脯一起一伏,像把兩隻花胡不拉鳥兒窩藏在懷裡。
柳長春擦了把汗,說:“你在這兒等着,我去找一找姐姐跟菖蒲大哥。
” “你放心吧!”鄭小藕嘻笑着說:“菖蒲大哥有姐姐保駕,就好比孫悟空護送唐僧取經,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 柳長春隻得在她身邊坐下來,鄭小藕撒嬌地頭枕在柳長春的肩膀上。
喘了喘氣,柳長春心神不甯地說:“這兒不能久停,趕緊走。
” “咱倆洗洗臉,洗洗身子,洗洗衣裳,幹幹淨淨上路。
” “什麼時候呀,你倒有心思梳妝打扮?” “有勇無謀!”鄭小藕伸出手指,戳了一下柳長春的額頭,“光頭淨臉,穿着齊整,遇見追兵躲閃不及。
把槍往草棵樹叢裡一插,裝作過路行人,蒙哄過去。
” “算你足智多謀!”柳長春歎了口氣,不情願也得依了她。
倆人鑽進蘆葦深處,洗淨頭上腳下的血污,鄭小藕叉淘洗衣裳上的血漬。
柳長春的紫花布褲褂,鄭小藕的紅襖綠褲和繡花兜肚,都洗出了本色,晾曬在蘆葦上。
一隊隊追兵從葦塘外路過,都要敲山震虎喊兩聲,虛張聲勢打幾槍,葦葉亂濺,水鳥紛飛。
鄭小藕假裝害怕,摟緊柳長春沉下水;追兵過去,露出身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柳長春臉臊得通紅,鄭小藕捂住嘴吃吃笑。
一陣大風,蘆葦倒伏,鄭小藕的繡花兜肚被吹上了天。
“好大一隻花脖兒鹭鸶!”路過葦塘外的追兵喊道。
“花蝴蝶風筝!” “娘兒們家的兜肚!” 砰,砰,砰!鄭小藕的繡花兜肚像
“葦塘裡有娘兒們!” “搜呀!” 追兵一窩蜂沖進葦塘。
柳長春和鄭小藕匆匆忙忙穿上半濕不幹的衣裳,從葦塘一角溜出去,鑽進蓬蒿叢和柳棵子地;一路走走藏藏,藏藏走走,眼前出現一座鍋夥。
這個鍋夥,座落在一道綿延起伏的沙崗上,臨時搭起幾溜柳枝糊泥巴的棚屋,便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
這裡原是一塊寸草不生的荒地,有個地頭蛇給縣太爺送去五十兩雲土,就領下了一張開墾文書。
不過,本地的農民,都知道給地頭蛇開荒,十成有九成九要吃虧上當,最後是兩手空空如也,兩眼淚水汪汪;所以,盡管地頭蛇四處貼滿了招租告示,也沒有人前來承租。
地頭蛇隻得另打主意,打發狗腿子到大道路口,河邊渡頭,招攬外鄉逃荒的難民。
他們甜言蜜語,天花亂墜,将不明真相的難民誘騙而來,一寫就是三年租契。
三年後,這些難民受盡了敲骨吸髓的盤剝壓榨,好不容易熬到了頭,卻是分文無得,粒米不剩,赤手握空拳。
真個是來時逃荒而來,去時逃荒而去。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座鍋夥送走迎來一撥又一撥上當受騙的難民,寸草不生的荒地裡卻變成了米糧滿倉,花果滿園的良田。
柳長春和鄭小藕逃進鍋夥,四下張望,隻見豬圈、羊欄、磨棚。
牲口棚和草廈子連成一片,都不是藏身之處;又怕連累鍋夥裡的住戶,便躲進了跟草廈子相鄰的草料房。
草料房裡,靠後牆有個炒馬料和熬豬食的大竈,竈上一口大鍋,竈旁一口大缸,缸裡能盛二十挑水。
倆人走得口幹舌燥,手扶缸沿,探下身子,紮下頭去大喝一氣。
柳長春直起腰,抹了抹嘴上的水珠,說:“不怕慢,就怕站,還得走。
” 鄭小藕雙手摟住咕咕叫的肚子,苦着臉兒說:“我餓了。
” 隔壁,有個巴掌大的小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