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園中一座四角重檐的花亭,花亭左邊點綴着山石,四外有玫瑰、海棠、石榴、夾竹桃,花亭右邊是一片水池,池邊叢生着野草閑花,水中有幾根蘆葦,幾片浮萍,幾縷綠藻。

    亭上可以乘涼、賞月、飲酒、聽曲,亭畔可以觀魚垂釣。

     菖蒲走進花園,隻見花亭上有六個戲班裡的小女孩子,四個人吹奏笙、管、笛、蕭,兩個人一對一答地唱《西廂記》,殷鳳钗倚坐在鋪了一張彩席的山石上,凝神沉思地谛聽着這感人動聽的歌唱。

    她沒有發現菖蒲,菖蒲卻一進花園就看見了她。

    殷鳳钗是一個豐腴麗豔麗的姑娘,鴨蛋臉兒,一頭青絲梳成個仕女的發誓,兩道彎彎的峨眉,雙眼皮,長睫毛,水靈靈的大眼睛,鼻窪上有幾點細碎的雀斑,紅紅的嘴唇像剛剛咬破了櫻桃,臉頰上不施脂粉,天生的桃花顔色。

    菖蒲凝望着殷鳳钗那嬌媚的神态,感情一陣沖動,心怦怦地跳起來。

     五年前,菖蒲還在日知小學教書,殷崇桂帶着二皇娘和鳳钗來萍水上任。

    當天,殷崇桂執弟子禮,來到獲廬拜望齊柏年。

    齊柏年留下殷崇桂吃飯,菖蒲陪座。

    酒席間,殷崇桂非常稱贊菖蒲的人品和學問。

    禮尚往來,第二天,齊柏年派遣菖蒲代他回訪了殷崇桂。

    殷崇桂留菖蒲在殷公館吃飯,同席的不但有二皇娘,而且有鳳钗。

    那年月,隻有開通人家,男女才能同席,因而被舊禮教常年束縛的青年男女,很容易一見傾心。

    菖蒲在舅舅的管教下,從來沒有跟年輕的異性有過直接的接觸。

    因此,跟風钗同桌吃了一頓飯,飯後殷崇桂和二皇娘有一樁名利之事要辦,鳳钗又陪他到後花園散了一會兒步,說了一會兒話,于是鳳钗那豐腴麗豔麗的面影和身姿,就保留在了他的心上。

     殷鳳钗隻念過小學。

    殷崇桂本想不惜高昂的代價,送她上中學、大學,甚至出國留學。

    但是鳳钗對于上學極感乏味,因此念完小學之後,就像囚犯逃出了監牢,再也不想進學校受罪了。

    于是,就在殷公館裡,過起千金小姐那錦衣玉食的生活。

    不過,她到底識字,無聊時就看看小說解悶兒。

    然而,她的藝術欣賞能力有限,大作家的名著,她看不懂,引不起她的興趣。

    正像她看才子佳人戲一樣,她也最愛看劣等文人炮制的才子佳人言情小說,而且入了迷。

    她正是豆寇年華,情窦初開,所以非常渴望自己也像戲中和書中的佳人,巧遇落難公子或欣逢風流才子,後花園私訂終身,鳳求凰雙飛雙宿。

    所以,她一見文雅清秀的菖蒲,就一下子掉在了自己早已織就的情網裡。

     殷崇桂很高興,他覺得跟菖蒲家結親,不但門當戶對,甚至還有點高攀。

    這是因為菖蒲的舅舅齊柏年乃是京東屈指可數的知名人士,而菖蒲的人品學問,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二皇娘不樂意。

    二皇娘一心想把她這顆掌上明珠嫁給省長的少爺,司令的兒子,至少也得嫁個大銀行的小老闆。

    可惜,她隻知前思,不知後想,她所渴望巴結的那些大富大貴人家,卻又看不起她二皇娘的女兒了。

     二皇娘不樂意,菖蒲也就冷卻了對于鳳钗的熱情。

    但是,鳳钗滿頭滿腦的才子佳人的故事,不親自扮演一下,嘗一嘗此中甜蜜,是不甘心的。

    于是,她就模仿那些多情的佳人,接二連三地給菖蒲寫信,打發她家的老媽子傳書遞簡。

    菖蒲盛情難卻,也就不能不投桃報李。

    故事的結局,也是鳳钗照搬才子佳人戲和才子佳人言情小說那一套,菖蒲應邀潛人殷公館,到鳳钗的閨房相會,二皇娘破門而人,但是并沒有發生驚人之舉。

    因為二皇娘雖是一隻母老虎,在獨生的寶貝女兒面前,卻是一隻溫柔的貓兒。

    無巧不成書,菖蒲又考取了全國最高學府的北京大學。

    這在隻有兩三萬人口的萍水縣城,就好比中了進土,點了翰林,二皇娘也就破涕為笑,皆大歡喜了。

     菖蒲進入北京大學,每月跟鳳钗通一次信。

    鳳钗文理不通,隻能仿照才子佳人小說裡的情書,補綴成篇,并不能表達真情;但是,她每月都從二皇娘的腰包裡勒索一筆錢,準時寄給菖蒲,卻是出自實意。

    菖蒲考取的是公費生,母親每月都寄給他一些零用錢,而且他一向生活簡樸,并不需要鳳钗的資助。

    于是,他就用鳳钗的這筆錢支援了好幾個窮朋友,辦了個小小的文學雜志《拂曉》,在青年學生中産生過一定的進步影響。

     上了大學,菖蒲增長了學問,開闊了視野,又得到進步師友的引導,也接觸了不少新女性,越來越感覺在思想和情趣上,跟鳳钗都很不一緻,風钗并不是他理想的伴侶。

    但是,他自幼深受舅舅的薰陶,舊道德觀念很強,所以雖然很有幾位新女性向他表示好感,他卻從沒有對鳳钗産生三心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