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四四方方的萍水縣城,四面是生滿綠苔的青磚城牆,城牆四面是清澄碧透的萍水河。
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四座城門上四座城樓,四座城門外四座石橋。
城内,一半都市風光,一半鄉村景色。
一千年前,兒皇帝石敬塘将燕、雲十六州割與遼主耶律德光,萍水當時還是一個隻有千八百人口的城池,男女老少死守不降。
他們并不坐吃山空,拆毀一半住宅,開墾農田,播種五谷。
堅守三年,死亡過半,又遇大旱,顆粒不收,城池才被攻破。
千年之後,萍水縣城仍然保持着千年之前的曆史特色。
老舉人齊柏年的宅院,就座落在鄉村景色的南城。
居住南城的大多是貧寒人家,有的種菜園,有的種果園,有的當苦力。
齊柏年出身于窮苦的菜農家庭,自幼喪父,寡母種園賣菜,含辛茹苦将他拉扯成人。
十年寒窗,磨穿鐵硯,齊柏年十七歲考上秀才,二十二歲又中了舉人。
他沒有做官,先在萍水縣開辦囊螢學塾,後又到通州創立映雪書院,無非是想的教育救國。
恨朝廷腐敗,憂國家危亡,他在講學中常發憤世之論,于是遭到迫害,亡命海外,加入了同盟會。
辛亥革命發生,宣告成立中華民國,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
不久,京東宣布獨立,擁護共和,成立軍政府,齊柏年被公舉為軍政府教育司長。
他上任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改寺廟為學堂,将囊螢學塾改為萍水縣立小學,映雪書院改為通州師範學校。
孫中山先生将大總統的職位讓給搖身一變的袁世凱,京東軍政府也被袁世凱的爪牙鸠占鵲巢,他改任通州師範學校校長。
他一直不過問政治,大革命時期才又重新加人國民黨。
蔣介石背叛革命,屠殺勞苦大衆和革命者,他的不少學生和友人倒在血泊中。
于是,他忿而退出國民黨,發誓不但不當國民黨的官兒,而且不任國民黨政府的任何公職;舉家離開通州,遷回故鄉萍水,自辦日知小學。
他是革命元老,又是一位桃李滿京東的教育家,在萍水縣德高望重,備受尊崇。
齊柏年的宅院,名曰獲廬,是為了紀念他那位年輕守節而教子成人的母親的。
宅院四圍是柳籬泥牆,牆外楊、柳、榆、槐,牆内桃。
杏、梨、李。
進門一塊菜園,種的是黃瓜、豆角、茄子、青椒、白菜、南瓜。
菜園裡有一眼磚井,井上有一架辘轳。
三進院子,雖不是茅屋草堂,也算不上青堂瓦舍。
很像鄉村的小康人家。
齊柏年每日黎明即起,披星戴月,打拳舞劍、汲水灌園。
吃過早飯,步行到日知小學,出席小學生的朝會。
上午辦公上課,中午回家。
午飯後休息,下午會客。
談笑往來的有飽學名流,也有目不識丁的小民百姓。
晚間閉門讀書,三更才肯上床。
一年四季,持之以恒。
他是個清瘦的大高個兒,花白光頭,紫棠面色,粗手大腳,身穿半舊發黃的夏布衫子,腳穿家做布鞋,夏日炎炎,頭戴一頂竹筏鬥笠,神态和風度都不像譽滿京東的名儒,倒像個淳樸土氣的田舍翁。
沿路行人相遇,都滿懷崇敬地向他問好,他也和顔悅色,含笑點頭緻意。
遇到比他年高的老人,他便垂手讓路。
這天中午,他回到家,隻見門外停放着一輛翠蓋紅富金漆彩畫的高篷馬車,門口站立着兩名警士。
他知道必是縣長殷崇桂來訪。
走進外院,外院隻有東西各兩間鹿頂,老仆人門吉正在院子裡潑灑清水,一見主人回來,忙說道:“殷縣長在客廳裡,夫人和梅姑奶奶在陪客。
” 正院是個月亮門,迎面是一座影壁,影壁後面是一座假山,假山石上爬滿青藤和開滿野花
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四座城門上四座城樓,四座城門外四座石橋。
城内,一半都市風光,一半鄉村景色。
一千年前,兒皇帝石敬塘将燕、雲十六州割與遼主耶律德光,萍水當時還是一個隻有千八百人口的城池,男女老少死守不降。
他們并不坐吃山空,拆毀一半住宅,開墾農田,播種五谷。
堅守三年,死亡過半,又遇大旱,顆粒不收,城池才被攻破。
千年之後,萍水縣城仍然保持着千年之前的曆史特色。
老舉人齊柏年的宅院,就座落在鄉村景色的南城。
居住南城的大多是貧寒人家,有的種菜園,有的種果園,有的當苦力。
齊柏年出身于窮苦的菜農家庭,自幼喪父,寡母種園賣菜,含辛茹苦将他拉扯成人。
十年寒窗,磨穿鐵硯,齊柏年十七歲考上秀才,二十二歲又中了舉人。
他沒有做官,先在萍水縣開辦囊螢學塾,後又到通州創立映雪書院,無非是想的教育救國。
恨朝廷腐敗,憂國家危亡,他在講學中常發憤世之論,于是遭到迫害,亡命海外,加入了同盟會。
辛亥革命發生,宣告成立中華民國,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
不久,京東宣布獨立,擁護共和,成立軍政府,齊柏年被公舉為軍政府教育司長。
他上任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改寺廟為學堂,将囊螢學塾改為萍水縣立小學,映雪書院改為通州師範學校。
孫中山先生将大總統的職位讓給搖身一變的袁世凱,京東軍政府也被袁世凱的爪牙鸠占鵲巢,他改任通州師範學校校長。
他一直不過問政治,大革命時期才又重新加人國民黨。
蔣介石背叛革命,屠殺勞苦大衆和革命者,他的不少學生和友人倒在血泊中。
于是,他忿而退出國民黨,發誓不但不當國民黨的官兒,而且不任國民黨政府的任何公職;舉家離開通州,遷回故鄉萍水,自辦日知小學。
他是革命元老,又是一位桃李滿京東的教育家,在萍水縣德高望重,備受尊崇。
齊柏年的宅院,名曰獲廬,是為了紀念他那位年輕守節而教子成人的母親的。
宅院四圍是柳籬泥牆,牆外楊、柳、榆、槐,牆内桃。
杏、梨、李。
進門一塊菜園,種的是黃瓜、豆角、茄子、青椒、白菜、南瓜。
菜園裡有一眼磚井,井上有一架辘轳。
三進院子,雖不是茅屋草堂,也算不上青堂瓦舍。
很像鄉村的小康人家。
齊柏年每日黎明即起,披星戴月,打拳舞劍、汲水灌園。
吃過早飯,步行到日知小學,出席小學生的朝會。
上午辦公上課,中午回家。
午飯後休息,下午會客。
談笑往來的有飽學名流,也有目不識丁的小民百姓。
晚間閉門讀書,三更才肯上床。
一年四季,持之以恒。
他是個清瘦的大高個兒,花白光頭,紫棠面色,粗手大腳,身穿半舊發黃的夏布衫子,腳穿家做布鞋,夏日炎炎,頭戴一頂竹筏鬥笠,神态和風度都不像譽滿京東的名儒,倒像個淳樸土氣的田舍翁。
沿路行人相遇,都滿懷崇敬地向他問好,他也和顔悅色,含笑點頭緻意。
遇到比他年高的老人,他便垂手讓路。
這天中午,他回到家,隻見門外停放着一輛翠蓋紅富金漆彩畫的高篷馬車,門口站立着兩名警士。
他知道必是縣長殷崇桂來訪。
走進外院,外院隻有東西各兩間鹿頂,老仆人門吉正在院子裡潑灑清水,一見主人回來,忙說道:“殷縣長在客廳裡,夫人和梅姑奶奶在陪客。
” 正院是個月亮門,迎面是一座影壁,影壁後面是一座假山,假山石上爬滿青藤和開滿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