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一位訪問過陝北的美國友人相助,輾轉來到北平香山療養院治療,化名蔡芳洲,名片上的頭銜是這位美國友人考察中國農村狀況的合作者。

     “蔡先生,”俞菖蒲叫順了口,“你準備回咱們蘿江嗎?” “還沒一定。

    ”夏競雄抖了抖魚竿,将魚線抛得更遠,“所以我請你這位鄉親來,代我給家鄉捎回一片心意。

    ” “你怎麼知道我在北大上學?”俞菖蒲沒等夏競雄回答,便恍然大悟,“是林壑跟您講的。

    ” 林壑是北京大學工學院學生,俞富病是北京大學文學院學生,但是他們同住在沙灘附近的一所公寓裡,結成了知己。

    菖蒲加人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林壑是他的介紹人。

     “我了解你一些情況。

    ”夏竟雄望着俞菖蒲那天真熱情的眼睛,“你從通州潞河學院附屬師範畢業以後,在你舅父興辦的日知小學教了三年書。

    後來,齊先生為創辦中學,又讓你考入北京大學深造。

    現在,你大學畢業了,齊老來情催你趕快回去,擔任教務主任,主持招生工作,今晚就要乘十點的夜車離平。

    是不是?” “您真是了如指掌!”俞菖蒲笑着不住點頭。

    “臨行,更渴望得到您的指教。

    ” “你們的辦學方針是什麼?”夏競雄問道。

     “似乎是‘普及教育,造就人材’八個字。

    ”菖蒲不好意思地一笑,“這是我舅父過去手訂的方針,恐怕已經不合時宜了吧?” “戰争迫在眉睫,我們的周思來副主席上個月到廬山去見蔣介石,提醒他認清形勢,要求他早做準備。

    ”夏競雄臉色嚴峻地說,“連日來,日軍在北平附近進行作戰演習,日軍飛機在四郊低空偵察,這是不祥之兆,北平的空氣中已經可以嗅到火藥味了。

    面對戰争即将爆發的局勢,你們的辦學方針不能再一成不變。

    ” “打起仗來,還辦什麼學!”俞菖蒲搖着頭說。

     “打仗更要辦學!”夏競雄把一隻手拍在俞菖蒲的肩上,“辦成培養抗日戰士的學校。

    我給今舅寫了一封長信,還有幾份我們黨關于建立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的文件,請你一并轉交齊老。

    ” “好!”俞菖蒲興奮得緊握雙拳,坐不住了。

    “我一定說服舅舅,改變辦學方針。

    ” 夏競雄扭過頭,向柳叢外喊了一聲:“喂!” “來啦!”蔡夫人快步走回來。

     “你把送給齊柏年先生的禮物,交給菖蒲。

    ”夏競雄擡起魚竿,從水面上釣起一朵落花。

     芳棺兒打開小手提包,拿出一個紙卷,遞給菖蒲說:“嚴密收藏,不要丢失。

    ” “請放心!”菖蒲站起身,接在手裡,“我一定完整無缺地帶回咱們的家鄉去。

    ” 西宮門口,響起汽車喇叭聲,緊三慢二。

     “療養院派車接我們回去了。

    ”夏競雄收拾魚具,“請轉達我對齊先生的感念之情和深切希望。

    ” 芳倌兒一邊收拾帆布折椅,一邊說:“更要替我問安。

    ” “一定一定” 汽車在不遠處的石子路上停下來,不停地呼喚。

    菖蒲要陪同夏竟雄和芳棺兒走出樹叢,夏竟雄攔住他,飄然而去。

     林壑劃船過來,說:“菖蒲,上船吧!” 聽汽車嗚地一聲開走了,他們打槳原路而回,到船塢交了船,算了賬。

    倆人都無比興奮,不忍早早離去,又暢遊了聽鹂館以北半山坡上的畫中遊,出畫中遊後角門往北到湖山真意,極目遠眺。

    然後,-一走遍了銅亭寶雲閣、智慧海、轉輪藏、寫秋軒、圓朗齋、瞰碧台、重翠亭、意遲雲在、扇面殿、香岩宗印之間、多寶琉璃台、景福閣,最後下山到諧趣園,坐在巨石群峋的玉琴峽口,背靠青藤翠柏,看荷塘中蓮葉田田,聽玉琴峽水聲淙淙。

     他們休息了一會兒,就到知春亭吃飯。

    酒足飯飽,在亭畔島邊的白石雕欄間,找到兩座虎皮石桌,上有綠蔭如傘,躺下睡了個黨。

    醒來,還想沿東堤南下,再遊玩一陣;可是兩名腳夫已經等得焦躁,一人看驢,一人進國尋找他們來了。

     頤和國距離西直門二十四裡,腳驢一路飛奔,趕到西直門外,已經萬家燈火,再遲一步就關城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