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自然的反擊
關燈
小
中
大
為了按照自己的心意改造自然,我們冒了這麼多風險,卻沒有達到目的,是一個多麼巨大的諷刺。
然而這正是我們面臨的實際情況。
雖然很少提及,但真相就在那裡,大自然不是那麼容易就被改造的,昆蟲也已經找到了避開化學攻擊的方法。
荷蘭生物學家布雷約說:“昆蟲的世界是自然界最令人驚歎的奇觀。
昆蟲世界裡,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通常看來最不可能的事會在那裡出現。
深入研究昆蟲奧妙的人總是為見到的奇妙現象驚歎不已。
他會知道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也經常出現。
” 如今,有兩個領域正發生着“不可能的事情”。
昆蟲正通過遺傳選擇,進化出抗藥特性。
下一章内容會談到這一現象。
需要我們注意的另一個更廣泛的問題是,我們的化學品正在削弱環境内部的防線,而正是這樣的防線制約着各個物種的平衡。
每一次我們破壞這些防線,就會有大量的昆蟲滋生。
從來自世界各地的報告看,我們的确深陷困境。
經過十年或更長時間的化學控制,昆蟲學家發現他們之前認為已經解決的問題又回來了。
而且出現了新的問題,那些曾經數量不是很多的昆蟲已經猛增至蟲害的水平。
這樣看來化學控制是徹底失敗的,因為其設計和實行都沒有考慮到複雜的生物系統。
使用的化學品可能在少數物種身上做了測試,但是不能保證适用于所有的生物。
如今,有些地方認為早期的、簡單的世界才存在自然界的平衡,現在這種狀态已經被徹底破壞,就不如忘掉它的存在吧。
有些人覺得這樣的想法合情合理,但是把這種想法作為行動指南則是極其危險的。
今天的自然平衡已經不同于更新世,但它仍然存在着。
生物間複雜、精确、高度統一的關系不容忽視,否則就像處在懸崖邊的人一樣終将受到重力定律的懲罰。
自然的平衡并不是恒定的,而是一種活動的、不斷變化、不斷調整的狀态。
人類也是平衡狀态的一部分。
有時候,平衡對人有利;有時候(往往是由于人類活動),這種平衡又變得不利于人類。
現代社會昆蟲防治計劃的設計過程中忽略了兩個關鍵的事實。
首先,真正有效的昆蟲控制來自自然,而不是人類。
物種數量由自然界的一種力量控制,昆蟲學家稱之為環境制約,自生命出現伊始就是這樣。
食物的數量、天氣和氣候條件、競争或獵食物種的存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制約因素。
“防止昆蟲泛濫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昆蟲内部自相殺戮的戰争”,昆蟲學家羅伯特·梅特卡夫說。
然而,現在使用的大部分化學品會殺死所有昆蟲,不論是我們的朋友還是敵人都慘遭同樣的命運。
第二個被忽視的事實是,一旦環境的制約遭到削弱後,一個物種會以爆炸性的方式迅猛繁殖。
很多生物的繁殖能力簡直超乎我們的想象,盡管我們時不時地也會見識一些。
我記得在學生時代,一個裝有幹草和水的罐子裡加幾滴原生動物的培養菌液就會出現奇迹。
幾天内,罐子裡就滿是左沖右突的小生命——無數的草履蟲,每一個都小如塵埃,在溫度适宜、食物充足、沒有天敵的伊甸園裡無限地繁殖。
我也曾見到海邊岩石上布滿了白色的藤壺,還見到過一大群水母遊過時連綿數裡的壯觀景象,如鬼魅般的顫動看不到邊際,與海洋融為一體。
冬天,當鳕魚經過海洋遊到産卵的地方時,我們就能看到大自然的控制作用。
每一隻母魚會産下數百萬魚卵,但是海洋裡鳕魚不會泛濫。
每一對鳕魚所産的數百萬魚卵中,隻有一小部分能夠長成替代父母的大魚,這就是自然的制約。
生物學家們常常會自娛自樂式地假想,如果意外的災難發生,自然的制約遭到破壞,一個生物的所有後代都得以存活,會是怎樣的景象? 幸運的是,這隻是理論上的極端情況,但是研究動物種群的人最了解擾亂自然秩序帶來的可怕後果。
牧民消滅土狼的熱潮造成了田鼠成災,因為土狼控制着田鼠的數量。
亞利桑那州凱巴布高原的鹿是另一個相關案例。
鹿群的數量曾經與環境保持平衡。
各種獵食動物(狼、美洲獅、土狼)控制鹿群數量不超過食物供應。
接着,人們為了“保護”鹿群,殺死了所有的天敵。
獵食動物消失後,鹿群大量繁殖,很快食物供應就不夠了。
低矮的植物已經吃光,夠得着的葉子越來越高。
後來,餓死的鹿竟然比獵食動物殺死的還要多。
另外,由于鹿群瘋狂地尋找食物,整個環境也遭到破壞。
田野和森林中的捕食性昆蟲所起的作用與凱巴布高原的狼和土狼一樣。
殺死它們,其他昆蟲的數量就會猛增。
沒人知道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種昆蟲,因為很多種類還不确定。
但是已知的種類數量為70萬隻。
這就意味着,從物種數量看,70%到
然而這正是我們面臨的實際情況。
雖然很少提及,但真相就在那裡,大自然不是那麼容易就被改造的,昆蟲也已經找到了避開化學攻擊的方法。
荷蘭生物學家布雷約說:“昆蟲的世界是自然界最令人驚歎的奇觀。
昆蟲世界裡,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通常看來最不可能的事會在那裡出現。
深入研究昆蟲奧妙的人總是為見到的奇妙現象驚歎不已。
他會知道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也經常出現。
” 如今,有兩個領域正發生着“不可能的事情”。
昆蟲正通過遺傳選擇,進化出抗藥特性。
下一章内容會談到這一現象。
需要我們注意的另一個更廣泛的問題是,我們的化學品正在削弱環境内部的防線,而正是這樣的防線制約着各個物種的平衡。
每一次我們破壞這些防線,就會有大量的昆蟲滋生。
從來自世界各地的報告看,我們的确深陷困境。
經過十年或更長時間的化學控制,昆蟲學家發現他們之前認為已經解決的問題又回來了。
而且出現了新的問題,那些曾經數量不是很多的昆蟲已經猛增至蟲害的水平。
這樣看來化學控制是徹底失敗的,因為其設計和實行都沒有考慮到複雜的生物系統。
使用的化學品可能在少數物種身上做了測試,但是不能保證适用于所有的生物。
如今,有些地方認為早期的、簡單的世界才存在自然界的平衡,現在這種狀态已經被徹底破壞,就不如忘掉它的存在吧。
有些人覺得這樣的想法合情合理,但是把這種想法作為行動指南則是極其危險的。
今天的自然平衡已經不同于更新世,但它仍然存在着。
生物間複雜、精确、高度統一的關系不容忽視,否則就像處在懸崖邊的人一樣終将受到重力定律的懲罰。
自然的平衡并不是恒定的,而是一種活動的、不斷變化、不斷調整的狀态。
人類也是平衡狀态的一部分。
有時候,平衡對人有利;有時候(往往是由于人類活動),這種平衡又變得不利于人類。
現代社會昆蟲防治計劃的設計過程中忽略了兩個關鍵的事實。
首先,真正有效的昆蟲控制來自自然,而不是人類。
物種數量由自然界的一種力量控制,昆蟲學家稱之為環境制約,自生命出現伊始就是這樣。
食物的數量、天氣和氣候條件、競争或獵食物種的存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制約因素。
“防止昆蟲泛濫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昆蟲内部自相殺戮的戰争”,昆蟲學家羅伯特·梅特卡夫說。
然而,現在使用的大部分化學品會殺死所有昆蟲,不論是我們的朋友還是敵人都慘遭同樣的命運。
第二個被忽視的事實是,一旦環境的制約遭到削弱後,一個物種會以爆炸性的方式迅猛繁殖。
很多生物的繁殖能力簡直超乎我們的想象,盡管我們時不時地也會見識一些。
我記得在學生時代,一個裝有幹草和水的罐子裡加幾滴原生動物的培養菌液就會出現奇迹。
幾天内,罐子裡就滿是左沖右突的小生命——無數的草履蟲,每一個都小如塵埃,在溫度适宜、食物充足、沒有天敵的伊甸園裡無限地繁殖。
我也曾見到海邊岩石上布滿了白色的藤壺,還見到過一大群水母遊過時連綿數裡的壯觀景象,如鬼魅般的顫動看不到邊際,與海洋融為一體。
冬天,當鳕魚經過海洋遊到産卵的地方時,我們就能看到大自然的控制作用。
每一隻母魚會産下數百萬魚卵,但是海洋裡鳕魚不會泛濫。
每一對鳕魚所産的數百萬魚卵中,隻有一小部分能夠長成替代父母的大魚,這就是自然的制約。
生物學家們常常會自娛自樂式地假想,如果意外的災難發生,自然的制約遭到破壞,一個生物的所有後代都得以存活,會是怎樣的景象? 幸運的是,這隻是理論上的極端情況,但是研究動物種群的人最了解擾亂自然秩序帶來的可怕後果。
牧民消滅土狼的熱潮造成了田鼠成災,因為土狼控制着田鼠的數量。
亞利桑那州凱巴布高原的鹿是另一個相關案例。
鹿群的數量曾經與環境保持平衡。
各種獵食動物(狼、美洲獅、土狼)控制鹿群數量不超過食物供應。
接着,人們為了“保護”鹿群,殺死了所有的天敵。
獵食動物消失後,鹿群大量繁殖,很快食物供應就不夠了。
低矮的植物已經吃光,夠得着的葉子越來越高。
後來,餓死的鹿竟然比獵食動物殺死的還要多。
另外,由于鹿群瘋狂地尋找食物,整個環境也遭到破壞。
田野和森林中的捕食性昆蟲所起的作用與凱巴布高原的狼和土狼一樣。
殺死它們,其他昆蟲的數量就會猛增。
沒人知道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種昆蟲,因為很多種類還不确定。
但是已知的種類數量為70萬隻。
這就意味着,從物種數量看,70%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