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忍受的義務
關燈
小
中
大
地球生命的曆史是一部各種生命與其生存環境相互作用的曆史。
很大程度上,地球植物和動物的形态與習性都是由環境造就的。
就地球的全部時間而論,生物對周圍環境的反作用卻相對很小。
随着時間的推進,尤其是到20世紀,人類獲得了改變世界的強大力量。
在過去的大約25年裡,這種力量不僅強大到令人擔憂,而且其性質已經發生了變化。
人類對環境的侵襲最令人震驚的要數危險的甚至緻命的物質對空氣、土壤、河流以及海洋造成的污染。
這種污染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恢複的;其在生物生存環境以及生物組織中引發的負面連鎖效應也是不可逆轉的。
在當前環境遭受普遍污染的形勢下,化學藥品可以改變自然界及萬物生命,與輻射一樣危害巨大,隻是尚未為人所知。
核爆炸向空氣中釋放出的锶90,或随雨水進入土壤,或以放射性塵埃形式落在地表,進而被草、玉米或小麥吸收,最終進駐人類的骨骼中直至其死亡。
同理,農田、森林以及花園裡噴灑的農藥會在土壤中長存,接着進入生物體内,在中毒和死亡的鍊條中不斷地傳遞下去。
它也可以随着地下水神秘地轉移,通過空氣與陽光的作用再次出現,并生成新的物質,毀壞植被,使牲畜生病,讓曾經可以飲用純淨井水的人們遭受離奇的傷害。
正如阿爾伯特·施韋澤所言:“人類甚至不認識自己創造的惡魔。
” 經過了幾百萬年的演化,地球上才有了各種生物。
在漫長的時間裡,地球生物發展進化,物種逐漸增加,慢慢與周圍環境達到了一種協調平衡的狀态。
自然環境極大地影響着生物的形态,指引生物的演進方向,包含了各種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一些岩石會有危險的輻射;甚至為萬物提供能量的陽光中,也有可以造成傷害的短波輻射。
随着時間的推進,不是幾年,而是上千年時間,生物慢慢得到進化,與自然環境達成平衡。
所以,時間是一個最基本的要素,但是現代社會已經無法提供足夠的時間。
與自然界精妙細微的演進相比,人類活動顯得魯莽而無知,帶來的變化異常迅猛,新狀況層出不窮。
在地球上出現生命之前,就有岩石背景輻射、宇宙射線、太陽光紫外線等各種輻射。
如今,人類研究原子的活動産生了新的非自然輻射。
生物進化所要适應環境中的化學物質不再僅僅是鈣、矽、銅以及河流沖刷岩石帶入海洋的其他礦物質,又增加了人類在實驗室創造出來的合成化學品,自然界中從來沒有這些物質。
适應這些物質所需的時間要以自然曆史的維度衡量,不僅僅是人生的短短幾十年,而是多少代人的時間。
即便奇迹發生,生物的确能夠适應新的物質,一切也會變成徒勞,因為新的化學物質源源不斷地從我們的實驗室中産生;單在美國,每年會有500種新的物質投入使用。
盡管這個數字令人驚愕,其後果卻不易為人理解——人類與其他動物每年需要适應500種物質,遠遠超出了生物進化的極限。
這些化學藥物大多應用于人類對自然的戰争。
自19世紀40年代中期以來,人類創造了200多種化學藥物,用來對付昆蟲、野草、齧齒動物以及其他現代語言中稱為“害蟲”的生物,而且這些化學品有數千種不同的品牌。
如今,這些噴劑、藥粉和氣霧劑被普遍地用于農田、花園、森林以及人們的院子裡。
未經選擇的化學藥劑可以殺死所有的昆蟲,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可以使鳥兒不再唱歌、魚兒不再暢遊,可以在葉子表面覆蓋一層緻命的外衣,可以在土壤中長久留存。
一切都僅僅是為了對付野草和昆蟲。
地球表面覆蓋了一層毒藥,誰會相信這不會對生物産生危害。
這些物質不應被叫作“殺蟲劑”,而應是“殺生劑”。
噴灑農藥似乎卷入了一個無盡的循環。
自DDT民用以來,使毒性升級的活動從未停止過。
昆蟲成功地證明了達爾文的适者生存原則,它們通過進化産生了抗藥性。
因此,人類需要毒性更強的藥劑,照此循環下去。
另外,使用農藥一段時間後,被消滅的
很大程度上,地球植物和動物的形态與習性都是由環境造就的。
就地球的全部時間而論,生物對周圍環境的反作用卻相對很小。
随着時間的推進,尤其是到20世紀,人類獲得了改變世界的強大力量。
在過去的大約25年裡,這種力量不僅強大到令人擔憂,而且其性質已經發生了變化。
人類對環境的侵襲最令人震驚的要數危險的甚至緻命的物質對空氣、土壤、河流以及海洋造成的污染。
這種污染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恢複的;其在生物生存環境以及生物組織中引發的負面連鎖效應也是不可逆轉的。
在當前環境遭受普遍污染的形勢下,化學藥品可以改變自然界及萬物生命,與輻射一樣危害巨大,隻是尚未為人所知。
核爆炸向空氣中釋放出的锶90,或随雨水進入土壤,或以放射性塵埃形式落在地表,進而被草、玉米或小麥吸收,最終進駐人類的骨骼中直至其死亡。
同理,農田、森林以及花園裡噴灑的農藥會在土壤中長存,接着進入生物體内,在中毒和死亡的鍊條中不斷地傳遞下去。
它也可以随着地下水神秘地轉移,通過空氣與陽光的作用再次出現,并生成新的物質,毀壞植被,使牲畜生病,讓曾經可以飲用純淨井水的人們遭受離奇的傷害。
正如阿爾伯特·施韋澤所言:“人類甚至不認識自己創造的惡魔。
” 經過了幾百萬年的演化,地球上才有了各種生物。
在漫長的時間裡,地球生物發展進化,物種逐漸增加,慢慢與周圍環境達到了一種協調平衡的狀态。
自然環境極大地影響着生物的形态,指引生物的演進方向,包含了各種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一些岩石會有危險的輻射;甚至為萬物提供能量的陽光中,也有可以造成傷害的短波輻射。
随着時間的推進,不是幾年,而是上千年時間,生物慢慢得到進化,與自然環境達成平衡。
所以,時間是一個最基本的要素,但是現代社會已經無法提供足夠的時間。
與自然界精妙細微的演進相比,人類活動顯得魯莽而無知,帶來的變化異常迅猛,新狀況層出不窮。
在地球上出現生命之前,就有岩石背景輻射、宇宙射線、太陽光紫外線等各種輻射。
如今,人類研究原子的活動産生了新的非自然輻射。
生物進化所要适應環境中的化學物質不再僅僅是鈣、矽、銅以及河流沖刷岩石帶入海洋的其他礦物質,又增加了人類在實驗室創造出來的合成化學品,自然界中從來沒有這些物質。
适應這些物質所需的時間要以自然曆史的維度衡量,不僅僅是人生的短短幾十年,而是多少代人的時間。
即便奇迹發生,生物的确能夠适應新的物質,一切也會變成徒勞,因為新的化學物質源源不斷地從我們的實驗室中産生;單在美國,每年會有500種新的物質投入使用。
盡管這個數字令人驚愕,其後果卻不易為人理解——人類與其他動物每年需要适應500種物質,遠遠超出了生物進化的極限。
這些化學藥物大多應用于人類對自然的戰争。
自19世紀40年代中期以來,人類創造了200多種化學藥物,用來對付昆蟲、野草、齧齒動物以及其他現代語言中稱為“害蟲”的生物,而且這些化學品有數千種不同的品牌。
如今,這些噴劑、藥粉和氣霧劑被普遍地用于農田、花園、森林以及人們的院子裡。
未經選擇的化學藥劑可以殺死所有的昆蟲,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可以使鳥兒不再唱歌、魚兒不再暢遊,可以在葉子表面覆蓋一層緻命的外衣,可以在土壤中長久留存。
一切都僅僅是為了對付野草和昆蟲。
地球表面覆蓋了一層毒藥,誰會相信這不會對生物産生危害。
這些物質不應被叫作“殺蟲劑”,而應是“殺生劑”。
噴灑農藥似乎卷入了一個無盡的循環。
自DDT民用以來,使毒性升級的活動從未停止過。
昆蟲成功地證明了達爾文的适者生存原則,它們通過進化産生了抗藥性。
因此,人類需要毒性更強的藥劑,照此循環下去。
另外,使用農藥一段時間後,被消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