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戰計 第二十四計 假道伐虢
關燈
小
中
大
國。
苻堅救燕本來就抱着假途滅虢的想法,燕王食其諾言,正好為秦軍滅燕提供了口實,遭受兵災的燕國猶如闆上魚肉,任秦國随便宰割。
楊國忠立即上奏折說明安祿山包藏禍心,唐玄宗也有些不放心,便派中官輔理林前往探查。
安祿山知道輔理林的來意後極力賄賂他。
因此,輔理林回禀情況時列舉一些事件說安祿山一貫忠于朝廷。
楊國忠對唐玄宗說:“造反者最善于掩飾,輔理林定是收受了安祿山的好處,才講了安祿山的好話。
若要試探安祿山對大唐是否忠誠,有一個辦法可行。
”唐玄宗忙追問是什麼辦法,楊國忠又說:“現在出旨召安祿山進京,他若要造反,必不敢來,這叫‘做賊心虛’。
他若肯來,證明心裡沒鬼。
”唐玄宗從其言,下了聖旨召安祿山進京。
安祿山猜出了唐玄宗和楊國忠的用心,為了不讓人懷疑,他毅然冒着風險進京。
在酒席宴上,安祿山跪倒在唐玄宗面前痛哭不止:“臣是蕃人,受人歧視,但皇上聖明,總是不嫌棄我。
我今生今世難報皇恩。
臣不知什麼地方得罪了楊國忠,他一直想殺掉我,請皇上為我做主啊!”唐玄宗聽了這一番哭訴,更加同情和信任安祿山了,授予他左仆射的官職。
安祿山匆匆返回老窩範陽後,慶幸自己逢兇化吉。
他認為造反宜早不宜遲,否則坐失良機,後悔莫及。
775年11月,安祿山打着讨伐逆賊楊國忠的旗号起兵反叛,他的15萬人馬以每天60裡的速度向唐朝都城長安進發。
安史之亂終于爆發了。
安史之亂是唐朝走向沒落的标志,從此唐朝便一蹶不振了。
安祿山造反之所以連連得手,與他的假途滅虢的計策有密切關系。
安祿山名義是讨伐楊國忠,這一點使當時許多人受到蒙騙。
在這裡楊國忠結黨營私,陷害忠良,有正義感的人莫不對他恨之入骨。
安祿山起兵讨伐楊國忠,的确博得了不少人的贊同。
但是,安祿山讨伐楊國忠僅僅是借口而已,他的真正目的是反唐。
楚文王時期,楚國勢力日益強大,漢江以東小國,紛紛向楚國稱臣納貢。
當時有個小國叫蔡國,仗着和楚國聯姻,認為有個靠山,就不買楚國的賬,楚文王懷恨在心,一直在尋找滅蔡的時機。
蔡國和另一小國息國關系很好,經常往來。
但是,有一次息侯的夫人路過蔡國,蔡侯沒有以上賓之禮款待,氣得息侯夫人回國之後,大罵蔡侯,息侯對蔡侯有一肚子怨氣。
楚文王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認為滅蔡的時機已到。
他派人與息侯聯系,息侯想借刀殺人,向楚文王獻上一計:讓楚國假意伐息,他就向蔡侯求救,蔡侯肯定會發兵救息。
這樣,楚、息合兵,蔡國必敗。
楚文王一聽,何樂而不為?他立即調兵,假意攻息。
蔡侯得到息國求援的請求,馬上發兵救息。
可是兵到息國城下,息侯竟緊閉城門,蔡侯急欲退兵,楚軍已借道息國,把蔡國圍困起來,終于俘虜了蔡侯。
蔡侯被俘之後,痛恨息侯,對楚文王說:息侯的夫人息妫是一個絕代佳人。
他這話是刺激好色的楚文王。
楚文王擊敗蔡國之後,以巡視為名率兵到了息國都城。
息侯親自迎接,設盛宴為楚王慶功。
楚文王在宴會上,趁着酒興說:“我幫你擊敗了蔡國,你怎麼不讓夫人敬我一杯酒呀?”息侯隻得讓夫人息妫出來向楚文王敬酒。
楚文王一見息妫,果然天姿國色,馬上魂不附體,決定要據為己有。
第二天,他舉行答謝宴會,早已布置好伏兵,席間将息侯綁架,輕而易舉地滅了息國。
息侯害人害己,他主動借道給楚國,讓楚國滅蔡,給自己報了私仇,卻不料,楚國竟不丢一兵一卒,順手将自己消滅。
苻堅救燕本來就抱着假途滅虢的想法,燕王食其諾言,正好為秦軍滅燕提供了口實,遭受兵災的燕國猶如闆上魚肉,任秦國随便宰割。
安祿山造反
安祿山造反的苗頭剛出現,便被楊國忠覺察了。楊國忠立即上奏折說明安祿山包藏禍心,唐玄宗也有些不放心,便派中官輔理林前往探查。
安祿山知道輔理林的來意後極力賄賂他。
因此,輔理林回禀情況時列舉一些事件說安祿山一貫忠于朝廷。
楊國忠對唐玄宗說:“造反者最善于掩飾,輔理林定是收受了安祿山的好處,才講了安祿山的好話。
若要試探安祿山對大唐是否忠誠,有一個辦法可行。
”唐玄宗忙追問是什麼辦法,楊國忠又說:“現在出旨召安祿山進京,他若要造反,必不敢來,這叫‘做賊心虛’。
他若肯來,證明心裡沒鬼。
”唐玄宗從其言,下了聖旨召安祿山進京。
安祿山猜出了唐玄宗和楊國忠的用心,為了不讓人懷疑,他毅然冒着風險進京。
在酒席宴上,安祿山跪倒在唐玄宗面前痛哭不止:“臣是蕃人,受人歧視,但皇上聖明,總是不嫌棄我。
我今生今世難報皇恩。
臣不知什麼地方得罪了楊國忠,他一直想殺掉我,請皇上為我做主啊!”唐玄宗聽了這一番哭訴,更加同情和信任安祿山了,授予他左仆射的官職。
安祿山匆匆返回老窩範陽後,慶幸自己逢兇化吉。
他認為造反宜早不宜遲,否則坐失良機,後悔莫及。
775年11月,安祿山打着讨伐逆賊楊國忠的旗号起兵反叛,他的15萬人馬以每天60裡的速度向唐朝都城長安進發。
安史之亂終于爆發了。
安史之亂是唐朝走向沒落的标志,從此唐朝便一蹶不振了。
安祿山造反之所以連連得手,與他的假途滅虢的計策有密切關系。
安祿山名義是讨伐楊國忠,這一點使當時許多人受到蒙騙。
在這裡楊國忠結黨營私,陷害忠良,有正義感的人莫不對他恨之入骨。
安祿山起兵讨伐楊國忠,的确博得了不少人的贊同。
但是,安祿山讨伐楊國忠僅僅是借口而已,他的真正目的是反唐。
楚文王借息滅蔡
東周初期,各諸侯國都乘機擴張勢力。楚文王時期,楚國勢力日益強大,漢江以東小國,紛紛向楚國稱臣納貢。
當時有個小國叫蔡國,仗着和楚國聯姻,認為有個靠山,就不買楚國的賬,楚文王懷恨在心,一直在尋找滅蔡的時機。
蔡國和另一小國息國關系很好,經常往來。
但是,有一次息侯的夫人路過蔡國,蔡侯沒有以上賓之禮款待,氣得息侯夫人回國之後,大罵蔡侯,息侯對蔡侯有一肚子怨氣。
楚文王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認為滅蔡的時機已到。
他派人與息侯聯系,息侯想借刀殺人,向楚文王獻上一計:讓楚國假意伐息,他就向蔡侯求救,蔡侯肯定會發兵救息。
這樣,楚、息合兵,蔡國必敗。
楚文王一聽,何樂而不為?他立即調兵,假意攻息。
蔡侯得到息國求援的請求,馬上發兵救息。
可是兵到息國城下,息侯竟緊閉城門,蔡侯急欲退兵,楚軍已借道息國,把蔡國圍困起來,終于俘虜了蔡侯。
蔡侯被俘之後,痛恨息侯,對楚文王說:息侯的夫人息妫是一個絕代佳人。
他這話是刺激好色的楚文王。
楚文王擊敗蔡國之後,以巡視為名率兵到了息國都城。
息侯親自迎接,設盛宴為楚王慶功。
楚文王在宴會上,趁着酒興說:“我幫你擊敗了蔡國,你怎麼不讓夫人敬我一杯酒呀?”息侯隻得讓夫人息妫出來向楚文王敬酒。
楚文王一見息妫,果然天姿國色,馬上魂不附體,決定要據為己有。
第二天,他舉行答謝宴會,早已布置好伏兵,席間将息侯綁架,輕而易舉地滅了息國。
息侯害人害己,他主動借道給楚國,讓楚國滅蔡,給自己報了私仇,卻不料,楚國竟不丢一兵一卒,順手将自己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