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窮戰

關燈
凡戰,如我衆敵寡,彼必畏我軍勢,不戰而遁,切勿追之,蓋物極則反也。宜整兵緩追,則勝。法曰:“窮寇勿迫。”①

    漢趙充國讨先零羌。充國兵至羌虜所,〔虜〕久屯聚,懈弛,望見大軍,棄辎重,渡湟水②。道隘狹,充國徐行驅之。或曰:“逐利行遲③。”充國曰:“此窮寇不可迫也。緩之則走不顧,急之則還死戰。”諸校曰:“善。”虜赴水溺死者數百,餘皆奔潰。④

    ①窮寇勿迫:語出《孫子兵法·軍争篇》。

    ②湟水:馬本及各本皆誤作“泾水”,今據史校改。

    ③逐利行遲:顔師古注雲:“逐利宜疾,今行太遲。”意思是,追逐敵人利于行動迅速,現在行動太遲緩了。

    ④本篇史例出自《漢書·趙充國傳》。

    【譯文】

    大凡作戰中,如果我軍兵多、敵軍兵少時,敵人必因懼怕我軍勢強,不敢與我交戰而逃走。對于這種為保存實力而退走的敵人,切記不可貿然急追,因為物極必反,急了敵必反身死戰,對我不利。應當以整個兵力對敵實施有條不紊地追擊,隻有這樣,才能穩操勝券。誠如兵法所說:“對于困迫危殆且準備拚死一戰的敵人,不可以追迫太急。”

    西漢宣帝時期,後将軍趙充國奉命讨伐先零羌。充國率兵進至羌軍駐紮的地方,發現羌兵因長期駐紮這裡,已經非常麻痹松懈,遠遠望見朝廷大軍便丢棄戰車辎重,企圖渡過湟水而西逃。因為所經道路險要狹窄,趙充國率軍于後面緩慢地追逐羌軍。有人對此提出意見說:“追逐敵人利于迅速,現在行動太遲緩了。”趙充國回答說:“這是陷于困迫危殆的敵人,不可追擊太急。因為,緩慢追擊,敵人就會無所反顧地向前逃走;急速追擊,就會迫使敵人反身與我拚死一戰。”

    衆校尉聽後都贊同說:“講得好。”羌兵因為慌忙逃走,故在争渡湟水時淹死數百人,其餘的人都奔逃四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