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浮衆生業感

關燈
界,閻浮提内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脫一切罪苦衆生方便之事。

     四天王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薩久遠劫來,迄至于今,度脫衆生,猶未畢願,慈愍此世罪苦衆生。

    複觀未來無量劫中,因蔓不斷,以是之故,又發重願。

    如是菩薩于娑婆世界,閻浮提中,百千萬億方便,而為教化。

     四天王,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

    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

    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

    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鬥诤報。

    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口報。

    若遇嗔恚者,說醜陋癃殘報。

    若遇悭吝者,說所求違願報。

    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饑渴咽病報。

    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

    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

    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

    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

    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

    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喑啞報。

    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

    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回地獄報。

    若遇污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

    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回遞償報。

    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饑餓報。

    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阙絕報。

    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

    若遇兩舌鬥亂者,說無舌百舌報。

    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

     如是等閻浮提衆生,身口意業,惡習結果,百千報應,今粗略說。

    如是等閻浮提衆生業感差别,地藏菩薩百千方便而教化之。

    是諸衆生,先受如是等報,後堕地獄,動經劫數,無有出期。

    是故汝等護人護國,無令是諸衆業迷惑衆生。

     四天王聞已,涕淚悲歎合掌而退。

     譯文 這時,地藏菩薩摩诃薩恭敬地對佛說:“世尊,我依仗諸佛如來威神之力的加持,能夠在無量百千萬億世界裡,示現種種不同的化身與形象,去救度教化一切罪業纏身的衆生。

    倘若沒有如來的慈悲威神的加持,我則不可能有這樣的神通變化之力。

    現在,我又承蒙佛陀的囑托,将彌勒菩薩成佛之前在六道生死當中輪回的衆生全部度脫,使他們脫離苦難。

    唯願世尊安心釋懷,無須挂慮,我一定不辜負您的囑托。

    ” 這時,佛對地藏菩薩說:“一切還沒能得到解脫的衆生,于無量生死當中造業作惡形成了堅固的習氣與強大的業力,形成善、惡無記的種子含藏于八識之中,随緣現行,沒有定數,随着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遇到善緣,會做點善事,得到好報,遇到惡緣,就會做壞事,得到惡報,不能自主。

    因此永遠在天、人、畜生、餓鬼、地獄這五道中輪回不已,得不到片刻的休息。

    經過無量無邊如同把三千大千世界化為微塵之多的劫數,受盡苦楚,卻依然心存迷惑,自己制造了難以脫苦的無數障礙。

    就像魚兒遊入網中,在長長的生死大河裡,剛出了這個網,不知不覺又遊進了另一個網。

    這些衆生,正是我憂慮挂念的。

    你能于無量劫以來,一次次發救度衆生的宏誓大願,一旦能圓滿這些大願,救度無量無邊的罪苦六道衆生,使他們最終能得到涅槃的安穩之處,那我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 佛贊歎地藏菩薩的宏誓大願時,會中有一位菩薩摩诃薩,名叫定自在王,恭敬問佛道:“地藏菩薩從無量劫以來,都發了些什麼願,這麼不可思議,令世尊在這大會中鄭重其事地反複贊歎,請世尊給我們簡要地說說吧!” 世尊回答定自在王菩薩說:“仔細聽好,善加思維,我現在就為你們分别解說地藏菩薩往昔所發大願。

    在過去無量無數不可說大劫之前,有一尊佛在世宏法,佛号為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尊佛住世的壽命為六萬劫。

    在還沒出家修行前,曾經是一個小國裡的國王,同與他相鄰的另一個小國的國王是朋友。

    他們相互約定,在國中共同推行十善法,作為治理國家的法律和道德規範,并以善政來利益國中的人民。

    但鄰國中的人民常造種種惡業,難免要堕入三塗受苦。

    為此,這兩個國王商議,如何才能妥善救度這些百姓,令其不遭惡道之苦。

    一國的國王發願:願自己早日成佛來度脫這些衆生,使他們全部脫離苦海,得到最終的解脫;而鄰國的國王發願:若不能先使這些衆生解脫三惡道苦,獲得安樂,成就佛道,我将誓不成佛。

    ” 佛接着告訴定自在王菩薩說:“發願早日成佛,度盡衆生的國王,就是當時的一切智成就如來!發願先度罪苦衆生,如有一衆生尚未得度,自己不願成佛的,就是現在的地藏菩薩!” “再舉一個例子:在過去無量無數劫之前,有佛出世,名為清淨蓮華目如來。

    這尊佛的壽命長達四十劫。

    在佛涅槃後的像法時代裡,有一位阿羅漢,遊化世間,為衆生作福田,施以教化,令得安樂。

    有一天,他遇見一個女人,名字叫做光目。

    這位光目女準備了許多美味的食物來供養阿羅漢。

    ” “阿羅漢就問她:‘你知道供養阿羅漢是會得到大福報的。

    你想要求些什麼呢?’” “光目回答說:‘我從母親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