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将體五一

關燈
将領,是軍隊的大腦和靈魂。

    他既是軍事行動的組織者,又是指揮者。

     在他手裡掌握的不隻是千萬人的性命,甚至是國家的安危。

    因此他要具備超人的智慧、非凡的勇氣。

    “勇”、“智”、“仁”、“信”、“必”五種品質必須具備,這樣,才有可能在血與火的對抗中立于不敗之地。

     《萬機論》曰:“雖有百萬之師,臨時吞敵,在将也。

    ”吳子曰:“凡人之論将,恒觀之于勇。

    勇之于将,乃萬分之一耳。

    ”故《六韬》曰:“将不仁,則三軍不親;将不勇,則三軍不為動。

    ”孫子曰:“将者,勇、智、仁、信、必也。

    ”勇,則不可犯;智,則不可亂;仁,則愛人;信,則不欺人;必,則無二心。

    此所謂“五才”者也。

     三軍之衆,百萬之師,張設輕重,在于一人,謂之氣機。

    道狹路險,名山大塞,十人所守,千人不過,是謂地機。

    善行間諜,分散其衆,使君臣相怨,是謂事機。

    車堅舟利,士馬閑習,是謂力機。

    此所謂“四機”者也。

     夫将可樂而不可憂,謀可深而不可疑。

    将憂則内疑[将有憂色,則内外相疑。

    故日不相信也],謀議則敵國奮[多疑則計亂,亂則令敵國奮威]。

    以此征伐,則可緻亂。

     故将能清能靜[廉财曰清,不擾曰靜。

    老子曰:“重為輕根,靜為躁君也”],能平能整,能受谏,能聽訟,能納人[受賢于群英之中,若越納範蠡、齊納甯戚之類也],能采善言,能知國俗,能圖山川,能裁厄難[險、難、厄皆悉明之],能制軍權。

    危者安之,懼者歡之,叛者還之[将有不全去者,慰誘還之,若蕭何追韓信],冤者原之,訴者察之,卑者貴之[士卒若卑賤者,貴之。

    昔吳起下與士卒同衣食是也],強者抑之,敵者殘之[卑中有賤,而敵貴者,亂上下之禮,殘少之],貪者豐之[懸賞以豐其心,所以使貪],欲者使之[臨敵将戰,有欲立功名,有欲利敵人者,皆許而使之,所謂使勇使貪],畏者隐之[士卒有所畏懼者,隐蔽于後,勿使為軍鋒,軍敗由鋒怯],謀者近之,讒者覆之[有讒鬥者,覆亡之],毀者複之[官職有毀廢者,則修而複之],反者廢之,橫者挫之,服者活之[首服罪者,活之],降者說之,獲城者割之[賞功臣也],獲地者裂之[賜功榮者],獲國者守之[得其國,必封賢以守之。

    昔吳伐越,得而不守,所以終敗也]。

    獲厄塞之,獲難屯之,獲财散之。

    敵動伺之,敵強下之[敵陣強則下之,勿與戰。

    若齊師伐魯,鼓之,曹刿不動。

    三鼓,破齊,下之],敵淩假之[敵之威勢淩吾而來,宜持重以待之,勿與戰。

    楚淩漢,求戰一決,漢祖知弱,不許之,是也],敵暴安之[敵人為暴虐之行,則安之勸之,所以怒我衆也。

    昔燕伐齊,田單不下,燕師掘齊人冢墓,田單安勸之],敵悖義之[敵為悖亂之事,則随有義以待之,彼悖我義,故克之],敵睦攜之,順舉挫之[舉順以挫逆也],因勢破之,放言過之[放過惡言,以誣詐敵人,以怒己衆也],四綱羅之。

    此為将之道也。

     故将拒谏,則英雄散;策不縱,則謀士叛;善惡同,則功恥倦[賞罰不明,善惡無異,則有功之臣皆懈倦也];将專己,則下歸咎[專己自任,不與下謀,衆皆歸罪于将而責之];将自臧,則下少功[藏,善也。

    将自伐勳,忘下自用者,故日少功也];将受讒,則下有離心;将貪财,則奸不禁[上貪則下益也];将内顧,由士卒淫[内顧,思妻妾也]。

    将有一,則衆不服;有二,則軍無試[試法也];有三,則軍乖背;有四,則禍及國。

     《軍志》曰:将謀欲密,士衆欲一[将衆如一體也],攻敵欲疾。

    将謀密,則奸心閉;士衆一,則群心結[結如一也〕;攻敵疾,則詐不及設。

    軍有此三者,則計不奪。

    将謀洩,則軍無勢,以外窺内,則禍不制[窺,見也。

    謀洩,則外見己情之虛實,其禍不可制也];财入營,則衆奸會[凡為軍,使外人以财貨入營内,則奸謀奄集其中心]。

    将有此三者,軍必敗。

     将無慮,則謀士去[将無慮,不能從謀,故去之];将無勇,則吏士恐[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