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教下第二十二

關燈
曰:“賞如山,罰如溪。

    太上無過,其次補過,使人無得私語。

    諸罰而請不罰者死,諸賞而請不賞者死。

    伐國必因其變,示之财以觀其窮,示之弊以觀其病,上乖下離,若此之類是伐之因也。

    ” 周武王問太公望說:“我想用點時間來研究一下用人的要領。

    ” 太公望說:“獎勵好人好事,要象高山那樣的堅定不穢,懲罰壞人壞事,要象溪水那樣的通行無阻。

    執行賞罰最重要的是不發生差錯,其次是有了差錯及時糾正,這就不合使人背後議論了。

    凡是有罪當罰而請求不罰的處死,有功當貧而請求木常的處死。

    讨伐别的國家,必須利用它國内的變亂。

    觀察它的财政情況,看它是否窮困,觀察它國内的弊端,看它有何危機,看它上層是否專橫暴戾,下層是否離心離德,有了這些情況就是有了可以讨我伐的因素。

    ” 凡興師必審内外之權,以計其去。

    兵有備阙,糧食有餘不足,校所出入之路,然後興師伐亂,必能入之。

    地大而城小者,必先收其地。

    城大而地窄者,必先攻其城。

    地廣而人寡者,則絕其阝厄。

    地狹而人衆者,則築大堙以臨之。

    無喪其利,無奪其時,寬其政,夷其業,救其弊,則足以施天下。

    今戰國相攻,大伐有德,自伍而兩,自兩而師,不一其令,率俾民心不定。

    徒尚驕侈,謀患辯訟,吏究其事,累且敗也。

    日暮路遠,還有别氣,師老将貪,争掠易敗。

     興兵作戰,必須詳細研究敵我形勢的變化,以計劃軍隊的行動。

    敵我戰備的程度,糧食的多少,比較雙方進出道路的遠近險易,然後出兵進攻,必能順利攻入敵境。

    敵人地大而城小,必先占領廣闊的土地。

    城大而地窄,必先攻占它的城市。

    土地廣闊而人口少的,就要控制它的樞紐要害,城市狹小而人口稠密的,就構築土山攻城。

    對敵國不要損害其民衆的利益,不要耽誤民衆的耕種,廢除苛刻的法令,安定人民的生活,拯救民衆的疾苦,這就是施恩于天下了。

    現今各國互相攻伐,往往仗恃強大,攻擊施行德政的國家。

    軍隊從“伍”到“兩”,從“兩”到“師”,命令不統一,軍心不安定。

    崇尚驕奢,惹事生非,官吏忙于處理這些事情,徒勞精力,招緻戰敗。

    成功無望,還師罷軍,挫傷士氣,久戰疲憊,将帥貪功,士卒劫掠,這就很容易被戰敗了。

     凡将輕、壘卑、衆動,可攻也。

    将重、壘高、衆懼,可圍也。

    凡圍必開其小利,使漸夷弱,則節吝有不食者矣。

    衆夜擊者,驚也。

    衆避事者,離也。

    待人之救,期戰而蹙,皆心失而傷氣也。

    傷氣敗軍,曲③謀敗國。

     凡是敵人将帥輕浮、營壘低矮、軍心動搖的,就可以進攻它。

    将帥穩重、營壘高大、軍心恐懼的,可以圍困它。

    圍困敵人,必須給它展示一線希望,使它鬥志逐漸削弱,時間一久,即使敵人節約糧食,也會陷于饑餓了。

    敵方士兵夜間自相攻擊,是軍隊驚恐不安的表現。

    士兵不聽指揮,是上下離心離德的表現。

    等待别國救援,會戰前局促不安的,是信心喪失,士氣沮喪的表現。

    士氣沮喪,軍隊就會失敗;謀略錯誤,國家就會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