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公 昭公十三年

關燈
求善不厭,是以有國,不亦宜乎?我先君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寵于獻。

    好學而不貳,生十七年,有士五人。

    有先大夫子餘、子犯以為腹心,有魏犨、賈佗以為股肱,有齊、宋、秦、楚以為外主,有栾、郤、狐、先以為内主。

    亡十九年,守志彌笃。

    惠、懷棄民,民從而與之。

    獻無異親,民無異望,天方相晉,将何以代文?此二君者,異于子幹。

    共有寵子,國有奧主。

    無施于民,無援于外,去晉而不送,歸楚而不逆,何以冀國?” 晉成虒祁,諸侯朝而歸者皆有貳心。

    為取郠故,晉将以諸侯來讨。

    叔向曰:“諸侯不可以不示威。

    ”乃并征會,告于吳。

    秋,晉侯會吳子于良。

    水道不可,吳子辭,乃還。

     七月丙寅,治兵于邾南,甲車四千乘,羊舌鲋攝司馬,遂合諸侯于平丘。

    子産、子大叔相鄭伯以會。

    子産以幄幕九張行。

    子大叔以四十,既而悔之,每舍,損焉。

    及會,亦如之。

     次于衛地,叔鲋求貨于衛,淫刍荛者。

    衛人使屠伯饋叔向羹,與一箧錦,曰:“諸侯事晉,未敢攜貳,況衛在君之宇下,而敢有異志?刍荛者異于他日,敢請之。

    ”叔向受羹反錦,曰:“晉有羊舌鲋者,渎貨無厭,亦将及矣。

    為此役也,子若以君命賜之,其已。

    ”客從之,未退,而禁之。

     晉人将尋盟,齊人不可。

    晉侯使叔向告劉獻公曰:“抑齊人不盟,若之何?”對曰:“盟以厎信。

    君苟有信,諸侯不貳,何患焉?告之以文辭,董之以武師,雖齊不許,君庸多矣。

    天子之老,請帥王賦,‘元戎十乘,以先啟行’,遲速唯君。

    ”叔向告于齊,曰:“諸侯求盟,已在此矣。

    今君弗利,寡君以為請。

    ”對曰:“諸侯讨貳,則有尋盟。

    若皆用命,何盟之尋?”叔向曰:“國家之敗,有事而無業,事則不經。

    有業而無禮,經則不序。

    有禮而無威,序則不共。

    有威而不昭,共則不明。

    不明棄共,百事不終,所由傾覆也。

    是故明王之制,使諸侯歲聘以志業,間朝以講禮,再朝而會以示威,再會而盟以顯昭明。

    志業于好,講禮于等。

    示威于衆,昭明于神。

    自古以來,未之或失也。

    存亡之道,恒由是興。

    晉禮主盟,懼有不治。

    奉承齊犧,而布諸君,求終事也。

    君曰:‘餘必廢之,何齊之有?’唯君圖之,寡君聞命矣!”齊人懼,對曰:“小國言之,大國制之,敢不聽從?既聞命矣,敬共以往,遲速唯君。

    ”叔向曰:“諸侯有間矣,不可以不示衆。

    ”八月辛未,治兵,建而不旆。

    壬申,複旆之。

    諸侯畏之。

     邾人、莒人言斥于晉曰:“魯朝夕伐我,幾亡矣。

    我之不共,魯故之以。

    ”晉侯不見公,使叔向來辭曰:“諸侯将以甲戌盟,寡君知不得事君矣,請君無勤。

    ”子服惠伯對曰:“君信蠻夷之訴,以絕兄弟之國,棄周公之後,亦唯君。

    寡君聞命矣。

    ”叔向曰:“寡君有甲車四千乘在,雖以無道行之,必可畏也,況其率道,其何敵之有?牛雖瘠,偾于豚上,其畏不死?南蒯、子仲之憂,其庸可棄乎?若奉晉之衆,用諸侯之師,因邾、莒、杞、鄫之怒,以讨魯罪,間其二憂,何求而弗克?”魯人懼,聽命。

     甲戌,同盟于平丘,齊服也。

    令諸侯日中造于除。

    癸酉,退朝。

    子産命外仆速張于除,子大叔止之,使待明日。

    及夕,子産聞其未張也,使速往,乃無所張矣。

     及盟,子産争承,曰:“昔天子班貢,輕重以列,列尊貢重,周之制也。

    卑而貢重者,甸服也。

    鄭伯,男也,而使從公侯之貢,懼弗給也,敢以為請。

    諸侯靖兵,好以為事。

    行理之命,無月不至,貢之無藝,小國有阙,所以得罪也。

    諸侯修盟,存小國也。

    貢獻無及,亡可待也。

    存亡之制,将在今矣。

    ”自日中以争,至于昏,晉人許之。

    既盟,子大叔咎之曰:“諸侯若讨,其可渎乎?”子産曰:“晉政多門,貳偷之不暇,何暇讨?國不競亦陵,何國之為?” 公不與盟。

    晉人執季孫意如,以幕蒙之,使狄人守之。

    司铎射懷錦,奉壺飲冰,以蒲伏焉。

    守者禦之,乃與之錦而入。

    晉人以平子歸,子服湫從。

     子産歸,未至,聞子皮卒,哭,且曰:“吾已,無為為善矣,唯夫子知我。

    ”仲尼謂:“子産于是行也,足以為國基矣。

    《詩》曰:‘樂隻君子,邦家之基。

    ’子産,君子之求樂者也。

    ”且曰:“合諸侯,藝貢事,禮也。

    ” 鮮虞人聞晉師之悉起也,而不警邊,且不修備。

    晉荀吳自着雍以上軍侵鮮虞,及中人,驅沖競,大獲而歸。

     楚之滅蔡也,靈王遷許、胡、沈、道、房、申于荊焉。

    平王即位,既封陳、蔡,而皆複之,禮也。

    隐大子之子廬歸于蔡,禮也。

    悼大子之子吳歸于陳,禮也。

     冬十月,葬蔡靈公,禮也。

     公如晉。

    荀吳謂韓宣子曰:“諸侯相朝,講舊好也,執其卿而朝其君,有不好焉,不如辭之。

    ”乃使士景伯辭公于河。

     吳滅州來。

    令尹子期請伐吳,王弗許,曰:“吾未撫民人,未事鬼神,未修守備,未定國家,而用民力,敗不可悔。

    州來在吳,猶在楚也。

    子姑待之。

    ” 季孫猶在晉,子服惠伯私于中行穆子曰:“魯事晉,何以不如夷之小國?魯,兄弟也,土地猶大,所命能具。

    若為夷棄之,使事齊、楚,其何瘳于晉?親親,與大,賞共、罰否,所以為盟主也。

    子其圖之。

    諺曰:‘臣一主二。

    ’吾豈無大國?”穆子告韓宣子,且曰:“楚滅陳、蔡,不能救,而為夷執親,将焉用之?”乃歸季孫。

    惠伯曰:“寡君未知其罪,合諸侯而執其老。

    若猶有罪,死命可也。

    若曰無罪而惠免之,諸侯不聞,是逃命也,何免之?為請從君惠于會。

    ”宣子患之,謂叔向曰:“子能歸季孫乎?”對曰:“不能。

    鲋也能。

    ”乃使叔魚。

    叔魚見季孫曰:“昔鲋也得罪于晉君,自歸于魯君。

    微武子之賜,不至于今。

    雖獲歸骨于晉,猶子則肉之,敢不盡情?歸子而不歸,鲋也聞諸吏,将為子除館于西河,其若之何?”且泣。

    平子懼,先歸。

    惠伯待禮。

     譯文 十三年春季,叔弓包圍費地,沒有攻下,被擊敗。

    季平子發怒,命令接見城外的費地人,就抓住他們作為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