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前言 從了解現狀開始</strong>

關燈
獻給我的父親母親 事莫明于有效,論莫定于有證。

     ——王充《論衡》 社會進程本是整體,密不可分。

    所謂經濟,不過是研究者從這洪流中人工提煉出的部分事實。

    何謂經濟,本身已然是種抽象,而之後大腦還須經過若幹抽象,方能複刻現實。

    沒有什麼事是純粹經濟的,其他維度永遠存在,且往往更為重要。

     ——約瑟夫·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 一套嚴格的概念框架無疑有助于厘清問題,但也經常讓人錯把問題當成答案。

    社會科學總渴望發現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和規律,但這種心态需要成熟起來。

    不要低估經濟現實的複雜性,也不要高估科學工具的質量。

     ——亞曆山大·格申克龍《經濟落後的曆史透視》 這本書講的是我們國家的經濟故事,其中有讓我們驕傲的繁華,也有讓我們夢碎的房價。

    這本書寫給大學生和對經濟話題感興趣的讀者,希望能幫他們理解身邊的世界,從熱鬧的政經新聞中看出些門道,從乏味的政府文件中覺察出些機會。

     本書主角既不是微觀的價格機制,也不是宏觀的經濟周期,而是政府和政策,内容脫胎于我在複旦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課程講義。

    我剔除了技術細節,盡量用通俗的語言講述核心的内容和觀念:在我國,政府不但影響“蛋糕”的分配,也參與“蛋糕”的生産,所以我們不可能脫離政府談經濟。

    必須深入了解這一政治經濟機體如何運作,才可能對其進行判斷。

    我們生活在這個機體中,我們的發展有賴于對這個機體的認知。

    要避免把舶來的理論化成先入為主的判斷——看到現實與理論不符,便直斥現實之非,進而把要了解的現象變成了譏諷的對象——否則就喪失了“同情的理解”的機會。

     我國的政治經濟現象非常複雜,不同的理論和信息都隻能反映現象的不同側面,至于哪個側面有用,由讀者決定。

    對從事經濟實務工作(如金融和投資)的讀者,我希望能幫助他們了解日常業務之外的政治經濟背景,這些背景的變化往往對行業有深遠的影響。

    對經濟學專業的大學生,由于他們所學的西方理論和中國現實之間脫節嚴重,我将中國政府作為本書分析的主角,希望可以幫助構建二者之間的橋梁。

    對非經濟學專業的讀者,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他們讀懂國家政經大事和新聞。

     本書注重描述現實,注重解釋“是什麼”和“為什麼”。

    當不可避免涉及“怎麼辦”的時候,則注重解釋當下正在實施的政策和改革。

    對讀者來說,了解政府認為應該怎麼辦,比了解“我”認為應該怎麼辦,重要得多。

     本書結構與數據說明 本書以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為主線,分上下兩篇。

    上篇解釋微觀機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務、收入、支出、土地融資和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