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升平橋義俠贈劍
關燈
小
中
大
況且向衆人說過借貸的話。
今日我等大家開了名字,一一湊出程儀。
有送二兩的,有送一兩五錢的,一時寫了六十多兩銀子,還有未曾開寫者,衆人各自散去。
到次日總湊一堆,俱到郝家祠:“衆人蒙大爺吩咐,小弟們不敢違命,遂将名字同銀子,放在桌上。
”郝鸾道:“我實不過意,蒙各位厚情。
”衆人道:“大爺何出此言?少表寸心。
”大家朝上一揖,躬身而散。
郝鸾的家人把銀子單帖收了。
次日,還有些朋友,聽得郝鸾要往開封府,齊齊捐資,郝鸾一一收了,共有二百多金。
叫家人去備了行李衣服。
又得幾個牲口,郝鸾又謝了衆人。
擇二月初二日起程,衆人備酒送行。
前一日郝鸾買了三牲,拜辭宗祠,又到墳前拜辭父母,當晚用了夜飯,又取幾兩銀子,與老家人。
又拜托各朋友,照看老家人。
次日天明用過早飯,吩咐老家人:“我去之後,用心照管門戶,多則半年,少則兩三月就回。
”老家人說:“不須大爺吩咐,自然曉得。
隻是大爺路上須要小心。
”便把行李牲口,備得停當。
郝鸾将銀子收在身上,腰中挂了龍泉劍,那兩口劍收在行李内,跨上牲口,主仆灑淚而别,投河南開封府。
一路曉行夜宿,那日到了河南開封府,進得城來,尋了下處,進了客房,便叫人搬行李進店。
小二拿了一壺茶說;“相公恐未用飯?”郝鸾道:“取來。
”小二取了酒飯,郝鸾用過,小二收去。
一宵已過。
到了次日,郝鸾來到街坊尋訪英雄。
雖有幾人,入眼不上。
又訪幾日,并無一人。
一日站在店門口,便問小二道:“這裡果有熱鬧所在,玩玩否?”小二道:“相公要玩玩,出了西門不上二裡路,有一争春園。
百花開放,何不去飲酒散悶?”郝鸾聽了,便将房門鎖上,出了店門,奔争春園而來。
一路見玩的人,三三兩兩而去,郝鸾随了衆人行走。
有一裡路,遠遠望見園林,挂着一面白色的招牌,上寫“争春園”三個字。
園裡共三十多座亭台,兩邊數不盡的樓間。
亭中有一小亭,上寫“四賢亭三字。
郝鸾便走上亭來,亭中放張八仙桌子,八張椅子。
郝鸾就在椅上座下,隻見一個小童掃地,過來放了幕,在爐上泡了一蓋碗細茶,捧到郝生面前,叫聲:“爺吃茶。
”郝生認是園内到來的茶,一飲而盡,将碗放桌上。
那書童又到面前:“爺還是吃酒,還是遊玩?”郝生道:“是來遊玩。
”小童依舊掃地,不一時那書跪下說到:“家爺來了,請爺速行。
”郝鸾因他照會過的,立起身要走,那位長者早已近來。
頭帶金線方巾,身穿大紅,足下绫襪珠履,滿口胡須,年在五十以上。
後随一位書生,頭帶片玉,身穿天藍,足下珠履绫襪。
後跟二名管家,擔了食盒。
那老翁見郝生頭帶紅巾,抹額,淡紅,箭衣,獵皮靴子,面如重棗,兩道濃眉,氣象昂昂,威風凜凜,那老翁愛之不盡,想道:天下有這等英雄,笑嘻嘻拱手上前說:“老夫欲與兄叙。
”一手挽住,郝身欠身說:“晚生驚駕,大人怒罪。
”二人到亭子上,見禮坐下,小童獻茶。
那老翁道:“足下不是開封府人,貴處何方?”晚生乃洛陽人氏。
”老翁道:“兄是洛陽人,老夫有一相知,兄可認得?”郝生道:“不知大人相知是何人?”老翁道:“老夫相知之人,聲名浩大,此人結交四方朋友,名叫跨鳳。
他父在日,曾與我同盟又同僚,兄可知否?”郝生聞言道:“小侄有眼不識,望您恕罪。
”老翁驚道:“原來跨鳳賢侄。
”重見一禮。
郝生道:“老伯貴姓大名?”老翁道:“姓鳳名竹字名山。
曾做太常寺少卿,因有病辭職。
”又指那書生道:“此是小婿,姓孫名佩字玉琢。
他父親是做武昌府,亦與令尊同盟。
”郝鸾道:“先父在日,曾向小全主過,不知老伯駕臨。
小侄孤身路遠,少來與老伯孫世兄候安。
”孫佩道:“真乃幸遇,望兄恕罪。
”郝生起身,辭道:“小侄失陪。
”鳳公與孫佩道:今日幸會,連請也請不至,怎出此言?郝鸾道:怎好叨擾。
”那鳳公道:“請坐”不上一會,擺下酒席,那鳳公請郝生首坐。
郝生道:“老伯請上坐,小侄怎敢上坐。
”孫佩道:“郝兄是客,家嶽是主,那有主人替坐之禮。
”鳳公又道:“小婿言之有禮。
”謙遜一會,郝生隻得告坐,鳳公對坐,孫佩橫坐。
家人送酒上來,吃了幾杯。
隻見兩乘大轎到來,跟随仆婦們,直奔四賢亭而來。
家人向鳳公道:“夫人小姐到了。
”鳳公道:“請他們到浮山亭去,此處有孫姑爺在此不便。
”家人領命,叫那轎夫擡到浮山亭,轉彎抹角去了。
郝鸾道:“小侄有屈老伯母世妹了,今日禮該拜見,恐其不恭,唐突不便,明日到府去見禮。
”風公道:“到明日,自然奉請。
” 又敬了幾杯,孫佩談些詩文,郝鸾談些武藝,正是投機,鳳公大悅。
正談得高興,下面又到了一起人。
先一位頭帶方巾,身穿大紅,面麻胡須,足穿烏靴。
左者一人,面麻有須,儒巾儒服打扮。
右者一人,不上三尺,也是一樣,儒巾儒服,後跟有二十多名管家。
鳳公、孫佩吃了一驚。
不知這人是誰,且聽下回分解。
今日我等大家開了名字,一一湊出程儀。
有送二兩的,有送一兩五錢的,一時寫了六十多兩銀子,還有未曾開寫者,衆人各自散去。
到次日總湊一堆,俱到郝家祠:“衆人蒙大爺吩咐,小弟們不敢違命,遂将名字同銀子,放在桌上。
”郝鸾道:“我實不過意,蒙各位厚情。
”衆人道:“大爺何出此言?少表寸心。
”大家朝上一揖,躬身而散。
郝鸾的家人把銀子單帖收了。
次日,還有些朋友,聽得郝鸾要往開封府,齊齊捐資,郝鸾一一收了,共有二百多金。
叫家人去備了行李衣服。
又得幾個牲口,郝鸾又謝了衆人。
擇二月初二日起程,衆人備酒送行。
前一日郝鸾買了三牲,拜辭宗祠,又到墳前拜辭父母,當晚用了夜飯,又取幾兩銀子,與老家人。
又拜托各朋友,照看老家人。
次日天明用過早飯,吩咐老家人:“我去之後,用心照管門戶,多則半年,少則兩三月就回。
”老家人說:“不須大爺吩咐,自然曉得。
隻是大爺路上須要小心。
”便把行李牲口,備得停當。
郝鸾将銀子收在身上,腰中挂了龍泉劍,那兩口劍收在行李内,跨上牲口,主仆灑淚而别,投河南開封府。
一路曉行夜宿,那日到了河南開封府,進得城來,尋了下處,進了客房,便叫人搬行李進店。
小二拿了一壺茶說;“相公恐未用飯?”郝鸾道:“取來。
”小二取了酒飯,郝鸾用過,小二收去。
一宵已過。
到了次日,郝鸾來到街坊尋訪英雄。
雖有幾人,入眼不上。
又訪幾日,并無一人。
一日站在店門口,便問小二道:“這裡果有熱鬧所在,玩玩否?”小二道:“相公要玩玩,出了西門不上二裡路,有一争春園。
百花開放,何不去飲酒散悶?”郝鸾聽了,便将房門鎖上,出了店門,奔争春園而來。
一路見玩的人,三三兩兩而去,郝鸾随了衆人行走。
有一裡路,遠遠望見園林,挂着一面白色的招牌,上寫“争春園”三個字。
園裡共三十多座亭台,兩邊數不盡的樓間。
亭中有一小亭,上寫“四賢亭三字。
郝鸾便走上亭來,亭中放張八仙桌子,八張椅子。
郝鸾就在椅上座下,隻見一個小童掃地,過來放了幕,在爐上泡了一蓋碗細茶,捧到郝生面前,叫聲:“爺吃茶。
”郝生認是園内到來的茶,一飲而盡,将碗放桌上。
那書童又到面前:“爺還是吃酒,還是遊玩?”郝生道:“是來遊玩。
”小童依舊掃地,不一時那書跪下說到:“家爺來了,請爺速行。
”郝鸾因他照會過的,立起身要走,那位長者早已近來。
頭帶金線方巾,身穿大紅,足下绫襪珠履,滿口胡須,年在五十以上。
後随一位書生,頭帶片玉,身穿天藍,足下珠履绫襪。
後跟二名管家,擔了食盒。
那老翁見郝生頭帶紅巾,抹額,淡紅,箭衣,獵皮靴子,面如重棗,兩道濃眉,氣象昂昂,威風凜凜,那老翁愛之不盡,想道:天下有這等英雄,笑嘻嘻拱手上前說:“老夫欲與兄叙。
”一手挽住,郝身欠身說:“晚生驚駕,大人怒罪。
”二人到亭子上,見禮坐下,小童獻茶。
那老翁道:“足下不是開封府人,貴處何方?”晚生乃洛陽人氏。
”老翁道:“兄是洛陽人,老夫有一相知,兄可認得?”郝生道:“不知大人相知是何人?”老翁道:“老夫相知之人,聲名浩大,此人結交四方朋友,名叫跨鳳。
他父在日,曾與我同盟又同僚,兄可知否?”郝生聞言道:“小侄有眼不識,望您恕罪。
”老翁驚道:“原來跨鳳賢侄。
”重見一禮。
郝生道:“老伯貴姓大名?”老翁道:“姓鳳名竹字名山。
曾做太常寺少卿,因有病辭職。
”又指那書生道:“此是小婿,姓孫名佩字玉琢。
他父親是做武昌府,亦與令尊同盟。
”郝鸾道:“先父在日,曾向小全主過,不知老伯駕臨。
小侄孤身路遠,少來與老伯孫世兄候安。
”孫佩道:“真乃幸遇,望兄恕罪。
”郝生起身,辭道:“小侄失陪。
”鳳公與孫佩道:今日幸會,連請也請不至,怎出此言?郝鸾道:怎好叨擾。
”那鳳公道:“請坐”不上一會,擺下酒席,那鳳公請郝生首坐。
郝生道:“老伯請上坐,小侄怎敢上坐。
”孫佩道:“郝兄是客,家嶽是主,那有主人替坐之禮。
”鳳公又道:“小婿言之有禮。
”謙遜一會,郝生隻得告坐,鳳公對坐,孫佩橫坐。
家人送酒上來,吃了幾杯。
隻見兩乘大轎到來,跟随仆婦們,直奔四賢亭而來。
家人向鳳公道:“夫人小姐到了。
”鳳公道:“請他們到浮山亭去,此處有孫姑爺在此不便。
”家人領命,叫那轎夫擡到浮山亭,轉彎抹角去了。
郝鸾道:“小侄有屈老伯母世妹了,今日禮該拜見,恐其不恭,唐突不便,明日到府去見禮。
”風公道:“到明日,自然奉請。
” 又敬了幾杯,孫佩談些詩文,郝鸾談些武藝,正是投機,鳳公大悅。
正談得高興,下面又到了一起人。
先一位頭帶方巾,身穿大紅,面麻胡須,足穿烏靴。
左者一人,面麻有須,儒巾儒服打扮。
右者一人,不上三尺,也是一樣,儒巾儒服,後跟有二十多名管家。
鳳公、孫佩吃了一驚。
不知這人是誰,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