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龍門之夜
關燈
小
中
大
肉一樣的煙膏子,還有兩罐子!地方我都能給找到。
” 另外一個年紀大一點的巡警忙擠過來說: “哎,有話到局子再說!有話到局子再說!” 那個抽鴉片的卻往地上一坐說:“我不走了。
我要找你們的王警長……” “你别裝蒜。
”巡警說。
“我煙瘾沒過透,走不動。
”“煙民”說。
那個年輕的巡警把腰中皮帶一解,喝叫着說:“我看你是皮子癢了!”說着“啪!啪!”地打了他兩皮帶。
那個抽鴉片的卻趁勢往地上一躺說: “你今天可是打我了!我記着你小子,我治不了你。
有人能治你!咱們走着瞧。
”說罷閉上了眼睛。
那個年輕巡警又要擡起腳去踢他,卻被那個年紀大的巡警攔住了。
他對那個抽鴉片的喊着說:“想上廁所是不是?” 那個“煙民”躺在地上不吭聲。
那個年紀大的警察向另一個警察使了個眼色說:“走吧。
他要上廁所,給他送到廁所解手。
”說着兩個人架起那個“煙民”,那個“煙民”由他們攙着進到奉先寺附近一個廁所裡。
廁所裡一陣吆喝,幾個解手的慌慌張張地跑了出來。
他們有的提着褲子,有的系着腰帶,有的小聲地嘟哝着: “嘿!人該倒黴,連解手也選錯了時辰!” 巡警和那個抽鴉片的在廁所裡不知道咕哝了些什麼,停了一陣子從廁所出來了。
那個“煙民”嘴上又叼上了煙卷,而且繩子隻縛了一隻胳膊,得意洋洋地看着那個年輕巡警。
另外一個臉黃得像鬼一樣的“煙民”吸着鼻涕說:“老二,給我個‘螞蚱’。
” 吸煙的“煙民”給了他一支煙,又給他點着火,由四個巡警揮着下山去了。
這時,看熱鬧的人都議論起來了。
有的說:“真會找地方,跑到佛爺耳朵裡抽煙!” 有的說:“捕役個個都是賊,這兩個抽大煙的準是和警察局通着的,要不他也不敢那麼撒潑耍賴。
” “他們到廁所裡不知道說了些什麼?那個人就順順當當地跟着他們走了。
”有人問着。
一個人說:“反正沒有好話,好話不會拉到茅廁裡說。
” 老清聽着大家議論,沒有敢插話。
剛才那股高興的勁頭,也一下子全沒了。
他平素為人謹慎,又來在外鄉。
常言說:“離家三十裡,就是外鄉人。
”誰的臉上也沒有貼帖子,誰知道誰是幹什麼的。
憑多年的經驗,在是非場所,他是恪守“隻用耳,不用口”。
不過他心裡清清楚楚,“私鹽越禁越好賣”,鴉片煙也是越禁越好賣,民不敢賣官賣! 下山回到龍門街上時,他又看見那幾個巡警抓來了兩輛洋車,讓那倆抽鴉片煙的煙民坐上,拉着去洛陽城了。
看到這樣情景,他不由得暗暗歎息着:“真是‘賊口出聖旨’!可苦了這兩個拉洋車的下力人了。
” 三 回到店裡,掌櫃的已經挂上燈籠,過路的、打尖的、做小買賣串鄉的,也都來投宿住店。
掌櫃的看他們父女回來,把桌子抹了抹,先端上兩碗面來。
那盛面的碗倒不小,是禹縣神屋燒的大白粗瓷碗。
按這裡的習俗,飯鋪賣的都是麻醬拌撈面條。
海老清看着那放在桌子上的兩碗面,倒也凸堆喧騰,高山碗沿一大截子,用筷子攪了攪,隻見碗下邊有一多半是綠豆芽,真正的面條,也不過兩大筷子。
海老清又嘗了嘗,說是麻醬面,也聞不到芝麻醬味,倒是青辣椒汁子放的不少。
海老清歎了口氣吃起面來,他沒有說什麼,他知道這大路邊的買賣人,是哄死人不抵命的!反正“南京到北京,買家沒有賣家精”!吃虧上當也就在這一回。
飯鋪掌櫃又端上兩碗面,老清把自己碗裡的面條沒舍得吃。
全都挑給雁雁。
他從手巾兜裡取出了個幹饅頭,就着碗裡的綠豆芽吃着。
吃罷,他足足喝了兩大碗煮面條的面湯;因為面湯是不要錢的。
吃罷晚飯,雁雁到後邊一間住女客的房間裡去了。
海老清就留在前邊臨街的大屋裡。
這裡說是個通鋪房間,其實就是在地上鋪幾領席子。
屋子裡睡了十幾個人,由于蚊子多,大家睡不着覺,就坐起來抽着煙扯閑話。
和海老清挨着的是一個四十多歲的新鄉縣人,長的圓腦殼、尖下巴,再加上頭上謝頂,看去活像個倒挂葫蘆。
登記店簿時候,海老清知道他姓申。
這人說話倒和氣,見人亂點頭,身上好像鑽着幾個跳蚤,一會兒躺下去,一會兒坐起來,好像渾身上都是機關。
他身邊放着一副挑子。
一頭是個箱子,一頭是個筐子,筐子上踅着十幾個揪木羅圈,還豎了一捆竹篾子。
海老清看他這個挑子,自然知道他是個張羅的,就和他聊起天來。
“哪裡客?”老清問。
“新鄉縣的。
” “一張銅絲底
” 另外一個年紀大一點的巡警忙擠過來說: “哎,有話到局子再說!有話到局子再說!” 那個抽鴉片的卻往地上一坐說:“我不走了。
我要找你們的王警長……” “你别裝蒜。
”巡警說。
“我煙瘾沒過透,走不動。
”“煙民”說。
那個年輕的巡警把腰中皮帶一解,喝叫着說:“我看你是皮子癢了!”說着“啪!啪!”地打了他兩皮帶。
那個抽鴉片的卻趁勢往地上一躺說: “你今天可是打我了!我記着你小子,我治不了你。
有人能治你!咱們走着瞧。
”說罷閉上了眼睛。
那個年輕巡警又要擡起腳去踢他,卻被那個年紀大的巡警攔住了。
他對那個抽鴉片的喊着說:“想上廁所是不是?” 那個“煙民”躺在地上不吭聲。
那個年紀大的警察向另一個警察使了個眼色說:“走吧。
他要上廁所,給他送到廁所解手。
”說着兩個人架起那個“煙民”,那個“煙民”由他們攙着進到奉先寺附近一個廁所裡。
廁所裡一陣吆喝,幾個解手的慌慌張張地跑了出來。
他們有的提着褲子,有的系着腰帶,有的小聲地嘟哝着: “嘿!人該倒黴,連解手也選錯了時辰!” 巡警和那個抽鴉片的在廁所裡不知道咕哝了些什麼,停了一陣子從廁所出來了。
那個“煙民”嘴上又叼上了煙卷,而且繩子隻縛了一隻胳膊,得意洋洋地看着那個年輕巡警。
另外一個臉黃得像鬼一樣的“煙民”吸着鼻涕說:“老二,給我個‘螞蚱’。
” 吸煙的“煙民”給了他一支煙,又給他點着火,由四個巡警揮着下山去了。
這時,看熱鬧的人都議論起來了。
有的說:“真會找地方,跑到佛爺耳朵裡抽煙!” 有的說:“捕役個個都是賊,這兩個抽大煙的準是和警察局通着的,要不他也不敢那麼撒潑耍賴。
” “他們到廁所裡不知道說了些什麼?那個人就順順當當地跟着他們走了。
”有人問着。
一個人說:“反正沒有好話,好話不會拉到茅廁裡說。
” 老清聽着大家議論,沒有敢插話。
剛才那股高興的勁頭,也一下子全沒了。
他平素為人謹慎,又來在外鄉。
常言說:“離家三十裡,就是外鄉人。
”誰的臉上也沒有貼帖子,誰知道誰是幹什麼的。
憑多年的經驗,在是非場所,他是恪守“隻用耳,不用口”。
不過他心裡清清楚楚,“私鹽越禁越好賣”,鴉片煙也是越禁越好賣,民不敢賣官賣! 下山回到龍門街上時,他又看見那幾個巡警抓來了兩輛洋車,讓那倆抽鴉片煙的煙民坐上,拉着去洛陽城了。
看到這樣情景,他不由得暗暗歎息着:“真是‘賊口出聖旨’!可苦了這兩個拉洋車的下力人了。
” 三 回到店裡,掌櫃的已經挂上燈籠,過路的、打尖的、做小買賣串鄉的,也都來投宿住店。
掌櫃的看他們父女回來,把桌子抹了抹,先端上兩碗面來。
那盛面的碗倒不小,是禹縣神屋燒的大白粗瓷碗。
按這裡的習俗,飯鋪賣的都是麻醬拌撈面條。
海老清看着那放在桌子上的兩碗面,倒也凸堆喧騰,高山碗沿一大截子,用筷子攪了攪,隻見碗下邊有一多半是綠豆芽,真正的面條,也不過兩大筷子。
海老清又嘗了嘗,說是麻醬面,也聞不到芝麻醬味,倒是青辣椒汁子放的不少。
海老清歎了口氣吃起面來,他沒有說什麼,他知道這大路邊的買賣人,是哄死人不抵命的!反正“南京到北京,買家沒有賣家精”!吃虧上當也就在這一回。
飯鋪掌櫃又端上兩碗面,老清把自己碗裡的面條沒舍得吃。
全都挑給雁雁。
他從手巾兜裡取出了個幹饅頭,就着碗裡的綠豆芽吃着。
吃罷,他足足喝了兩大碗煮面條的面湯;因為面湯是不要錢的。
吃罷晚飯,雁雁到後邊一間住女客的房間裡去了。
海老清就留在前邊臨街的大屋裡。
這裡說是個通鋪房間,其實就是在地上鋪幾領席子。
屋子裡睡了十幾個人,由于蚊子多,大家睡不着覺,就坐起來抽着煙扯閑話。
和海老清挨着的是一個四十多歲的新鄉縣人,長的圓腦殼、尖下巴,再加上頭上謝頂,看去活像個倒挂葫蘆。
登記店簿時候,海老清知道他姓申。
這人說話倒和氣,見人亂點頭,身上好像鑽着幾個跳蚤,一會兒躺下去,一會兒坐起來,好像渾身上都是機關。
他身邊放着一副挑子。
一頭是個箱子,一頭是個筐子,筐子上踅着十幾個揪木羅圈,還豎了一捆竹篾子。
海老清看他這個挑子,自然知道他是個張羅的,就和他聊起天來。
“哪裡客?”老清問。
“新鄉縣的。
” “一張銅絲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