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七 章 長松買地
關燈
小
中
大
我計劃種三畝谷子,二畝高粱,剩下的全部種成紅薯。
人冬我再把紅薯磨成粉作成粉條,就憑這一季紅薯,我就要還清海騾子的債!” 李麥說:“是個好主意。
可是步子也别邁得太大了。
還要顧惜自己的身體。
這幾晚上我聽着雞子叫頭遍,你的推糞小車就響起來,累壞了不行。
69 一口飯還能吃成個胖子?東山日頭還長着哩,一步一步來吧。
” 長松低着頭說:“實不瞞你泣,嬸子,我這些天哪裡睡過覺?人家說,緊張莊稼,消停買賣,節令不等人哪,這一堆糞推不到地裡來,我心裡就像火燎一樣。
唉,就是咱的茶飯趕不上,要是能吃飽,我能叫這塊地翻個個兒c’’ 李麥說:“我說怎麼你的眼睛都熬紅成這樣了。
不能這麼拚命,要不你把我這點倒伏麥子弄回去磨磨先吃兩天。
人是鐵,飯是鋼,這麼重的活,總得填飽肚子啊。
” 長松歎了口氣說:“不用了'。
再困難也對付不了幾天了。
受憋也就是這幾個月,到秋後我就有點指望了。
”他說着臉上掠過一絲必奮的表情,看着他這塊瘠薄的可愛的土地,好像地裡已經長出茁壯肥綠的莊稼。
長松也姓海,在赤楊崗他也是個貧苦農戶。
他今年有二十二三歲年紀,卻已經是五個孩子的爸爸了。
家裡七八口人,隻有二畝多土地。
平常打的糧食,隻夠兩個月吃,全憑他去連雲港推鹽,掙點腳力錢勉強過活。
長松在赤楊崗農民中,是個最能幹活的漢子,他身長五尺多高,寬肩膀,長胳膊,高鼻梁,大嘴巴,兩隻細長有神的單眼皮眼睛。
平常人家吃飯端的是碗,他端的是個小号盆。
他有一身好力氣,去推鹽,一輛紅車子能推八百斤,比得上一輛牛車。
這些年,孩子們慢慢長大了,長松卻發起愁來。
小碗都換成大碗了,二号鍋換成大老吊鍋了,每頓飯勺子刮鍋的聲音隻要一響,兩個大閨女不得不放下自己手中的碗,其實她們并沒有吃飽。
長松每逢看到這種情況,心裡就很難受,他覺得對不起孩子們。
特别是他想到孩子們漸漸長大,以後說親更困難,人家誰跟咱哩? 70 一打聽家裡七八口人,才二畝多地。
這是最經不起打聽的了。
上半年,火車不通,推鹽的腳力漲了點價,長松趕着推了幾趟,手中攢了六七十元錢,從這時候起,他的老婆楊杏就對他說:“這錢咱一個也别動,有合适的地,咱買二畝,地是根本,得為孩子們想想。
” 當時地價比較高,六七十元錢,最多能買一畝地,長松雖然省吃儉用地攢着錢,也隻能望洋興歎。
就在今年春天,有一塊地要賣丁。
就是海四維的這塊砂礓坡地。
海四維是海騾子的親叔,他和海騾子家分家時,也分了一頃多地。
他這個人有個外号叫“衣裳架子”,年輕時候,住在開封,專門愛穿衣服擺闊氣,後來又吸上一口大煙,他那一頃多地,慢慢就從大煙槍裡變成煙霧飛跑了。
他的好地大多叫海騾子家買走了,壞地佃戶們都不想種,他就更急着賣。
這塊砂礓地,他本來揚言要賣三十塊錢一畝,可是這年頭糧重差多,出糧出款都要照地畝攤派,這塊地有那麼多畝數,打不下糧食,誰也不敢買‘邑。
一個月前,海四維從開封回村子一趟,他突然把地價落到二十元一畝。
就在這時候,長松眼紅了,他和楊杏商量過一百遍,還是拿不定主意。
買下吧,肯定要負債吃苦受大症;不買吧,過去這個村,沒有這個店,啥時候能拿一百多塊錢買七畝地? 夜裡,土地經紀人陸胡理來找長松。
他說:“長松,我給你透個信,海老四這塊地,小馬莊的馬滴流可是想要買。
咱們是一個村的,我不能隔過你的門,我要是你,我鑽窟窿打洞,砸鍋賣鐵也要買下它!一大群孩子,……” 陸胡理還沒說完,長松顫抖地說:“老陸,錢币夠怎麼辦?”陸胡理問:“現在手頭有多少?”楊杏激動地插了一句:“七十二塊六毛。
” 71 陸胡理一拍腿說:“行了!辦吧,我再給你借四十元。
剩下的你再想點辦法……” 為買這塊地,長松把長得還不到一百斤的豬賣了,把院子裡一棵人榆樹也賣了。
還是不夠。
叉把楊杏陪嫁來的僅有的一個闆箱賣了,一條毛氈也賣了,最後,連他爹留下的一個驢鞍子也拿去賣了。
等到他把這些錢湊夠,送到晦四維手裡,換成一張白棉紙地契文書回到家裡的時候,家裡已是米光面淨了。
這天夜裡,長松沒有睡着覺,半夜裡一個人悄悄跑到那塊砂礓地頭,對着滿天星星,想笑又想哭。
他蹲在地上,抓了一把土放在鼻子前聞了聞,十裡邊好像有一股鮮甜的香味;這是他小時候最愛聞的味道。
最後他索性躺在地上,讓身體緊貼着濕潤的泥土,他覺得舒服極了。
月亮慢慢地升起來了,這個三十多歲的窮漢子,有生以來第一次感到月亮是這麼美,他終于像小燕子似地對着月亮說:“月奶奶,保佑我吧!今年八月十五,我家給休蒸個大棗糕!我海長松如今是十來畝地的‘戶’了!” 第二天,袅袅娜娜的炊煙,從各家茅屋頂上飛向藍天,海長松家竈屋上卻沒有炊煙了。
李麥有點不放心,她到長松家看看,隻見長松在呼呼大睡,楊杏在悄悄地擦眼淚,兩個大閨女玉蘭、秀蘭在揀幹紅芋葉,幾個小的靠牆在地下坐着一聲不吭。
李麥勸楊杏說:“辦這場事不容易。
有點地還是根本。
一籽
人冬我再把紅薯磨成粉作成粉條,就憑這一季紅薯,我就要還清海騾子的債!” 李麥說:“是個好主意。
可是步子也别邁得太大了。
還要顧惜自己的身體。
這幾晚上我聽着雞子叫頭遍,你的推糞小車就響起來,累壞了不行。
69 一口飯還能吃成個胖子?東山日頭還長着哩,一步一步來吧。
” 長松低着頭說:“實不瞞你泣,嬸子,我這些天哪裡睡過覺?人家說,緊張莊稼,消停買賣,節令不等人哪,這一堆糞推不到地裡來,我心裡就像火燎一樣。
唉,就是咱的茶飯趕不上,要是能吃飽,我能叫這塊地翻個個兒c’’ 李麥說:“我說怎麼你的眼睛都熬紅成這樣了。
不能這麼拚命,要不你把我這點倒伏麥子弄回去磨磨先吃兩天。
人是鐵,飯是鋼,這麼重的活,總得填飽肚子啊。
” 長松歎了口氣說:“不用了'。
再困難也對付不了幾天了。
受憋也就是這幾個月,到秋後我就有點指望了。
”他說着臉上掠過一絲必奮的表情,看着他這塊瘠薄的可愛的土地,好像地裡已經長出茁壯肥綠的莊稼。
長松也姓海,在赤楊崗他也是個貧苦農戶。
他今年有二十二三歲年紀,卻已經是五個孩子的爸爸了。
家裡七八口人,隻有二畝多土地。
平常打的糧食,隻夠兩個月吃,全憑他去連雲港推鹽,掙點腳力錢勉強過活。
長松在赤楊崗農民中,是個最能幹活的漢子,他身長五尺多高,寬肩膀,長胳膊,高鼻梁,大嘴巴,兩隻細長有神的單眼皮眼睛。
平常人家吃飯端的是碗,他端的是個小号盆。
他有一身好力氣,去推鹽,一輛紅車子能推八百斤,比得上一輛牛車。
這些年,孩子們慢慢長大了,長松卻發起愁來。
小碗都換成大碗了,二号鍋換成大老吊鍋了,每頓飯勺子刮鍋的聲音隻要一響,兩個大閨女不得不放下自己手中的碗,其實她們并沒有吃飽。
長松每逢看到這種情況,心裡就很難受,他覺得對不起孩子們。
特别是他想到孩子們漸漸長大,以後說親更困難,人家誰跟咱哩? 70 一打聽家裡七八口人,才二畝多地。
這是最經不起打聽的了。
上半年,火車不通,推鹽的腳力漲了點價,長松趕着推了幾趟,手中攢了六七十元錢,從這時候起,他的老婆楊杏就對他說:“這錢咱一個也别動,有合适的地,咱買二畝,地是根本,得為孩子們想想。
” 當時地價比較高,六七十元錢,最多能買一畝地,長松雖然省吃儉用地攢着錢,也隻能望洋興歎。
就在今年春天,有一塊地要賣丁。
就是海四維的這塊砂礓坡地。
海四維是海騾子的親叔,他和海騾子家分家時,也分了一頃多地。
他這個人有個外号叫“衣裳架子”,年輕時候,住在開封,專門愛穿衣服擺闊氣,後來又吸上一口大煙,他那一頃多地,慢慢就從大煙槍裡變成煙霧飛跑了。
他的好地大多叫海騾子家買走了,壞地佃戶們都不想種,他就更急着賣。
這塊砂礓地,他本來揚言要賣三十塊錢一畝,可是這年頭糧重差多,出糧出款都要照地畝攤派,這塊地有那麼多畝數,打不下糧食,誰也不敢買‘邑。
一個月前,海四維從開封回村子一趟,他突然把地價落到二十元一畝。
就在這時候,長松眼紅了,他和楊杏商量過一百遍,還是拿不定主意。
買下吧,肯定要負債吃苦受大症;不買吧,過去這個村,沒有這個店,啥時候能拿一百多塊錢買七畝地? 夜裡,土地經紀人陸胡理來找長松。
他說:“長松,我給你透個信,海老四這塊地,小馬莊的馬滴流可是想要買。
咱們是一個村的,我不能隔過你的門,我要是你,我鑽窟窿打洞,砸鍋賣鐵也要買下它!一大群孩子,……” 陸胡理還沒說完,長松顫抖地說:“老陸,錢币夠怎麼辦?”陸胡理問:“現在手頭有多少?”楊杏激動地插了一句:“七十二塊六毛。
” 71 陸胡理一拍腿說:“行了!辦吧,我再給你借四十元。
剩下的你再想點辦法……” 為買這塊地,長松把長得還不到一百斤的豬賣了,把院子裡一棵人榆樹也賣了。
還是不夠。
叉把楊杏陪嫁來的僅有的一個闆箱賣了,一條毛氈也賣了,最後,連他爹留下的一個驢鞍子也拿去賣了。
等到他把這些錢湊夠,送到晦四維手裡,換成一張白棉紙地契文書回到家裡的時候,家裡已是米光面淨了。
這天夜裡,長松沒有睡着覺,半夜裡一個人悄悄跑到那塊砂礓地頭,對着滿天星星,想笑又想哭。
他蹲在地上,抓了一把土放在鼻子前聞了聞,十裡邊好像有一股鮮甜的香味;這是他小時候最愛聞的味道。
最後他索性躺在地上,讓身體緊貼着濕潤的泥土,他覺得舒服極了。
月亮慢慢地升起來了,這個三十多歲的窮漢子,有生以來第一次感到月亮是這麼美,他終于像小燕子似地對着月亮說:“月奶奶,保佑我吧!今年八月十五,我家給休蒸個大棗糕!我海長松如今是十來畝地的‘戶’了!” 第二天,袅袅娜娜的炊煙,從各家茅屋頂上飛向藍天,海長松家竈屋上卻沒有炊煙了。
李麥有點不放心,她到長松家看看,隻見長松在呼呼大睡,楊杏在悄悄地擦眼淚,兩個大閨女玉蘭、秀蘭在揀幹紅芋葉,幾個小的靠牆在地下坐着一聲不吭。
李麥勸楊杏說:“辦這場事不容易。
有點地還是根本。
一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