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七 章 長松買地

關燈
麥子上場,小孩沒娘。

     ——民謠 陣陣南風把濃郁的麥香吹進了村莊,莊稼人的鞋底上像抹了油似地閑不住了。

    大自然把一封封漂亮的書信傳遞給人們,人們讀着這些熟悉的筆迹:柳絮飛舞了,榆錢飄落了,蝴蝶和落在地上的油菜花瓣依依惜别,豌豆花變成了肥綠的嫩莢。

    這是春天向夏天告别的最後一幕。

    這一幕需要的道具是如此之多:男人們整理着套繩、磙框、桑杈、掃帚;女人們收拾着簸箕、籃子,縫補着破了的口袋。

    特别是早晨;月落星稀,一聲聲清脆的夏雞啼叫聲:“夏季了——嚓,夏季了——嚓!”把人們從睡夢中叫醒的時候,各家茅屋前的磨鐮刀聲音,擴成了一一股強大的音流。

     大麥已經收割了,小麥也快黃熟了。

     63 人們今年聽着那清脆的夏雞聲,不再是安慰、喜悅,而是焦慮和憂愁,隐隐約約的炮聲已經聽得見了,清新的宅氣裡混雜着一股火藥和汽油味道,三架一群的日本鬼子飛機在天空中來往飛過,看來戰事更吃緊了。

    隔年下種,累斷筋骨種的這幾棵麥子,也不知道能吃到嘴裡不能? 李麥在院子裡露天睡着覺。

    這是她多年的老習慣。

    一到麥子黃梢,她就開始在院子裡睡覺,一直睡到八月中秋節後。

    一條蘆席,一個石頭枕頭。

    她沒有用過扇子,農民們的扇子是在大自然手裡拿着的,白天在地裡,頂着火傘似的日頭幹活,總有一股涼爽的千裡風吹來;夜間躺在院子裡,涼風吹拂着他們疲勞的身體。

    夏天的風是大自然送給農民們特有的禮物,這體現了她的公平。

     李麥在院子裡睡覺,一方面是她從小流浪生活的習慣,一方面是她要看她那本“大日曆”。

    她的“大日曆”不是精美紙張印刷的,而是那整個廣闊碧藍的夜空。

    那一條銀光璀璨的天河,是她最熟悉的曆書。

    “天河吊角,南瓜豆角”;“天河南北,西瓜涼水”;“天河東西,收拾棉衣”。

    她根據大河的方向,安排着自己的生括。

     當夏雞衛在她家院子裡的椿樹上叫起“夏季了!複季了!”的聲音,李麥和别人不同,她總要感激地向樹稍上喊一句:“如道了。

    ’’她開始把鐮刀找出來,準備磨鐮刀。

    她先用鐮刀削了個木頭釘子,釘在牆上。

    然後找了根嫩柳枝編了個圈,縛了根攀,又用小瓦盆盛了大半盆水,放在這個圓柳枝圈裡,把瓦盆吊在牆上釘的木釘上。

    她又用兩節大麥稈子接住放在小瓦盆裡,一頭向下垂着,她用嘴吸了一口,大麥管子裡的水,便滴答、滴答,一滴接一滴地滴在磨刀石上。

    它滴得是那麼均勻、準确,磨刀石上響出一陣柔和滋膩的聲音。

     64 頂着破大門的小闆凳倒了,門被推開了,進來的是宋敏。

    宋敏打着綁腿,束着皮帶,她一進門就滿面春風地說:“大嬸,我們要走了,我來和你告别來了!”李麥聽說宣傳隊要走,忙放下手中的鐮刀說:“不是說要住一個多月嗎,怎麼住了十來天就要走?”宋敏說:“前線吃緊了。

    日本鬼子從濮陽、陳留偷過黃河了,中央軍的戰車團、騎兵師全潰退下來了,我們新四軍準備去接防讓嬸子,這一回我可真的要到前線打仗了。

    ”李麥說:“閨女,槍子兒可是沒托眼哪,你可得小心點。

    我看你們整天操練在地下爬,你爬時頭低一點,槍子鑽到土裡就沒有勁丁。

    ’’宋敏笑着說:“嬸子,你還懂得這個呀,沒關系。

    一到戰場上,戰鬥一打響就不害怕了。

    我這一次還準備消滅幾個日本鬼子呢!”李麥深情地看着她說:“勝利後一定回來,還回到咱這村子來。

    咱倆好好拉拉家常,我有好多話還沒有跟你說,一說就得流眼淚,我眼睛這幾天也不好,吃椿頭菜吃得上火了。

    ”她說着又想了一下說:“哎,你看吧,你們返一走,海騾子就又該支杈起來了。

    夜個兒把海老清的車派到漯河出長差了。

    眼看焦麥炸豆,又是送國民黨的隊伍。

    明擺着輪着他的車号,卻硬給老清擱上。

    我聽說後氣得飯都吃不下!把個窮老漢往腳下踩,他算個啥保長?你們不是說要選舉嗎?為啥不趕快選?我敢說,隻要讓選舉,一選就把他選掉了。

    人服是秤,村裡各家小戶早就恨他恨得眼睛發黑了。

    ” 宋敏說:“嬸子,現在來不及了。

    為這件事我們和縣政府商量了幾次,後來縣政府同意了;專員公署的專員又不同意。

    說是抗日非常時期,不叫更換地方人員。

    現在是搞統一戰線,得征求他們同意。

    ” 李麥說:“他們都是穿連檔褲的,官官相護。

    八輩子也換不了。

    ” 65 宋敏說:“嬸子,咱們要發揮抗敵協會的作用。

    抗敵協會是群衆組織,可以對他進行監督,這是縣政府同意的合法組織,你們不要怕,可以開會,算他們的賬,查他們的車差糧款。

    嬸子,什麼事難鬥争不行!組織人夥起來和他鬥争,一鬥他就害怕了。

    咱們不和日本鬼子鬥争,咱們就要當亡國奴。

    咱們不和國民黨鬥争,他們就要投降。

    咱們不和海騾子鬥争,他就要貪污刮地皮。

    以大比小,什麼事都一樣,比如床上的臭蟲,我們才來那兩天,害怕極了,後來燒了兒壺開水澆了澆,它不敢咬人了。

    和臭蟲也得鬥争。

    ”李麥興奮地聽她說着,覺得這話最合自己的心意。

    她說:“是這個理。

    就說我們這村裡的女人們吧,一看見海騾子就小聲罵他是跳鍋賊……” 宋敏問:“什麼叫‘跳鍋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