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 章 一個不信神的

關燈
喜歡吃蒸馍,鐵鍋他爹就是喜歡一口鐵鍋。

    比如我這個名字吧,叫個麥,俺娘就是喜歡小麥,雖然她那一輩子也沒吃上幾頓麥子面。

    ”她說着好像想起了什麼事情,就叫着:“嫦蛾——”嫦蛾跑了過來,李麥小聲叮囑說:“燒鍋,先把咱那個瓦罐裡那點大米淘淘,全淘了!”嫦蛾點着頭跑進屋裡了。

     37 宋敏忙過來說:“大嬸,你可千萬别麻煩,我們部隊帶着饅頭,我坐一會兒就走。

    ” 李麥把她按到小木凳子上說:“你别管,我這不是招待你,我是招待咱紅軍。

    那一年逃荒到大别山,要不是紅軍我們早餓死了。

    好容易來到我家,這頓飯非吃不行。

    ”她說着走過去,在一個土地爺的神像小窯窩裡趕出來~隻母雞,從窩裡悄悄拿出三個雞蛋,交給嫦娥。

     宋敏笑着問:“大嬸,你家母雞就在土地爺的窯窩裡下蛋呀?”李麥也笑着說:“是啊,我不敬神呀!俺這赤楊崗就我一家不敬神!敬神有啥用啊,咱窮人照樣窮,财主家照樣發财。

    土地爺也是長了一雙狗眼,誰家富,他就巴結誰。

    過去俺家還有六畝老墳地,收他家訛走了四畝。

    ”她指着隔壁海騾子家的磚瓦大院。

    宋敏問:“是不是就是剛才在門口眼你說話的那個高個子?”李麥說:“對,就是他。

    小名叫海騾子,大名叫海南亭。

    如今是俺這第二保的保長。

    你别看他酷話呲着牙笑着,心黑着哩!俺兩家是死對頭!” 宋敏說:“我們在這兒要住下去。

    已經和縣政府說了,下個月要進行一一次保長選舉,由群衆自己選,選出來的保長還要辦訓練班,要真正抗日的保長。

    ” 李麥高興地說:“要是真叫大家選,一選就把他選掉了……”正說着,門外那幾個小孩又回來了。

    他們對着大門高聲唱着:“不怕你關山千萬重……我們是抗日的開路先鋒……”他們奶聲奶氣地大聲唱着,好像是故意叫宋敏聽。

    宋敏對這幾個小家夥很感興趣,她叫着:“來來!咱們一齊唱。

    ”可是小建那幾個孩子一看她走過來,就哈哈大笑着一窩蜂似地跑了。

     李麥說:“别理他們,都不出攤的東西!” 38 宋敏在大門口做着鬼臉,故意逗他們玩,李麥乘空兒爬在院子裡一棵香椿樹上,攀了幾枝嫩一點的香椿菜。

    宋敏回來聽見樹上咔嚓咔嚓地響,仰臉一一看,見李麥爬在樹上,笑着說:“大嬸,你還會上樹?”李麥不好意思地說:“如今老了,身子笨了,過去就是俺村頭那大楊樹,我也能爬上去。

    ”她說着已經攀着樹幹溜到了地上。

     約莫吸一袋煙工夫,飯已經做好了。

    還炒了兩個菜:一個香椿炒雞蛋,一個韭菜炒豆角,還有一碟新腌的蒜苔。

    李麥用大碗盛了兩碗熱騰騰的白米飯,放在宋敏面前。

    可把宋敏稀罕壞了。

    她随:“大嬸,到你家還能吃上大米飯!真是不容易。

    ”李麥說:“我有個孩子叫天亮,過年時候,他從開封捎回來兒斤,沒有吃完。

    我知道你們大别山南五縣的人愛吃大米。

    ” 宋敏問:“你兒子在開封幹什麼?”李麥說:“在黃河上學撐船,當艄公。

    ” 兩個人說着剛端起碗要吃飯,徐秋齋拄着棍來了。

    這時他已六十多歲,人也瘦了,頭發也全白了,眼也花了,就是鼻子還相當靈敏。

    老頭子愛吃個嘴,這幾年請他的人也少了,就越發有點饞。

    所以這半條街上,不管誰家來個親戚,待個朋友,殺個雞、炒個菜,他總能聞到。

    農村裡都是粗茶淡飯,一動葷腥,香味兒就飄滿半個村,他總是在人家剛炒好菜時,就“闖香下馬”了。

    不過他這個人平素常給窮人辦事,嘴也會說,到誰家吃一頓飯,農民們也不在乎。

    李麥為人爽直大方,隻要他來,好壞沒空過他。

    因此他就成了常客。

     徐秋齋一進門就說:“天亮他娘,曬的煙葉還有沒有了?給我一把。

    ”李麥知道他不是來要煙葉,就在鍋裡盛了一碗飯,加了一雙筷子說:“大叔!你先來吃飯,還炒了幾個雞蛋。

    ”徐秋齋說: 39 “這香椿味可真鮮!飯我不吃了,我吃幾口菜算了。

    ”李麥說:“做着你的飯哩!”老頭不好意思地“嘻嘻”了兩聲,正要坐下,這才看到宋敏。

     徐秋齋說:“這位老總是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