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翻翻
關燈
小
中
大
可以的。
我自己,是因為懂一點日本文,在用日譯本《世界史教程》和新出的《中國社會史》〔10〕應應急的,都比我曆來所見的曆史書類說得明确。
前一種中國曾有譯本,但隻有一本,後五本不譯了,譯得怎樣,因為沒有見過,不知道。
後一種中國倒先有譯本,叫作《中國社會發展史》,不過據日譯者說,是多錯誤,有删節,靠不住的。
我還在希望中國有這兩部書。
又希望不要一哄而來,一哄而散,要譯,就譯他完;也不要删節,要删節,就得聲明,但最好還是譯得小心,完全,替作者和讀者想一想。
十一月二日。
CC 〔1〕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上海《讀書生活》月刊第一卷第二期,署名公汗。
〔2〕《鑒略》清代王仕雲著,是舊時學塾所用的一種初級曆史讀物,四言韻語,上起盤古,下迄明代弘光。
〔3〕《四庫書目提要》即《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紀昀編撰。
參看本卷第59頁注〔11〕。
《簡明目錄》,即《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共二十卷,亦紀昀編撰,各書提要較《總目》簡略,并且不錄《總目》中“存目”部分的書目。
〔4〕“食菜事魔”五代兩宋時農民的秘密宗教組織明教,提倡素食,供奉摩尼(來源于古代波斯的摩尼教)為光明之神。
因此在有關他們的記載中有“食菜事魔”的說法。
宋代莊季裕《雞肋編》卷上載:“事魔食菜法……近時事者益衆,雲自福建流至溫州,遂及二浙,睦州方臘之亂(1120—1121),其徒處處相煽而起。
聞其法斷葷酒,不事神佛祖先,不會賓客,死則裸葬……始投其黨,有甚貧者,衆率财以助,積微以至于小康矣。
凡出入經過,雖不識,黨人皆館谷焉;人物用之無問,謂為一家,故有‘無礙被’之說……但禁令太嚴,每有告者,株連既廣,又常籍沒,全家流放,與死為等;必協力同心,以拒官吏,州縣憚之,率不敢按,反緻增多。
” 〔5〕“十彪五虎”疑應作“五虎五彪”。
明代計六奇《明季北略》卷四有《五虎五彪》一則:“五虎李夔龍、吳淳夫、倪文煥、田吉等追贓發充軍,五彪田爾耕、許顯純處決,崔應元、楊寰、孫雲鶴邊衛充軍,以為附權蠹政之戒。
”按《明史·魏忠賢傳》載:“當此之時,内外大權一歸忠賢……外廷文臣則崔呈秀、田吉、吳淳夫、李龍(李夔龍)、倪文煥主謀議,号‘五虎’;武臣則田爾耕、許顯純、孫雲鶴、楊寰、崔應元主殺僇,号‘五彪’。
又吏部尚書周應秋、太仆少卿曹欽程等号‘十狗’;又有‘十孩兒’、‘四十孫’之号。
”〔6〕楊光先字長公,安徽歙縣人。
順治元年(1644)清政府委任德國天主教傳教士湯若望為欽天監監正,變更厲法,新編曆書。
楊光先上書禮部,指摘新曆書封面上不該用“依西洋新法”五字。
康熙四年(1665),又上書指摘新曆書推算該年的日蝕有錯誤,湯若望等因此被判罪,由楊光先接任欽天監監正,複用舊曆。
康熙七年,楊因推閏失實入獄,後獲赦。
《不得已》就是楊光先曆次指控湯若望呈文和論文的彙集,其中有濃重的封建排外思想,如《日食天象驗》一文中說:“甯可使中夏無好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等。
〔7〕“我大清”舊時學塾初級讀物《三字經》中的句子。
滿族統治者建立清朝政權後,一般漢族官吏對新王朝也稱之為“我大清”;魯迅在這裡不說“清朝”,含有諷刺的意味。
〔8〕成吉思汗(1162—1227)名鐵木真,古代蒙古族領袖。
一二○六年統一蒙古族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國,被擁戴為王,稱成吉思汗。
他的繼承者滅南宋建立元朝後,追尊他為元太祖。
他在一二一九年至一二二三年率軍西征,占領中亞和南俄。
以後他的孫子拔都又于一二三五年至一二四四年第二次西征,征服俄羅斯并侵入匈、奧、波等歐洲國家。
以上事件都發生在一二七九年忽必烈(即元世祖)滅宋之前。
〔9〕“斡羅思”即俄羅斯。
見清代洪鈞《元史譯文證補》卷二十六。
《新元史·外國列傳》作“斡羅斯”。
〔10〕《世界史教程》蘇聯波查洛夫(WXYGZ[\G,現譯鮑恰羅夫)等人合編的一本教科書,原名《階級鬥争史課本》。
有中譯本兩種,一為王禮錫等譯,隻出第一分冊,神州國光社出版;另一種為史嵛音等譯,出了第一、二分冊,駱駝社出版。
魯迅說此書隻譯了一本,可能是指前一譯本。
《中國社會史》,蘇聯沙發洛夫(]^P[_[\G,現譯薩法羅夫)著,原名《中國史綱》。
魯迅藏有早川二郎的日譯本(一九三四年版)。
文中所說“叫作《中國社會發展史》”的中譯本,系李俚人譯,一九三二年上海新生命書局出版。
我自己,是因為懂一點日本文,在用日譯本《世界史教程》和新出的《中國社會史》〔10〕應應急的,都比我曆來所見的曆史書類說得明确。
前一種中國曾有譯本,但隻有一本,後五本不譯了,譯得怎樣,因為沒有見過,不知道。
後一種中國倒先有譯本,叫作《中國社會發展史》,不過據日譯者說,是多錯誤,有删節,靠不住的。
我還在希望中國有這兩部書。
又希望不要一哄而來,一哄而散,要譯,就譯他完;也不要删節,要删節,就得聲明,但最好還是譯得小心,完全,替作者和讀者想一想。
十一月二日。
CC 〔1〕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上海《讀書生活》月刊第一卷第二期,署名公汗。
〔2〕《鑒略》清代王仕雲著,是舊時學塾所用的一種初級曆史讀物,四言韻語,上起盤古,下迄明代弘光。
〔3〕《四庫書目提要》即《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紀昀編撰。
參看本卷第59頁注〔11〕。
《簡明目錄》,即《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共二十卷,亦紀昀編撰,各書提要較《總目》簡略,并且不錄《總目》中“存目”部分的書目。
〔4〕“食菜事魔”五代兩宋時農民的秘密宗教組織明教,提倡素食,供奉摩尼(來源于古代波斯的摩尼教)為光明之神。
因此在有關他們的記載中有“食菜事魔”的說法。
宋代莊季裕《雞肋編》卷上載:“事魔食菜法……近時事者益衆,雲自福建流至溫州,遂及二浙,睦州方臘之亂(1120—1121),其徒處處相煽而起。
聞其法斷葷酒,不事神佛祖先,不會賓客,死則裸葬……始投其黨,有甚貧者,衆率财以助,積微以至于小康矣。
凡出入經過,雖不識,黨人皆館谷焉;人物用之無問,謂為一家,故有‘無礙被’之說……但禁令太嚴,每有告者,株連既廣,又常籍沒,全家流放,與死為等;必協力同心,以拒官吏,州縣憚之,率不敢按,反緻增多。
” 〔5〕“十彪五虎”疑應作“五虎五彪”。
明代計六奇《明季北略》卷四有《五虎五彪》一則:“五虎李夔龍、吳淳夫、倪文煥、田吉等追贓發充軍,五彪田爾耕、許顯純處決,崔應元、楊寰、孫雲鶴邊衛充軍,以為附權蠹政之戒。
”按《明史·魏忠賢傳》載:“當此之時,内外大權一歸忠賢……外廷文臣則崔呈秀、田吉、吳淳夫、李龍(李夔龍)、倪文煥主謀議,号‘五虎’;武臣則田爾耕、許顯純、孫雲鶴、楊寰、崔應元主殺僇,号‘五彪’。
又吏部
”〔6〕楊光先字長公,安徽歙縣人。
順治元年(1644)清政府委任德國天主教傳教士湯若望為欽天監監正,變更厲法,新編曆書。
楊光先上書禮部,指摘新曆書封面上不該用“依西洋新法”五字。
康熙四年(1665),又上書指摘新曆書推算該年的日蝕有錯誤,湯若望等因此被判罪,由楊光先接任欽天監監正,複用舊曆。
康熙七年,楊因推閏失實入獄,後獲赦。
《不得已》就是楊光先曆次指控湯若望呈文和論文的彙集,其中有濃重的封建排外思想,如《日食天象驗》一文中說:“甯可使中夏無好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等。
〔7〕“我大清”舊時學塾初級讀物《三字經》中的句子。
滿族統治者建立清朝政權後,一般漢族官吏對新王朝也稱之為“我大清”;魯迅在這裡不說“清朝”,含有諷刺的意味。
〔8〕成吉思汗(1162—1227)名鐵木真,古代蒙古族領袖。
一二○六年統一蒙古族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國,被擁戴為王,稱成吉思汗。
他的繼承者滅南宋建立元朝後,追尊他為元太祖。
他在一二一九年至一二二三年率軍西征,占領中亞和南俄。
以後他的孫子拔都又于一二三五年至一二四四年第二次西征,征服俄羅斯并侵入匈、奧、波等歐洲國家。
以上事件都發生在一二七九年忽必烈(即元世祖)滅宋之前。
〔9〕“斡羅思”即俄羅斯。
見清代洪鈞《
《新元史·外國列傳》作“斡羅斯”。
〔10〕《世界史教程》蘇聯波查洛夫(WXYGZ[\G,現譯鮑恰羅夫)等人合編的一本教科書,原名《階級鬥争史課本》。
有中譯本兩種,一為王禮錫等譯,隻出第一分冊,神州國光社出版;另一種為史嵛音等譯,出了第一、二分冊,駱駝社出版。
魯迅說此書隻譯了一本,可能是指前一譯本。
《中國社會史》,蘇聯沙發洛夫(]^P[_[\G,現譯薩法羅夫)著,原名《中國史綱》。
魯迅藏有早川二郎的日譯本(一九三四年版)。
文中所說“叫作《中國社會發展史》”的中譯本,系李俚人譯,一九三二年上海新生命書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