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ECTION 1

關燈
會大方一把的。

    ” “啊,這樣啊?那還真是多謝了。

    如果真要送我東西的話,就給我啤酒券吧——” “可不能給這麼俗氣的東西。

    我要給你更适合這個季節的東西。

    ” “更适合這個季節的?” “那就是紅白啊。

    ” “紅白?” “說到紅白,不就是紅白歌會嘛。

    你曾經說過,今年過年不會回老家過吧?” “嗯,确實不回去。

    ” “那可不能讓你在,既沒有電視也沒有收音機的破房間裡過節,那也太寂寞了。

    ” 千曉住在大學附近一所木造的小公寓裡。

    他的房間裡,幾乎沒有什麼能稱得上是電器的東西。

    不光是電視和收音機,就連空調也沒有。

    當然,他既不開車,也不騎自行車。

    被人問起為什麼沒有這些生活用品時,他的回答則是,如果有了這些東西,自己就對這些東西産生了管理義務,這可太麻煩了。

    所以他明明隻是個二十歲的大學生,卻被學校裡的老教授們稱作“仙人”。

     “所以啊,我準備明天就回老家了。

    這裡的鑰匙呢,就留給你吧。

    這裡有電視,你可以在這裡像其他日本人一樣,在過年的時候看着紅白歌會跨年。

    怎麼樣,不錯吧?” “我說啊!” “怎麼了?” “這樣的話,我能不能随便吃你冰箱裡的東西,還有喝冰箱裡的酒,有沒有這種附加贈品啊?” “你這家夥臉皮還真厚啊。

    算了,畢竟還要讓你看家呢。

    ” “什麼,結果就是讓我來幫你看家嗎?” “放在這裡的酒,随便你怎麼喝都行。

    我是不會事後再跟你收錢的。

    你就在這裡,放心地好好享樂吧。

    ” “哎呀,那可真是謝謝了。

    ” “看來匠仔真的挺高興的!”看到千曉高興的樣子,小兔也笑了出來,“就連我們看着都跟着開心起來了。

    ” “這家夥,看來比起紅白歌會,還是更喜歡喝酒啊。

    不過算啦,那就拜托你啦。

    ” “沒問題。

    ” “對了,明天小漂就要回老家了啊……”千帆一個人自言自語說道,“小兔呢?” “我也打算明天回家。

    大家都不在這裡了嘛。

    對了,高千,你什麼時候回家?” “是啊……”千帆好像是在說給自己聽一般,“我也打算明天回家。

    ” 千帆醒過來時,已經到了第二天,也就是三十日的下午。

    結果幾個人最後還是喝到了天亮,就在祐輔家打了地輔睡着了。

    隻要是祐輔主辦的酒會,通常都會變成這樣。

    千帆和小兔在和室裡,裹着被子,而千曉則窩在被爐裡。

     祐輔人呢——千帆正想着,就發現祐輔拿着毛巾,一邊擦臉,一邊從洗手間裡出來了。

    “喂,高千,你醒啦?” “小漂,你要出發了?” “嗯,匠仔和小兔呢?” “好像還在睡呢。

    ” 千帆低頭看了看身邊的小兔。

    她睡着的樣子特别可愛,時而微微地顫抖着,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冷,看起來就像她的綽号一樣,讓人聯想到,把身體蜷起來睡覺的兔子。

     “那我就先走啦,等匠仔醒過來後,”祐輔一邊說着,一邊把鑰匙扔給千帆,“就把這個交給他。

    ” “好的。

    ” “——你沒事吧?” “……嗯?” “我說,你的時間還來得及吧?你不是要今天回老家嗎?我和小兔都是本地人,關系不大,高千你的老家,不是在北部嗎?” “謝謝。

    ” “嗯?” “我臉色是不是很差?” “有嗎?雖然是剛睡醒的樣子,不過還是很漂亮。

    ” “不是這個意思。

    ”千帆苦笑道,聽到男人這麼說,自己還能笑得出來,自己現在也成熟圓滑了不少吧。

    “我是指精神上的疲勞。

    ” “怎麼說呢?你感覺自己精神不好?” “……其實,我有點猶豫,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 “猶豫?為什麼?” “不知道自己到底該不該回老家。

    ” “回老家,為什麼猶豫?” “因為那裡,還有沒解決的問題啊——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 “是老家的問題?” “嗯。

    如果今年不解決掉它,這件事可能永遠都無法解決了。

    可是,我還沒有自信,也沒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去面對和去解決這件事。

    ” “難道,你是指昨天晚上說的那起殺人事件?” “你的直覺還真準啊,就是那件事。

    ” “難得看你這麼脆弱——”此時祐輔判斷,關于此事,還是不要細問為好,所以隻好一笑了之。

    “對于高千你來說。

    ” “套用小漂你自己的話,我也是人類啊。

    ” 以前,祐輔也曾經說過這種喪氣話。

    雖然是用這種開玩笑的語氣說出來的。

     “——從這個夏天開始,發生了不少事件吧?小閨的命案、R高原的啤酒之家案,還有之前的平安夜……好像在我們不知不覺間,管了好多閑事。

    ” “不知不覺間管閑事——是這樣嗎?我想沒這麼牽強吧。

    我們又沒有特别積極主動地去尋找事件。

    ” “是啊。

    我們也可以選擇袖手旁觀。

    沒準,也許我們應該這麼做也說不定。

    可是我卻過于積極了。

    别人可能會覺得,我們這種做法,純粹就是管閑事,這也是沒辦法的。

    ” “有可能啊——可是然後呢?你想說什麼?” “我對其他事件,還有對謎題的關心,比過去有所增長。

    也許是因為我對他人終于開始産生了一些興趣吧。

    本來我是個對他人完全沒有興趣的那種人。

    不管别人是死是活,都和我無關。

    ” “這樣啊,我明白了。

    ” “可是這樣的話,我又為什麼會積極地去調查事件,解開謎題呢?這是不是說明,我已經開始多多少少注意起了自己以外的事件呢?可事實卻并非如此。

    這一切,可能隻是某種‘預演’。

    ” “預演?” “這個說法似乎不太對。

    ” “也就是說,這些都是你解開老家那起殺人事件的‘預演’?” “我本來想通過自己的力量,找出兇手,不,是必須找出兇手。

    可是,卻沒辦法做到。

    而且在事件的調查過程中,我升上大學來到安槻——也許就是這種懊悔讓我做出這些事吧。

    也就是說,用解決他人事件的方法,來填滿内心的空虛。

    可能這并不是‘預演’,而是‘補償’。

    ” “說到你老家的事,還真是夠亂的啊。

    難不成,你需要‘援軍’?” “……為什麼你這麼想?” “如果你一個人能做到的話,就不會從一開始,就在這裡不停地自我分析啦。

    ” “也許,你說得對吧。

    ” “我可以陪你回去啊。

    今年我不回老家也沒關系啦。

    小兔嘛,她為了高千應該——啊,什麼啊!最有空閑的家夥不是在這裡嘛,讓匠仔陪你去好了。

    ” “……這樣真的好嗎?” “雖然不知道他能不能幫上忙,不過至少可以幫你拎行李啦。

    ” “可是……我想應該沒問題吧,哪怕我自己也行。

    ” “這樣啊,我也是這麼想的。

    ” “真是奇怪啊。

    ” “什麼?” “我是因為那起殺人事件,才來到安槻的。

    本來父親是絕對不會允許我離開家鄉出來讀大學的,而因為那起事件,父親才會相對積極地讓我遠離家鄉讀大學。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發生那起事件,我是不會來到安槻的。

    也許……我該感謝那起事件吧?” “你說什麼蠢話呢。

    雖然不知道詳細的情況,不過殺人事件這種事,怎麼也說不上感謝吧。

    ” “可是……可是,如果沒有那起事件,我是不會來到這裡的。

    我也不會和你、小兔、匠仔,不會和你們相識。

    ” “可如果那樣,你就會認識别的人,就是這樣。

    ” “是啊……唉,還真是這樣。

    ” “我想人生,是不能用因果關系來解釋的。

    ” “嗯,如你所說,沒錯。

    可是我——” “可是?” “不……” 小惠絕對不是無緣無故被殺的,那其中應該有什麼意義——千帆想要這麼思考,不,哪怕是再過牽強也好,她都必須找出其中的“價值”——千帆此時,發現了自己的某種使命感。

    可是,就像祐輔所說的一樣,人生是不能用因果關系來說明的。

    甚至可以說,這麼想是極其危險的。

     千帆的這種使命感,讓她将小惠的死,用自己的“得”或“失”來評判。

    當然,千帆不會認為,自己從小惠的死中“得”了什麼,隻是不想面對小惠無故被殺的這個事實。

    所以,她總是想要賦予小惠的死某種意義,這樣至少可以讓小惠的靈魂得到救贖。

     然而,這種思考方式,本身就是在欺騙自己。

    她想要救贖的,并非小惠的靈魂,而是自己。

    千帆隻是單純地不願意這樣接受小惠的死亡,所以想為其找到合理的理由而已。

     果然……千帆不得不承認,在這件事上,自己仍是“錯亂”的。

     已經過了快兩年的時間,這種“錯亂”還在靜靜地延續。

    從小惠被殺的那天開始。

     第二天,就是年底最後一天,千帆成功訂到了機票。

    祐輔告訴她,因為乘飛機的人回家的時間一般比較分散,所以相對擁擠的火車來說,機票要好訂一些。

    她才懷着試一試的想法打了電話,果然有空位,而且還不是夜間航班,而是早上的。

     訂兩張吧……千帆猶豫着,用她和千曉的名字預訂了機票。

    這完全是她的自作主張。

    放下電話,她歎了口氣,自己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千帆望着仍在被爐中無憂無慮睡着的千曉。

    此時祐輔已經出發了,小兔也剛剛離開。

    現在隻剩下她和千曉兩個人。

    她剛剛意識到這一點,望着千曉的睡顔。

    自己居然會和千曉這樣的人密切交往,這簡直如同做夢一般不現實。

    本來,像是千帆和千曉這樣性格的人,哪怕在同一所大學,也絕對不可能走近的。

     千曉和千帆,是同一種人。

    雖然并不是特别喜歡孤獨,卻總是對人際關系有所避諱,無法處理好社交關系。

    這一點,在她看到千曉的房間時,就明白了。

    那裡既沒有電視,也沒有收音機和空調。

    一看就是為了不讓别人來做客,而采取的“措施”。

    沒有人會喜歡在那種讓人不舒服的房間裡玩樂的。

     在某種意義上,千帆是很佩服千曉這種“手法”的。

    表面上,千曉待人十分親切、體貼,且不說他的這種做法是否奏效,不過對人是絕對夠和善。

    可是,他卻絕對不給别人積極接近自己的機會。

    也就是說(和千帆的做法相對比),他很自然地避免了拒絕别人的情況。

    巧妙的形勢轉換成了——并非自己拒絕别人,而是對方拒絕自己的感覺。

    他房間那種不自然的情況,就是最好的例子。

     然而,千曉絕對不是不想和他人交往,千帆這樣認為。

    他不是自虐地期望别人拒絕他。

    隻是希望,對方随時能在想要離開的時候就可以馬上離開。

    簡單來說,就是不想束縛别人(或者不想被别人束縛)。

    這一點,和千帆之前認識的男人,都大不相同。

     如果千帆是單獨和千曉相遇的,會怎麼樣呢?剛才也說過了。

    千曉和千帆算是同一種人。

    她絕對不會積極主動,尋找和千曉的交往,而千曉也不會主動來接近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