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關燈
小
中
大
在正勳打來電話之前,研人一直處于惶恐不安的狀态。
GIFT1的合成成功了嗎?使用小白鼠和CHO細胞進行的最終确認是否順利?警察搜索到哪裡了? 因為擔心被警察發現,他不敢出門買東西。
整整一天都沒吃東西的研人,隻好舔白糖應急。
在這個節骨眼上,可不能讓大腦停工。
研人忍受着身體上的饑餓和精神上的不安,忍耐到正午,才盼來了正勳的電話。
“成功啦!”正勳大叫,“GIFT1在樣品裡!” 研人睡意頓消,立即問:“标簽編号是多少?” “G1-7B。
” 桌上排列着從“7A”到“7C”三個燒瓶。
研人拿起居中的“7B”,不勝感慨地看着手中的燒瓶。
GIFT1就在這裡面啊。
“研人,你成功了!”盡管正勳是新藥開發的一号功臣,卻毫不居功地向研人表示祝賀。
“不,這都是托了正勳的福。
”研人笑道,“對了,拜托土井做的細胞怎麼樣了?” “似乎還要點兒時間。
下午四點應該就會送到。
” “好的。
”研人開始調整最後的安排。
正勳今晚就要去裡斯本。
“你什麼時候從大學出發?” “飛機十點起飛。
七點出發的話,八點就能到成田機場。
” “好,那七點鐘在大學醫院前碰頭。
我帶‘GIFT1’過來。
” “好。
” 挂斷電話後,研人再次忙碌起來。
将GIFT1和GIFT2轉換為鹽酸鹽,使其溶于水,然後調節濃度,給小白鼠口服。
飼養在四個籠子裡的小白鼠中,有二十隻是普通個體,其他十九隻被人為誘發了肺泡上皮細胞硬化症。
研人決定每十隻一批給藥,藥量遵照制藥軟件“GIFT”的指示。
逐個将小白鼠放在手掌上,用安裝于注射器頂端的細長管子直接将藥物注入它們的胃中。
這種操作他之前練習過很多次,所以很快就做完了。
接下來進行動脈血氧飽和度測定。
隻需将測量裝置夾在小白鼠的耳朵上,就能獲得血液中氧飽和度的數據。
如果發病的小白鼠在服用藥物後,這個數據開始上升,就表明新藥起效了。
然而,研人至今都拿不準,藥理實驗如此簡陋是否可行。
但如今情勢緊迫,他沒有時間進行代謝和毒性檢測,隻能相信“GIFT”的計算結果。
給藥三十分鐘後就顯現了效果。
“GIFT”預測得十分準确。
沒有給藥的患病小白鼠,動脈血氧飽和度持續下降,而服用藥物的患病小白鼠,在一段時間過後,該數值開始停止下降了。
不過,現在得出結論為時尚早。
研人告訴自己務必冷靜,在實驗筆記本上做好記錄,将要送到裡斯本的藥物轉移到容器中,然後每隔三十分鐘測量一次小白鼠的動脈血氧飽和度。
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過去了,兩組小白鼠的動脈血氧飽和度數值的差别越來越明顯。
三小時後,研人開始期待服用新藥的小白鼠的數值會上升。
四小時後,他的期待應驗了。
這組小白鼠的肺部功能開始恢複。
肺泡重又可以換氣,開始向身體中輸送氧氣。
研人驚愕地看到,剛才還奄奄一息的小白鼠,居然搖搖擺擺地活動四肢,到給水裝置中喝水。
眼前這一幕仿佛不是真實的。
對新藥的奇迹功效,研人始終都覺得難以置信。
變構藥的威力竟如此之大,令研人不禁懷疑這是不是睡眠不足導緻的幻覺。
研人翻看實驗筆記,檢查測量是否發生了誤差,這時突然傳來了猛烈的敲門聲。
研人吓得差點叫出聲。
警察! 警察已經發現這間公寓了。
但很快,研人就聽到門外有人說:“摩托送貨的。
”他緊繃的肌肉頓時松弛下來。
土井制作的基因改造細胞終于送到了。
到玄關打開門,站在門外的不是穿着僞裝的警察,而是貨真價實的送貨員。
研人接過貨物,将門關緊,返回實驗室。
送來的是一個小紙闆箱,裡面有四個塑料燒瓶、少量經過滅菌處理的器具,以及按操作步驟手寫的實驗指南。
土井巨細無遺地說明了受體結合實驗的操作方法。
燒瓶中是導入了病源基因的CHO細胞,細胞膜存在着導緻肺泡上皮細胞硬化症的受體“變種GPR769”。
這種受體被特殊熒光試劑标示了出來,如果被激活,就會發出藍光。
換言之,如果GIFT1和GIFT2能令受體發出藍光,就意味着新藥開發成功了。
閱讀實驗指南的研人突然意識到自己沒有“酶标儀”這種裝置,不由得心頭發慌,但看到“單是發光的話肉眼也能确認”時,他又放下心來。
進行實驗可以說是與時間賽跑。
因為不熟悉操作,研人有點手忙腳亂。
光是将培養細胞轉移到淺底盤就耗費了不少時間。
他小心翼翼地操作,花半個多小時完成了準備。
平底的圓形玻璃盤中,散布着基因改造細胞。
研人用移液管吸起“GIFT”溶液,輕輕灑在細胞之上。
一開始并沒有什麼變化,因為至少需要十分鐘G蛋白耦連受體才會被激活,慢的話可能需要一整天。
但如果小白鼠的數據準确,這個實驗在三十分鐘以内應該就會有結果。
但是,三十分鐘過後,一直沒出現藍光,研人開始
GIFT1的合成成功了嗎?使用小白鼠和CHO細胞進行的最終确認是否順利?警察搜索到哪裡了? 因為擔心被警察發現,他不敢出門買東西。
整整一天都沒吃東西的研人,隻好舔白糖應急。
在這個節骨眼上,可不能讓大腦停工。
研人忍受着身體上的饑餓和精神上的不安,忍耐到正午,才盼來了正勳的電話。
“成功啦!”正勳大叫,“GIFT1在樣品裡!” 研人睡意頓消,立即問:“标簽編号是多少?” “G1-7B。
” 桌上排列着從“7A”到“7C”三個燒瓶。
研人拿起居中的“7B”,不勝感慨地看着手中的燒瓶。
GIFT1就在這裡面啊。
“研人,你成功了!”盡管正勳是新藥開發的一号功臣,卻毫不居功地向研人表示祝賀。
“不,這都是托了正勳的福。
”研人笑道,“對了,拜托土井做的細胞怎麼樣了?” “似乎還要點兒時間。
下午四點應該就會送到。
” “好的。
”研人開始調整最後的安排。
正勳今晚就要去裡斯本。
“你什麼時候從大學出發?” “飛機十點起飛。
七點出發的話,八點就能到成田機場。
” “好,那七點鐘在大學醫院前碰頭。
我帶‘GIFT1’過來。
” “好。
” 挂斷電話後,研人再次忙碌起來。
将GIFT1和GIFT2轉換為鹽酸鹽,使其溶于水,然後調節濃度,給小白鼠口服。
飼養在四個籠子裡的小白鼠中,有二十隻是普通個體,其他十九隻被人為誘發了肺泡上皮細胞硬化症。
研人決定每十隻一批給藥,藥量遵照制藥軟件“GIFT”的指示。
逐個将小白鼠放在手掌上,用安裝于注射器頂端的細長管子直接将藥物注入它們的胃中。
這種操作他之前練習過很多次,所以很快就做完了。
接下來進行動脈血氧飽和度測定。
隻需将測量裝置夾在小白鼠的耳朵上,就能獲得血液中氧飽和度的數據。
如果發病的小白鼠在服用藥物後,這個數據開始上升,就表明新藥起效了。
然而,研人至今都拿不準,藥理實驗如此簡陋是否可行。
但如今情勢緊迫,他沒有時間進行代謝和毒性檢測,隻能相信“GIFT”的計算結果。
給藥三十分鐘後就顯現了效果。
“GIFT”預測得十分準确。
沒有給藥的患病小白鼠,動脈血氧飽和度持續下降,而服用藥物的患病小白鼠,在一段時間過後,該數值開始停止下降了。
不過,現在得出結論為時尚早。
研人告訴自己務必冷靜,在實驗筆記本上做好記錄,将要送到裡斯本的藥物轉移到容器中,然後每隔三十分鐘測量一次小白鼠的動脈血氧飽和度。
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過去了,兩組小白鼠的動脈血氧飽和度數值的差别越來越明顯。
三小時後,研人開始期待服用新藥的小白鼠的數值會上升。
四小時後,他的期待應驗了。
這組小白鼠的肺部功能開始恢複。
肺泡重又可以換氣,開始向身體中輸送氧氣。
研人驚愕地看到,剛才還奄奄一息的小白鼠,居然搖搖擺擺地活動四肢,到給水裝置中喝水。
眼前這一幕仿佛不是真實的。
對新藥的奇迹功效,研人始終都覺得難以置信。
變構藥的威力竟如此之大,令研人不禁懷疑這是不是睡眠不足導緻的幻覺。
研人翻看實驗筆記,檢查測量是否發生了誤差,這時突然傳來了猛烈的敲門聲。
研人吓得差點叫出聲。
警察! 警察已經發現這間公寓了。
但很快,研人就聽到門外有人說:“摩托送貨的。
”他緊繃的肌肉頓時松弛下來。
土井制作的基因改造細胞終于送到了。
到玄關打開門,站在門外的不是穿着僞裝的警察,而是貨真價實的送貨員。
研人接過貨物,将門關緊,返回實驗室。
送來的是一個小紙闆箱,裡面有四個塑料燒瓶、少量經過滅菌處理的器具,以及按操作步驟手寫的實驗指南。
土井巨細無遺地說明了受體結合實驗的操作方法。
燒瓶中是導入了病源基因的CHO細胞,細胞膜存在着導緻肺泡上皮細胞硬化症的受體“變種GPR769”。
這種受體被特殊熒光試劑标示了出來,如果被激活,就會發出藍光。
換言之,如果GIFT1和GIFT2能令受體發出藍光,就意味着新藥開發成功了。
閱讀實驗指南的研人突然意識到自己沒有“酶标儀”這種裝置,不由得心頭發慌,但看到“單是發光的話肉眼也能确認”時,他又放下心來。
進行實驗可以說是與時間賽跑。
因為不熟悉操作,研人有點手忙腳亂。
光是将培養細胞轉移到淺底盤就耗費了不少時間。
他小心翼翼地操作,花半個多小時完成了準備。
平底的圓形玻璃盤中,散布着基因改造細胞。
研人用移液管吸起“GIFT”溶液,輕輕灑在細胞之上。
一開始并沒有什麼變化,因為至少需要十分鐘G蛋白耦連受體才會被激活,慢的話可能需要一整天。
但如果小白鼠的數據準确,這個實驗在三十分鐘以内應該就會有結果。
但是,三十分鐘過後,一直沒出現藍光,研人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