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關燈
小
中
大
有問對方的身份,而是照吩咐豎起了耳朵。
從日語的流暢度判斷,對方不是外國人。
看來,研人在日本和海外各有一名幫手。
“剛才你拿到的手機,不會被竊聽,請安心使用。
” 對方從頭到尾看到了手機到研人手裡的過程。
那人此刻肯定就在這座樓裡。
研人從樓梯口探出半截身子,觀察書店内部,但沒有發現打手機的客人。
“不過,”低沉的聲音繼續道,“打電話時,務必選擇好對象。
給家人、朋友打電話非常危險。
從他們的電話可以逆向追蹤到你。
” “那有這手機豈不是沒多大意義?” “不,意義非常大。
有了這手機,我就可以随時與你聯系。
” “你同我是一夥的?” “不錯。
”盡管被機器改變了聲調,但還是聽得出對方聲音的親切。
“你叫什麼?” “帕皮。
”對方抿嘴笑道。
“我能問你一個問題嗎?” “那要看問的是什麼。
” 研人用手擋在手機送話器四周,小聲問:“《海斯曼報告》第五節中的内容,會在現實中發生嗎?” “問題真尖銳啊。
有出息。
你讀過那份報告了吧?” “是的。
” “我剛才說的,就是對你問題的回答。
” 研人将其理解為肯定。
“今後,這部手機一定不能關機,要随時保持可接通狀态。
睡覺時也一樣,可以嗎?” “好的。
” “還有,從町田的實驗室去别處時,不要乘電車。
町田站的檢票口從明天起就會有警察監視。
” 研人打了個冷戰。
不知不覺間,警察的搜索範圍就離自己如此之近。
警察到底是怎麼查到的呢?他想到的是電子錢包的使用記錄。
上下電車時,需要使用鐵路公司發行的磁卡。
如今已經到了必須懷疑周遭一切的地步了嗎?研人想。
“不坐電車,那用什麼交通工具?” “坐出租車安全。
你的錢足夠用吧?除了町田站之外,你住的出租屋、大學校園、大學醫院和你的老家,這四處地點也不能接近。
那裡也埋伏了警察。
追蹤你的警察總共有十名。
聽懂了嗎?” “明白。
” “那再聯系。
過一陣子,我會告訴你小筆記本電腦如何使用。
” “小筆記本電腦?是無法啟動的黑色的那台吧?” 但對方已經挂斷了電話。
研人立即打開手機通信錄,裡面隻有帕皮一個人的電話。
試着再打過去,對方卻已經關機。
即便在書店中搜索,不知道對方的長相也是白搭。
至于如何使用無法啟動的A5大小筆記本,看來隻好等下次對方聯系自己時再說了。
可是,研人暗忖,對方為什麼不願以真聲示人呢?莫非對方是研人認識的人,怕研人靠聲音識破? 總之,研人走下樓梯,來到新宿的街上。
隻需這麼一部通信機器,孤立的自己就能再次與世界相連,他不由得安下心來。
研人在大街上邁開步子,考慮現在就把前幾天該打的電話給打了,于是從口袋裡取出記着電話号碼的筆記本。
他聽從帕皮的警告,先在大腦中想了想給哪些人打才安全。
警察知不知道他同報紙記者有交往呢?盡管他認為應該沒事,但因為剛好走過電話亭,所以以防萬一,還是決定用公用電話打過去。
投入硬币,撥打号碼,往常立刻就接起電話的菅井,這次卻遲遲沒有應答。
回鈴音響了大概十下,話筒裡終于傳來了熟悉的聲音。
“喂?” “我是古賀。
” “啊,研人啊。
” 研人聽出對方所處的環境十分嘈雜。
“菅井先生,你現在在哪兒?” “我在出差,”父親的老朋友答道,“但接電話沒問題。
你是想知道之前你問我的那個女研究者的事?” “不錯,關于坂井友理這個人,你查出來什麼沒有?” “你說的人我不清楚,但我找到了一個年紀相符的嫌疑人。
東京都醫生聯合會的名簿上,記載着一個同名同姓的醫生。
” “醫生?”研人搜尋記憶,想起了大學校園的陰暗角落中,主動找到自己談話的坂井友理。
不施粉黛的面龐,獨特的清爽感覺——說她是醫生,完全說得通。
“當時的電話簿上,刊登有這名醫生執業的醫院廣告。
是父女兩代人經營的診所。
” “診所主攻什麼方向?” “婦産科。
” 回答出人意料。
如果是内科或心髒科,那就同肺泡上皮細胞硬化症有關了。
“去這家醫院的話,就能見到本人吧?” “我是在八年前的醫生聯合會名簿上找到她的名字的,後來這個名字就消失了。
她脫離了醫生聯合會,關閉了經營的診所。
” “發生了什麼事?” “不知道,我會繼續調查。
也許會查出她在什麼地方同你父親有聯系。
” “不好意思。
”有這名報紙記者做援軍,研人心裡踏實了許多,“菅井先生,真的非常感謝你。
” “怎麼又在感謝我?”菅井笑道,然後雙方簡單地道别,挂斷了電話。
研人走出電話亭,一邊朝新宿站走一邊思索。
怎樣才能調查出坂井友理更詳細的情況?她在大學現身時,要是自己記下了那輛商務車的車牌号就好了。
他正為此後悔時,手機響了。
研人停下腳步。
來電顯示是“不明号碼”,研人不禁緊張起來。
是海外打來的電話。
會不會是給自己發警告的那個外國人?研人跑進小巷,按下接聽鍵,将手機貼在耳邊。
“Hello?” 對方張嘴竟是英語,研人不由得驚慌失措。
說話的是個女人。
不知為何,研人的腦海裡冒出了金發美女的形象。
“哈……哈羅?”研人口齒不清地回複。
對方用極快的語速喋喋不休地說起來,但研人一個字也沒聽懂。
他唯一明白的是,這個女人正處在混亂狀态。
研人努力将大腦切換到英語會話模式,擠出了一句老套的英語句型:“你能說慢點嗎?” 對方頓了一下,然後說:“你是誰?” “我?我的名字是古賀研人。
” “研人?你現在在哪兒?不,我是問,我在給什麼地方打電話呢?” 研人以為自己理解錯了對方的話,于是又說:“請等等。
我不明白你說的話。
” “我也不明白自己在做什麼。
”女人的口氣緩和下來,盡量讓自己恢複平靜,“研人,你聽好,我接到一個陌生人打來的電話。
他告訴了我這個電話号碼,讓我打電話過去,向你報告我兒子的病情。
他說,這樣你就能救我的兒子。
” “我能救你的兒子?” “是的。
難道不對嗎?” 研人突然想起了一句話: 某一天,将有一個美國人來訪。
“我能問問你叫什麼嗎?” “莉迪亞。
莉迪亞·耶格。
” “莉迪亞·耶古女士?” 對方放緩語速,糾正道:“是耶格。
” “耶格女士。
”研人注意着發音,道,“你是美國人?” “是,但我現在在裡斯本。
” 肺泡上皮細胞硬化症的世界權威就在裡斯本。
“你打來,是為了治你孩子的病?” “是的!是的!”莉迪亞·耶格大叫起來,仿佛終于找到了救孩子的方法。
“你認識叫古賀誠治的日本人嗎?” “不認識。
” “你丈夫認識嗎?” “你是說約翰?他去國外了,我沒法同他取得聯系,不知道他認不認識這個日本人。
” “約翰·耶格先生做什麼工作?病毒學研究者嗎?” “不。
”莉迪亞說,然後沉默片刻,告訴研人,耶格在私營軍事公司當傭兵。
研人反複問過幾遍,但仍然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
多半是跟軍事有關的工作吧。
“你認識我們嗎?”莉迪亞反問道,“約翰,也就是喬納森·耶格,我,還有我們的孩子賈斯汀?” 研人記下了賈斯汀·耶格這個名字,這是繼小林舞花之後第二個需要他拯救性命的孩子。
“我也不認識你們。
你們多半是父親的朋友介紹來的吧。
是誰讓你打這個電話的?” “一個美國人。
東部口音,上年紀了。
” 這是不是就是給研人打來警告電話的人呢? “這下你明白狀況了吧?” “是的。
”研人答道。
“那你如何救我兒子?” “開發新藥。
”研人答道,但雙肩立刻就感到了重壓。
如果新藥開發失敗,那電話另一頭的女人就會墜入絕望的深淵。
“這種藥物能救賈斯汀吧?”莉迪亞說,聲音陰郁,“我給你說說這邊的情況。
檢查數值特别不好。
按醫生的話說,狀況危急。
也就是說,賈斯汀可能活不到下個月。
” 研人無言以對,仿佛胸口遭受重擊一般。
賈斯汀·耶格的病況同小林舞花一樣,離最後期限不到一個月。
如果不能遵照父親的遺言,在“2月28日之前完成”,兩個孩子都會死掉。
“求你了,請你一定救救我的孩子。
”莉迪亞的話語中聽不出惹人憐憫的軟弱,反而透露着與折磨她兒子的病魔對決的強烈意志。
研人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母親。
這種堅強,一定是超越了語言、宗教、人種,為所有人類所共有的“善”吧。
我一定要讓遙遠國度的這位勇敢母親實現願望。
“耶格女士,”研人擡頭望天,盡量不讓對方聽出自己的喘息聲,然後下定決心,說出了堪稱人生最大賭注的一句話,“我答應你,一定會救你的孩子。
”
從日語的流暢度判斷,對方不是外國人。
看來,研人在日本和海外各有一名幫手。
“剛才你拿到的手機,不會被竊聽,請安心使用。
” 對方從頭到尾看到了手機到研人手裡的過程。
那人此刻肯定就在這座樓裡。
研人從樓梯口探出半截身子,觀察書店内部,但沒有發現打手機的客人。
“不過,”低沉的聲音繼續道,“打電話時,務必選擇好對象。
給家人、朋友打電話非常危險。
從他們的電話可以逆向追蹤到你。
” “那有這手機豈不是沒多大意義?” “不,意義非常大。
有了這手機,我就可以随時與你聯系。
” “你同我是一夥的?” “不錯。
”盡管被機器改變了聲調,但還是聽得出對方聲音的親切。
“你叫什麼?” “帕皮。
”對方抿嘴笑道。
“我能問你一個問題嗎?” “那要看問的是什麼。
” 研人用手擋在手機送話器四周,小聲問:“《海斯曼報告》第五節中的内容,會在現實中發生嗎?” “問題真尖銳啊。
有出息。
你讀過那份報告了吧?” “是的。
” “我剛才說的,就是對你問題的回答。
” 研人将其理解為肯定。
“今後,這部手機一定不能關機,要随時保持可接通狀态。
睡覺時也一樣,可以嗎?” “好的。
” “還有,從町田的實驗室去别處時,不要乘電車。
町田站的檢票口從明天起就會有警察監視。
” 研人打了個冷戰。
不知不覺間,警察的搜索範圍就離自己如此之近。
警察到底是怎麼查到的呢?他想到的是電子錢包的使用記錄。
上下電車時,需要使用鐵路公司發行的磁卡。
如今已經到了必須懷疑周遭一切的地步了嗎?研人想。
“不坐電車,那用什麼交通工具?” “坐出租車安全。
你的錢足夠用吧?除了町田站之外,你住的出租屋、大學校園、大學醫院和你的老家,這四處地點也不能接近。
那裡也埋伏了警察。
追蹤你的警察總共有十名。
聽懂了嗎?” “明白。
” “那再聯系。
過一陣子,我會告訴你小筆記本電腦如何使用。
” “小筆記本電腦?是無法啟動的黑色的那台吧?” 但對方已經挂斷了電話。
研人立即打開手機通信錄,裡面隻有帕皮一個人的電話。
試着再打過去,對方卻已經關機。
即便在書店中搜索,不知道對方的長相也是白搭。
至于如何使用無法啟動的A5大小筆記本,看來隻好等下次對方聯系自己時再說了。
可是,研人暗忖,對方為什麼不願以真聲示人呢?莫非對方是研人認識的人,怕研人靠聲音識破? 總之,研人走下樓梯,來到新宿的街上。
隻需這麼一部通信機器,孤立的自己就能再次與世界相連,他不由得安下心來。
研人在大街上邁開步子,考慮現在就把前幾天該打的電話給打了,于是從口袋裡取出記着電話号碼的筆記本。
他聽從帕皮的警告,先在大腦中想了想給哪些人打才安全。
警察知不知道他同報紙記者有交往呢?盡管他認為應該沒事,但因為剛好走過電話亭,所以以防萬一,還是決定用公用電話打過去。
投入硬币,撥打号碼,往常立刻就接起電話的菅井,這次卻遲遲沒有應答。
回鈴音響了大概十下,話筒裡終于傳來了熟悉的聲音。
“喂?” “我是古賀。
” “啊,研人啊。
” 研人聽出對方所處的環境十分嘈雜。
“菅井先生,你現在在哪兒?” “我在出差,”父親的老朋友答道,“但接電話沒問題。
你是想知道之前你問我的那個女研究者的事?” “不錯,關于坂井友理這個人,你查出來什麼沒有?” “你說的人我不清楚,但我找到了一個年紀相符的嫌疑人。
東京都醫生聯合會的名簿上,記載着一個同名同姓的醫生。
” “醫生?”研人搜尋記憶,想起了大學校園的陰暗角落中,主動找到自己談話的坂井友理。
不施粉黛的面龐,獨特的清爽感覺——說她是醫生,完全說得通。
“當時的電話簿上,刊登有這名醫生執業的醫院廣告。
是父女兩代人經營的診所。
” “診所主攻什麼方向?” “婦産科。
” 回答出人意料。
如果是内科或心髒科,那就同肺泡上皮細胞硬化症有關了。
“去這家醫院的話,就能見到本人吧?” “我是在八年前的醫生聯合會名簿上找到她的名字的,後來這個名字就消失了。
她脫離了醫生聯合會,關閉了經營的診所。
” “發生了什麼事?” “不知道,我會繼續調查。
也許會查出她在什麼地方同你父親有聯系。
” “不好意思。
”有這名報紙記者做援軍,研人心裡踏實了許多,“菅井先生,真的非常感謝你。
” “怎麼又在感謝我?”菅井笑道,然後雙方簡單地道别,挂斷了電話。
研人走出電話亭,一邊朝新宿站走一邊思索。
怎樣才能調查出坂井友理更詳細的情況?她在大學現身時,要是自己記下了那輛商務車的車牌号就好了。
他正為此後悔時,手機響了。
研人停下腳步。
來電顯示是“不明号碼”,研人不禁緊張起來。
是海外打來的電話。
會不會是給自己發警告的那個外國人?研人跑進小巷,按下接聽鍵,将手機貼在耳邊。
“Hello?” 對方張嘴竟是英語,研人不由得驚慌失措。
說話的是個女人。
不知為何,研人的腦海裡冒出了金發美女的形象。
“哈……哈羅?”研人口齒不清地回複。
對方用極快的語速喋喋不休地說起來,但研人一個字也沒聽懂。
他唯一明白的是,這個女人正處在混亂狀态。
研人努力将大腦切換到英語會話模式,擠出了一句老套的英語句型:“你能說慢點嗎?” 對方頓了一下,然後說:“你是誰?” “我?我的名字是古賀研人。
” “研人?你現在在哪兒?不,我是問,我在給什麼地方打電話呢?” 研人以為自己理解錯了對方的話,于是又說:“請等等。
我不明白你說的話。
” “我也不明白自己在做什麼。
”女人的口氣緩和下來,盡量讓自己恢複平靜,“研人,你聽好,我接到一個陌生人打來的電話。
他告訴了我這個電話号碼,讓我打電話過去,向你報告我兒子的病情。
他說,這樣你就能救我的兒子。
” “我能救你的兒子?” “是的。
難道不對嗎?” 研人突然想起了一句話: 某一天,将有一個美國人來訪。
“我能問問你叫什麼嗎?” “莉迪亞。
莉迪亞·耶格。
” “莉迪亞·耶古女士?” 對方放緩語速,糾正道:“是耶格。
” “耶格女士。
”研人注意着發音,道,“你是美國人?” “是,但我現在在裡斯本。
” 肺泡上皮細胞硬化症的世界權威就在裡斯本。
“你打來,是為了治你孩子的病?” “是的!是的!”莉迪亞·耶格大叫起來,仿佛終于找到了救孩子的方法。
“你認識叫古賀誠治的日本人嗎?” “不認識。
” “你丈夫認識嗎?” “你是說約翰?他去國外了,我沒法同他取得聯系,不知道他認不認識這個日本人。
” “約翰·耶格先生做什麼工作?病毒學研究者嗎?” “不。
”莉迪亞說,然後沉默片刻,告訴研人,耶格在私營軍事公司當傭兵。
研人反複問過幾遍,但仍然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
多半是跟軍事有關的工作吧。
“你認識我們嗎?”莉迪亞反問道,“約翰,也就是喬納森·耶格,我,還有我們的孩子賈斯汀?” 研人記下了賈斯汀·耶格這個名字,這是繼小林舞花之後第二個需要他拯救性命的孩子。
“我也不認識你們。
你們多半是父親的朋友介紹來的吧。
是誰讓你打這個電話的?” “一個美國人。
東部口音,上年紀了。
” 這是不是就是給研人打來警告電話的人呢? “這下你明白狀況了吧?” “是的。
”研人答道。
“那你如何救我兒子?” “開發新藥。
”研人答道,但雙肩立刻就感到了重壓。
如果新藥開發失敗,那電話另一頭的女人就會墜入絕望的深淵。
“這種藥物能救賈斯汀吧?”莉迪亞說,聲音陰郁,“我給你說說這邊的情況。
檢查數值特别不好。
按醫生的話說,狀況危急。
也就是說,賈斯汀可能活不到下個月。
” 研人無言以對,仿佛胸口遭受重擊一般。
賈斯汀·耶格的病況同小林舞花一樣,離最後期限不到一個月。
如果不能遵照父親的遺言,在“2月28日之前完成”,兩個孩子都會死掉。
“求你了,請你一定救救我的孩子。
”莉迪亞的話語中聽不出惹人憐憫的軟弱,反而透露着與折磨她兒子的病魔對決的強烈意志。
研人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母親。
這種堅強,一定是超越了語言、宗教、人種,為所有人類所共有的“善”吧。
我一定要讓遙遠國度的這位勇敢母親實現願望。
“耶格女士,”研人擡頭望天,盡量不讓對方聽出自己的喘息聲,然後下定決心,說出了堪稱人生最大賭注的一句話,“我答應你,一定會救你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