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在視頻畫面中相遇

關燈
周志丹寫了一篇文章——《羅布泊和複活節島是相通的》,寄給了台灣一家報館,然後,他就來到新疆,加入了季風那個團隊,進入羅布泊尋找那些求救的旅行者。

     實際上,從周志丹他們進入羅布泊之後的第13天,外界就開始了搜尋行動。

     新疆的專業救援單位,以及一些志願者,總共53人,組成了搜尋隊伍。

    其中有向導,武警,通訊人員,司機,測工,醫務人員,後勤保障人員,出動大小越野汽車、水罐車、油罐車、物資裝備車共15輛,直升機3架…… 搜尋一直在進行,從若羌往西,從敦煌往東,從庫木塔格沙漠往北,從庫魯克塔格山往南……羅布泊太大了,做不到地毯式搜尋,問題是,他們不但沒看到失蹤團隊的蹤影,也沒有發現他們的車,以及他們留下的任何痕迹——比如車轍,比如腳印,比如求救信号,比如丢棄的垃圾,比如屍體。

     那些人,就像在羅布泊上被蒸發了。

     蘭城電視台财經頻道三個人跟随第4搜尋小隊,進行實地報道。

     制片人叫逗豆,瘦,但性感。

    她穿着綠T恤,在沙漠上十分醒目。

     記者叫小A,短發,跟男孩似的。

     攝像師叫竹子,個子很高,走路不免搖搖晃晃。

     自從大家一進入羅布泊,頭上就籠罩着某種神秘的恐怖的氣氛。

    兩個團隊,先後在此失蹤,活不見人,死不見屍……那麼,他們會不會遭遇同樣的命運? 每個人都保持着警惕。

     搜尋小隊的隊長叫艾尼江,維族人,一個紅臉膛的熱心漢子。

    車隊在羅布泊腹地轉悠了兩天,這天下午,艾尼江讓大家在一個低窪處停下來。

     單調的沙漠上,擺着一塊很獨特的三角形石頭。

    搜尋小隊以為那是失蹤團隊留下的某種記号,可是,經過反複觀察,怎麼都讀不出任何信息。

     艾尼江眼尖,他看到不遠處有個東西,于是跑過去撿起來,竟然是一張古老的羊皮紙,周邊很不規則,說不清是什麼形狀,上面畫着一幅畫,很像出自幼兒園小朋友之手,他畫了一個圓溜溜的湖,在湖邊畫了很多綠草,還畫了一隻鳥,麻褐色,畫得跟鴨子一樣醜。

     大家圍到了艾尼江身邊,開始分析這張畫。

     看起來,它應該是很久以前畫的,已經開始褪色了。

     誰把一張畫丢在了這個無人區? 難道是那個失蹤團隊中的某個人畫的? 如果是,這張畫透露了什麼信息? 畫畫的人為什麼不直接寫上一行字,比如:我們快死了。

    比如:我們遇到了不明飛行物。

    比如:我們從餘純順墓地朝北走了…… 如果它是失蹤團隊中的某個人畫的,那麼,也有兩種可能—— 第一,這個人已經嚴重脫水,瀕臨死亡,他渴望水源,渴望綠洲,他畫的其實是他的幻覺,或者說夢想。

     第二,他們團隊被什麼東西劫持了,不能用文字傳達信息,隻能畫畫。

     如果他們團隊真的被什麼東西劫持了,那麼,這張畫到底想告訴營救人員什麼呢? 議論了半天,終無結果。

     最後,大家都覺得,這張畫就是哪個小孩畫的,它被大風刮走了,刮到了天上,一直毫無目的地飛,最後飛到了羅布泊…… 随後,大家又回到了那塊三角形石頭前。

     竹子沒有參與分析那張畫,他正在那塊石頭上搗鼓着什麼。

    竹子個子最高,有1.85米,他拍采訪對象的時候,總是半蹲着。

     此時,他正在石頭上刻字,已經刻出了:竹子到此…… 逗豆戴着很大的草帽,來到了他旁邊。

    他看見逗豆來了,不好意思地說:“領導,我很……幼稚吧?” 逗豆說:“很好啊,我也想刻呢,就是沒地方了。

    ” 竹子停手了,憨笑着說:“你拿我開心。

    ” 逗豆說:“真的,刻完,你把它刻完。

    ” 竹子真的蹲下去,接着刻上了:……一遊。

     其他人也走過來,開始談論這塊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