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關燈
小
中
大
無前例,警方隻知道是連環殺人,但奇怪的是被害者之間沒有任何關聯,就連犯罪手法都不一樣。
而撇開這兩點仍斷定為連續殺人的理由便是—兇手在犯罪現場留下了相同的信息。
第一起案件發生在十月四日的夜晚。
晚上八點二十三分,有人打110報案說有兇殺事件發生。
報案者用的是公用電話,隻說了事發地點,但沒留姓名便挂斷了。
案發現場為距離臨海線品川濱海車站步行五分鐘左右的一個包月制停車場。
當警察從最近的派出所趕到現場時,一名三十歲左右的男性已經死在一輛沃爾沃XC70的駕駛座内。
死者是被活活勒死的,脖子上清晰地殘留着細細的勒痕,後腦部還有被鈍器擊打過的痕迹。
死者的身份很快就被弄清楚了,是一名叫岡部哲晴的公司職員,也是這輛沃爾沃的車主,在附近租了間公寓。
那天晚上,他準備去上高爾夫課,汽車後備箱還放着高爾夫球具。
警方認為,死者是在正要出發的時候突然遭到了襲擊。
車内沒有遭竊,隻是副駕駛的座位上留下了一張奇怪的留言紙,上面印着兩排數字: 45.761871 143.803944 誰也不知道這些數字隐含着什麼意義,和這起案件有無關系也無法判斷。
當時,上面指示說先不要把這作為案件的重要線索。
品川警察署成立了特别搜查總部,新田也在其中。
新田負責調查被害人岡部哲晴的人際關系,辦案過程中一名男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這名男子是被害人的同事,新田抓住此人有殺人動機這一點,對他展開了不在場證明的調查。
據調查,此名男子确實有不在場的證據。
兇案發生時,此名男子曾用家裡的座機接過電話,而且很明顯的是,接這通電話純屬偶然。
但新田沒有完全打消疑慮,又進行了幾種猜測。
然而,第二起殺人事件的發生,将他之前的猜測全部推翻了。
十月十一日的早晨,有人在千住新橋附近的建築工地發現了一具屍體,上面蓋着藍色塑料布。
被害人名叫野口史子,是一個四十三歲的家庭主婦,她的丈夫在足立區經營着一家工廠。
據死者丈夫說,十月十日的傍晚時分,野口史子出門回了娘家,之後他就和朋友去喝酒了,直到淩晨一點才回家。
盡管發現史子不在家,但是他以為史子在娘家住下了,也就沒有特别擔心。
根據解剖結果推測,死亡時間是十月十日下午的六點到九點,也就是史子剛出門不久。
死者脖頸上有明顯的勒痕,看樣子是被人從背後襲擊的。
沒有東西被盜,隻是在死者的衣服下面發現了一個小紙條,上面貼了些鉛字,警方認為是從報紙雜志上剪下來的,就像是從前盛行的威脅信。
貼在紙上的隻有數字和小數點: 45.648055 149.850829 警方認為這應該是罪犯在傳遞某種信息,而并非出自被害人之手。
如果這樣的話,這個案件就和品川案件脫不了幹系。
但是,這些數字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兩起案件有什麼聯系? 然而,雖然投入了大量的警力進行調查,警方還是查不出這兩起案件有什麼關聯。
終于,特别搜查總部内出現了“現場出現相似數字不過是純屬偶然,搞不好原本就沒有任何關系”的聲音,也有人提出“品川案件的相關人等向外洩秘,又碰巧有人在千住新橋案件上利用了這一手法”。
但是,要說是“偶然”,在這兩起案件中留下的紙條未免也太相似了吧!況且,也沒有人向外洩露過任何信息。
就在這個時候,焦頭爛額的特别搜查總部又遭到了重重的一擊。
十月十八日的晚上,第三起殺人事件發生了。
被害人叫畑中和之,今年五十三歲,是高中教師。
兇案發生在首都高速中央環線葛西立交橋下方的道路上,此處是被害人每晚慢跑的必經之路。
死者全身布滿被鈍器擊打的痕迹,沒有勒傷的印記,最緻命的是後腦勺的那一擊。
被害人在襯衫外套了一件防風運動衣,口袋裡裝着一張紙片,上面印着兩行數字: 45.678738 157.788585
而撇開這兩點仍斷定為連續殺人的理由便是—兇手在犯罪現場留下了相同的信息。
第一起案件發生在十月四日的夜晚。
晚上八點二十三分,有人打110報案說有兇殺事件發生。
報案者用的是公用電話,隻說了事發地點,但沒留姓名便挂斷了。
案發現場為距離臨海線品川濱海車站步行五分鐘左右的一個包月制停車場。
當警察從最近的派出所趕到現場時,一名三十歲左右的男性已經死在一輛沃爾沃XC70的駕駛座内。
死者是被活活勒死的,脖子上清晰地殘留着細細的勒痕,後腦部還有被鈍器擊打過的痕迹。
死者的身份很快就被弄清楚了,是一名叫岡部哲晴的公司職員,也是這輛沃爾沃的車主,在附近租了間公寓。
那天晚上,他準備去上高爾夫課,汽車後備箱還放着高爾夫球具。
警方認為,死者是在正要出發的時候突然遭到了襲擊。
車内沒有遭竊,隻是副駕駛的座位上留下了一張奇怪的留言紙,上面印着兩排數字: 45.761871 143.803944 誰也不知道這些數字隐含着什麼意義,和這起案件有無關系也無法判斷。
當時,上面指示說先不要把這作為案件的重要線索。
品川警察署成立了特别搜查總部,新田也在其中。
新田負責調查被害人岡部哲晴的人際關系,辦案過程中一名男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這名男子是被害人的同事,新田抓住此人有殺人動機這一點,對他展開了不在場證明的調查。
據調查,此名男子确實有不在場的證據。
兇案發生時,此名男子曾用家裡的座機接過電話,而且很明顯的是,接這通電話純屬偶然。
但新田沒有完全打消疑慮,又進行了幾種猜測。
然而,第二起殺人事件的發生,将他之前的猜測全部推翻了。
十月十一日的早晨,有人在千住新橋附近的建築工地發現了一具屍體,上面蓋着藍色塑料布。
被害人名叫野口史子,是一個四十三歲的家庭主婦,她的丈夫在足立區經營着一家工廠。
據死者丈夫說,十月十日的傍晚時分,野口史子出門回了娘家,之後他就和朋友去喝酒了,直到淩晨一點才回家。
盡管發現史子不在家,但是他以為史子在娘家住下了,也就沒有特别擔心。
根據解剖結果推測,死亡時間是十月十日下午的六點到九點,也就是史子剛出門不久。
死者脖頸上有明顯的勒痕,看樣子是被人從背後襲擊的。
沒有東西被盜,隻是在死者的衣服下面發現了一個小紙條,上面貼了些鉛字,警方認為是從報紙雜志上剪下來的,就像是從前盛行的威脅信。
貼在紙上的隻有數字和小數點: 45.648055 149.850829 警方認為這應該是罪犯在傳遞某種信息,而并非出自被害人之手。
如果這樣的話,這個案件就和品川案件脫不了幹系。
但是,這些數字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兩起案件有什麼聯系? 然而,雖然投入了大量的警力進行調查,警方還是查不出這兩起案件有什麼關聯。
終于,特别搜查總部内出現了“現場出現相似數字不過是純屬偶然,搞不好原本就沒有任何關系”的聲音,也有人提出“品川案件的相關人等向外洩秘,又碰巧有人在千住新橋案件上利用了這一手法”。
但是,要說是“偶然”,在這兩起案件中留下的紙條未免也太相似了吧!況且,也沒有人向外洩露過任何信息。
就在這個時候,焦頭爛額的特别搜查總部又遭到了重重的一擊。
十月十八日的晚上,第三起殺人事件發生了。
被害人叫畑中和之,今年五十三歲,是高中教師。
兇案發生在首都高速中央環線葛西立交橋下方的道路上,此處是被害人每晚慢跑的必經之路。
死者全身布滿被鈍器擊打的痕迹,沒有勒傷的印記,最緻命的是後腦勺的那一擊。
被害人在襯衫外套了一件防風運動衣,口袋裡裝着一張紙片,上面印着兩行數字: 45.678738 157.78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