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涼鎮 Hand Cooler
關燈
小
中
大
1
聽說那孩子叫城崎雅。
“她是唱演歌的新人嗎?” “怎麼可能——” “才不是呢。
” “人家才十一歲——” “如果從事演藝活動的話——” “不就違反了勞動法嗎?” “演歌歌手不算藝人吧?”我說,“如果十二歲不能當藝人,那向日葵劇團[1952年成立的劇團,是日本電影與電視連續劇的童星來源。
]該怎麼辦?不就成了犯罪集團嗎?” “哈啾!”小直打了個噴嚏。
小哲一邊揉眼睛一邊伸手摸索,将紙巾盒遞給他。
小直擤完鼻子,将面巾紙揉成團,邊扔邊說: “我不知道。
” 眼淚汪汪的小哲也眨着眼睛接道: “而且……” “這種事……” “根本無所謂。
” “雖然是常有的事——” “但我們是不是跑題了呢?” 沒錯,雙胞胎說得沒錯。
我喝了一口小直沖泡的皇家奶茶,舒服地靠向椅背。
“那孩子怎麼了?” “她跑來拜托我們幫她‘找’神秘事件。
”小哲回答。
“當今社會有很多新奇的食物,但我還是頭一次聽說有人‘曬’神秘事件幹來吃。
[日文中,“找”與“曬”發音相近。
雙胞胎因鼻音不标準,因此“我”才會說出接下來的冷笑話。
]” 雙胞胎聽了同時笑了出來。
“雖然吃的藥還蠻有效的。
” “鼻塞嗎?” “讨厭,是花粉症啦。
” “打針真是——” “疼死人了。
” 因為奇妙的緣分,我當起了這對雙胞胎的父親。
如今他們竟然同時患了花粉症。
活到十四歲,今年春天起他們的鼻黏膜忽然決定對杉樹花粉過敏,作起亂來。
“我們第一次——” “遇到這種事情!”兩人異口同聲地抱怨。
他們家位于今出新町小山丘的半山腰,外觀就像是點綴在蛋糕上的巧克力房子。
周圍沒有任何遮蔽物,通風和采光都很好,因此像這麼溫暖的春天,理應打開窗簾和窗戶,讓清爽的空氣進入屋内。
可他們為避開杉樹花粉,将春天的芳香也一并排除在外,窗戶都關得死死的。
雙胞胎對于日常生活事務都能平均分擔,唯有家務一項,小直比小哲更得心應手,或者應該說更有才能,所以小直掌握主導權,小哲聽從指揮。
我饒有興緻地來拜訪他們時,兩人正從箱子裡取出剛買的棉被烘幹器,忙着把卧室的羽絨被和客廳的抱枕等所有“棉制品”、“羽絨制品”以及“可能藏塵螨的東西”都幹燥了一番。
“真是可惜,你們這是在浪費能源。
拿出去曬啊,陽光又不用錢。
” 聽我這麼一指責,兩人邊揉着充血發紅的眼睛,搶着用鼻音很重的聲音辯解。
他們說在花粉紛飛的季節結束之前,棉被、衣物等絕不能曬在外面。
“花粉會沾上棉被,對吧?” “而棉被是睡覺時拿來用的,沒錯吧?” “那麼到了晚上,過敏就會更嚴重,是吧?” “那就睡不着覺了——” “簡直就是新式的酷刑。
” “就是說嘛——” “很難受呀。
” 所以從廚房餐桌往客廳看去,一隻白色塑料袋就像是被電熱器烤得不斷膨脹的特大糯米團子,或者說是某種侵略地球的宇宙怪物正在吞食什麼東西。
塑料袋連着棉被烘幹器,随着“咻——咻——”的聲音,截至目前,我們已經欣賞了五次烘幹抱枕的過程。
“哈啾!”這一次是小哲打噴嚏。
“哎,”我說,“你不要含在嘴裡打噴嚏,爽快一點用力打出來!” 雙胞胎一臉無奈地搖頭。
“太用力的話——” “鼻子裡面會疼——” “黏膜會出血。
” “醫生交代過——” “絕對不能那樣——” “打噴嚏。
” 凄慘至此,雙胞胎自然去看了醫生。
車站附近耳鼻喉科醫院的醫生似乎醫術不錯,在診療時間内連醫院外面都排滿了等候的病人,生意好得不得了。
“每天人都很多,” “聽說耳、鼻、喉不好的人越來越多了。
” 據說隻要開在空氣不好的都市裡,每家耳鼻喉科醫院都會生意興隆,候診室裡天天上演西貢被攻占時民衆蜂擁至美國大使館争取出國的場面。
像今出新町這種生活宛如牧歌般安詳的新興住宅區,情況似乎也好不到哪裡去。
話題終于回到剛開始的部分。
城崎雅是個十二歲的小女孩,也是杉樹花粉症患者,和雙胞胎由同一位醫生治療。
三人一起坐在診療室的角落使用噴霧器治療鼻子,自然有了交情。
所以那小女孩在“曬神秘事件幹”—— “她是在找神秘事件的答案。
”小哲糾正我。
“什麼神秘事件?”我漫不經心地問道。
并非所有父母都對孩子的行動保持百分之百的興趣,更何況我隻是代理父親。
“是這樣的……”小直瞪大了紅紅的眼睛靠過來。
“有人送報紙——”小哲也重新坐好。
“去小雅家。
” 2 我身為專業小偷,早已見慣社會的陰暗面。
盡管其中不乏令人大吃一驚的場面,但也已不再為一點小事大驚小怪。
所以我仔細看了看他們兩人,說道: “你們還是先躺一下吧?” “咦?” “為什麼?” 雙胞胎對視一下,然後“哈啾”一聲同時打起了噴嚏。
我趕緊給他們拿面巾紙。
“為什麼——” “要躺下來呢?” “你們吃了藥,腦袋大概糊塗了,所以躺下來比較好。
” “可是我們一點也——” “不覺得有問題啊。
” 我歎了一口氣。
“我說呀,隻要付了費訂報紙,每戶人家每天早晚都會收到報紙的。
” 雙胞胎似乎想說什麼,被我舉起手制止了。
“就算小雅家沒有訂報紙,那也可能是哪一家報社想讓她家訂,就先免費贈送。
這種事常有,算不上什麼神秘事件。
” 雙胞胎聽後笑道: “才不是啦。
” “不是?” “才不是爸爸——” “所想的那樣。
” “問題……” “更複雜。
” “隻不過——” “我們的鼻子難過……” “一次隻能說一點……” “所以你聽不懂……” “我不是說過好幾次了嗎?你們不要那樣說話!” 切割對話來賺取行數,這是不入流作家才會用的爛招。
真是丢臉,不好意思。
因為太麻煩了,我重新整理了雙胞胎告知的内容: 城崎雅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和父母住在今出新町北邊新開發的公寓,今年三月剛搬進來。
父親拿的是鐵飯碗——銀行職員。
母親是家庭主婦,但由于之前是音樂老師,便打算把家裡的一部分改造成兒童鋼琴、電子琴教室。
她父親的興趣也是彈鋼琴,是一對很有文化修養的父母。
他們搬來将近一個月,已經習慣了新家的生活,一家人很幸福。
小雅雖為轉學生,學校生活也很順利,沒有被欺負,還認識了許多新朋友。
總之,每天都過得平安幸福—— 可報紙就這樣闖入了他們的生活。
“是地方性的報紙哦。
”小直說。
“是《山形新聞》哦。
”小哲解釋道。
大約從十天前起,每隔一天就會有一份《山形新聞》的早報投遞到城崎家的大門口。
今出新町大言不慚地強調自己屬于東京圈内,其實偏遠得令人羞愧。
但是這個住宅區确實位于埼玉縣,就地理位置而言,就算将日本地圖倒過來看,比起山形,它離東京也更近一點。
而且她的父母中也沒有人來自山形,因而特别訂閱了家鄉的報紙。
小雅的父母也很納悶這份奇怪的報紙
“她是唱演歌的新人嗎?” “怎麼可能——” “才不是呢。
” “人家才十一歲——” “如果從事演藝活動的話——” “不就違反了勞動法嗎?” “演歌歌手不算藝人吧?”我說,“如果十二歲不能當藝人,那向日葵劇團[1952年成立的劇團,是日本電影與電視連續劇的童星來源。
]該怎麼辦?不就成了犯罪集團嗎?” “哈啾!”小直打了個噴嚏。
小哲一邊揉眼睛一邊伸手摸索,将紙巾盒遞給他。
小直擤完鼻子,将面巾紙揉成團,邊扔邊說: “我不知道。
” 眼淚汪汪的小哲也眨着眼睛接道: “而且……” “這種事……” “根本無所謂。
” “雖然是常有的事——” “但我們是不是跑題了呢?” 沒錯,雙胞胎說得沒錯。
我喝了一口小直沖泡的皇家奶茶,舒服地靠向椅背。
“那孩子怎麼了?” “她跑來拜托我們幫她‘找’神秘事件。
”小哲回答。
“當今社會有很多新奇的食物,但我還是頭一次聽說有人‘曬’神秘事件幹來吃。
[日文中,“找”與“曬”發音相近。
雙胞胎因鼻音不标準,因此“我”才會說出接下來的冷笑話。
]” 雙胞胎聽了同時笑了出來。
“雖然吃的藥還蠻有效的。
” “鼻塞嗎?” “讨厭,是花粉症啦。
” “打針真是——” “疼死人了。
” 因為奇妙的緣分,我當起了這對雙胞胎的父親。
如今他們竟然同時患了花粉症。
活到十四歲,今年春天起他們的鼻黏膜忽然決定對杉樹花粉過敏,作起亂來。
“我們第一次——” “遇到這種事情!”兩人異口同聲地抱怨。
他們家位于今出新町小山丘的半山腰,外觀就像是點綴在蛋糕上的巧克力房子。
周圍沒有任何遮蔽物,通風和采光都很好,因此像這麼溫暖的春天,理應打開窗簾和窗戶,讓清爽的空氣進入屋内。
可他們為避開杉樹花粉,将春天的芳香也一并排除在外,窗戶都關得死死的。
雙胞胎對于日常生活事務都能平均分擔,唯有家務一項,小直比小哲更得心應手,或者應該說更有才能,所以小直掌握主導權,小哲聽從指揮。
我饒有興緻地來拜訪他們時,兩人正從箱子裡取出剛買的棉被烘幹器,忙着把卧室的羽絨被和客廳的抱枕等所有“棉制品”、“羽絨制品”以及“可能藏塵螨的東西”都幹燥了一番。
“真是可惜,你們這是在浪費能源。
拿出去曬啊,陽光又不用錢。
” 聽我這麼一指責,兩人邊揉着充血發紅的眼睛,搶着用鼻音很重的聲音辯解。
他們說在花粉紛飛的季節結束之前,棉被、衣物等絕不能曬在外面。
“花粉會沾上棉被,對吧?” “而棉被是睡覺時拿來用的,沒錯吧?” “那麼到了晚上,過敏就會更嚴重,是吧?” “那就睡不着覺了——” “簡直就是新式的酷刑。
” “就是說嘛——” “很難受呀。
” 所以從廚房餐桌往客廳看去,一隻白色塑料袋就像是被電熱器烤得不斷膨脹的特大糯米團子,或者說是某種侵略地球的宇宙怪物正在吞食什麼東西。
塑料袋連着棉被烘幹器,随着“咻——咻——”的聲音,截至目前,我們已經欣賞了五次烘幹抱枕的過程。
“哈啾!”這一次是小哲打噴嚏。
“哎,”我說,“你不要含在嘴裡打噴嚏,爽快一點用力打出來!” 雙胞胎一臉無奈地搖頭。
“太用力的話——” “鼻子裡面會疼——” “黏膜會出血。
” “醫生交代過——” “絕對不能那樣——” “打噴嚏。
” 凄慘至此,雙胞胎自然去看了醫生。
車站附近耳鼻喉科醫院的醫生似乎醫術不錯,在診療時間内連醫院外面都排滿了等候的病人,生意好得不得了。
“每天人都很多,” “聽說耳、鼻、喉不好的人越來越多了。
” 據說隻要開在空氣不好的都市裡,每家耳鼻喉科醫院都會生意興隆,候診室裡天天上演西貢被攻占時民衆蜂擁至美國大使館争取出國的場面。
像今出新町這種生活宛如牧歌般安詳的新興住宅區,情況似乎也好不到哪裡去。
話題終于回到剛開始的部分。
城崎雅是個十二歲的小女孩,也是杉樹花粉症患者,和雙胞胎由同一位醫生治療。
三人一起坐在診療室的角落使用噴霧器治療鼻子,自然有了交情。
所以那小女孩在“曬神秘事件幹”—— “她是在找神秘事件的答案。
”小哲糾正我。
“什麼神秘事件?”我漫不經心地問道。
并非所有父母都對孩子的行動保持百分之百的興趣,更何況我隻是代理父親。
“是這樣的……”小直瞪大了紅紅的眼睛靠過來。
“有人送報紙——”小哲也重新坐好。
“去小雅家。
” 2 我身為專業小偷,早已見慣社會的陰暗面。
盡管其中不乏令人大吃一驚的場面,但也已不再為一點小事大驚小怪。
所以我仔細看了看他們兩人,說道: “你們還是先躺一下吧?” “咦?” “為什麼?” 雙胞胎對視一下,然後“哈啾”一聲同時打起了噴嚏。
我趕緊給他們拿面巾紙。
“為什麼——” “要躺下來呢?” “你們吃了藥,腦袋大概糊塗了,所以躺下來比較好。
” “可是我們一點也——” “不覺得有問題啊。
” 我歎了一口氣。
“我說呀,隻要付了費訂報紙,每戶人家每天早晚都會收到報紙的。
” 雙胞胎似乎想說什麼,被我舉起手制止了。
“就算小雅家沒有訂報紙,那也可能是哪一家報社想讓她家訂,就先免費贈送。
這種事常有,算不上什麼神秘事件。
” 雙胞胎聽後笑道: “才不是啦。
” “不是?” “才不是爸爸——” “所想的那樣。
” “問題……” “更複雜。
” “隻不過——” “我們的鼻子難過……” “一次隻能說一點……” “所以你聽不懂……” “我不是說過好幾次了嗎?你們不要那樣說話!” 切割對話來賺取行數,這是不入流作家才會用的爛招。
真是丢臉,不好意思。
因為太麻煩了,我重新整理了雙胞胎告知的内容: 城崎雅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和父母住在今出新町北邊新開發的公寓,今年三月剛搬進來。
父親拿的是鐵飯碗——銀行職員。
母親是家庭主婦,但由于之前是音樂老師,便打算把家裡的一部分改造成兒童鋼琴、電子琴教室。
她父親的興趣也是彈鋼琴,是一對很有文化修養的父母。
他們搬來将近一個月,已經習慣了新家的生活,一家人很幸福。
小雅雖為轉學生,學校生活也很順利,沒有被欺負,還認識了許多新朋友。
總之,每天都過得平安幸福—— 可報紙就這樣闖入了他們的生活。
“是地方性的報紙哦。
”小直說。
“是《山形新聞》哦。
”小哲解釋道。
大約從十天前起,每隔一天就會有一份《山形新聞》的早報投遞到城崎家的大門口。
今出新町大言不慚地強調自己屬于東京圈内,其實偏遠得令人羞愧。
但是這個住宅區确實位于埼玉縣,就地理位置而言,就算将日本地圖倒過來看,比起山形,它離東京也更近一點。
而且她的父母中也沒有人來自山形,因而特别訂閱了家鄉的報紙。
小雅的父母也很納悶這份奇怪的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