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Ⅰ 一九五四年 新罕布什爾州庫斯縣</strong>
關燈
小
中
大
年輕的加拿大人頂多隻有十五歲,他猶豫的時間太長了。
那個仿佛靜止的一瞬間,他在河灣上遊盆地漂浮的原木上停住腳步,沒等别人抓住他伸出來的手,他就整個兒滑進水裡。
一位年長的伐木工已經夠到了年輕人的頭發,手指在冰冷的河水中摸索,河水如湯汁般渾濁濃稠,漂浮着脫落下來的大塊樹皮,忽然,兩根原木重重地撞上施救者的胳膊,折斷了他的腕骨。
不斷移動的成片原木猶如地毯,将年輕的加拿大人團團圍攏,他再也沒有浮出水面,連一隻手、一隻靴子都沒能從褐色的渾水中掙脫出來。
碰上原木阻塞,一旦撬松卡在關鍵位置的原木,木材運輸工就必須一刻不停地迅速移動,哪怕僅僅停頓一兩秒鐘,也會失足跌入洪流。
運輸木材時,工人可能連溺死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漂流的原木擠死——但溺水的情況更為普遍。
河岸上,廚師和他十二歲的兒子聽見被原木撞斷手腕的那個工人的咒罵,立刻意識到,比起施救者,有人可能遇上了更大的麻煩。
伐木工已經抽出受傷的手腕,設法在漂移的原木上重新站穩了腳跟。
同伴們顧不上理會他,邁着細碎而快速的步伐朝河岸方向移動,呼喊着落水少年的名字,用長篙不停地戳戳點點,撥弄着面前的浮木。
其實,大多數河工是打算選擇最安全的方式上岸,廚師的兒子卻滿懷希望地以為,他們也許試圖在水面上撥弄出足夠寬闊的空間,好讓年輕的加拿大人浮出水面,可實際上原木之間隻有些斷斷續續的縫隙。
那個曾經告訴他們自己名叫“安吉爾·波普”,“來自多倫多”的男孩就這樣轉瞬即逝了。
“那是安吉爾嗎?”十二歲的孩子問父親。
這個男孩有着深褐色的眼睛,表情相當嚴肅,有時會被錯認為安吉爾的弟弟,但他和他那個時刻保持警惕的父親有着毋庸置疑、一家人才有的相似性。
廚師周身籠罩着一種處于自我克制之下的憂心忡忡,仿佛總是能夠預見到最出人意料的災難,這一點在他兒子的嚴肅表情中也有所反映。
事實上,男孩看起來很像他的父親,不少伐木工甚至覺得,兒子走起路來竟然不像父親那樣明顯地一瘸一拐,實在是件令人驚訝的事。
廚師非常清楚,掉到原木下面的就是那個加拿大年輕人。
這位廚師曾經提醒過伐木工們:安吉爾太缺乏經驗,不适合一上來就從事木材運輸工作,不應該派這孩子去排除原木阻塞。
然而也許是這孩子急于讨好大家,也許是河工們起初不曾注意到他。
廚師認為,同樣因為缺乏經驗,安吉爾·波普也不适合在鋸木廠的主鋸旁邊工作,嚴格來說,那是鋸工的活兒——鋸木廠裡的高技能職位。
刨床操作也是個需要熟練工的職位,盡管并非特别危險。
至于危險程度更高、技能要求較低的職位,比如在原木平台幹活,需要把木頭滾到廠裡的鋸木台上,或者在卡車旁卸貨。
在機械裝載機問世之前,卸貨時必須打開卡車貨廂的側闆,讓整車的木材同時滾落在地,但側闆有時會卡住,嘗試松開側闆的工人偶爾會被一股腦兒滾下來的原木埋沒。
廚師覺得,凡是跟移動原木沾邊的活計,安吉爾都不該幹,可伐木工們像廚師父子一樣喜歡這個年輕的加拿大人,安吉爾也說自己厭煩了廚房裡的活兒,想幹點兒更辛苦的體力活,而且他喜歡戶外。
長篙戳弄原木的“铿铿”聲此起彼伏,忽然被河工們的叫喊聲短暫打斷:他們在安吉爾落水處五十碼開外的地方發現了男孩的長篙。
這根十五英尺多長的杆子漂離了運送原木的航道,被水流沖到了遠處。
廚師看到手腕骨折的伐木工上了岸,沒受傷的那隻手拿着長篙,根據對方那熟悉的咒罵、蓬亂的頭發和打了結的胡須,他認出傷者是凱奇姆——熟知原木漂流兇險之處的老手。
時值四月,積雪完全消融,泥濘季節剛剛開始,不過直到最近,河谷盆地的冰層才開始破裂,第一批原木在盆地上遊的達默爾地區壓碎各處小湖的冰面,墜入水中。
河水冰冷滿漲,許多伐木工蓄起長須長發,這樣五月中旬時多少能抵禦一些粉虱的叮咬。
凱奇姆仰面躺在河岸上,像頭擱淺的熊。
大片原木從他身邊漂過,猶如一張救生筏,站在上面的伐木工如同海上的遇難者——隻不過這片海會突然從棕綠色變成藍黑色,大量的單甯酸硬生生地改變了絞河水的色調。
“該死,安吉爾!”仰面朝天的凱奇姆喊道,“我說過,‘腳要動起來,安吉爾。
千萬不能停!’唉,他媽的!” 對安吉爾來說,水面上大片鋪展的原木絕對不是什麼救生筏,他肯定已經淹死,要麼就是擠死在河灣上遊的盆地裡,不過伐木工們(包括凱奇姆在内)至少會跟随漂流的原木走到絞河注入龐圖克水庫的地方,就是那個“死女人水壩”。
正是由于安德羅斯科金河上修了這麼一座水壩,才形成了龐圖克水庫。
假如任由木材沿河漂流,接下來它們會抵達米蘭城外的分揀口。
安德羅斯科金河在柏林有一段三英裡的河道,落差達到兩百英尺,那兒的分揀口附近有兩家造紙廠,各據河岸一側。
不難想象,來自多倫多的年輕人安吉爾·波普正一路前往那裡。
夜幕降臨,廚師父子還在小聚居區的食堂裡收拾沒人動過的幾十份殘羹冷炙,打算留到第二天吃。
這個食堂其實就是所謂的“絞河鎮”上的夥房,整個“鎮子”比伐木營大不了多少,也長遠不了多少。
不久之前,河道上的“食堂”還連座房子都算不上,而是個永久搭建在卡車上的流動廚房,與之相鄰的另一輛卡車充當餐廳,車上的預制闆可以拆下來重新組裝——不管伐木工們接下來要去哪裡幹活兒,都要用這些卡車把營房運送到絞河沿岸的其他工地。
那時候,除了周末,河工們很少回絞河鎮吃飯睡覺,營地的廚師經常在帳篷裡做飯,所有東西都必須能夠随時帶走,連睡覺的棚子也得搭建在卡車上。
現在沒人知道這個根本算不上繁榮興旺的絞河鎮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它坐落在河谷盆地和達默爾地區的湖群之間,鋸木廠的工人拖家帶口在此居住,伐木公司還為流動性更大的臨時工修建了簡易住房,這部分人不僅包括那些四處遊蕩打短工的法裔加拿大人,還有大多數木材運輸工和伐木工。
公司還為廚師父子維護着一座設施更好的廚房和真正的食堂——就是前面提到的夥房,至于這一現狀會維持多久,連伐木公司的老闆都不知道。
伐木業處于轉型之中,終有一天,每個工人都可能在家工作。
伐木營(哪怕是絞河鎮這樣規模并不算小的伐木營)行将消亡,窩棚正在消失,這些稀奇古怪、用于食宿和存放裝備的小棚子不僅安裝在卡車、輪子或是履帶上,還有搭建在木筏和小船上的。
為廚師工作的那個印第安洗碗工早就告訴過廚師年幼的兒子,“窩棚”這個詞來自阿布納基印第安語,男孩不由得懷疑洗碗工本人就是阿布納基部落來的,當然,她也可能隻是碰巧知道這個詞的起源,或者隻是宣稱自己知道而已。
(廚師的兒子聽一個印第安同學說,“窩棚”這個詞來自阿爾岡昆印第安語。
) 運輸原木時,工人得從早幹到晚,依照伐木業的規矩,他們一天要吃四頓飯。
過去,假如移動工棚無法靠近河邊的工地,就得派人徒步把兩頓中飯送給運輸工,早飯和晚飯則在營地解決——如今是在食堂就餐。
不過這天晚上,出于對安吉爾的悼念,許多伐木工沒有去食堂吃飯,黃昏時分,他們跟随漂浮的原木順流而下,直到天黑才停步——不僅由于天黑,還因為他們逐漸意識到,沒有人清楚死女人水壩的閘門是不是開着的。
如果水閘開着,原木——很可能帶着安吉爾——也許已經從絞河鎮下遊的盆地漂到了龐圖克水庫,要是龐圖克水壩和死女人水壩都沒關閘,加拿大少年的屍體會順着安德羅斯科金河迅速漂走。
沒人比凱奇姆更清楚,假如是這樣,就别想在那邊找到安吉爾了。
廚師知道河工們是什麼時候停止搜尋的——透過夥房的紗門,他聽見他們把長篙支在外面的牆上。
幾個疲憊的搜尋者天黑之後來到食堂,廚師不忍心把他們拒之門外。
雇來的幫工都回家了——隻剩那個印第安洗碗工,她一般會待到深夜。
廚師有個挺拗口的名字,叫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不過伐木工們都喊他“大廚”——他給幾個工人做了一頓夜宵,讓十二歲的兒子端過去。
“凱奇姆呢?”男孩問父親。
“大概是去固定胳膊了吧。
”廚師回答。
“他肯定餓了,”十二歲的孩子說,“可他很能忍。
” “對一個酒鬼來說,他是挺能忍的。
”多米尼克表示同意,不過他暗地裡覺得,這一次凱奇姆恐怕忍不了,因為這位老伐木工始終像
那個仿佛靜止的一瞬間,他在河灣上遊盆地漂浮的原木上停住腳步,沒等别人抓住他伸出來的手,他就整個兒滑進水裡。
一位年長的伐木工已經夠到了年輕人的頭發,手指在冰冷的河水中摸索,河水如湯汁般渾濁濃稠,漂浮着脫落下來的大塊樹皮,忽然,兩根原木重重地撞上施救者的胳膊,折斷了他的腕骨。
不斷移動的成片原木猶如地毯,将年輕的加拿大人團團圍攏,他再也沒有浮出水面,連一隻手、一隻靴子都沒能從褐色的渾水中掙脫出來。
碰上原木阻塞,一旦撬松卡在關鍵位置的原木,木材運輸工就必須一刻不停地迅速移動,哪怕僅僅停頓一兩秒鐘,也會失足跌入洪流。
運輸木材時,工人可能連溺死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漂流的原木擠死——但溺水的情況更為普遍。
河岸上,廚師和他十二歲的兒子聽見被原木撞斷手腕的那個工人的咒罵,立刻意識到,比起施救者,有人可能遇上了更大的麻煩。
伐木工已經抽出受傷的手腕,設法在漂移的原木上重新站穩了腳跟。
同伴們顧不上理會他,邁着細碎而快速的步伐朝河岸方向移動,呼喊着落水少年的名字,用長篙不停地戳戳點點,撥弄着面前的浮木。
其實,大多數河工是打算選擇最安全的方式上岸,廚師的兒子卻滿懷希望地以為,他們也許試圖在水面上撥弄出足夠寬闊的空間,好讓年輕的加拿大人浮出水面,可實際上原木之間隻有些斷斷續續的縫隙。
那個曾經告訴他們自己名叫“安吉爾·波普”,“來自多倫多”的男孩就這樣轉瞬即逝了。
“那是安吉爾嗎?”十二歲的孩子問父親。
這個男孩有着深褐色的眼睛,表情相當嚴肅,有時會被錯認為安吉爾的弟弟,但他和他那個時刻保持警惕的父親有着毋庸置疑、一家人才有的相似性。
廚師周身籠罩着一種處于自我克制之下的憂心忡忡,仿佛總是能夠預見到最出人意料的災難,這一點在他兒子的嚴肅表情中也有所反映。
事實上,男孩看起來很像他的父親,不少伐木工甚至覺得,兒子走起路來竟然不像父親那樣明顯地一瘸一拐,實在是件令人驚訝的事。
廚師非常清楚,掉到原木下面的就是那個加拿大年輕人。
這位廚師曾經提醒過伐木工們:安吉爾太缺乏經驗,不适合一上來就從事木材運輸工作,不應該派這孩子去排除原木阻塞。
然而也許是這孩子急于讨好大家,也許是河工們起初不曾注意到他。
廚師認為,同樣因為缺乏經驗,安吉爾·波普也不适合在鋸木廠的主鋸旁邊工作,嚴格來說,那是鋸工的活兒——鋸木廠裡的高技能職位。
刨床操作也是個需要熟練工的職位,盡管并非特别危險。
至于危險程度更高、技能要求較低的職位,比如在原木平台幹活,需要把木頭滾到廠裡的鋸木台上,或者在卡車旁卸貨。
在機械裝載機問世之前,卸貨時必須打開卡車貨廂的側闆,讓整車的木材同時滾落在地,但側闆有時會卡住,嘗試松開側闆的工人偶爾會被一股腦兒滾下來的原木埋沒。
廚師覺得,凡是跟移動原木沾邊的活計,安吉爾都不該幹,可伐木工們像廚師父子一樣喜歡這個年輕的加拿大人,安吉爾也說自己厭煩了廚房裡的活兒,想幹點兒更辛苦的體力活,而且他喜歡戶外。
長篙戳弄原木的“铿铿”聲此起彼伏,忽然被河工們的叫喊聲短暫打斷:他們在安吉爾落水處五十碼開外的地方發現了男孩的長篙。
這根十五英尺多長的杆子漂離了運送原木的航道,被水流沖到了遠處。
廚師看到手腕骨折的伐木工上了岸,沒受傷的那隻手拿着長篙,根據對方那熟悉的咒罵、蓬亂的頭發和打了結的胡須,他認出傷者是凱奇姆——熟知原木漂流兇險之處的老手。
時值四月,積雪完全消融,泥濘季節剛剛開始,不過直到最近,河谷盆地的冰層才開始破裂,第一批原木在盆地上遊的達默爾地區壓碎各處小湖的冰面,墜入水中。
河水冰冷滿漲,許多伐木工蓄起長須長發,這樣五月中旬時多少能抵禦一些粉虱的叮咬。
凱奇姆仰面躺在河岸上,像頭擱淺的熊。
大片原木從他身邊漂過,猶如一張救生筏,站在上面的伐木工如同海上的遇難者——隻不過這片海會突然從棕綠色變成藍黑色,大量的單甯酸硬生生地改變了絞河水的色調。
“該死,安吉爾!”仰面朝天的凱奇姆喊道,“我說過,‘腳要動起來,安吉爾。
千萬不能停!’唉,他媽的!” 對安吉爾來說,水面上大片鋪展的原木絕對不是什麼救生筏,他肯定已經淹死,要麼就是擠死在河灣上遊的盆地裡,不過伐木工們(包括凱奇姆在内)至少會跟随漂流的原木走到絞河注入龐圖克水庫的地方,就是那個“死女人水壩”。
正是由于安德羅斯科金河上修了這麼一座水壩,才形成了龐圖克水庫。
假如任由木材沿河漂流,接下來它們會抵達米蘭城外的分揀口。
安德羅斯科金河在柏林有一段三英裡的河道,落差達到兩百英尺,那兒的分揀口附近有兩家造紙廠,各據河岸一側。
不難想象,來自多倫多的年輕人安吉爾·波普正一路前往那裡。
夜幕降臨,廚師父子還在小聚居區的食堂裡收拾沒人動過的幾十份殘羹冷炙,打算留到第二天吃。
這個食堂其實就是所謂的“絞河鎮”上的夥房,整個“鎮子”比伐木營大不了多少,也長遠不了多少。
不久之前,河道上的“食堂”還連座房子都算不上,而是個永久搭建在卡車上的流動廚房,與之相鄰的另一輛卡車充當餐廳,車上的預制闆可以拆下來重新組裝——不管伐木工們接下來要去哪裡幹活兒,都要用這些卡車把營房運送到絞河沿岸的其他工地。
那時候,除了周末,河工們很少回絞河鎮吃飯睡覺,營地的廚師經常在帳篷裡做飯,所有東西都必須能夠随時帶走,連睡覺的棚子也得搭建在卡車上。
現在沒人知道這個根本算不上繁榮興旺的絞河鎮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它坐落在河谷盆地和達默爾地區的湖群之間,鋸木廠的工人拖家帶口在此居住,伐木公司還為流動性更大的臨時工修建了簡易住房,這部分人不僅包括那些四處遊蕩打短工的法裔加拿大人,還有大多數木材運輸工和伐木工。
公司還為廚師父子維護着一座設施更好的廚房和真正的食堂——就是前面提到的夥房,至于這一現狀會維持多久,連伐木公司的老闆都不知道。
伐木業處于轉型之中,終有一天,每個工人都可能在家工作。
伐木營(哪怕是絞河鎮這樣規模并不算小的伐木營)行将消亡,窩棚正在消失,這些稀奇古怪、用于食宿和存放裝備的小棚子不僅安裝在卡車、輪子或是履帶上,還有搭建在木筏和小船上的。
為廚師工作的那個印第安洗碗工早就告訴過廚師年幼的兒子,“窩棚”這個詞來自阿布納基印第安語,男孩不由得懷疑洗碗工本人就是阿布納基部落來的,當然,她也可能隻是碰巧知道這個詞的起源,或者隻是宣稱自己知道而已。
(廚師的兒子聽一個印第安同學說,“窩棚”這個詞來自阿爾岡昆印第安語。
) 運輸原木時,工人得從早幹到晚,依照伐木業的規矩,他們一天要吃四頓飯。
過去,假如移動工棚無法靠近河邊的工地,就得派人徒步把兩頓中飯送給運輸工,早飯和晚飯則在營地解決——如今是在食堂就餐。
不過這天晚上,出于對安吉爾的悼念,許多伐木工沒有去食堂吃飯,黃昏時分,他們跟随漂浮的原木順流而下,直到天黑才停步——不僅由于天黑,還因為他們逐漸意識到,沒有人清楚死女人水壩的閘門是不是開着的。
如果水閘開着,原木——很可能帶着安吉爾——也許已經從絞河鎮下遊的盆地漂到了龐圖克水庫,要是龐圖克水壩和死女人水壩都沒關閘,加拿大少年的屍體會順着安德羅斯科金河迅速漂走。
沒人比凱奇姆更清楚,假如是這樣,就别想在那邊找到安吉爾了。
廚師知道河工們是什麼時候停止搜尋的——透過夥房的紗門,他聽見他們把長篙支在外面的牆上。
幾個疲憊的搜尋者天黑之後來到食堂,廚師不忍心把他們拒之門外。
雇來的幫工都回家了——隻剩那個印第安洗碗工,她一般會待到深夜。
廚師有個挺拗口的名字,叫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不過伐木工們都喊他“大廚”——他給幾個工人做了一頓夜宵,讓十二歲的兒子端過去。
“凱奇姆呢?”男孩問父親。
“大概是去固定胳膊了吧。
”廚師回答。
“他肯定餓了,”十二歲的孩子說,“可他很能忍。
” “對一個酒鬼來說,他是挺能忍的。
”多米尼克表示同意,不過他暗地裡覺得,這一次凱奇姆恐怕忍不了,因為這位老伐木工始終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