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權
關燈
小
中
大
感知是明白的還是無知的,你懂我的意思嗎?”
“是的,我想會是這樣,”查德威克說,“但當然,我用不着去證明自己是清白的吧?”
“實際上,你要這麼做。
”律師說,“嗯,你是原告,報社、編輯和蓋洛德·布倫特先生是被告。
你必須證明,在你與最近被清算的那家公司往來的時候,你不知道它不可靠。
隻有這樣,才能表明你是被人含沙射影,受到了诽謗。
” “你是不是建議我不要起訴?”查德威克問道,“你真的要我接受那家夥未經核實就發表的謊言嗎?你真的要我不管自己生意的死活也不去投訴?” “查德威克先生,讓我坦率告訴你。
有時候,人們勸我們這些律師去鼓動我們的當事人告這個告那個,因為這麼做我們就能掙到大筆律師費。
實際上往往恰恰相反,通常是訴訟當事人的朋友、妻子、同事等慫恿他去起訴。
他們當然不用承擔訴訟費,對于外行人來說,一場好官司就像吃面包看馬戲那麼有趣。
我們搞法律的,對于訴訟的費用,那是再清楚不過了。
” 查德威克仔細考慮了一下訴訟費的問題,這事情他以前倒是很少考慮。
“費用會有多高?”查德威克平靜地問道。
“會毀掉你。
”律師說。
“我本以為在這個國家,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
”查德威克說。
“理論上是的。
現實中,常常很不相同。
”律師說,“你是富豪嗎,查德威克先生?” “不是。
我隻做一點小生意,這年頭做生意如同走鋼絲,随時可能破産。
我一輩子辛辛苦苦,也隻能勉強混口飯吃。
我有自己的房子、汽車、衣服,一份個體戶的養老金,一份人壽保險和幾千英鎊存款。
我隻是一個不起眼的普通人。
” “我就是這個意思。
”律師說,“當今社會,隻有富人才能起訴富人,在诽謗案件中更是如此。
一個人也許能打赢官司,但他必須支付自己的訴訟費。
單是一場漫長的官司,還不包括上訴,其費用可能已是獲賠金額的十倍。
“大報紙、大出版社都投了很大的保險,以此來應付因诽謗而造成的賠償。
他們聘得起倫敦西區的精英律師,甚至是最昂貴的王室法律顧問。
當他們面對一個——恕我直言——小人物時,他們會把他搞垮。
稍微耍耍手腕,一樁案子就會拖上五年才開庭。
在這期間,雙方的法律費用會一再增加,光是案情準備就得花上成千上萬英鎊。
到以後,律師的費用會直線上升,更别提律師還帶着年輕的助手,那還得加錢。
” “費用會達到多少?”查德威克問道。
“如果是一樁冗長的官司,經過幾年時間的準備,還不算可能發生的上訴,至少要幾萬英鎊,”律師說,“這還不算完。
” “還有什麼?”查德威克問道。
“如果你赢了官司,得到了賠償費和判決由被告——也就是報社,支付的訴訟費,那麼你的損失就得到了補償。
但是,如果法官沒有對訴訟費作出判決——當然,他們隻有在那些最惡劣的案件中才這麼做——你還得承擔自己的訴訟費。
如果你輸了,法官甚至可以判決,你不但要承擔自己的訴訟費,還要支付被告的訴訟費。
即使你赢了,報社還可以把案子上訴。
為此你可能要花費雙倍的費用。
即使你赢了上訴,如果不對訴訟費作出判決,你也會破産。
“而且,還會背上黑鍋。
兩年之後,人們早已忘記原先報紙上的那篇文章,而這事在法庭上會被反複提及,還有大量的增補材料和申辯。
雖然是你在起訴,但報社的法律顧問卻會為了其當事人的利益,不斷诋毀你這位誠實商人的名譽,朝你潑大量髒水,有些還洗不掉。
吃這種虧的人,可以說不勝枚舉,雖然赢了官司,卻名譽掃地。
法庭上的所有申辯不必經過證實,都可以印刷出來公布于衆。
” “那麼法律援助呢?”查德威克問道。
與大多數人一樣,他隻是聽說過,從來沒調查過。
“很可能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樣,”律師說,“要得到法律援助,你得表明你沒有财産。
這不适用于你。
在任何情況下,诽謗案都不會得到法律援助。
” “這麼說來,不管怎麼樣都是我死。
”查德威克說。
“我很抱歉,非常抱歉。
我本可以鼓勵你去打一場曠日持久、費用高昂的官司,但我真心感覺到,我對你最好的幫助,就是指出這種事情真是既危險又坑人。
有許多人頭腦一熱就打起官司,最後落得終身後悔。
其中一些人,一直沒能從多年訴訟導緻的精神壓抑和經濟負擔中恢複過來。
” 查德威克站了起來。
“你很真誠,我向你表示感謝。
”他對律師說。
那天的晚些時候,他從自己辦公室給《星期日信使報》打電話,要求與編輯通話。
一個女秘書接了電話,詢問他的名字。
他報出自己的名字。
“你找巴克斯頓先生有什麼事?”她問道。
“我想與他約個時間,見見他本人。
”查德威克說。
線路上一陣停頓,他聽到打内線電話的聲音。
然後女秘書回話了。
“你有什麼事情要面見巴克斯頓先生呢?”她問道。
查德威克簡單解釋說,他想見編輯,就兩周前蓋洛德·布倫特的文章中提到的關于他的事情,談談自己的看法。
“恐怕巴克斯頓先生不能在辦公室會客,”秘書說,“你可以寫封信,他也許會考慮讀一讀。
” 她擱下電話。
第二天上午,查德威克乘地鐵來到倫敦市中心,出現在信使報社大樓的前台。
他在一位身材高大、身穿制服的門衛的眼皮底下,填寫了一張會客單,寫上姓名、地址、要會見的人以及事由。
會客單拿走後,他坐下開始等待。
半個小時後,電梯門開了,一位優雅、苗條的年輕人走了出來,身上散發着須後水的香味。
他朝門衛揚起眉毛,門衛則朝比爾·查德威克這邊點了點頭。
年輕人走過來,查德威克站了起來。
“我是阿德裡安·聖克萊爾,”年輕人說道,他把自己的姓發音成了“辛克萊爾”,“巴克斯頓先生的私人助理。
你有什麼事?” 查德威克解釋了署名為蓋洛德·布倫特的那篇文章,說想向巴克斯頓先生親自解釋一下,說文章中對他的報道不但不真實,而且對他産生威脅,可能毀掉他的生意。
聖克萊爾表示遺憾,但不為所動。
“哦,是啊,可以看出你為此在擔憂,查德威克先生,但你恐怕不能與巴克斯頓先生會面。
他是一個大忙人,你明白嗎?我……呃……知道一位律師已經代表你跟編輯交換過意見了。
” “寫了一封信,”查德威克說,“回信是一位秘書寫的。
信中說,或許可以考慮在讀者來信欄目裡刊登一封信。
現在,我要求他至少先聽聽我這邊的意見。
” 聖克萊爾淡淡一笑。
“我已經解釋了,這是不可能的。
”他說,“目前我們所能做的,最多也就是代表編輯本人寫封信。
” “那麼,我能見見蓋洛德·布倫特先生本人嗎?”查德威克問道。
“我認為那沒用。
”聖克萊爾說,“當然,如果你或你的律師還想寫一封信的話,我敢肯定,我們的法律部會按常規給予考慮的;否則的話,我就愛莫能助了。
” 門衛把查德威克帶到旋轉門外面。
他在弗利特街旁
”律師說,“嗯,你是原告,報社、編輯和蓋洛德·布倫特先生是被告。
你必須證明,在你與最近被清算的那家公司往來的時候,你不知道它不可靠。
隻有這樣,才能表明你是被人含沙射影,受到了诽謗。
” “你是不是建議我不要起訴?”查德威克問道,“你真的要我接受那家夥未經核實就發表的謊言嗎?你真的要我不管自己生意的死活也不去投訴?” “查德威克先生,讓我坦率告訴你。
有時候,人們勸我們這些律師去鼓動我們的當事人告這個告那個,因為這麼做我們就能掙到大筆律師費。
實際上往往恰恰相反,通常是訴訟當事人的朋友、妻子、同事等慫恿他去起訴。
他們當然不用承擔訴訟費,對于外行人來說,一場好官司就像吃面包看馬戲那麼有趣。
我們搞法律的,對于訴訟的費用,那是再清楚不過了。
” 查德威克仔細考慮了一下訴訟費的問題,這事情他以前倒是很少考慮。
“費用會有多高?”查德威克平靜地問道。
“會毀掉你。
”律師說。
“我本以為在這個國家,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
”查德威克說。
“理論上是的。
現實中,常常很不相同。
”律師說,“你是富豪嗎,查德威克先生?” “不是。
我隻做一點小生意,這年頭做生意如同走鋼絲,随時可能破産。
我一輩子辛辛苦苦,也隻能勉強混口飯吃。
我有自己的房子、汽車、衣服,一份個體戶的養老金,一份人壽保險和幾千英鎊存款。
我隻是一個不起眼的普通人。
” “我就是這個意思。
”律師說,“當今社會,隻有富人才能起訴富人,在诽謗案件中更是如此。
一個人也許能打赢官司,但他必須支付自己的訴訟費。
單是一場漫長的官司,還不包括上訴,其費用可能已是獲賠金額的十倍。
“大報紙、大出版社都投了很大的保險,以此來應付因诽謗而造成的賠償。
他們聘得起倫敦西區的精英律師,甚至是最昂貴的王室法律顧問。
當他們面對一個——恕我直言——小人物時,他們會把他搞垮。
稍微耍耍手腕,一樁案子就會拖上五年才開庭。
在這期間,雙方的法律費用會一再增加,光是案情準備就得花上成千上萬英鎊。
到以後,律師的費用會直線上升,更别提律師還帶着年輕的助手,那還得加錢。
” “費用會達到多少?”查德威克問道。
“如果是一樁冗長的官司,經過幾年時間的準備,還不算可能發生的上訴,至少要幾萬英鎊,”律師說,“這還不算完。
” “還有什麼?”查德威克問道。
“如果你赢了官司,得到了賠償費和判決由被告——也就是報社,支付的訴訟費,那麼你的損失就得到了補償。
但是,如果法官沒有對訴訟費作出判決——當然,他們隻有在那些最惡劣的案件中才這麼做——你還得承擔自己的訴訟費。
如果你輸了,法官甚至可以判決,你不但要承擔自己的訴訟費,還要支付被告的訴訟費。
即使你赢了,報社還可以把案子上訴。
為此你可能要花費雙倍的費用。
即使你赢了上訴,如果不對訴訟費作出判決,你也會破産。
“而且,還會背上黑鍋。
兩年之後,人們早已忘記原先報紙上的那篇文章,而這事在法庭上會被反複提及,還有大量的增補材料和申辯。
雖然是你在起訴,但報社的法律顧問卻會為了其當事人的利益,不斷诋毀你這位誠實商人的名譽,朝你潑大量髒水,有些還洗不掉。
吃這種虧的人,可以說不勝枚舉,雖然赢了官司,卻名譽掃地。
法庭上的所有申辯不必經過證實,都可以印刷出來公布于衆。
” “那麼法律援助呢?”查德威克問道。
與大多數人一樣,他隻是聽說過,從來沒調查過。
“很可能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樣,”律師說,“要得到法律援助,你得表明你沒有财産。
這不适用于你。
在任何情況下,诽謗案都不會得到法律援助。
” “這麼說來,不管怎麼樣都是我死。
”查德威克說。
“我很抱歉,非常抱歉。
我本可以鼓勵你去打一場曠日持久、費用高昂的官司,但我真心感覺到,我對你最好的幫助,就是指出這種事情真是既危險又坑人。
有許多人頭腦一熱就打起官司,最後落得終身後悔。
其中一些人,一直沒能從多年訴訟導緻的精神壓抑和經濟負擔中恢複過來。
” 查德威克站了起來。
“你很真誠,我向你表示感謝。
”他對律師說。
那天的晚些時候,他從自己辦公室給《星期日信使報》打電話,要求與編輯通話。
一個女秘書接了電話,詢問他的名字。
他報出自己的名字。
“你找巴克斯頓先生有什麼事?”她問道。
“我想與他約個時間,見見他本人。
”查德威克說。
線路上一陣停頓,他聽到打内線電話的聲音。
然後女秘書回話了。
“你有什麼事情要面見巴克斯頓先生呢?”她問道。
查德威克簡單解釋說,他想見編輯,就兩周前蓋洛德·布倫特的文章中提到的關于他的事情,談談自己的看法。
“恐怕巴克斯頓先生不能在辦公室會客,”秘書說,“你可以寫封信,他也許會考慮讀一讀。
” 她擱下電話。
第二天上午,查德威克乘地鐵來到倫敦市中心,出現在信使報社大樓的前台。
他在一位身材高大、身穿制服的門衛的眼皮底下,填寫了一張會客單,寫上姓名、地址、要會見的人以及事由。
會客單拿走後,他坐下開始等待。
半個小時後,電梯門開了,一位優雅、苗條的年輕人走了出來,身上散發着須後水的香味。
他朝門衛揚起眉毛,門衛則朝比爾·查德威克這邊點了點頭。
年輕人走過來,查德威克站了起來。
“我是阿德裡安·聖克萊爾,”年輕人說道,他把自己的姓發音成了“辛克萊爾”,“巴克斯頓先生的私人助理。
你有什麼事?” 查德威克解釋了署名為蓋洛德·布倫特的那篇文章,說想向巴克斯頓先生親自解釋一下,說文章中對他的報道不但不真實,而且對他産生威脅,可能毀掉他的生意。
聖克萊爾表示遺憾,但不為所動。
“哦,是啊,可以看出你為此在擔憂,查德威克先生,但你恐怕不能與巴克斯頓先生會面。
他是一個大忙人,你明白嗎?我……呃……知道一位律師已經代表你跟編輯交換過意見了。
” “寫了一封信,”查德威克說,“回信是一位秘書寫的。
信中說,或許可以考慮在讀者來信欄目裡刊登一封信。
現在,我要求他至少先聽聽我這邊的意見。
” 聖克萊爾淡淡一笑。
“我已經解釋了,這是不可能的。
”他說,“目前我們所能做的,最多也就是代表編輯本人寫封信。
” “那麼,我能見見蓋洛德·布倫特先生本人嗎?”查德威克問道。
“我認為那沒用。
”聖克萊爾說,“當然,如果你或你的律師還想寫一封信的話,我敢肯定,我們的法律部會按常規給予考慮的;否則的話,我就愛莫能助了。
” 門衛把查德威克帶到旋轉門外面。
他在弗利特街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