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關燈
這是我寫的第二本書。

     開筆寫第一本書前,我曾列過一個寫作計劃。

    按人名順序一個接一個去羅列——都是些浪蕩江湖,曾和我的人生軌迹交叉重疊的老友。

     當時坐在一列咣當咣當的綠皮火車裡,天色微亮,周遭是不同省份的呼噜聲。

    我找了個本子,塞着耳機一邊聽歌一邊寫……活着的、死了的,不知不覺寫滿了七八頁紙。

    我吓了一跳,怎麼這麼多的素材?不過十幾年,故事卻多得堆積如山,這哪裡是一本書能夠寫得完的? 頭有點兒大,不知該如何取舍,于是索性信手圈了22個老友的人名。

    随手圈下的名單順序,是為出版時篇章構成之由來。

     圈完後一擡頭,車窗外沒有起伏,亦沒有喬木,已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

     綠皮火車上的那個本子我還留着呢,200多人的名單,現在兩本書總共寫了不到十分之一。

     那次圈下了22個人的名單,第一本書《他們最幸福》隻用了10個,剩下的12個人物故事,我在此後的一年間陸續寫完。

     是為我的第二本書《乖,摸摸頭》。

     我自江湖來,雖走馬名利場跨界媒體圈略得虛名薄利,然習氣難改,行文粗拙,且粗口常有,若因此惹君皺眉,念在所記所叙皆是真實的故事、真實的對話,還請方家海涵。

     我不懂文學,也沒什麼文化,亦誠惶誠恐于作家這個身份。

     有人說文化可以用四句話表達:植根于内心的修養;無須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着想的善良。

     我想,文學應該也一樣吧。

     竊以為,所謂文學,終歸是與人性相關:發現人性、發掘人性、闡述人性、解釋人性、解構人性……乃至升華人性。

    千人千面,人性複雜且不可論證,以我當下的年紀、閱曆、修為次第,實無資格摁着“人性”二字開題,去登壇講法。

    那就席地而坐,簡簡單單地給你們講講故事好了。

     《三慧經》曰:“善意如電,來即明,去便複冥。

    ” 在我粗淺的認知中,善意是人性中永恒的向陽面。

     這本書我講了12個故事,皆或多或少地與“善意”二字相關,我祈望它們如星光如燭火,去短暫照亮你當下或晦澀或迷茫的人生。

     善良是種天賦,而善意是種選擇。

     選擇善意,即是選擇幸福。

     我寫不出什麼“警世通言”“喻世恒言”,唯願這點兒燭火能助你直面個體人性中所伏藏的那些善意,并以此點燃那些屬于你自己的幸福故事。

     如果你說你當下已經過得很幸福,那我祝你更幸福。

     如果你未必是晴朗的,頭頂和眼前是灰蒙蒙的……請你相信,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些人在過着你想要的生活,來,我把他們的故事話與你知。

     我能做的事有限,文字是隔空伸出的一隻手——乖,摸摸頭。

     說幾件文字之外的事吧。

     一、關于【買書送作者】 我是個孩子氣的老男孩,也是個寫故事的人,既然大家愛看我寫的故事,那幹脆我們一起來制造一個故事好了:如果你讀完了我的書,請在微博上@我,不論你躲在這個世界上的哪個角落,隻要抽中你,我會背起吉他去送你一頓燭光晚餐。

    不論山崩海嘯還是天涯海角,我必赴約。

     也許無趣的不是這個世界,而是你我還沒找到有趣的活法。

     謝謝你們樂意陪我一起瘋。

     二、關于【百城百校暢聊會】 上一輪的“百城百校暢聊會”曾縱貫中國,從東北到台北,曆時半年,參與者數十萬。

    我每一場的演講内容不盡相同,但有一句話不變:不要那麼孤獨,請你相信,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在過着你想要的生活。

     現在第二輪“百城百校暢聊會”即将啟程,咱們繼續聊聊書,聊聊生活的美學,聊聊理想和愛情,聊聊人世間美好的東西,以及達成的路徑和可能性。

     還是那句話:我賠稿費我樂意,一人一琴一本書,走遍天涯去看你。

    我隻需要一隻麥克風和一平方米的舞台即可,沒搶到座位的朋友,請爬到舞台上來盤腿坐到我身旁,咱們擠一擠。

     三、關于【打哭你信不信】 别老是吆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