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時間與金錢
關燈
小
中
大
,有個人私有的,有大衆共有的。
日月星辰、山水公園,都是大衆的共财。
當然,有時合夥投資,與人合資經營事業,那也是共财。
共财可能不必你辛苦,可以讓錢去賺錢,這當然是好事。
但是共财也有許多缺點,公司倒閉了,共财被人假借各種名目用光了,你能接受這些事實嗎?因此,即使是好朋友,最好也不要共财,因為好朋友借貸共财,為了錢财傷了友誼而反成仇敵的例子,不勝枚舉。
所以,如果你要與人共财,最好有最壞的打算,否則就算自己錢多,也不要與人共财。
以上“經濟六不”,雖非賺錢之道,卻是生活中不能不建立的理财觀念。
購物須知 每個人都有上市場購物的經驗,即使不購物,也有到百貨公司參觀的願望。
購物,是為了生活所需,舉凡衛生紙、牙膏、牙刷等日常用品,少一樣都會覺得不方便。
人類自古以來,從“以物易物”開始,到現在經貿發達、百貨俱全,大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此中商賈對人類的貢獻,不可謂不大。
既然人類都有購物的需要,茲将“購物須知”略表意見如下: 一、不要崇拜名牌。
東西以實用最好,名牌隻能滿足虛榮心,于實際無益。
現在有很多人喜歡出國購買廉價的名牌仿冒品,結果過海關時被查扣沒收,在歐洲就發生過這樣的實例。
二、要防僞防假。
現在的商品中,良莠不齊,不但有許多仿冒品,甚至黑心食品,例如在素料中摻入葷食,或是把一般蔬菜當成有機蔬菜高價出售,還有不具療效的食物、用品,都可以誇大宣傳為醫療用品等。
因此購物要注意“貨真價實”,不要貪小便宜,要到有信用的商店購買,否則萬一買到假貨、僞藥等,則花錢事小,傷身事大。
三、要清楚來路。
購買東西要清楚來路,例如有的婦女買了來路不明的化妝品,使用後傷了皮膚,甚至危及健康再來打官司,真是身心俱疲。
此外,諸如買地、購屋時,對産權乃至建設公司的背景要清楚,如此才能确保自己的權益。
四、要實用。
有的人習慣貪小便宜,喜歡趁着百貨公司打折扣時大肆采購,結果買了一大堆便宜貨囤積在倉庫裡不用,形成浪費。
五、不要過分還價。
有的人買東西喜歡讨價還價,所謂“貨比三家不吃虧”,這是人情之常,但是不能過分殺價,如果太過要求低價,商家隻好以劣質品冒充,如此對買賣雙方都沒有好處。
六、最好到“不二價”的商店購物。
過去的商店講究“童叟無欺”,現在台灣當局“主管部門”也在推行“不二價”運動,如果人人響應,不但減少購物糾紛,也能重建以往誠實互信的民風。
七、對商家要尊重。
購物者對賣方要尊重,須知經商者批發、運輸貨品,給予購物者很大的方便,這也是一種服務,他們從中賺取一些服務費也是理所當然,所以應該心存感謝與尊重。
八、做一個受人歡迎的顧客。
有的人買東西東挑西揀,一再要店家把東西一樣一樣拿出來,結果挑選、批評了半天,最後一樣也沒買。
長此以往必然會使自己成為不受歡迎的顧客,所以購物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口氣和态度,不要頤指氣使,以免傷了人和。
總之,購物不是隻在“辦事”,也在“做人”,購物也不是一次性的買賣,生意的往來是長遠的,所謂“買賣不成情義在”,所以買賣雙方都應該重視“和氣生财”,如果因為購物而“建立友誼”,更是美好。
購買的個性 在人的很多習性當中,有一個“好買”的性格。
童年時期喜歡買吃的糖果、買玩具,少年時代喜歡買紙、買筆、買書,如系青少年的女性,就開始買花粉、化妝品、衣飾等。
及至成人,有的好買土地、有的喜歡購屋,有的醉心于買古董、書畫、家具、股票等,購買的嗜好就更加不一而足了。
購買,表示其富有,因為有錢才能購買,但也表示貧窮,因為有所不足,才想要購買。
商品就是要人購買,有人購買才需要許多百貨商店。
沒有人購買,則市面蕭條,就不成其為繁榮的社會了。
但是,現在有人好買名牌、好儲存物品、好标新立異,“好買”的内容就更是不簡單了。
人因為從幼小就知道要買,所以一直到老年的時候,他會買一瓶老酒、買一包香煙,還是要買他所喜歡的物品。
然而很多的購買之中,一些聰明的領導人士總想購買“人心”,因為“萬衆歸心”,才能成就自己的偉大。
購買是人的習性,從購買物品的種類當中,也可以看出每個人的性格不同,例如: 一、喜歡購買鐘表的人,一定非常重視時間。
雖然也有人手表、時鐘好多個,但他就是不守時間,與人約會遲到了,總是怪時間不好,甚至誤時侵犯了别人的時間,還要東怨西怪,怪交通堵塞、怪天公下雨、怪朋友臨時來電等,總之都是别人的錯。
一個人不會利用時間、不會控制時間,永遠隻能做時間的奴隸。
時間就是生命,人生數十年歲月,注定了可以擁有多少時間,如果不善于利用時間,就等于浪費人生。
所以,能夠節約時間、計劃時間、愛惜時間、重視時間,比光是購買鐘表更為重要。
二、好買零食的人,一般比較重視吃。
所謂“民以食為天”,人都要吃飯,除了主食以外,有的人好買零食、好上餐館、好到外面吃飯,這都是對飲食沒有加以規範,沒有養成好的習慣。
就如兒童,家中開了糖果店、面包店,但是他還是喜歡花錢到外面買别家的糖果、面包才好吃。
現在的人愈來愈不善于烹調三餐,一心隻想工作賺錢,平時總是在外面即興而吃,雖然滿足了自己的口欲、嗜好,但是一個經常不在家吃飯的人,可想而知一定難以過正常規律的家居生活。
三、好購買衣物,表示是個講究體面的人。
一家之主,總要經常把家裡布置得美輪美奂,家具是首要的選擇,甚至一幅字畫、一盆花草、一件擺飾,都要挖空心思設計。
家具、擺飾都齊全了,家人的衣服也要精心選購,丈夫、兒子、女兒等,總要打點得讓家裡的每個成員出門在外,顯得光鮮體面,不但自己覺得很有面子,也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四、喜歡買書的人,必定是歡喜做學問的人。
喜歡看書的人,自己買的書不夠,還向朋友借書,或到圖書館看書。
甚至一天不看報紙,就像生活裡少了什麼東西,幾天不看一份雜志,就覺得心靈上缺少一些什麼。
喜歡看書,隻要是正當的書,總是“開卷有益”,看書是一本萬利的事,書中自有黃金屋,養成看書的習慣,必能改變自己的氣質、品格。
以上略談“購買的性格”,可以看出愈忙的人愈重視時間,好吃的人則重視飲食,愛體面的人會講究衣物,愛讀書的人就有買書的嗜好。
隻是一個人可以少吃一餐飯,但不能沒有買書、看書的習慣。
刷卡文化 近十幾年來,社會上興起一項新的交易機制,就是“刷卡”消費。
舉凡購買衣食住行等各項生活用品,或是到大飯店用餐、住宿等,都不必付現金,隻要通過“刷卡”,發卡的銀行到月底結賬後再繳交卡費即可。
因此,現代人出門,根本不必帶錢,隻要一卡随身,就能走遍天下,真是方便無比。
卡,本來叫作“信用卡”,能有信用才有卡,但是現在發卡銀行彼此競争厲害,為了以廣招徕,多數銀行對申請人的信用考核不嚴謹,造成現在幾乎人人有卡,也因此很多人成了“卡奴”。
因為還不起卡債,為卡身敗名裂的大有人在,為卡走上死亡之路的,為數也不少。
因此,刷卡雖然方便,但是刷卡不當,也衍生出諸多弊端。
究竟有哪些不當的刷卡呢?略述如下: 一、不懂節制的刷卡。
卡,不代表金錢,卡的設計,隻代表你的存款;你有多少存款,才可以刷卡消費多少。
有的人一卡在手,不懂節制,今天三千、五千,可以刷卡,明天三萬、五萬,也可以刷卡。
刷卡的時候不費什麼力氣,但是到了月底結賬時,由于你沒有節制,沒有這麼多存款付賬,問題就此産生了。
二、不會預算的刷卡。
擁有卡的人,不管銀卡、金卡、鑽石卡,即使額度再高,也不能沒有預算地刷。
人在世間,不管貧富,要懂得收支平衡,因此要有預算,要了解自己收入多少、能支出多少。
有的人因為不懂預算,不計多少的刷卡消費,等到經濟陷入困境,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這也是罪有應得。
三、不知預防的刷卡。
刷卡就如使用支票,如果開出的支票超額,銀行裡沒有那麼多存款,就會跳票。
一次跳票,失去信用以後,銀行會把你列入黑名單,甚至拒絕往來。
現在的刷卡超額,銀行不會退票,所以不懂得預防,一旦到了月底結算時,才發現自己沒有能力付款,這時懊悔就來不及了。
四、不見危機的刷卡。
三五朋友外出旅行,這家飯店吃飯,我來刷卡付款,明日要出門到另外的地方去,沒關系,我來刷卡買車票。
到大百貨公司、小商店購物,幾百、幾千、幾萬元,我有卡,我來替你們刷卡結賬。
等到一趟旅行歸來,刷卡累計的消費額為數可觀,因為刷卡的人沒有想到付款的艱難,等到透支的危機出現,就來不及補救了。
五、不計後果的刷卡。
刷卡積欠卡債,有的人是惡意為之,有的人是刷卡時不知後果嚴重,橫豎刷卡能當錢用,于是
日月星辰、山水公園,都是大衆的共财。
當然,有時合夥投資,與人合資經營事業,那也是共财。
共财可能不必你辛苦,可以讓錢去賺錢,這當然是好事。
但是共财也有許多缺點,公司倒閉了,共财被人假借各種名目用光了,你能接受這些事實嗎?因此,即使是好朋友,最好也不要共财,因為好朋友借貸共财,為了錢财傷了友誼而反成仇敵的例子,不勝枚舉。
所以,如果你要與人共财,最好有最壞的打算,否則就算自己錢多,也不要與人共财。
以上“經濟六不”,雖非賺錢之道,卻是生活中不能不建立的理财觀念。
購物須知 每個人都有上市場購物的經驗,即使不購物,也有到百貨公司參觀的願望。
購物,是為了生活所需,舉凡衛生紙、牙膏、牙刷等日常用品,少一樣都會覺得不方便。
人類自古以來,從“以物易物”開始,到現在經貿發達、百貨俱全,大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此中商賈對人類的貢獻,不可謂不大。
既然人類都有購物的需要,茲将“購物須知”略表意見如下: 一、不要崇拜名牌。
東西以實用最好,名牌隻能滿足虛榮心,于實際無益。
現在有很多人喜歡出國購買廉價的名牌仿冒品,結果過海關時被查扣沒收,在歐洲就發生過這樣的實例。
二、要防僞防假。
現在的商品中,良莠不齊,不但有許多仿冒品,甚至黑心食品,例如在素料中摻入葷食,或是把一般蔬菜當成有機蔬菜高價出售,還有不具療效的食物、用品,都可以誇大宣傳為醫療用品等。
因此購物要注意“貨真價實”,不要貪小便宜,要到有信用的商店購買,否則萬一買到假貨、僞藥等,則花錢事小,傷身事大。
三、要清楚來路。
購買東西要清楚來路,例如有的婦女買了來路不明的化妝品,使用後傷了皮膚,甚至危及健康再來打官司,真是身心俱疲。
此外,諸如買地、購屋時,對産權乃至建設公司的背景要清楚,如此才能确保自己的權益。
四、要實用。
有的人習慣貪小便宜,喜歡趁着百貨公司打折扣時大肆采購,結果買了一大堆便宜貨囤積在倉庫裡不用,形成浪費。
五、不要過分還價。
有的人買東西喜歡讨價還價,所謂“貨比三家不吃虧”,這是人情之常,但是不能過分殺價,如果太過要求低價,商家隻好以劣質品冒充,如此對買賣雙方都沒有好處。
六、最好到“不二價”的商店購物。
過去的商店講究“童叟無欺”,現在台灣當局“主管部門”也在推行“不二價”運動,如果人人響應,不但減少購物糾紛,也能重建以往誠實互信的民風。
七、對商家要尊重。
購物者對賣方要尊重,須知經商者批發、運輸貨品,給予購物者很大的方便,這也是一種服務,他們從中賺取一些服務費也是理所當然,所以應該心存感謝與尊重。
八、做一個受人歡迎的顧客。
有的人買東西東挑西揀,一再要店家把東西一樣一樣拿出來,結果挑選、批評了半天,最後一樣也沒買。
長此以往必然會使自己成為不受歡迎的顧客,所以購物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口氣和态度,不要頤指氣使,以免傷了人和。
總之,購物不是隻在“辦事”,也在“做人”,購物也不是一次性的買賣,生意的往來是長遠的,所謂“買賣不成情義在”,所以買賣雙方都應該重視“和氣生财”,如果因為購物而“建立友誼”,更是美好。
購買的個性 在人的很多習性當中,有一個“好買”的性格。
童年時期喜歡買吃的糖果、買玩具,少年時代喜歡買紙、買筆、買書,如系青少年的女性,就開始買花粉、化妝品、衣飾等。
及至成人,有的好買土地、有的喜歡購屋,有的醉心于買古董、書畫、家具、股票等,購買的嗜好就更加不一而足了。
購買,表示其富有,因為有錢才能購買,但也表示貧窮,因為有所不足,才想要購買。
商品就是要人購買,有人購買才需要許多百貨商店。
沒有人購買,則市面蕭條,就不成其為繁榮的社會了。
但是,現在有人好買名牌、好儲存物品、好标新立異,“好買”的内容就更是不簡單了。
人因為從幼小就知道要買,所以一直到老年的時候,他會買一瓶老酒、買一包香煙,還是要買他所喜歡的物品。
然而很多的購買之中,一些聰明的領導人士總想購買“人心”,因為“萬衆歸心”,才能成就自己的偉大。
購買是人的習性,從購買物品的種類當中,也可以看出每個人的性格不同,例如: 一、喜歡購買鐘表的人,一定非常重視時間。
雖然也有人手表、時鐘好多個,但他就是不守時間,與人約會遲到了,總是怪時間不好,甚至誤時侵犯了别人的時間,還要東怨西怪,怪交通堵塞、怪天公下雨、怪朋友臨時來電等,總之都是别人的錯。
一個人不會利用時間、不會控制時間,永遠隻能做時間的奴隸。
時間就是生命,人生數十年歲月,注定了可以擁有多少時間,如果不善于利用時間,就等于浪費人生。
所以,能夠節約時間、計劃時間、愛惜時間、重視時間,比光是購買鐘表更為重要。
二、好買零食的人,一般比較重視吃。
所謂“民以食為天”,人都要吃飯,除了主食以外,有的人好買零食、好上餐館、好到外面吃飯,這都是對飲食沒有加以規範,沒有養成好的習慣。
就如兒童,家中開了糖果店、面包店,但是他還是喜歡花錢到外面買别家的糖果、面包才好吃。
現在的人愈來愈不善于烹調三餐,一心隻想工作賺錢,平時總是在外面即興而吃,雖然滿足了自己的口欲、嗜好,但是一個經常不在家吃飯的人,可想而知一定難以過正常規律的家居生活。
三、好購買衣物,表示是個講究體面的人。
一家之主,總要經常把家裡布置得美輪美奂,家具是首要的選擇,甚至一幅字畫、一盆花草、一件擺飾,都要挖空心思設計。
家具、擺飾都齊全了,家人的衣服也要精心選購,丈夫、兒子、女兒等,總要打點得讓家裡的每個成員出門在外,顯得光鮮體面,不但自己覺得很有面子,也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四、喜歡買書的人,必定是歡喜做學問的人。
喜歡看書的人,自己買的書不夠,還向朋友借書,或到圖書館看書。
甚至一天不看報紙,就像生活裡少了什麼東西,幾天不看一份雜志,就覺得心靈上缺少一些什麼。
喜歡看書,隻要是正當的書,總是“開卷有益”,看書是一本萬利的事,書中自有黃金屋,養成看書的習慣,必能改變自己的氣質、品格。
以上略談“購買的性格”,可以看出愈忙的人愈重視時間,好吃的人則重視飲食,愛體面的人會講究衣物,愛讀書的人就有買書的嗜好。
隻是一個人可以少吃一餐飯,但不能沒有買書、看書的習慣。
刷卡文化 近十幾年來,社會上興起一項新的交易機制,就是“刷卡”消費。
舉凡購買衣食住行等各項生活用品,或是到大飯店用餐、住宿等,都不必付現金,隻要通過“刷卡”,發卡的銀行到月底結賬後再繳交卡費即可。
因此,現代人出門,根本不必帶錢,隻要一卡随身,就能走遍天下,真是方便無比。
卡,本來叫作“信用卡”,能有信用才有卡,但是現在發卡銀行彼此競争厲害,為了以廣招徕,多數銀行對申請人的信用考核不嚴謹,造成現在幾乎人人有卡,也因此很多人成了“卡奴”。
因為還不起卡債,為卡身敗名裂的大有人在,為卡走上死亡之路的,為數也不少。
因此,刷卡雖然方便,但是刷卡不當,也衍生出諸多弊端。
究竟有哪些不當的刷卡呢?略述如下: 一、不懂節制的刷卡。
卡,不代表金錢,卡的設計,隻代表你的存款;你有多少存款,才可以刷卡消費多少。
有的人一卡在手,不懂節制,今天三千、五千,可以刷卡,明天三萬、五萬,也可以刷卡。
刷卡的時候不費什麼力氣,但是到了月底結賬時,由于你沒有節制,沒有這麼多存款付賬,問題就此産生了。
二、不會預算的刷卡。
擁有卡的人,不管銀卡、金卡、鑽石卡,即使額度再高,也不能沒有預算地刷。
人在世間,不管貧富,要懂得收支平衡,因此要有預算,要了解自己收入多少、能支出多少。
有的人因為不懂預算,不計多少的刷卡消費,等到經濟陷入困境,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這也是罪有應得。
三、不知預防的刷卡。
刷卡就如使用支票,如果開出的支票超額,銀行裡沒有那麼多存款,就會跳票。
一次跳票,失去信用以後,銀行會把你列入黑名單,甚至拒絕往來。
現在的刷卡超額,銀行不會退票,所以不懂得預防,一旦到了月底結算時,才發現自己沒有能力付款,這時懊悔就來不及了。
四、不見危機的刷卡。
三五朋友外出旅行,這家飯店吃飯,我來刷卡付款,明日要出門到另外的地方去,沒關系,我來刷卡買車票。
到大百貨公司、小商店購物,幾百、幾千、幾萬元,我有卡,我來替你們刷卡結賬。
等到一趟旅行歸來,刷卡累計的消費額為數可觀,因為刷卡的人沒有想到付款的艱難,等到透支的危機出現,就來不及補救了。
五、不計後果的刷卡。
刷卡積欠卡債,有的人是惡意為之,有的人是刷卡時不知後果嚴重,橫豎刷卡能當錢用,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