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帖決卷第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行法肝心(一)。
匆匆時行法(二)。
傳法次第(三)。
年始行法(四)。
令法久住法(五)。
兩略别尊法(六)。
别尊法依兩界(七)。
别尊法多依悉地修(八)。
十七尊(九)。
一印曼荼羅(十)。
受地(十一)。
五色(十二)。
供養輪撅等作法(十三并置作法)。
除難灌頂(十四)。
求子法(十五)。
雜一(三十五)。
行法肝心(一) (永承元年十一月十一日參谷禦房咨聽要義等。
長宴記之) 凡一切功德法門悉行者心中無始理具之法門也。
若不修行在纏中不顯。
修行之者。
開顯無疑。
故一切之行法等我心中所具之法門行顯也。
故法易成。
驗易成耳。
如天台觀心釋。
一切功德法門約心法觀之。
真言約第八識具一切法門耳。
即是淨菩提心之月輪也。
一切染淨諸法内外萬殊皆悉第八識之所變耳(雲雲)(永承元年佛眼決同可見合之)。
(永承三年三月下旬于谷禦房) 諸佛菩薩真熏。
一切衆生雖不覺知自成金剛薩埵乃至成拳等。
必定不疑。
何況随分結印誦明仰彼冥熏乎。
如彼青蓮軌之初啟白之意耳。
結印誦明求聖加護也。
(同日說) 青蓮軌之初啟白之意可存念耳。
結印誦明請冥加耳。
(寬德二年六月九日說) 大日如來為我等法界衆生常施冥顯之利益者。
謂境智冥合之後。
自受法樂熏法界也。
顯益者現他受用身顯熏法界也。
我等佛之冥益被熏。
微緣微心得之也。
(寬德三年三月二十日) 又經雲。
盡衆生○乃至得一切如來大圓鏡智○薩盡衆生界攝召一切如來○王以金剛箭殺一切如來。
愛令一切佛歡喜(喜雲雲)南西北四菩薩亦爾也。
此一切如來者。
在纏如來也。
乃至此方護菩薩三摩地故。
法界一切衆生皆被金剛甲胄。
凡佛最正覺登果位之時。
如此冥以所證功德。
冥熏法界一切衆生。
其佛菩薩功德慈悲遍法界故也。
如我等一切有情幾被如此冥熏耳。
依此熏故今結緣佛法。
微發心生善生淨也。
(長久年九月中旬說) 師曰。
一座行法從因至果畢。
三祇大劫行(雲雲)。
(寬德三年三月二十日) 真言意修行成就成持明仙。
遊戲十方生密嚴淨土。
以之為其素意耳。
又以阿字觀為究竟成就耳。
匆匆之時行法(二) 師曰。
窗窗之時不能必修兩界之時先洗手整衣發五大願。
次淨三業并三部護身。
次行位印明(成修台界也)次薩埵冒地印明(成修兩界也)次佛眼印明(成修金界也)次八字印明(成修台界也)其次不必修法(如立秘密軌意耳。
同時記之别卷也)。
傳授次第(三) (寬德二年六月十三日咨授) 師曰。
山門先教十八道。
次教不動法。
後教随行等。
次教大法儀軌。
或先随行三摩地(雲雲)大法而先教私記。
後教尋之。
(長久二年九月中旬說) 師曰。
灌頂并常曼荼羅供先唯台藏界修之。
但山一說授法之時。
先金界授之。
又東寺多先金界習之受之。
胎藏界不受之(雲雲)禅林寺僧正青龍軌讀傳(雲雲)無他軌也(雲雲)又雲。
師曰。
東寺傳授睿僧正青龍三卷軌(雲雲)今所授青龍三卷軌是彼睿僧正本也。
(寬德三年二月二十日) 東寺以青龍三卷軌為傳受軌。
而别有大師禦次第(雲雲)金界軌與山同也。
千手院傳受軌共兩界同山(雲雲)。
年始行法(四) (同日說) 又我山上古人人皆年始有新年之行法。
或十二天法。
或毗沙門等各随意樂。
為年谷成就修其要法(雲雲)。
令法久住作法 (長久五年九月十一日丹州記之) 令法久住法不令人知之密修之。
大威德軌雲。
欲令佛法久住(雲雲)以文殊為本尊。
修護摩法(如常)依台藏大法修供養法。
唱禮(如常文殊三反)助修之者發願之後誦台藏加持句陀羅尼(此明中有阿吠娜毗泥之句故也)阿阇梨念誦并護摩之時。
用台藏八印之中文殊法住真言。
阿吠娜毗泥者。
令法久住也。
其根本印明用文殊法住印明(雲雲)餘如先日說也。
此是口授法也(如長久二年九月中旬說也)。
兩界别尊法(六) (長久五年九月十一日說) 依兩界修别尊法之時。
于入三昧地結誦根本印明。
有二說。
一先入大日三摩地(如常)次結大日根本印明。
次大日之念誦(如常)次入本尊三摩地(随阿尊始其教入之)次其本尊根本印明。
次其本尊念誦。
次入大日阿字觀。
次大日根本印明(雲雲)又一說(清涼)先入本尊三摩地。
次結本尊根本印明。
次本尊念誦。
次入本尊三摩地(如常三摩地念誦也)次結本尊根本印明(雲雲)問雲。
付後說既依大法修之。
何不入大日三摩地結誦其印明耶。
答。
師曰。
大日是諸尊之本也。
故随在何尊皆不離大日故也。
尊勝等法皆依此式(雲雲)又更有一說。
不必加行之時行法等。
唯如怛大法。
先入大日三摩地。
次結誦大日印明。
次加誦本尊真言等(雲雲)更是别說也。
師曰。
依大法修随意本尊時有二說。
一先大日入我我入。
次結大日印明。
次如常念誦(大日)次入三摩地(大日)次本尊入我我入。
次結本尊印誦明。
次本尊念誦。
次本尊念誦。
次入三摩地本尊(雲雲)東寺依之(雲雲)二如常先大日入我我入。
次結大日印誦明。
次念誦大日明。
次念誦本尊明。
次大日三摩地(雲雲)。
(寬德三年二月十九日說) 又依大法修别尊時有二說。
一加持珠後。
先入其随樂本尊三摩地。
即從三摩地出。
結誦其随樂本尊印明。
次正念誦。
次三摩地念誦。
謂其随樂本尊種子若明也。
次其随樂本尊根本明也。
謂此說不用念誦初大日入三摩地觀并初大日根本印明也。
其由大日之明諸會中既用故。
初三摩地觀不必大法之意。
故不用之。
故隻準别法用随樂尊印明也。
況此尊即大日不二故也。
又說。
加持珠之後先入大日三摩地。
次結大日根本印明。
次大日念誦。
次入随樂尊三摩地觀。
次結其尊根本印明。
次其尊念誦。
次其尊三摩地念誦。
次其尊根本印明。
(寬德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依大法修别尊法之時。
于入定念誦等之事有二說。
一清涼房說。
直入本尊三摩地。
結本尊根本印。
如常念誦而後入本尊三摩地。
結本尊根本印。
本尊大日非别尊故也。
一說先入大日如來三摩地。
次結大日印。
次念誦大日真言。
次入本尊三摩地。
次結本尊印。
次念誦本尊明。
次入本尊三摩地。
次結本尊根本印(雲雲)抑此事先日承之。
而今與先異也。
是慥決受之。
(永承元年七月二十日于谷禦房) 問。
依台藏修藥師法。
如何。
可想本尊耶。
答。
凡對大法修一切别尊之時。
隻想大日即本尊。
更無别異耳。
是普通師說也。
又師說雲。
無能勝即是藥師想(雲雲)又師說雲。
釋迦藥師即同尊也。
故釋迦忿怒無能勝明與藥師明同也(雲雲)故可想東門釋迦即藥師也。
又藥師彌陀及當來彌勒等。
皆于智處城說曼荼羅也。
若爾者被各各佛智處城身。
即中台毗盧遮那是也。
其東門可安教流布之身一代教主也。
故此院今此釋迦法中如名釋迦院。
彌陀土名彌陀院。
藥師土可名藥師院也。
故于東門即可觀想藥師也。
凡曼荼羅是普通之初也。
故又此台藏曼荼羅修藥師法時。
勸請彼淨琉璃界台曼荼羅故。
彼大日即藥師智處身一。
東門即藥師教流布身耳。
餘尊準之知之耳。
如被慈氏菩薩軌。
以金剛曼荼羅中台安慈氏為一尊曼荼羅也(雲雲)又曼荼羅界緣道請安随方之佛。
謂東界緣藥師善德也。
餘皆準之。
猶多内二重緣可安欤。
最外頗聊爾耳。
又凡同居土一切教主多請安外金剛部之中(雲雲)如釋圖。
(寬德二年六月九日說) 以大法修别尊法之時。
修法之勸請印明之次。
别可用
匆匆時行法(二)。
傳法次第(三)。
年始行法(四)。
令法久住法(五)。
兩略别尊法(六)。
别尊法依兩界(七)。
别尊法多依悉地修(八)。
十七尊(九)。
一印曼荼羅(十)。
受地(十一)。
五色(十二)。
供養輪撅等作法(十三并置作法)。
除難灌頂(十四)。
求子法(十五)。
雜一(三十五)。
行法肝心(一) (永承元年十一月十一日參谷禦房咨聽要義等。
長宴記之) 凡一切功德法門悉行者心中無始理具之法門也。
若不修行在纏中不顯。
修行之者。
開顯無疑。
故一切之行法等我心中所具之法門行顯也。
故法易成。
驗易成耳。
如天台觀心釋。
一切功德法門約心法觀之。
真言約第八識具一切法門耳。
即是淨菩提心之月輪也。
一切染淨諸法内外萬殊皆悉第八識之所變耳(雲雲)(永承元年佛眼決同可見合之)。
(永承三年三月下旬于谷禦房) 諸佛菩薩真熏。
一切衆生雖不覺知自成金剛薩埵乃至成拳等。
必定不疑。
何況随分結印誦明仰彼冥熏乎。
如彼青蓮軌之初啟白之意耳。
結印誦明求聖加護也。
(同日說) 青蓮軌之初啟白之意可存念耳。
結印誦明請冥加耳。
(寬德二年六月九日說) 大日如來為我等法界衆生常施冥顯之利益者。
謂境智冥合之後。
自受法樂熏法界也。
顯益者現他受用身顯熏法界也。
我等佛之冥益被熏。
微緣微心得之也。
(寬德三年三月二十日) 又經雲。
盡衆生○乃至得一切如來大圓鏡智○薩盡衆生界攝召一切如來○王以金剛箭殺一切如來。
愛令一切佛歡喜(喜雲雲)南西北四菩薩亦爾也。
此一切如來者。
在纏如來也。
乃至此方護菩薩三摩地故。
法界一切衆生皆被金剛甲胄。
凡佛最正覺登果位之時。
如此冥以所證功德。
冥熏法界一切衆生。
其佛菩薩功德慈悲遍法界故也。
如我等一切有情幾被如此冥熏耳。
依此熏故今結緣佛法。
微發心生善生淨也。
(長久年九月中旬說) 師曰。
一座行法從因至果畢。
三祇大劫行(雲雲)。
(寬德三年三月二十日) 真言意修行成就成持明仙。
遊戲十方生密嚴淨土。
以之為其素意耳。
又以阿字觀為究竟成就耳。
匆匆之時行法(二) 師曰。
窗窗之時不能必修兩界之時先洗手整衣發五大願。
次淨三業并三部護身。
次行位印明(成修台界也)次薩埵冒地印明(成修兩界也)次佛眼印明(成修金界也)次八字印明(成修台界也)其次不必修法(如立秘密軌意耳。
同時記之别卷也)。
傳授次第(三) (寬德二年六月十三日咨授) 師曰。
山門先教十八道。
次教不動法。
後教随行等。
次教大法儀軌。
或先随行三摩地(雲雲)大法而先教私記。
後教尋之。
(長久二年九月中旬說) 師曰。
灌頂并常曼荼羅供先唯台藏界修之。
但山一說授法之時。
先金界授之。
又東寺多先金界習之受之。
胎藏界不受之(雲雲)禅林寺僧正青龍軌讀傳(雲雲)無他軌也(雲雲)又雲。
師曰。
東寺傳授睿僧正青龍三卷軌(雲雲)今所授青龍三卷軌是彼睿僧正本也。
(寬德三年二月二十日) 東寺以青龍三卷軌為傳受軌。
而别有大師禦次第(雲雲)金界軌與山同也。
千手院傳受軌共兩界同山(雲雲)。
年始行法(四) (同日說) 又我山上古人人皆年始有新年之行法。
或十二天法。
或毗沙門等各随意樂。
為年谷成就修其要法(雲雲)。
令法久住作法 (長久五年九月十一日丹州記之) 令法久住法不令人知之密修之。
大威德軌雲。
欲令佛法久住(雲雲)以文殊為本尊。
修護摩法(如常)依台藏大法修供養法。
唱禮(如常文殊三反)助修之者發願之後誦台藏加持句陀羅尼(此明中有阿吠娜毗泥之句故也)阿阇梨念誦并護摩之時。
用台藏八印之中文殊法住真言。
阿吠娜毗泥者。
令法久住也。
其根本印明用文殊法住印明(雲雲)餘如先日說也。
此是口授法也(如長久二年九月中旬說也)。
兩界别尊法(六) (長久五年九月十一日說) 依兩界修别尊法之時。
于入三昧地結誦根本印明。
有二說。
一先入大日三摩地(如常)次結大日根本印明。
次大日之念誦(如常)次入本尊三摩地(随阿尊始其教入之)次其本尊根本印明。
次其本尊念誦。
次入大日阿字觀。
次大日根本印明(雲雲)又一說(清涼)先入本尊三摩地。
次結本尊根本印明。
次本尊念誦。
次入本尊三摩地(如常三摩地念誦也)次結本尊根本印明(雲雲)問雲。
付後說既依大法修之。
何不入大日三摩地結誦其印明耶。
答。
師曰。
大日是諸尊之本也。
故随在何尊皆不離大日故也。
尊勝等法皆依此式(雲雲)又更有一說。
不必加行之時行法等。
唯如怛大法。
先入大日三摩地。
次結誦大日印明。
次加誦本尊真言等(雲雲)更是别說也。
師曰。
依大法修随意本尊時有二說。
一先大日入我我入。
次結大日印明。
次如常念誦(大日)次入三摩地(大日)次本尊入我我入。
次結本尊印誦明。
次本尊念誦。
次本尊念誦。
次入三摩地本尊(雲雲)東寺依之(雲雲)二如常先大日入我我入。
次結大日印誦明。
次念誦大日明。
次念誦本尊明。
次大日三摩地(雲雲)。
(寬德三年二月十九日說) 又依大法修别尊時有二說。
一加持珠後。
先入其随樂本尊三摩地。
即從三摩地出。
結誦其随樂本尊印明。
次正念誦。
次三摩地念誦。
謂其随樂本尊種子若明也。
次其随樂本尊根本明也。
謂此說不用念誦初大日入三摩地觀并初大日根本印明也。
其由大日之明諸會中既用故。
初三摩地觀不必大法之意。
故不用之。
故隻準别法用随樂尊印明也。
況此尊即大日不二故也。
又說。
加持珠之後先入大日三摩地。
次結大日根本印明。
次大日念誦。
次入随樂尊三摩地觀。
次結其尊根本印明。
次其尊念誦。
次其尊三摩地念誦。
次其尊根本印明。
(寬德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依大法修别尊法之時。
于入定念誦等之事有二說。
一清涼房說。
直入本尊三摩地。
結本尊根本印。
如常念誦而後入本尊三摩地。
結本尊根本印。
本尊大日非别尊故也。
一說先入大日如來三摩地。
次結大日印。
次念誦大日真言。
次入本尊三摩地。
次結本尊印。
次念誦本尊明。
次入本尊三摩地。
次結本尊根本印(雲雲)抑此事先日承之。
而今與先異也。
是慥決受之。
(永承元年七月二十日于谷禦房) 問。
依台藏修藥師法。
如何。
可想本尊耶。
答。
凡對大法修一切别尊之時。
隻想大日即本尊。
更無别異耳。
是普通師說也。
又師說雲。
無能勝即是藥師想(雲雲)又師說雲。
釋迦藥師即同尊也。
故釋迦忿怒無能勝明與藥師明同也(雲雲)故可想東門釋迦即藥師也。
又藥師彌陀及當來彌勒等。
皆于智處城說曼荼羅也。
若爾者被各各佛智處城身。
即中台毗盧遮那是也。
其東門可安教流布之身一代教主也。
故此院今此釋迦法中如名釋迦院。
彌陀土名彌陀院。
藥師土可名藥師院也。
故于東門即可觀想藥師也。
凡曼荼羅是普通之初也。
故又此台藏曼荼羅修藥師法時。
勸請彼淨琉璃界台曼荼羅故。
彼大日即藥師智處身一。
東門即藥師教流布身耳。
餘尊準之知之耳。
如被慈氏菩薩軌。
以金剛曼荼羅中台安慈氏為一尊曼荼羅也(雲雲)又曼荼羅界緣道請安随方之佛。
謂東界緣藥師善德也。
餘皆準之。
猶多内二重緣可安欤。
最外頗聊爾耳。
又凡同居土一切教主多請安外金剛部之中(雲雲)如釋圖。
(寬德二年六月九日說) 以大法修别尊法之時。
修法之勸請印明之次。
别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