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帖決卷第十三

關燈
明(雲雲)一說雲。

    三種悉之印明是也(如先日說也)今亦說雲。

    此三悉經中印明是也。

    此經是蘇悉地中最極成就法也。

    其明有用普印○普印缽印(如曜印也)五?印(外傳是也)其中緒勳咒(次雲。

    緒功咒。

    雲雲)謂求聞持法者。

    仰者先持念誦百萬反之後。

    欲作最後成就之間(謂文蝕攬蘇是也)有障起。

    若不遂之。

    而彼先持授與成就法即有間斷。

    故于後時不能作成就。

    而今此真言功用力故。

    即結前勳功。

    故雖問斷移時節。

    持讀誦緒勳真言。

    即可作成就法也。

    若非此真言之功用者。

    更作先持誦法。

    即可作成就法也。

    且舉求聞一法為例耳。

    自餘先持誦并成就法。

    皆準耳。

    此經中有行者。

    天廚印明耳。

     蘇婆呼經(七) (寬德二年十一月上旬) 蘇婆呼經是無畏亂脫(雲雲)不亂本東寺(雲雲)七卷(雲雲)。

     陀羅尼集經決(八) 陀羅尼集經中五部佛(一)般若(二)菩薩(三)金(四)天(五)第二雲。

    釋迦心印咒(印如文)唵薩婆悉底雞毗輸陀羅尼莎诃。

    師曰。

    釋迦小咒用之。

     第四雲。

    世尊我未曾見。

    我以此法防護其身(雲雲)觀音文。

    師曰。

    此文點不得意。

    但師說末言反二度讀之。

    未曾見。

    我以此法防護其身(雲雲)。

     秘雲。

    四分戒木雲。

    為(雲雲)又人雲。

    言(雲雲)今案之不字無之讀不言。

    故未言二度讀之可爾也。

     第五雲。

    千轉觀音心印咒(如文)又雲。

    千劫○業障○滅盡得千佛聚集善根得皆千劫流轉○見千轉輪王(雲雲)師曰。

    觀音所證法門無數。

    且為利生所現。

    以手為極也并今文以千為其數。

    即千手菩薩所持标幟皆是一切觀音标幟也。

    如意輪等一切觀音皆在其中也。

    皆是一種法門也。

    今言千轉觀音者。

    即彼一千部至聚也。

    彼千手菩薩唯四十餘手所持明之。

    今此觀音即彼一千手所持标是也。

    故雲千轉師說。

    即以此千轉印明為一切觀音印明(雲雲)乃至諸經諸軌所說有名有法。

    觀音皆依之修之(雲雲)。

     第十一卷請雨經(雲雲)師曰。

    聖逼法以此卷為本文。

    彼禦門徒秘事也。

    努〃〃(巳上)。

     (長久三年四月上旬說) 牟梨漫荼羅經(九) 牟梨漫荼羅經者。

    是與寶樓閣經同本異譯也(雲雲)師傳。

    牟梨經真言是補閣等事用之。

    唯金剛輪陀羅尼(雲雲)又件經準蘇悉地經用之。

    說悉地等作法甚委也。

    又件經說護摩柴雲。

    其為無名。

    如驢蹄截之(雲雲)師曰。

    無名法者降伏法也。

    謂降伏法修之時。

    不令人聞其法名。

    故雲無名法也。

    驢蹄截者。

    其木端打○形如驢蹄形也(雲雲)降伏之外法不驢蹄截(雲雲)又件經雲。

    畫像曼荼羅同五色土(雲雲)丹是也。

    又雲。

    ?(雲雲)謂餅音。

    謂?頭也。

    上古内裡禦修法等之時。

    以?頭為壇供果子。

    其形如梅枝桃枝(八種葉之物也)而其左右頭搓。

    又雲。

    供養○其面凹作如并母指節外許大(雲雲)護摩瑜軌雲。

    一指(雲雲)又牟梨經招指者。

    頭指是也。

    又牟梨(即牟尼也)曼荼羅者(大日疏之曼荼羅者。

    真言雲雲)故知此經牟尼真言經也。

    即其三曼荼羅即是三真言也(巳上寬德元年四月上旬說)。

     (永承元年七月說) 應接不動中所引牟梨經是異本也。

    可求之(雲雲)。

     理趣經 若修其法彼經中說十五尊法。

    若一一修之。

    若随一法修之。

    其諸尊曼羅大日金剛薩埵(雲雲)十七尊曼荼羅如常。

    餘十三尊一印曼荼羅也(十三尊之)彼經有十七清淨句。

    即是彼初十七尊曼荼羅中。

    十七個尊句義也。

    而經中非有十七尊也。

    一〃曼荼羅隻是初二曼荼羅中一十七尊也。

    其十七尊曼荼羅若修之。

    即若大日若薩埵經中種子即覓般若理。

    謂彼經一段(其尊段意也)文意可觀之也。

    即尊普賢理趣會軌是其儀軌也。

    以此意可修其大日薩埵兩尊十七尊〃〃曼荼羅法也。

    軌意若此十七尊壇得意。

    自餘諸尊壇也。

    凡其經中十五壇二十七尊曼荼羅。

    十三十三尊曼荼羅也(一印)一〃觀其般若理耳。

    如前(雲雲)或說。

    懸金界曼荼羅修之。

    彼寺人爾(雲雲)可問之(寬德三年四月上旬說)。

     理趣經十七段别别壇也。

    各其句義系心也。

     大日五字軌(十一) (長久三年四月上旬) 師曰。

    毗盧遮那五字軌是大日授龍樹本也(雲雲)有亂脫也。

    如别注之(雲雲)。

     金界五支(十二) (同二年九月中旬) 師曰。

    金界五支法是四種輪中降三世輪略法也。

    非别尊法。

    金界法也(雲雲)。

     三部别法 師曰。

    三部大法各有别法。

    台随行。

    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