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愛玩。
有一天,愛玩龍對另一龍說:“我們住在海中這麼久了,每天重複過一樣的生活,很無趣耶!不如我們一起到陸地上遊玩,你說好不好?”另一龍說:“萬一碰到陸地上的壞人,一定難以逃脫,太冒險了!”愛玩龍又回道:“不然,我們化成小蛇,如果路上沒有人的話,我們就在道路上玩,如果有人出現,就趕緊躲到路旁去,這樣保證很安全的啦!”于是另一龍同意了,二龍就化成小蛇,一起到陸地上四處遊賞。
沒想到,才剛離開大海不久,就遇到一條毒蛇。
毒蛇一看是兩條小蛇,起了侵害心,吐射毒液,欺負小蛇。
愛玩龍化成的蛇,看到毒蛇竟然有眼不識泰山,妄想傷害它們,生氣想要殺死毒蛇,立刻被慈忍蛇制止,它說:“我們是修自利利他的菩薩行者,對于愚昧衆生所犯的錯,我們理當原諒,能忍别人所不能忍耐的,這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誡呀!” 剛直的小蛇,聽完話後,馬上對慈忍蛇生起恭敬心,也不再有反擊毒蛇的心了。
慈忍蛇說:“我們還是回海裡去吧!”于是一起恢複龍身離開陸地。
同時,二龍顯示它們的威神力,震天動地,興雲降雨,人鬼都為之驚怖。
而原本吞吐着毒芯的毒蛇,看到這種狀況,更是驚惶恐怖不已。
佛陀告訴諸比丘,當時想要反擊毒蛇的龍是阿難,說忍耐法的龍是我本身,而毒蛇則是提婆達多。
《佛遺教經》說:“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
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忍是世間最大的力量,忍的力量勝過一切刀槍拳頭,所以說,忍也是一種承擔、一種功德、一種智慧! 【思考】 1.試述忍耐的意義。
2.請論述忍耐的力量從哪些地方表現出來。
3.曆史上有哪些名人,因忍一時之氣而成就一番功業? 【延伸閱讀——佛光菜根譚】 有力的人才會忍,有慧的人才能忍;忍是勇敢、擔當,忍是負責、奉獻。
不能忍饑耐貧,就會随俗流轉;不能忍苦耐難,就會怨天尤人;不能忍病耐累,就會自憐自艾;不能忍譏耐謗,就難成就大器;不能忍利耐樂,就易招緻禍端。
能忍一時之氣,自能增長無限福德;能起一念之善,自能消弭無限罪業。
責任感 責任感是人間最高貴的情操。
負責任的人都是有為者,不負責任的人,不管能力再強,也是庸才。
【提要】 我們共同生活于世界的大團體中,各自扮演不同角色,承擔應負的責任。
一個肯負責任的人,到處受人喜愛、推崇。
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誰都不願與之共事。
所以要善盡本分,承擔生命的曆練,對自己的生命負責,那麼無論是主管或部屬,必能受人敬重與歡迎。
【正文】 每個人一出生,就背負着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生命本身,就是責任。
責任是利他的行為,是勇者的擔當,是有為者的抱負。
人既付我以責任,就應該勇敢地擔當。
有責任感的人,隻問事之當做不當做,不計成敗得失;有責任感的人,不計事情的難易,必能全力以赴,完成他人的托付。
責任感是人間最高貴的情操。
負責任的人都是有為者;不負責任的人,不管能力再強,也是庸才。
一個人對自己的選擇要負責任,隻要負責任、肯擔當,世間上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
每個人因角色不同,各自有不同的責任,父母的責任就是要教育兒女,除了為兒女營造一個衣食溫飽的家庭外,應該重視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性教育,尤其童年與青少年時期的教育更重要。
老師的責任是傳道、授業、解惑;醫護人員的責任,就是醫治患者身體的疾病,照顧好每一位患者;從事商業貿易工作者的責任,就是促進社會的經濟繁榮;而從事文化工作者的責任,就是為人類留下珍貴的曆史;從事建設工程者的責任,就是建造偉大的建築事業。
三寶弟子的責任是弘法、護法。
佛教興亡,是每位佛子的責任。
例如,參加講經法會或度人前去聞法是“擁護”;對毀謗三寶者,挺身辯護即“保護”;支持正在受教育的僧青年即“愛護”。
為佛教貢獻心力、财力、人力者皆為護法。
一個
有一天,愛玩龍對另一龍說:“我們住在海中這麼久了,每天重複過一樣的生活,很無趣耶!不如我們一起到陸地上遊玩,你說好不好?”另一龍說:“萬一碰到陸地上的壞人,一定難以逃脫,太冒險了!”愛玩龍又回道:“不然,我們化成小蛇,如果路上沒有人的話,我們就在道路上玩,如果有人出現,就趕緊躲到路旁去,這樣保證很安全的啦!”于是另一龍同意了,二龍就化成小蛇,一起到陸地上四處遊賞。
沒想到,才剛離開大海不久,就遇到一條毒蛇。
毒蛇一看是兩條小蛇,起了侵害心,吐射毒液,欺負小蛇。
愛玩龍化成的蛇,看到毒蛇竟然有眼不識泰山,妄想傷害它們,生氣想要殺死毒蛇,立刻被慈忍蛇制止,它說:“我們是修自利利他的菩薩行者,對于愚昧衆生所犯的錯,我們理當原諒,能忍别人所不能忍耐的,這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誡呀!” 剛直的小蛇,聽完話後,馬上對慈忍蛇生起恭敬心,也不再有反擊毒蛇的心了。
慈忍蛇說:“我們還是回海裡去吧!”于是一起恢複龍身離開陸地。
同時,二龍顯示它們的威神力,震天動地,興雲降雨,人鬼都為之驚怖。
而原本吞吐着毒芯的毒蛇,看到這種狀況,更是驚惶恐怖不已。
佛陀告訴諸比丘,當時想要反擊毒蛇的龍是阿難,說忍耐法的龍是我本身,而毒蛇則是提婆達多。
《佛遺教經》說:“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
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忍是世間最大的力量,忍的力量勝過一切刀槍拳頭,所以說,忍也是一種承擔、一種功德、一種智慧! 【思考】 1.試述忍耐的意義。
2.請論述忍耐的力量從哪些地方表現出來。
3.曆史上有哪些名人,因忍一時之氣而成就一番功業? 【延伸閱讀——佛光菜根譚】 有力的人才會忍,有慧的人才能忍;忍是勇敢、擔當,忍是負責、奉獻。
不能忍饑耐貧,就會随俗流轉;不能忍苦耐難,就會怨天尤人;不能忍病耐累,就會自憐自艾;不能忍譏耐謗,就難成就大器;不能忍利耐樂,就易招緻禍端。
能忍一時之氣,自能增長無限福德;能起一念之善,自能消弭無限罪業。
責任感 責任感是人間最高貴的情操。
負責任的人都是有為者,不負責任的人,不管能力再強,也是庸才。
【提要】 我們共同生活于世界的大團體中,各自扮演不同角色,承擔應負的責任。
一個肯負責任的人,到處受人喜愛、推崇。
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誰都不願與之共事。
所以要善盡本分,承擔生命的曆練,對自己的生命負責,那麼無論是主管或部屬,必能受人敬重與歡迎。
【正文】 每個人一出生,就背負着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生命本身,就是責任。
責任是利他的行為,是勇者的擔當,是有為者的抱負。
人既付我以責任,就應該勇敢地擔當。
有責任感的人,隻問事之當做不當做,不計成敗得失;有責任感的人,不計事情的難易,必能全力以赴,完成他人的托付。
責任感是人間最高貴的情操。
負責任的人都是有為者;不負責任的人,不管能力再強,也是庸才。
一個人對自己的選擇要負責任,隻要負責任、肯擔當,世間上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
每個人因角色不同,各自有不同的責任,父母的責任就是要教育兒女,除了為兒女營造一個衣食溫飽的家庭外,應該重視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性教育,尤其童年與青少年時期的教育更重要。
老師的責任是傳道、授業、解惑;醫護人員的責任,就是醫治患者身體的疾病,照顧好每一位患者;從事商業貿易工作者的責任,就是促進社會的經濟繁榮;而從事文化工作者的責任,就是為人類留下珍貴的曆史;從事建設工程者的責任,就是建造偉大的建築事業。
三寶弟子的責任是弘法、護法。
佛教興亡,是每位佛子的責任。
例如,參加講經法會或度人前去聞法是“擁護”;對毀謗三寶者,挺身辯護即“保護”;支持正在受教育的僧青年即“愛護”。
為佛教貢獻心力、财力、人力者皆為護法。
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