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他會不會聽出她的弦外之音? 如果感覺更好等于相處更容易,那麼他們之間應該是夫妻,而不是朋友。

    辛震天狐疑的看着韓敏,心中暗忖着。

     他心中對韓敏的思念,每每在睡夢中會将他驚醒,他真的不想再失去她。

    既然老天注定讓他們再次相遇,不管發生任何事,他都不會再放手,這輩子他已經決定隻牽她的手。

     那夜夜夢中的寂寥,他一點都不想再經曆了。

     “你想念孩子們嗎?”辛震天突然轉換話題。

    他心想,如果韓敏對他已沒有恨,那麼,孩子必定是他最大的利器。

    這一次,就算耍盡花招,他也要帶着韓敏回台灣,回他們的家。

     “當然,他們過得好嗎?”韓敏沒想到他會突然冒出這樣的話題,孩子的存在,會讓她覺得他們不像朋友。

     現在的她,雖然隻想和他做個能夠談心的朋友,但實際上,她仍有一點私心,她甚至希望他能夠帶她回台灣,用他強硬的手段逼迫她再一次成為他的妻子。

     不過,這些隻是她内心深處不見光的念頭,因為她知道,她的冷傲個性絕對沒有辦法再一次面對他的屈辱和譏諷。

     “他們好得不得了,像兩個小惡魔,每天盡纏着揚天,搞得他暈頭轉向、生不如死。

    ”辛震天很小心的使用每一個措詞,怕一個不經心便前功盡棄。

     “揚天?為什麼會直纏着揚天呢?”韓敏不解的問。

     她依稀還記得那兩個小孩的模樣,那圓滾滾的眼珠子溜呀溜的,就好像他們已經知道她即将離去。

    那一幕,至今仍牢牢的烙印在她的心頭。

     “因為那兩個小魔頭一直以為揚天才是他們倆的爹地,對我可是不屑一顧呢。

    唉,這情形就跟當初的你一模一樣。

    ” 乍聽辛震天語中的不滿和抱怨,讓她感覺到他好像在撒嬌,這令她不禁有些愕然。

    “孩子還小,當然不能分得很清楚。

    ”這一份認知,不禁又讓韓敏羞紅了臉。

     “才不,他們倆分得可清楚,是故意氣我的。

    ”辛震天略帶壓抑而微彎的嘴角,像一隻即将得逞的大野狼,隻等着可憐的小紅帽投降。

     “為什麼?他們怎麼可能懂得去氣你,他們都還那麼小。

    ”韓敏擡起頭對上他的眼,卻看見他眼中捉摸不定的笑意。

     “他們啊——”一陣低柔的嗓音自他的口中逸出,随着他的話語,他也越來越靠近韓敏。

    “他們一定是氣我把他們的媽咪給趕跑了。

    ”話一結束,辛震天的薄唇便貼上韓敏的。

     “嗯……”這突發狀況,讓韓敏措手不及,隻能毫無反抗的任他汲取她口中的芳香。

     “乖乖的不要動,我好想你,我真的好想你。

    ”辛震天輕松地将韓敏推倒在沙發上,用他的唇沿着她的頸窩、鎖骨,深深的膜拜。

     天啊,這般滋味連沉穩内斂的他都無法抗拒,更何況他還背負了五年相思的折磨…… 韓敏的思緒像是飄了好幾個世紀,才又回歸到她的靈魂裡。

    她無法面對這麼劇烈的轉變,前一刻他們不是還很愉快的閑話家常,為什麼這一刻……他們會如此親密的緊貼在一起? 然而,她心中最大的震撼并不是這個,而是她并不想反抗,說過分一點,她甚至有點期待,有點想要和他共赴雲雨。

     啊,老天!莫非她真被詩柔改造過了頭?她是愛極了詩柔的大而化之,但這并不代表她會希望自己的個性比詩柔更狂放。

     她的心中一直在天人交戰,在懷疑與迷惑之中掙紮着。

    她感覺不到任何一絲對他的恨意,甚至轉變成……愛! 她喜歡這種溫暖的懷抱,她想要有個人疼她、憐她,就像他現在這樣的溫柔。

     以往她總是故意忽視他,将他摒除在自己的心房之外,就怕他會占滿她的心房。

    但她的心裡很清楚,他早就占滿她的心窩,滿滿的、密密的。

    隻是她抗拒,不願意承認,她太害怕失去和别離,但是現在……她想要放縱一次,順着自己内心的欲望走。

     她真的好想他,想得心都疼了。

     韓敏輕輕的将柔若無骨的手,放在辛震天的肩上,柔柔地撫着他結實的身軀。

     正輕吻着韓敏胸部的辛震天,突然感覺到她的反應,他擡起頭看着韓敏,輕輕的握住她的手吻着。

     “你真的肯原諒我了嗎?你真的原諒我了嗎?”辛震天激動的吻着韓敏的小手,急切的追讨答案。

     随着韓敏羞紅臉的點頭,辛震天的心簡直是一路飄到外太空去了。

     難怪她沒任何的掙紮,她真的原諒他了! 這樣巧妙的重逢,這樣深切的寬容…… 倘若這樣的結局不是老天的安排,那麼合該是命定如此,讓他所有的願望在這個異鄉裡實現。

     他緊握着韓敏的手,笑着、說着,硬是不讓淚水滑下來。

    “請你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好好的待你。

    我們之間的疙瘩,我有自信和你一起解開,我有自信能夠保護你。

    請你相信我,我一定會給你一個沒有恐懼和傷悲的幸福生活,這是我對自己的期許,也是我對你的承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