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關燈
竈台上的油燈愈來愈暗,即将熄滅。

    面對十來個時紅時暗的煙頭和坐滿窯洞的黑糊糊人影,高良傑背靠着炕坐在黑暗中沉默着。

    借着油燈和煙頭的微紅光亮,能看見他那穿着一身舊軍裝的魁梧身材,一動不動地凝鑄着冷峻。

    偶爾火柴劃亮時,能看清楚他那神情敦厚的臉,一雙聰明冷靜的眼睛。

    妻子淑芬早已和衣在炕上和女兒一起睡了。

    已經後半夜了,停電了,燈油也快燃盡了,一窯洞人就在黑暗中噴煙吐霧地談着。

    他們打天黑就開始聚在高良傑家中了。

     新來的縣委書記今天正領着縣委常委在下面巡察。

    黃莊水庫的朱泉山整個被翻過身擡起來,提拔到縣裡。

    橫嶺峪公社的書記潘苟世眼看着就要被拿掉。

    下面,李向南就要領着人馬浩浩蕩蕩來鳳凰嶺大隊。

    明天上午十點半,縣委常委在鳳凰嶺大隊的烏雞嶺召開禁止亂砍濫伐森林的現場會。

     “良傑,這肯定是沖着你來的。

    ”黑暗中用南方口音憤然說這話的是縣委組織部的幹部科科長,煙頭的紅光映照出他那下巴尖瘦的臉。

    他說出大家已反複表示過的擔心和不安。

     “可能吧,來就來,大不了撤了。

    ”高良傑冷靜地說。

    他左臂的一條空袖貼着身子筆直地垂落着,更加強了他凜然的軍人氣派。

    他是随時準備着打擊落到頭上的。

     他是鳳凰嶺這個“大寨式大隊”的支部書記,縣委委員。

    他已經公開頂撞過新來的縣委書記。

    在這次全縣的“提意見大會”上,他始終沉默不語。

    最後一定讓他表态,他冷着臉,既原則又具體地提了三點意見:一,對過去不要一風吹;二,對現在不要一刀切;三,不要用一個潮流掩蓋另一個潮流。

    然後不做任何解釋就緘默封口。

    當時便弄得會場氣氛有些緊張。

    誰都知道,他是顧榮樹起來的學大寨标兵。

     人們在黑暗中沉默了。

    煙頭又在一紅一暗地映亮着一張張臉。

     高良傑是他們心目中的一面旗幟。

    因為他曾經是全省有名的苦幹出來的大寨式大隊的支書,并且至今敢用沉默來表明對現在形勢的保留;也因為他敦厚沉穩,善于團結上下,給人以主見。

    還有一條是他們沒看透的:恰恰因為他至今還在變動的形勢中保持着縣委委員和大隊支書的職位,所以,他成為失意者和不滿者的旗幟。

    每天晚上,他家窯洞裡都這樣煙霧騰騰地聚滿了人:本大隊的幹部,外大隊的、公社的以至縣裡的幹部。

    古陵有政治敏感的人無不感到縣境内有個鳳凰嶺,鳳凰嶺上立着個高良傑。

     “這不光影響你一個人。

    把你高良傑拿掉,又要牽動多大一個面?”那位幹部科長在黑暗中憤然摁滅煙頭,冒出一句。

     “他們總不應該再搞株連吧?”高良傑溫和地笑了笑。

    他今年三十九歲,雖然比在場的許多人還年輕,但他總是以敦厚長者的身份耐心聽着人們圍着他發牢騷。

    人們在他身邊的這種聚集,使他這兩年稍感冷落的心理多少有一點安慰。

    他最不能忍受的是身邊沒人簇擁。

    但他自己很少發牢騷,偶爾還要說上兩句開導的話。

    他非常明白自己在古陵的特殊地位。

    他是個對自己處境、自己與周圍關系、各派力量之間關系看得極其清楚的人。

    他完全知道,為什麼這麼多滿腹牢騷的人往他身邊聚,也完全清楚他們每一個人的具體利益。

    但他心中越清楚,面上越敦厚。

    他一方面盡力建樹着自己在這些人中的威信,另一方面又和每一個人都保持一定距離。

    他隻願在實際上成為這個勢力的領袖,但在輿論上他絕對避免這個名聲。

    事關政治,他絕不輕易放棄主見跟着形勢做“随風倒”,他也絕不意氣用事,拿自己的政治生命開玩笑。

     “良傑,我真服了你啦。

    搞到你頭上,你倒沉得住氣。

    ”黑暗中一個沙啞的嗓音說道。

    這是縣棉麻站的一個副站長,以前是公社副書記,原準備調到外縣去當縣委書記了,這是被變化的形勢又剝奪了升遷。

    “我看你是學劉備種菜搞韬晦了。

    背着個縣委委員的牌子,連話也不敢說了。

    我們芝麻官沒什麼怕的。

    現在這些事,我就不理解。

    古陵過去的大地主王世茂跑到香港幾十年,現在回來又成貴賓了。

    他的管家當時都被斃了,他倒坐着小車,咱們大幹部陪上回古陵參觀轉悠來了,哼。

    ” “這是為了統戰嘛。

    ”高良傑含笑說了一句。

    這位棉麻站的老兄說話太随便,早晚要出事。

    他與他的距離也稍大一些。

     “統不過來還要統過去呢,皇陵村把拖拉機大卸八塊拆分了,魏莊是把牲口棚稀裡嘩啦拆成一堆沒用的斷坯碎瓦了。

    ” “不是魏莊,是趙莊。

    ”高良傑不打斷對方的話,自然地在一旁糾正道。

    他對這種事記得比誰都清楚。

     “黃草坪搞包産,把原來的灌溉渠全扯碎了。

    ” “是啊,”高良傑略略感歎了一聲,覺得有必要在這裡插上一句,“集體大生産的水利設施,這是比較先進的生産力,一家一戶的耕種,是比較落後的生産關系,當然有矛盾。

    ”他毫無傾向性地說道。

     “一部分人先富,怎麼富?”棉麻站的那位繼續講道,“縣裡那個王嘴子,去年到北京買回來一萬條長圍巾,三塊錢一條,回來賣五塊。

    三五個縣一轉,掙了兩萬。

    這号萬元戶掙的誰的錢?……得了,話多嚼舌頭,沒用。

    咱們要發财,倒賣銀元去得了。

    ” 黑暗中瞬間沉寂。

     高良傑打破了靜默:“說到賣銀元,”他看着一閃一閃的煙頭映亮的一張張臉,慢慢說道,“參考上登了,這幾年經香港流入歐洲冶煉中心的就價值幾億美元。

    ”他每天都要看人民日報、參考消息,用紅筆從一版劃到八版。

    “這個月人民日報上對萬元戶的宣傳,比前兩個月平均少了三分之一,版面也排得靠後了。

    你們注意沒有?”他又詢問地對大家說道。

     黑暗中人們相視着,沒人注意。

     “良傑,你不慌不急的,什麼都想得通。

    ”棉麻站的那位不耐煩了,指着他激動地說,“前些天,亂砍濫伐已經通報了你們鳳凰嶺,那不就是明天李向南要拿你開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