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天有不測風雲。
載着縣常委的大轎車剛到橫嶺峪,天就有些變陰。
離潘苟世早晨拔路标的丁字路口還差一二百米遠,轎車就被一群鬧嚷嚷的農民攔住了。
黑壓壓的一片人頭攢動,足有七八十人。
他們有的朝車上高喊着:我們要見縣委書記,我們要找李書記。
有個高個子長着兩道濃黑劍眉的小夥子,高舉起一隻大手在車前的窗子上拚命晃着。
有的擂着車門。
有的還相互揪着衣服,臉紅脖子粗地罵着。
更多的人分成兩夥,在鬧洶洶地吵嚷着。
李向南和縣常委們都下了車,他蹙着眉掃視了一下鬧嚷嚷的人群:“我就是縣委書記,我叫李向南。
” “我們要找李書記評理。
”人群稍靜了一下又激動起來,兩夥人争着告狀,嚷成一片。
原來是上橫嶺村兩戶農民因澆地搶水,互相斷渠,打了起來。
最後牽動了兩大姓:姓馬的和姓孟的,幾十戶人都卷入了糾紛,動手又動鐵鍬,傷了人。
兩邊都争訴着吵打過程和各自的理,都把自己的傷号擁到前面叫縣委書記看。
姓馬的傷号用門闆擡着,頭上綁着紗布,透着血迹,是個娃娃臉的壯小夥子。
姓孟的傷号一瘸一拐地被人攙扶着,頭上腳上都纏着紗布,一隻胳膊還用紗布吊在脖子上,是個黑虎矮壯有點軍人目光的中年漢子。
他用很兇的聲音說道:“李書記,他斷我的渠。
今天該我澆,還張口罵人,動手打人。
” “你先動手。
”躺在門闆上的小夥子掙紮着想坐起來,人群又騷動起來。
“你在過部隊?”李向南打量着眼前這個黑虎矮壯的傷号問道。
“……是。
”他猶豫了一下,承認道。
“幾年?” “十年。
” “是黨員嗎?” “是。
”他垂下眼,躲閃着李向南逼視的目光。
李向南含着諷刺瞧着他點點頭,冷笑道:“我這個縣委書記很為你感到光榮啊。
” “李書記……”他不安地急于解釋什麼。
“我什麼都不要聽。
”李向南揮手道,“回去,向你們黨支部彙報,就說我建議支部給你處分。
” “李書記,您聽我說。
” “說什麼?”李向南聲色俱厲地直視着他,“就說你為什麼要動手打人嗎?說你這是自衛反擊,是嗎?”中年漢子嗫嚅地低下頭。
人群鴉雀無聲。
李向南掃視着人群,批評道:“包産到戶了,誰給你們工分打群架?”沒有一個人出聲。
他又問:“你們大隊幹部呢?” “我管不了他們。
”一個有些駝背的矮老頭從人群中走出來,他是大隊支書。
“管不了,要你這支書幹什麼?” “我腿腳又跟不上。
” 李向南看了看他,口氣放緩:“為什麼不培養年輕人幫你?”他又瞧了一下人群,目光回到大隊支書身上,“找過公社嗎?” “公社潘書記說解決不了。
” 李向南目光中閃過一絲警覺,他自然清楚潘苟世是怎麼個人。
而眼前這陣勢使他一下看到了潘苟世站在後面的嘴臉。
擺這麼個陣勢,除了自找沒趣,多吃苦頭,有什麼用?就憑這一條,橫嶺峪這包膿也非擠不可。
說他拔釘子,他今天就是來拔釘子的。
他在心中冷笑了一下:“去把你們公社書記叫來。
” 潘苟世不知什麼時候已經站在人群後面。
“你們都讓開,圍着縣委領導幹什麼?”他比平時聲略低一點地吼道,“解決問題也不是這樣解決。
”人群迅速給他分開了道,他來到了李向南和常委們的面前。
“是你讓他們來攔路告狀的?”李向南聲音不高但目光嚴厲。
潘苟世原本對這位縣委書記心理就很複雜。
“縣委書記”這四個字,還有“大北京人”都讓他有些敬畏,但“知識青年”這個稱号又多少讓他有些輕視。
他來的時候還是腳步噔噔的,氣也挺粗,但是,這會兒往縣委書記面前那麼一站,又被劈頭蓋臉地問了一句,他頓時有些慌亂起來。
“不,不,不是……”他又露出口吃。
大概覺得這樣說不妥,幹脆硬撐起來,用彙報的口氣說道:“橫嶺峪坡地多,地塊碎,井又少,澆水的矛盾就是解決不了。
” “你是拿這來證明包産到戶行不通,肯定要完蛋,是嗎?”李向南又嚴厲地盯着他問。
他就要這樣針針見血地敲打潘苟世。
潘苟世又有些慌亂了。
他原來還沒這麼明确想過行動的目的,李向南這麼一揭,他自己也看明白了。
他太知道政策上反對中央是什麼問題了:“
載着縣常委的大轎車剛到橫嶺峪,天就有些變陰。
離潘苟世早晨拔路标的丁字路口還差一二百米遠,轎車就被一群鬧嚷嚷的農民攔住了。
黑壓壓的一片人頭攢動,足有七八十人。
他們有的朝車上高喊着:我們要見縣委書記,我們要找李書記。
有個高個子長着兩道濃黑劍眉的小夥子,高舉起一隻大手在車前的窗子上拚命晃着。
有的擂着車門。
有的還相互揪着衣服,臉紅脖子粗地罵着。
更多的人分成兩夥,在鬧洶洶地吵嚷着。
李向南和縣常委們都下了車,他蹙着眉掃視了一下鬧嚷嚷的人群:“我就是縣委書記,我叫李向南。
” “我們要找李書記評理。
”人群稍靜了一下又激動起來,兩夥人争着告狀,嚷成一片。
原來是上橫嶺村兩戶農民因澆地搶水,互相斷渠,打了起來。
最後牽動了兩大姓:姓馬的和姓孟的,幾十戶人都卷入了糾紛,動手又動鐵鍬,傷了人。
兩邊都争訴着吵打過程和各自的理,都把自己的傷号擁到前面叫縣委書記看。
姓馬的傷号用門闆擡着,頭上綁着紗布,透着血迹,是個娃娃臉的壯小夥子。
姓孟的傷号一瘸一拐地被人攙扶着,頭上腳上都纏着紗布,一隻胳膊還用紗布吊在脖子上,是個黑虎矮壯有點軍人目光的中年漢子。
他用很兇的聲音說道:“李書記,他斷我的渠。
今天該我澆,還張口罵人,動手打人。
” “你先動手。
”躺在門闆上的小夥子掙紮着想坐起來,人群又騷動起來。
“你在過部隊?”李向南打量着眼前這個黑虎矮壯的傷号問道。
“……是。
”他猶豫了一下,承認道。
“幾年?” “十年。
” “是黨員嗎?” “是。
”他垂下眼,躲閃着李向南逼視的目光。
李向南含着諷刺瞧着他點點頭,冷笑道:“我這個縣委書記很為你感到光榮啊。
” “李書記……”他不安地急于解釋什麼。
“我什麼都不要聽。
”李向南揮手道,“回去,向你們黨支部彙報,就說我建議支部給你處分。
” “李書記,您聽我說。
” “說什麼?”李向南聲色俱厲地直視着他,“就說你為什麼要動手打人嗎?說你這是自衛反擊,是嗎?”中年漢子嗫嚅地低下頭。
人群鴉雀無聲。
李向南掃視着人群,批評道:“包産到戶了,誰給你們工分打群架?”沒有一個人出聲。
他又問:“你們大隊幹部呢?” “我管不了他們。
”一個有些駝背的矮老頭從人群中走出來,他是大隊支書。
“管不了,要你這支書幹什麼?” “我腿腳又跟不上。
” 李向南看了看他,口氣放緩:“為什麼不培養年輕人幫你?”他又瞧了一下人群,目光回到大隊支書身上,“找過公社嗎?” “公社潘書記說解決不了。
” 李向南目光中閃過一絲警覺,他自然清楚潘苟世是怎麼個人。
而眼前這陣勢使他一下看到了潘苟世站在後面的嘴臉。
擺這麼個陣勢,除了自找沒趣,多吃苦頭,有什麼用?就憑這一條,橫嶺峪這包膿也非擠不可。
說他拔釘子,他今天就是來拔釘子的。
他在心中冷笑了一下:“去把你們公社書記叫來。
” 潘苟世不知什麼時候已經站在人群後面。
“你們都讓開,圍着縣委領導幹什麼?”他比平時聲略低一點地吼道,“解決問題也不是這樣解決。
”人群迅速給他分開了道,他來到了李向南和常委們的面前。
“是你讓他們來攔路告狀的?”李向南聲音不高但目光嚴厲。
潘苟世原本對這位縣委書記心理就很複雜。
“縣委書記”這四個字,還有“大北京人”都讓他有些敬畏,但“知識青年”這個稱号又多少讓他有些輕視。
他來的時候還是腳步噔噔的,氣也挺粗,但是,這會兒往縣委書記面前那麼一站,又被劈頭蓋臉地問了一句,他頓時有些慌亂起來。
“不,不,不是……”他又露出口吃。
大概覺得這樣說不妥,幹脆硬撐起來,用彙報的口氣說道:“橫嶺峪坡地多,地塊碎,井又少,澆水的矛盾就是解決不了。
” “你是拿這來證明包産到戶行不通,肯定要完蛋,是嗎?”李向南又嚴厲地盯着他問。
他就要這樣針針見血地敲打潘苟世。
潘苟世又有些慌亂了。
他原來還沒這麼明确想過行動的目的,李向南這麼一揭,他自己也看明白了。
他太知道政策上反對中央是什麼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