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招待所大院内,中間一條柏牆相夾的磚路,兩邊是一排排青磚平房。
林虹在柏牆相夾的路上走着。
剛才路邊人群的指指點點、交頭接耳又在眼前閃過,傅紅花紫紅色的胖臉,小莉的冷蔑目光……她臉上平靜如水,心頭卻一陣又一陣哆嗦着。
這就是當“焦點人物”付出的代價。
她為什麼要卷到這場政治漩渦中來呢?政治不是讓她這種滿身傷痕的人來參加的。
對于“高幹”子弟走私和縣領導徇私舞弊,她本不感興趣。
這就是社會。
但是,她為什麼突然有了義憤呢? 那是一個雨雪霏霏的夜晚。
怯怯的敲門聲。
“誰啊?請進。
”林虹從單身宿舍的桌前站起來。
門被慢慢推開了。
随着一股寒氣,一個黑臉皺巴的老農民站在門口。
“進來吧,大叔。
”林虹認得他,來人是她的學生李石頭的父親。
老頭進來了,帶着兩腳泥濘。
瑟瑟地從懷裡摸出兩張揉皺的紙,攤在桌上:“林老師,求您給寫個狀子吧。
” “您先坐下。
”林虹客氣地說道。
他的兒子李石頭因為數十次遭到縣糧食局長的兒子的毆打,氣不過,用石頭打破了局長家的一塊玻璃,就被拘留了,三個月沒放,聽說關在裡邊被打得站起不來了。
“林老師,我隻能求您了……”老頭打着寒戰,透濕的衣服貼在身上。
當林虹把一杯熱水遞給他時,他慌窘地推謝着,手打着顫把水灑了一地:“林老師,您能給寫寫不?”這是個忠厚善良的父親,他的兒子是林虹班上最好的學生,林虹很喜歡他。
“大叔,您坐下,我幫您寫。
”林虹說道。
老漢拿着寫好的狀子千恩萬謝走了。
老漢在把狀子揣到懷裡的時候,是小心翼翼的,好像兒子的命運全在上頭。
他大概不會知道,這樣一張狀子常常不會解決什麼問題。
是因為對弱者的同情,還是因為對權勢欺人者的仇恨,林虹回到屋裡就給省報寫了信,對顧榮等人包庇子女走私犯罪的事情進行了揭發。
那個欺負她學生的糧食局長的兒子也是和顧榮兒子一夥的…… 小周從後面跟上來了。
“這個顧小莉實在太不像話了,仗着自己是高幹子女。
”他氣憤地說。
“這有什麼不像話的?”林虹含着一絲譏諷說道,“善于利用自己的特權也是一種聰明。
” “這算什麼聰明。
” 林虹善意地譏笑道,“那你就不懂了。
” “仗着老子是省委書記,叔叔是縣長……” “已經過去的事還說什麼呀。
”林虹打斷了小周,臉上依然是淡淡的神情。
“我真不知道你怎麼這麼大涵養,男人都沒有像你這樣的。
” “可能是他們受的氣還太少吧。
”有誰像她這樣在二十多歲就經曆過那樣多的折磨和淩辱呢?沒有“涵養”她就活不到現在。
她不想再回顧剛才的事情。
忍受力很大程度在于能夠“忘卻過去”和“轉移注意”。
痛苦是在咀嚼中加倍的。
“這麼早就讨論開了?”林虹問。
“是,大夥兒勁可大了。
”小周答道。
才早晨六點多鐘,招待所大院路兩邊一排排房子前都是一圈圈蹲着坐着的人群。
他們在利用早飯前的時間開小組會。
兩個穿黃袈裟的老和尚迎面沿着柏牆走來,他們擡眼瞅了一下林虹,便低眉垂目地走過。
“怎麼還有和尚?”林虹問。
“要讨論開辟佛山、金光寺旅遊區的事,李書記就把他們請來了。
”小周答道。
這裡一圈人看着都是農民和農村幹部,正在讨論封山育林,七嘴八舌的。
一個長臉的農村幹部一合筆記本從煙霧中站起來。
“好,那咱們再把這條建議添上。
這是咱們小組的第三十四條建議。
大家都同意嗎?”他攤着雙手掃視着衆人問。
“同意!”人們興奮地齊聲答道。
“我提上個補充,”一個穿着嶄新青布鞋紮着白頭巾的老漢磕了一下旱煙袋說道,“上山采藥得準吧?”“那剛才不是說過了嘛。
”人們一起說道。
老漢喜眉喜眼地笑了:“那我就不提了。
”大夥兒哄然大笑了。
林虹在柏牆相夾的路上走着。
剛才路邊人群的指指點點、交頭接耳又在眼前閃過,傅紅花紫紅色的胖臉,小莉的冷蔑目光……她臉上平靜如水,心頭卻一陣又一陣哆嗦着。
這就是當“焦點人物”付出的代價。
她為什麼要卷到這場政治漩渦中來呢?政治不是讓她這種滿身傷痕的人來參加的。
對于“高幹”子弟走私和縣領導徇私舞弊,她本不感興趣。
這就是社會。
但是,她為什麼突然有了義憤呢? 那是一個雨雪霏霏的夜晚。
怯怯的敲門聲。
“誰啊?請進。
”林虹從單身宿舍的桌前站起來。
門被慢慢推開了。
随着一股寒氣,一個黑臉皺巴的老農民站在門口。
“進來吧,大叔。
”林虹認得他,來人是她的學生李石頭的父親。
老頭進來了,帶着兩腳泥濘。
瑟瑟地從懷裡摸出兩張揉皺的紙,攤在桌上:“林老師,求您給寫個狀子吧。
” “您先坐下。
”林虹客氣地說道。
他的兒子李石頭因為數十次遭到縣糧食局長的兒子的毆打,氣不過,用石頭打破了局長家的一塊玻璃,就被拘留了,三個月沒放,聽說關在裡邊被打得站起不來了。
“林老師,我隻能求您了……”老頭打着寒戰,透濕的衣服貼在身上。
當林虹把一杯熱水遞給他時,他慌窘地推謝着,手打着顫把水灑了一地:“林老師,您能給寫寫不?”這是個忠厚善良的父親,他的兒子是林虹班上最好的學生,林虹很喜歡他。
“大叔,您坐下,我幫您寫。
”林虹說道。
老漢拿着寫好的狀子千恩萬謝走了。
老漢在把狀子揣到懷裡的時候,是小心翼翼的,好像兒子的命運全在上頭。
他大概不會知道,這樣一張狀子常常不會解決什麼問題。
是因為對弱者的同情,還是因為對權勢欺人者的仇恨,林虹回到屋裡就給省報寫了信,對顧榮等人包庇子女走私犯罪的事情進行了揭發。
那個欺負她學生的糧食局長的兒子也是和顧榮兒子一夥的…… 小周從後面跟上來了。
“這個顧小莉實在太不像話了,仗着自己是高幹子女。
”他氣憤地說。
“這有什麼不像話的?”林虹含着一絲譏諷說道,“善于利用自己的特權也是一種聰明。
” “這算什麼聰明。
” 林虹善意地譏笑道,“那你就不懂了。
” “仗着老子是省委書記,叔叔是縣長……” “已經過去的事還說什麼呀。
”林虹打斷了小周,臉上依然是淡淡的神情。
“我真不知道你怎麼這麼大涵養,男人都沒有像你這樣的。
” “可能是他們受的氣還太少吧。
”有誰像她這樣在二十多歲就經曆過那樣多的折磨和淩辱呢?沒有“涵養”她就活不到現在。
她不想再回顧剛才的事情。
忍受力很大程度在于能夠“忘卻過去”和“轉移注意”。
痛苦是在咀嚼中加倍的。
“這麼早就讨論開了?”林虹問。
“是,大夥兒勁可大了。
”小周答道。
才早晨六點多鐘,招待所大院路兩邊一排排房子前都是一圈圈蹲着坐着的人群。
他們在利用早飯前的時間開小組會。
兩個穿黃袈裟的老和尚迎面沿着柏牆走來,他們擡眼瞅了一下林虹,便低眉垂目地走過。
“怎麼還有和尚?”林虹問。
“要讨論開辟佛山、金光寺旅遊區的事,李書記就把他們請來了。
”小周答道。
這裡一圈人看着都是農民和農村幹部,正在讨論封山育林,七嘴八舌的。
一個長臉的農村幹部一合筆記本從煙霧中站起來。
“好,那咱們再把這條建議添上。
這是咱們小組的第三十四條建議。
大家都同意嗎?”他攤着雙手掃視着衆人問。
“同意!”人們興奮地齊聲答道。
“我提上個補充,”一個穿着嶄新青布鞋紮着白頭巾的老漢磕了一下旱煙袋說道,“上山采藥得準吧?”“那剛才不是說過了嘛。
”人們一起說道。
老漢喜眉喜眼地笑了:“那我就不提了。
”大夥兒哄然大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