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關燈
小
中
大
遠無從考證的了。
再過一萬年,現代的一切變成了古老的曆史,人們會進行怎樣的研究考證呢? 盤旋着沉悶發響的木樓梯一級級而上,一種滄桑之感湧上心胸。
這是第五層了,也是最高一層。
這座塔外面看有九層,是明五暗四。
這内裡的五層是塔的頂端了。
透過四面黑洞洞的窗戶,穿堂風頗有凜冽之感。
這一層陳列的東西是兩千年來的。
漢代的一個石雕老虎,古樸憨拙,北齊的幾個小釋迦石雕,唐朝的一個缺胳膊的石觀音,還有就是大量的瓷器,瓶罐盆壺。
有宋代的白釉畫花、白釉紅綠彩,有元代的青花瓷器,有明代的五彩瓷器,還有就是清代的琺琅瓶盆等,琳琅滿目。
顯示出人類社會越來越繁華喧鬧的生活。
古陵不愧為古陵。
自己上任來這裡當縣委書記剛剛兩周,今天是第一次登上這座古塔。
一層層看了幾千萬年來古陵的自然史,幾十萬年來的人類史,幾千年來的有文字史。
他關了電燈,來到塔外轉圈的扶欄前遠眺。
剛才在雪亮的燈光中,天空一片漆黑。
現在關了燈,看出黑暗的天幕正露出若有若無的微明。
一顆碩大的星孤寂地亮着。
遠處是黑魆魆的起伏群山。
風疾勁地吹着他的臉和胸膛,帶來濕涼透人的露氣和夏天田野的麥香。
的确良襯衫嘩啦啦抖動着。
塔檐下的小銅鐘丁丁當當地響着。
黑暗的天空蒼茫混沌,令人冥想。
東方漸漸透亮,黎明正在慢慢露出清涼的額頭。
在它的目光投射下,一層層夜幕被掀掉了,古陵的山川田野、溝溝壑壑,都一點點在黑暗中浮現出來。
北面、西面都是大山,群峰交疊,層巒起伏,漸漸近來,變為一些黃土丘陵,再近來,變成一些黃土崖直落而下,化為一片川地。
縣城及離城不遠的這座木塔是在這片川地中一塊隆起的高地上。
四面環繞着鋪滿鵝卵石的河灘。
河灘流着彎彎細水,河灘壘堰填起的地裡,已有點點人影在彎腰鋤玉米。
平川地沿河灘走向繼續朝東朝南展去,直至在天邊被山脈擋住。
這是黃河流域一個古老的縣。
古陵,此縣名早在春秋時期已然有了,與孔子的名字一樣古老。
秦齊燕韓趙魏的戰車兵戈都在這裡奔突交戰過。
攻者毀城,占者築城,反複多次。
直至近代又被東洋西洋的槍炮洗劫過。
現在城牆還留有一些殘垣斷壁。
對面丘陵和山腳下的一個個村莊,至今還保留着轉圈圍護的堡牆,記載着自古以來的兵燹匪劫。
古老的縣又是一個貧苦的縣。
《古陵縣志》中曾這樣記叙: ……古陵農民用力多而奏功少,冬春苦寒,夏苦水,秋苦霜。
山角河浚有隙地,則畢力争墾,老弱婦女無荒以嬉者。
三月播菽,四月播黍秫,六月而耘,八月而獲風雨時矣。
有年慶矣,所收畝不過數鬥…… 遠遠地,傳來一聲火車的長鳴,在群山回響着,在黎明中顯得蒼涼。
一條鐵路穿過山嶺越過平川在縣城南面擦過,給古陵繪上現代色彩的一筆。
随着火車的奔馳聲,黎明震驚了,更高地擡起額頭,大海般淡淡地抖動着光波,天開始真正亮了。
蒼莽渾樸的山川田野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出來。
橫刮過群山的晨風蒼涼而豪邁。
塔上的鐘聲丁丁當當響成一片。
遠處傳來下坡的馬車拉杆刹閘的尖厲的吱咯吱咯聲。
對面山上有個高亢蒼老的嗓音,唱起一支古老的民歌:“這山唱着那山聽,不知誰是知心人……”歌聲在黎明中悠揚地回響着,遠近幾十裡山上山下,一個個村堡在槐樹頂上升起淡淡的炊煙。
古老而貧窮的古陵。
如今,他決心要來揭開它新的一頁。
一千年後,這一頁或許也将陳列在這古木塔中……
再過一萬年,現代的一切變成了古老的曆史,人們會進行怎樣的研究考證呢? 盤旋着沉悶發響的木樓梯一級級而上,一種滄桑之感湧上心胸。
這是第五層了,也是最高一層。
這座塔外面看有九層,是明五暗四。
這内裡的五層是塔的頂端了。
透過四面黑洞洞的窗戶,穿堂風頗有凜冽之感。
這一層陳列的東西是兩千年來的。
漢代的一個石雕老虎,古樸憨拙,北齊的幾個小釋迦石雕,唐朝的一個缺胳膊的石觀音,還有就是大量的瓷器,瓶罐盆壺。
有宋代的白釉畫花、白釉紅綠彩,有元代的青花瓷器,有明代的五彩瓷器,還有就是清代的琺琅瓶盆等,琳琅滿目。
顯示出人類社會越來越繁華喧鬧的生活。
古陵不愧為古陵。
自己上任來這裡當縣委書記剛剛兩周,今天是第一次登上這座古塔。
一層層看了幾千萬年來古陵的自然史,幾十萬年來的人類史,幾千年來的有文字史。
他關了電燈,來到塔外轉圈的扶欄前遠眺。
剛才在雪亮的燈光中,天空一片漆黑。
現在關了燈,看出黑暗的天幕正露出若有若無的微明。
一顆碩大的星孤寂地亮着。
遠處是黑魆魆的起伏群山。
風疾勁地吹着他的臉和胸膛,帶來濕涼透人的露氣和夏天田野的麥香。
的确良襯衫嘩啦啦抖動着。
塔檐下的小銅鐘丁丁當當地響着。
黑暗的天空蒼茫混沌,令人冥想。
東方漸漸透亮,黎明正在慢慢露出清涼的額頭。
在它的目光投射下,一層層夜幕被掀掉了,古陵的山川田野、溝溝壑壑,都一點點在黑暗中浮現出來。
北面、西面都是大山,群峰交疊,層巒起伏,漸漸近來,變為一些黃土丘陵,再近來,變成一些黃土崖直落而下,化為一片川地。
縣城及離城不遠的這座木塔是在這片川地中一塊隆起的高地上。
四面環繞着鋪滿鵝卵石的河灘。
河灘流着彎彎細水,河灘壘堰填起的地裡,已有點點人影在彎腰鋤玉米。
平川地沿河灘走向繼續朝東朝南展去,直至在天邊被山脈擋住。
這是黃河流域一個古老的縣。
古陵,此縣名早在春秋時期已然有了,與孔子的名字一樣古老。
秦齊燕韓趙魏的戰車兵戈都在這裡奔突交戰過。
攻者毀城,占者築城,反複多次。
直至近代又被東洋西洋的槍炮洗劫過。
現在城牆還留有一些殘垣斷壁。
對面丘陵和山腳下的一個個村莊,至今還保留着轉圈圍護的堡牆,記載着自古以來的兵燹匪劫。
古老的縣又是一個貧苦的縣。
《古陵縣志》中曾這樣記叙: ……古陵農民用力多而奏功少,冬春苦寒,夏苦水,秋苦霜。
山角河浚有隙地,則畢力争墾,老弱婦女無荒以嬉者。
三月播菽,四月播黍秫,六月而耘,八月而獲風雨時矣。
有年慶矣,所收畝不過數鬥…… 遠遠地,傳來一聲火車的長鳴,在群山回響着,在黎明中顯得蒼涼。
一條鐵路穿過山嶺越過平川在縣城南面擦過,給古陵繪上現代色彩的一筆。
随着火車的奔馳聲,黎明震驚了,更高地擡起額頭,大海般淡淡地抖動着光波,天開始真正亮了。
蒼莽渾樸的山川田野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出來。
橫刮過群山的晨風蒼涼而豪邁。
塔上的鐘聲丁丁當當響成一片。
遠處傳來下坡的馬車拉杆刹閘的尖厲的吱咯吱咯聲。
對面山上有個高亢蒼老的嗓音,唱起一支古老的民歌:“這山唱着那山聽,不知誰是知心人……”歌聲在黎明中悠揚地回響着,遠近幾十裡山上山下,一個個村堡在槐樹頂上升起淡淡的炊煙。
古老而貧窮的古陵。
如今,他決心要來揭開它新的一頁。
一千年後,這一頁或許也将陳列在這古木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