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關燈
傍晚,河南介修大柳村一片熱鬧忙碌。

    今天是1969年5月7日,毛主席《五。

    七指示》發表三周年,落址于大柳村的中國農林牧業部五。

    七幹校晚上要舉行聯歡慶祝會,住在村裡村外的幹校學員們都在忙忙碌碌地準備着。

    盧小慧普通話說得好,被推舉為今晚慶祝聯歡會的報幕員,此刻,她正拿着節目單在村裡村外跑來跑去,一個個落實着節目,同時體會着做聰明女孩的特有的快樂。

     大柳村柳樹多,一條土路半直半彎地在一片河灘旁延伸而過,兩邊便是大大小小的柳樹,有的老樹樹幹黑裂着皮,像個老态龍鐘的老頭蹲在那裡,稀疏的柳枝披下來,倒也一樣柔軟飄曳。

    路兩邊夾着村莊,說不上整齊的院落蔓延了一大片。

    河灘裡大大小小的鵝卵石及沙礫鋪成彎曲的河床,河床挺寬,高低不平地壘着一些石堰,也種着一塊一塊的地,河床中間流着一股幾步就可以跨過去的細水,天旱,水流得萎靡不振,讓人想到“勉為其難” 四個字。

    順着河水向下遊望去,你便擔心它流不到前面多遠,好像一支墨汁不飽滿的毛筆在紙上“厲行節約”地輕輕畫着筆道,盡量畫得長一點,千萬不要中斷。

     幹校匆匆忙忙在半年前就建了起來。

    要種地,便通過種種政治環節從大柳村大隊的耕地中劃出一塊,再劃上一塊多少年沒人耕種的鹽堿地,就算有了幹活的場所。

    沒房住,就慢慢籌劃着木料磚瓦,逐步建築,現在,有一半人暫住在大柳村農民的家中,一半人在村口河灘旁搭起了簡易房屋。

    半年來,在一片翻來覆去的折騰中,五。

    七幹校還像逃難中的學校一樣,顯得文不對題地混亂。

    這種混亂的生活像一個忙鬧的蜂窩,每個人都在嗡嗡嗡不停地飛着,倒也顯出一種充實。

     盧小慧在楊柳相夾的土路上匆匆走着,太陽正在路盡頭縮下臉去,一棵棵柳樹在路邊懵懵懂懂地眯着眼,村裡的老頭老太太在門口潑着水,等晚飯後坐在路邊圖個涼快。

    她和迎面相遇的熟人紛紛打着招呼,看着節目單上的節目與演出成員,詢問着他們各自的住所,一一落實他們的準備情況。

    一拐彎,她進了一家小院,窄窄的院門,迎面是三間正房,兩側挨着土牆還有幾間小土房。

    三間正房中間是廳,左右各一間房,靠西這間現在住着原來的房東,一個老頭和一個老太太,靠東這間房現在住着盧小慧與父母三人。

    小院裡一派熱鬧,一堆人正在排練樣闆戲《紅燈記》。

    父親翹着二郎腿坐在凳子上,正拉着小闆胡伴奏,母親和幾個男女站在一邊依依呀呀地唱着,一個年輕女幹事在唱《紅燈記》中的“鐵梅”的一段唱,母親在練“奶奶”的一段唱,還有一個胖乎乎的中年幹部紅着一張挺粗的方臉,在練“李玉和”的唱。

     看到盧小慧進來,範立貞兩手一拍叉着腰說道:“把我們的節目往後排一排,我們還沒練好。

    ”盧小慧說:“那你們抓緊吧,聯歡會一開始,你練好不練好,都得到現場,哪能還躲在這兒練呢?”範立貞說:“那就不吃飯了,抓緊多練幾遍。

    ”父親颠了颠腳,右手拉着琴弓,将闆胡拉出一串響,說:“飽吹餓唱,餓着肚子唱,可能唱得更好。

    ”一院人都笑了。

     父親穿着一件半舊的白襯衫,臉曬得更黑了,長長地挂在那裡,像廟裡的一座塑像。

    演“鐵梅”的女幹事長着一張臉頰鼓鼓的胖臉,這時細眉細眼地笑道:“行,咱們就‘飽吹餓唱’了,讓他們吹喇叭的去吃飯,咱們餓個空肚子,唱出高水平。

    ” 房東老頭頂着秃腦袋又黑又瘦地蹲在門外,一邊用旱煙袋在煙包裡挖着煙絲,一邊樂呵呵地看着一院子人。

    房東老太太端着一個小笸籮,在院子兩側的幾間小土房中進進出出着,不時轉過頭,用一雙倒八字眼瞅着一院子拉胡唱戲的人。

     “李鐵梅”清了清嗓子,說道:“我再來一遍。

    ”父親将手中的闆胡吱吱嘎嘎拉響了兩聲,算是準備完畢。

    “李鐵梅”一句道白:“奶奶,您聽我說。

    ”便嗓子十分尖亮地唱了起來,還挺胸擡頭甩着頭發,做着手勢,好一個大義凜然的“李鐵梅”。

    父親一邊拉着胡琴,一邊不時擡眼看看這個豐滿白胖的“李鐵梅”。

    母親神情緊張地站在一邊做着準備。

     盧小慧注意到了父親注視“李鐵梅”的目光,也注意到了母親對此的無心。

    她便笑眯眯地聽完這段,拍了一下手說:“唱得挺好的。

    ”範立貞說:“她是挺好的,我還差一點。

    ” 盧小慧說:“爸媽,你們先練吧,我還得落實節目。

    ” 盧小慧抖着節目單出了小院,在村裡快步走着,她覺出自己的短發很舒展地在頭上披着,也覺出自己圓潤的面孔在暖暖的空氣中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