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絹我洗了,你要是嫌不幹淨,再自己洗洗。
”魯敏敏立刻想起來了,說道:“來,我給你上點藥。
”魯繼敏稍有些着急地看了看廚房窗台上的鬧鐘,說道:“快點,抓緊點時間。
”來旺伸出手說:“你看,好了,不用上藥了。
”他的虎口處靠食指這一面皮肉翻卷着,血不流了,傷口卻還挺厲害,魯敏敏說:“不上藥哪行啊?”說着,她跑回自己住的窯洞,拿來一瓶紅藥水,打開瓶蓋,用一根棉簽蘸着紅藥水給來旺認真地抹起來。
來旺伸着手一動不動,兩人站在竈房外面,東邊露頭的太陽斜斜地照過來,兩人的眼睛都盯着棉花簽,那一瞬間,魯敏敏覺得眼前的陽光十分明亮,她也感覺到了魯繼敏正站在發暗的竈房裡往這兒望着。
姐妹倆挑着擔子上山了,魯繼敏挑着兩桶小米粥,魯敏敏挑着窩頭、鹹菜和碗筷,這比擔水又難多了,七八裡遠的山路一路上坡,要咬着牙堅持着才能走下來。
村裡人紛紛和姐妹倆親熱地打着招呼,這個山村的一半田地在山下的河灘裡,一半田地在山上,日子稀稀松松,一年到頭吃不飽也餓不死。
村民們一到冬天從來都是歇着不幹活,知識青年來了,風是風火是火,要大搞冬季農田基本建設,壘堰、築堤、修梯田,大隊和生産隊幹部也便支持着,派了不多的幾個社員和他們一同上山幹。
村裡人對知識青年這種幹勁又佩服又嫌忌,知識青年這麼幹,掙走了他們的工分。
這些學生們一到村裡就和社員同工同酬,出工勞動記工分,一天下來最高工分是十分,到年終全憑一年的工分分糧、分紅。
魯敏敏對這些細微的社會關系并不知曉,她眼裡的世界多少有點像直愣愣的圖畫,太陽按時擺在天空上,月亮照規矩或圓或缺,一路上從北京連走帶坐車到達這裡,自己在随着一群人走,随着盧小龍走,她很少說話,卻能夠聽懂每個人的話,當道路兩邊的田野、樹木及村莊幾百裡幾百裡地走過之後,她覺得自己更結實了,也更默默無聞了。
她記得自己和盧小龍的故事,贛江的水總在眼前流淌着,吉安小城也總像一艘大船在眼前浮蕩,贛江中的白鹭洲常常帶着一抹蔥綠浮現在記憶中,她和盧小龍坐在沙灘上,看着江水在傍晚的夕陽下閃閃發亮,有輪船馳過去,拖着煙也拖着波浪,贛江給她留下了夏天的記憶。
又是一個夏天的贛江,船與船相互沖撞,長矛與長矛對刺,眼前一片金光,将她的人生前後分成兩半。
在劉堡村裡,她還是和從北京一路長征過來時的感覺一樣,總是在不停地走,現在就在往山上走。
她們終于走出了村子,踏上上山的路。
這裡有幾孔窯洞,住着生産隊的兩個羊倌和兩群羊。
一個羊倌是個歪瘦臉的老頭,大夥管他叫順老頭,還有一個羊倌是個中年鳏夫,一張臘黃的長條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大夥管他叫二成,兩個人正袖手夾着羊鞭打開關羊的窯洞,各自吆喝着自己的羊出來,看到姐妹倆擔着擔子一路陡坡上來,便招呼道:“今天是你倆人送飯?”魯繼敏一邊喘着氣一邊力不從心地回了個招呼。
順老頭裹緊破藍布棉襖,回頭看着鬧鬧嚷嚷沖出窯洞的羊群,又回過頭來聲音渾濁粗啞地開玩笑道:“還是妹妹長得高,妹妹有勁。
”魯敏敏與魯繼敏都禮貌地笑一笑,她們沿着上坡的路已經走到了與順老頭一樣的高度。
順老頭又睜着一雙渾濁的眯縫眼,抖了一下白胡子,笑呵呵地看着魯敏敏說道:“妹妹像個小夥子,比姐姐壯多了。
”姐妹倆勉強笑笑,她們正喘得厲害,一步一步吃力地挪着。
當她們沿着坡路走出幾步之後,後面那個叫二成的羊館對順老頭說道:“那個妹妹腦子受了傷,有點傻。
”順老頭耳朵不好,扯着嗓門問:“你說啥?”大概是二成又對着他耳朵重複了一遍,順老頭點點頭。
魯繼敏扭頭看了魯敏敏一眼,魯敏敏似乎沒有反應,繼續一步一步踏着凹凸不平的陡坡向上走着。
沒過多一會兒,聽見後面呼噜呼噜的聲音追上來,停住步子回頭一看,是羊群洶湧地湧了上來,這段路不寬,兩邊是陡壁,姐妹倆喘着粗氣貼邊站住。
羊群咩咩咩地叫着,濁水一樣在她們腳邊湧過,踏起一片塵土和羊騷氣,順老頭腋窩裡夾着羊鞭沖她們點點頭,尾随着滾滾羊群上去了。
姐妹倆等寒風将塵土吹淨,就又咬着牙擔着擔子一步步向上挪着。
這一段陡坡叫十八彎,陡着彎來彎去,有三四裡路,劉堡村山上的田大多要經過這條路上下,春耕時擔糞上山,夏收時擔麥下山,這是村裡人多年練出來的功夫。
知識青年頭一天到村裡,空着身爬上山看了一回,就把一多半人累得東倒西歪,現在,她們咬緊牙一步步向上攀登着。
坡陡,她們隻能将擔子左右橫過來,要不前面的水桶就會磕坡。
她們低着頭在坑凹不平的路上一步一步找着落腳的窩,雙手左右抓住扁擔鈎鍊,一步一步晃蕩着向上走。
有的時候,兩個落腳點相距遠了一些,前腳怎樣用勁似乎也不能将整個體重和擔子蹬起來,想一步分成兩步走,之間又沒有合适的落腳點,這時,她們就隻能身體盡量前傾,将全身重量壓在前腳上,像蹬一個很高的台階,拚出全身的勁往上一蹬,才勉勉強強上去,水桶擺蕩得厲害,不小心磕在坡上,她們要立刻穩住自己和擔子,以免連人帶桶滾下山去。
遇到緩一點的拐彎處,她們就放下擔子,呼哧呼哧喘一陣,汗像水一樣從頭上往下淌,脖子上的汗早已濕汪汪一片,身上的汗也早已将内衣濕透,人稍一站定,山上的寒風便将身上吹得一片濕涼。
她們早就知道上山熱,不敢戴棉帽,也不敢戴棉手套
”魯敏敏立刻想起來了,說道:“來,我給你上點藥。
”魯繼敏稍有些着急地看了看廚房窗台上的鬧鐘,說道:“快點,抓緊點時間。
”來旺伸出手說:“你看,好了,不用上藥了。
”他的虎口處靠食指這一面皮肉翻卷着,血不流了,傷口卻還挺厲害,魯敏敏說:“不上藥哪行啊?”說着,她跑回自己住的窯洞,拿來一瓶紅藥水,打開瓶蓋,用一根棉簽蘸着紅藥水給來旺認真地抹起來。
來旺伸着手一動不動,兩人站在竈房外面,東邊露頭的太陽斜斜地照過來,兩人的眼睛都盯着棉花簽,那一瞬間,魯敏敏覺得眼前的陽光十分明亮,她也感覺到了魯繼敏正站在發暗的竈房裡往這兒望着。
姐妹倆挑着擔子上山了,魯繼敏挑着兩桶小米粥,魯敏敏挑着窩頭、鹹菜和碗筷,這比擔水又難多了,七八裡遠的山路一路上坡,要咬着牙堅持着才能走下來。
村裡人紛紛和姐妹倆親熱地打着招呼,這個山村的一半田地在山下的河灘裡,一半田地在山上,日子稀稀松松,一年到頭吃不飽也餓不死。
村民們一到冬天從來都是歇着不幹活,知識青年來了,風是風火是火,要大搞冬季農田基本建設,壘堰、築堤、修梯田,大隊和生産隊幹部也便支持着,派了不多的幾個社員和他們一同上山幹。
村裡人對知識青年這種幹勁又佩服又嫌忌,知識青年這麼幹,掙走了他們的工分。
這些學生們一到村裡就和社員同工同酬,出工勞動記工分,一天下來最高工分是十分,到年終全憑一年的工分分糧、分紅。
魯敏敏對這些細微的社會關系并不知曉,她眼裡的世界多少有點像直愣愣的圖畫,太陽按時擺在天空上,月亮照規矩或圓或缺,一路上從北京連走帶坐車到達這裡,自己在随着一群人走,随着盧小龍走,她很少說話,卻能夠聽懂每個人的話,當道路兩邊的田野、樹木及村莊幾百裡幾百裡地走過之後,她覺得自己更結實了,也更默默無聞了。
她記得自己和盧小龍的故事,贛江的水總在眼前流淌着,吉安小城也總像一艘大船在眼前浮蕩,贛江中的白鹭洲常常帶着一抹蔥綠浮現在記憶中,她和盧小龍坐在沙灘上,看着江水在傍晚的夕陽下閃閃發亮,有輪船馳過去,拖着煙也拖着波浪,贛江給她留下了夏天的記憶。
又是一個夏天的贛江,船與船相互沖撞,長矛與長矛對刺,眼前一片金光,将她的人生前後分成兩半。
在劉堡村裡,她還是和從北京一路長征過來時的感覺一樣,總是在不停地走,現在就在往山上走。
她們終于走出了村子,踏上上山的路。
這裡有幾孔窯洞,住着生産隊的兩個羊倌和兩群羊。
一個羊倌是個歪瘦臉的老頭,大夥管他叫順老頭,還有一個羊倌是個中年鳏夫,一張臘黃的長條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大夥管他叫二成,兩個人正袖手夾着羊鞭打開關羊的窯洞,各自吆喝着自己的羊出來,看到姐妹倆擔着擔子一路陡坡上來,便招呼道:“今天是你倆人送飯?”魯繼敏一邊喘着氣一邊力不從心地回了個招呼。
順老頭裹緊破藍布棉襖,回頭看着鬧鬧嚷嚷沖出窯洞的羊群,又回過頭來聲音渾濁粗啞地開玩笑道:“還是妹妹長得高,妹妹有勁。
”魯敏敏與魯繼敏都禮貌地笑一笑,她們沿着上坡的路已經走到了與順老頭一樣的高度。
順老頭又睜着一雙渾濁的眯縫眼,抖了一下白胡子,笑呵呵地看着魯敏敏說道:“妹妹像個小夥子,比姐姐壯多了。
”姐妹倆勉強笑笑,她們正喘得厲害,一步一步吃力地挪着。
當她們沿着坡路走出幾步之後,後面那個叫二成的羊館對順老頭說道:“那個妹妹腦子受了傷,有點傻。
”順老頭耳朵不好,扯着嗓門問:“你說啥?”大概是二成又對着他耳朵重複了一遍,順老頭點點頭。
魯繼敏扭頭看了魯敏敏一眼,魯敏敏似乎沒有反應,繼續一步一步踏着凹凸不平的陡坡向上走着。
沒過多一會兒,聽見後面呼噜呼噜的聲音追上來,停住步子回頭一看,是羊群洶湧地湧了上來,這段路不寬,兩邊是陡壁,姐妹倆喘着粗氣貼邊站住。
羊群咩咩咩地叫着,濁水一樣在她們腳邊湧過,踏起一片塵土和羊騷氣,順老頭腋窩裡夾着羊鞭沖她們點點頭,尾随着滾滾羊群上去了。
姐妹倆等寒風将塵土吹淨,就又咬着牙擔着擔子一步步向上挪着。
這一段陡坡叫十八彎,陡着彎來彎去,有三四裡路,劉堡村山上的田大多要經過這條路上下,春耕時擔糞上山,夏收時擔麥下山,這是村裡人多年練出來的功夫。
知識青年頭一天到村裡,空着身爬上山看了一回,就把一多半人累得東倒西歪,現在,她們咬緊牙一步步向上攀登着。
坡陡,她們隻能将擔子左右橫過來,要不前面的水桶就會磕坡。
她們低着頭在坑凹不平的路上一步一步找着落腳的窩,雙手左右抓住扁擔鈎鍊,一步一步晃蕩着向上走。
有的時候,兩個落腳點相距遠了一些,前腳怎樣用勁似乎也不能将整個體重和擔子蹬起來,想一步分成兩步走,之間又沒有合适的落腳點,這時,她們就隻能身體盡量前傾,将全身重量壓在前腳上,像蹬一個很高的台階,拚出全身的勁往上一蹬,才勉勉強強上去,水桶擺蕩得厲害,不小心磕在坡上,她們要立刻穩住自己和擔子,以免連人帶桶滾下山去。
遇到緩一點的拐彎處,她們就放下擔子,呼哧呼哧喘一陣,汗像水一樣從頭上往下淌,脖子上的汗早已濕汪汪一片,身上的汗也早已将内衣濕透,人稍一站定,山上的寒風便将身上吹得一片濕涼。
她們早就知道上山熱,不敢戴棉帽,也不敢戴棉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