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關燈
聽說盧小龍今天就要離開北京去陝西延安農村插隊「1」,沈麗震驚了。

    消息是沈麗在北清中學上學的表弟告訴她的。

    讓她震驚的不是盧小龍去農村,這是她早就聽盧小龍說到過的,而是盧小龍幾個月來幾乎沒有和自己有過什麼來往,卻突然這樣不辭而别了。

     看着外面寒風呼嘯的天氣,沈麗稍稍猶豫了一下,便戴上了那頂額頭鑲着絨帽檐的灰藍色的棉帽,系上内裡同樣鑲絨的帽耳扣,頂風出了家門,登上公共汽車趕往北京火車站。

     穿過大半個灰暗寒冷的北京城,她來到火車站,發現這裡一派紅旗揮舞、人山人海,一個往常不讓旅客進出的大門寬寬敞敞地開放着,潮水般的人流從這個大門直接擁向一号站台,沈麗跟着密集的人群湧了進去,前後左右都是送行的中學生與家長。

    到了一号站台,一列滿載着中學生的專列披紅挂彩地停在那裡,離開車時間已經不多了,所有的車窗都打開着,裡面探出一張張男女學生的面孔與揮動的手臂,站台上人群洶湧,中學生們與為子女送行的父母們、還有爺爺奶奶們都在千叮咛萬囑咐地揮淚與車上的人告别。

     沈麗一邊奮不顧身地往裡擠着,一邊打聽着:“北清中學在哪個車廂?”開車的鈴響了,站台上歡送的人群揮着手,響起一片最後的祝福與呼喊,一車窗一車窗的男女學生也都揮着手,很多人淚流滿面。

    沈麗終于擠到了北清中學所在的車廂,她匆匆地一個車窗一個車窗尋視着,沒有看到盧小龍的面孔,情急之中,她詢問站台上送行的北清中學學生:“盧小龍在哪裡?”在火車徐徐啟動、喊聲哭聲響成一片時,一個圓圓臉的女學生告訴她:“盧小龍根本沒乘這列火車走。

    ”沈麗着急地問:“他乘的是哪一列?”女學生瞟了她一眼,回答道:“他們要步行去延安,今天在天安門整隊,宣誓後才出發。

    ”沈麗一聽,立刻從人群中往外走,她左沖右撞地擠開密集的人流,出了車站。

     當她乘車來到天安門廣場時,在她面前展開的是寒風凜冽、空曠人稀的畫面。

    公共汽車站在天安門東側的勞動人民文化宮門前,她戴着棉帽和大口罩、頂着西北風走到天安門前時,天安門城樓前空空如也,幾座漢白玉的金水橋在一片風沙中寂寞地跨在金水河上,這裡除了三兩個腰挎手槍的執勤軍人外,幾乎沒有一個行人。

    她站在金水橋旁東張西望,隻看見東西長安街上稀稀寥寥的車輛在天安門前交叉通過,金水橋下窄窄的河水已經結冰,寒風吹着沙土與碎紙片在冰上掠過。

    往南望去,廣場中央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孤單地矗立在那裡,周圍空空曠曠,也沒有什麼人。

    再放眼望去,隔着紀念碑遠遠的就是前門箭樓,左邊是曆史博物館,右邊是人民大會堂,陰霾的天氣下,整個廣場顯得廣大而又荒涼。

    一個身材挺拔的軍人表情嚴肅地走到她面前站住,伸手對她擺了擺,示意此處不可停留,沈麗便把幾乎遮住眼睛的口罩稍微往下壓了一下,有些茫然地朝天安門廣場中心走去,呼嘯的西北風卷着沙土從右後方吹來,催得她往前快走。

    稍微向右後方靠去,似乎風能夠托住她的體重,風沙貼地而過時,能夠覺出腳脖處的生冷與疼痛。

     她來到紀念碑旁,四望廣場,更顯得寂寥無人。

    盧小龍他們已經走了嗎?沈麗若有所失地黯然登上紀念碑的漢白玉台階。

    當她在高台上圍繞着紀念碑心不在焉地慢慢行走時,發現紀念碑南邊立着一群人,二三十個中學生背着背包列隊站在那裡,為首的一個打着一面紅旗,周圍還圍着幾十個學生。

    沈麗一下想到這就是盧小龍的隊伍,接着也便看到盧小龍正在隊列前和大家說着什麼話。

    這樣居高臨下地看過去,一群中學生在空曠的廣場中顯得人單勢薄,十分可憐。

    從側後方可以看見盧小龍不時轉動的面孔和眼睛,他的額頭還是微微凸起着,在陰霾的寒風中顯得十分認真,也可能是背着背包的緣故,盧小龍站在那裡尤其顯得矮小。

    當他仰着臉認真地對他的隊伍講話時,更像一個小學生,他不時擡手指着隊伍中的某一個人,那樣子很像是小孩頭領着他的一群小夥伴玩打仗遊戲。

    沈麗靠在漢白玉欄柱上,用黯然而又有些濕潤的目光看着下面的景像:背背包的大約有三十來人,排成三個橫列,他們聽着盧小龍講話,不時透過圍送的人群向廣場四面張望着,似乎在等什麼人。

     她想了想,決定走近些。

    她盡量不惹人注意地沿着台階慢慢走下來,隊列裡的人和圍在隊列周圍的人有人注意地看了看這個戴着帽子、蒙着口罩的陌生人,盧小龍也随着他們的目光回過頭來,沈麗在離地面還有兩三級台階的高度上和盧小龍的目光相遇了,盧小龍一眼認出了她。

    讓沈麗感到欣慰的是,盧小龍毫不矜持地、甚至有些友好地露出一絲微笑,目光與她對視了一下,又回過頭去領導他的隊伍,沈麗便自然而然地加入了圍送的人群中。

     她注意到身旁站着一個身着新軍裝、領章帽徽紅豔豔的女兵,及至扭頭相視時,沈麗覺得面熟。

    那是一張皮膚通紅而又多皺的老太太模樣的面孔,沈麗想起這就是盧小龍的同班同學華軍,也是北清中學紅衛兵的發起人之一,顯然已經參軍了,她站在送行的人群中,還流露着對盧小龍的一份情意。

     華軍很仔細地打量了一下沈麗,終于将她辨認了出來,她掠了一下從軍帽下露出的頭發,又幾次扭過頭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