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盧鐵漢一家五口人圍着一點微弱的亮光坐在黑暗的客廳中,因為停電,又買不到蠟燭,他們便學農村人點油燈的辦法,在一個小碟中倒了一點豆油,然後在裡面躺了一根布條,窄窄的布條在碟邊露出一點頭,就成了燈芯,油順着布條洇上來,點着露出的“燈芯”,就有了黃豆大的一點光亮。
這盞“油燈”放在盧鐵漢面前的茶幾上,他借着油燈放出的朦胧光亮,召開了這次特别的家庭會議。
範立貞隔着小茶幾坐在他左手的沙發上,對面椅子上坐着盧小龍,在盧小龍和範立貞之間坐着盧小慧,靠右邊,在自己和盧小龍之間坐着二兒子盧小剛,一家人圍成一個圓圈,油燈成了他們的圓心。
當油燈穩穩地點燃時,五張面孔便在它的映照下,五個人的身影巨大而朦胧地投射在客廳四壁。
陽台門及窗戶外面,是藍黑微亮的夜空,可以聽見蕭瑟的西北風。
初冬時節,暖氣還沒有來,正是一年中家裡最寒冷的時候,坐在空洞而又陰冷的昏暗中,油燈不僅給他們帶來光亮,也帶來一點暖意。
盧鐵漢點着了煙鬥,将濃重的煙霧徐徐吐出來,在油燈照亮的空間缭繞彌漫,五個人的目光不由得跟随着油燈照亮的缭繞煙霧,似乎在凝視全世界的氣象圖,目光也愈發朦胧。
盧鐵漢噴吐了一陣煙霧,在煙灰缸中連磕帶摳地去除了煙灰,再從煙絲盒中拿着煙絲續到煙鬥裡,續滿摁實,端着煙鬥目光掃視了一圈,沉穩地說道:“咱們今天召開一個家庭全體成員會議,商量下一步每個人的何去何從。
” 說着,他劃火柴點着了煙鬥,在他一下一下抽着煙鬥時,範立貞的眼睛眨動着在想什麼,三個孩子都目光凝視着油燈,一時沒有人說話。
情況十分清楚,農林牧業部和全國很多機關一樣,正在根據毛主席的《五。
七指示》「1」在農村籌建“五。
七幹校”,盧鐵漢很快就要下放到幹校勞動。
按規定,他可以帶妻子範立貞同去,還可以最多帶一個子女下去。
帶誰去,就是今天要讨論的問題之一。
另外,北京的中學生正面臨着文化大革命後的分配,主流已經很明白,上山下鄉,去農村插隊,又聽說有可能每個家庭允許一個子女留在北京,分配在工廠,那麼,誰先上山下鄉,誰堅持到最後争取留在北京,又是個要讨論的問題。
盧鐵漢希望帶盧小慧去幹校,然而,作為父親,他必須對三個子女一視同仁。
範立貞自然也想帶盧小慧走,這畢竟是她惟一親生的孩子,然而,作為兩個男孩的繼母,在決定命運的時刻,她也絕不能一碗水端不平。
兩個兒子中盧小龍似乎早就在準備上山下鄉,如果他去農村了,盧小慧又去了幹校,盧小剛就可能争取留在北京,這似乎是很自然的安排。
現在,作為父親的盧鐵漢一定要通過家庭會議以毫無偏袒的、公平的家長形象來妥善解決這個問題。
家庭會議一開始,盧鐵漢就感到氣氛比他想得凝重,當一家人圍坐在黑暗和陰冷包圍中的一豆燈光周圍時,油燈的光亮照出了五個人聚攏成的一塊空間。
在這塊僅存的有些暖意的空間中,注滿了一家人千頭萬緒的思想和說不上來的滋味。
盧鐵漢一時間朦朦胧胧覺出空氣之所以這樣凝重,是因為這個會議還意味着這個家庭的成員即将各奔東西。
他垂下目光看着自己噴吐出的濃煙在油燈上盤旋,聲音沙啞濁重地說道:“等我們離開以後,這個房子部裡可能也要收回。
以後即使再回北京,大概也不能回到這個家裡來了。
”範立貞在一旁插話道:“以後還來什麼北京啊?一家人要團聚,就隻能去幹校了。
”空氣又回歸凝重。
盧鐵漢仰看了一下房頂,又轉頭看了看四周,受他的影響,盧小慧、盧小龍也都上下左右看了看客廳,想到和這個住了多少年的房子告别,似乎都生出一種共同的惆怅來。
盧小慧說:“咱們在這個房裡住了不少年呢。
”盧鐵漢點點頭,說:“房子住久了,離開會有些舍不得。
不過,老百姓說得好,樹挪死人挪活嘛。
記得從原來的平房往這兒搬時,你們對那兒的老房子也有點舍不得呢。
”盧小慧說:“那時我們在平房前後種了好多葡萄、扁豆、絲瓜,又有金奶奶一家人,還有好多小朋友,一下離開,是有點舍不得。
”範立貞說:“還有金奶奶家養的貓,你也舍不得。
可是一到這個家,你就高興了,樓上樓下跑來跑去。
” 盧小慧笑了,她意識到要揀着這樣的話題使客廳裡的氣氛輕松一點。
她知道父母想帶她去幹校,她自己則對下幹校還是去農村都無可無不可,隻覺得應該順應父母的心意。
現在,父母将這個均等的權利放在兩個哥哥面前,她完全理解。
她現在的使
這盞“油燈”放在盧鐵漢面前的茶幾上,他借着油燈放出的朦胧光亮,召開了這次特别的家庭會議。
範立貞隔着小茶幾坐在他左手的沙發上,對面椅子上坐着盧小龍,在盧小龍和範立貞之間坐着盧小慧,靠右邊,在自己和盧小龍之間坐着二兒子盧小剛,一家人圍成一個圓圈,油燈成了他們的圓心。
當油燈穩穩地點燃時,五張面孔便在它的映照下,五個人的身影巨大而朦胧地投射在客廳四壁。
陽台門及窗戶外面,是藍黑微亮的夜空,可以聽見蕭瑟的西北風。
初冬時節,暖氣還沒有來,正是一年中家裡最寒冷的時候,坐在空洞而又陰冷的昏暗中,油燈不僅給他們帶來光亮,也帶來一點暖意。
盧鐵漢點着了煙鬥,将濃重的煙霧徐徐吐出來,在油燈照亮的空間缭繞彌漫,五個人的目光不由得跟随着油燈照亮的缭繞煙霧,似乎在凝視全世界的氣象圖,目光也愈發朦胧。
盧鐵漢噴吐了一陣煙霧,在煙灰缸中連磕帶摳地去除了煙灰,再從煙絲盒中拿着煙絲續到煙鬥裡,續滿摁實,端着煙鬥目光掃視了一圈,沉穩地說道:“咱們今天召開一個家庭全體成員會議,商量下一步每個人的何去何從。
” 說着,他劃火柴點着了煙鬥,在他一下一下抽着煙鬥時,範立貞的眼睛眨動着在想什麼,三個孩子都目光凝視着油燈,一時沒有人說話。
情況十分清楚,農林牧業部和全國很多機關一樣,正在根據毛主席的《五。
七指示》「1」在農村籌建“五。
七幹校”,盧鐵漢很快就要下放到幹校勞動。
按規定,他可以帶妻子範立貞同去,還可以最多帶一個子女下去。
帶誰去,就是今天要讨論的問題之一。
另外,北京的中學生正面臨着文化大革命後的分配,主流已經很明白,上山下鄉,去農村插隊,又聽說有可能每個家庭允許一個子女留在北京,分配在工廠,那麼,誰先上山下鄉,誰堅持到最後争取留在北京,又是個要讨論的問題。
盧鐵漢希望帶盧小慧去幹校,然而,作為父親,他必須對三個子女一視同仁。
範立貞自然也想帶盧小慧走,這畢竟是她惟一親生的孩子,然而,作為兩個男孩的繼母,在決定命運的時刻,她也絕不能一碗水端不平。
兩個兒子中盧小龍似乎早就在準備上山下鄉,如果他去農村了,盧小慧又去了幹校,盧小剛就可能争取留在北京,這似乎是很自然的安排。
現在,作為父親的盧鐵漢一定要通過家庭會議以毫無偏袒的、公平的家長形象來妥善解決這個問題。
家庭會議一開始,盧鐵漢就感到氣氛比他想得凝重,當一家人圍坐在黑暗和陰冷包圍中的一豆燈光周圍時,油燈的光亮照出了五個人聚攏成的一塊空間。
在這塊僅存的有些暖意的空間中,注滿了一家人千頭萬緒的思想和說不上來的滋味。
盧鐵漢一時間朦朦胧胧覺出空氣之所以這樣凝重,是因為這個會議還意味着這個家庭的成員即将各奔東西。
他垂下目光看着自己噴吐出的濃煙在油燈上盤旋,聲音沙啞濁重地說道:“等我們離開以後,這個房子部裡可能也要收回。
以後即使再回北京,大概也不能回到這個家裡來了。
”範立貞在一旁插話道:“以後還來什麼北京啊?一家人要團聚,就隻能去幹校了。
”空氣又回歸凝重。
盧鐵漢仰看了一下房頂,又轉頭看了看四周,受他的影響,盧小慧、盧小龍也都上下左右看了看客廳,想到和這個住了多少年的房子告别,似乎都生出一種共同的惆怅來。
盧小慧說:“咱們在這個房裡住了不少年呢。
”盧鐵漢點點頭,說:“房子住久了,離開會有些舍不得。
不過,老百姓說得好,樹挪死人挪活嘛。
記得從原來的平房往這兒搬時,你們對那兒的老房子也有點舍不得呢。
”盧小慧說:“那時我們在平房前後種了好多葡萄、扁豆、絲瓜,又有金奶奶一家人,還有好多小朋友,一下離開,是有點舍不得。
”範立貞說:“還有金奶奶家養的貓,你也舍不得。
可是一到這個家,你就高興了,樓上樓下跑來跑去。
” 盧小慧笑了,她意識到要揀着這樣的話題使客廳裡的氣氛輕松一點。
她知道父母想帶她去幹校,她自己則對下幹校還是去農村都無可無不可,隻覺得應該順應父母的心意。
現在,父母将這個均等的權利放在兩個哥哥面前,她完全理解。
她現在的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