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關燈
命即将進入“清理階級隊伍、精簡機構、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時,明明是要從“大亂”走向“大治”,從破壞舊世界走向建設新世界,他卻為這個勝利感到興味索然。

    好在到了風平浪靜、建設紅色政權和紅色社會時,他便可以用更多的時間看看書,遊遊泳,大江南北走一走。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在大風大浪中搏擊過來的人,一旦沒了風浪,必然覺得單調乏味。

    當全國上下慶祝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勝利時,他卻感到自己要閑起來,想到自己75歲的年齡,他似乎應該把一個有一定模樣的新社會留給後人了。

     李秀芝蹲在那裡捏着腳,提問道:“現在說全國一片紅,那一片紅以前呢?算什麼顔色,能說是一片黑嗎?”毛澤東的目光還在電視上,思路也在自己的感慨中,随口答道:“一片紅以前就是一片不紅。

    ”“不紅是什麼呀?”李秀芝嘟囔着問。

    “不紅就是不紅,灰的、黃的、白的、黑的,都叫不紅。

    ”毛澤東回答。

    李秀芝問:“那文化大革命算第二次解放全中國吧。

    ”毛澤東用手拍了拍沙發扶手,說道:“就是。

    ” 毛澤東又看到自己在八屆十二中全會全體會議上的鏡頭了,臉色比較陰郁。

    那一天,全會審查和通過了中央專案審查小組向八屆十二中全會提交的《關于叛徒、内奸、工賊劉少奇罪行的審查報告》,畫面上響起播音員铿锵有力的聲音:“在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中,經過廣大革命群衆和紅衛兵小将的廣泛揭發,專案組的深入調查,大量的物證、人證、旁證,充分證實黨内頭号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劉少奇是一個埋藏在黨内的叛徒、内奸、工賊,是罪惡累累的帝國主義、現代修正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走狗。

    ”在播音員源源不斷的聲音中,毛澤東的注意力卻在自己在大會的形象上。

    他面對着整個會場,目光越過人群,在用一種從容的表情聽着對劉少奇審查報告的宣讀。

    有了證據确鑿的材料,将劉少奇完全徹底地打倒,這是證明文化大革命的必要性所需要的。

    他知道這個審查報告的分量,這個審查報告拿到八屆十二中全會上,一切對文化大革命持有異議的人都會噤若寒蟬。

    揪出這個内奸、叛徒,文化大革命便是理所應當的;而将這個内奸、叛徒結結實實地打倒,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有了足夠的威嚴。

     他不曾想到,能夠整出如此有分量的材料,還要歸功于江青的努力,他知道江青在離自己不遠的位置上坐着。

    有了這份材料,他就可以封住黨内一切反對派之口了,所有的與會者大概沒有人能夠對抗文化大革命的主旋律。

    他的目光雖然沒有聚集于會場中的任何一個人,然而,他分明知道那幾個“二月逆流”的幹将都在什麼位置上,而且都是乖乖的。

     他是家長,當他從容面對整個會場時,他的表情是含威不露的,好像他做了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有一種義不容辭的又是冷漠的曆史滄桑感。

    毛澤東體會着自己當時的心态:他是慈嚴兼備的,他容不得這個家族中沒有規矩,他不得不将敢于威脅家長地位的人驅逐出這個家族,當他完成這個驅逐時,家族中的全部成員便都聽話了。

    他從容不迫地向曆史宣布,自己做了一件應該做的事情。

    想到一年多前,黨外人士沈昊曾經給他寫信,建議“毛劉團結”,他不禁露出一絲輕蔑的冷笑。

    他有古往今來的政治智慧,會把文章做得起承轉合、從容不迫。

    他想到了中國曆史上一些出色的政治家,從春秋戰國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直到朱元璋、康熙、乾隆,都有做政治文章的才幹,而他則集之大成,做得更大氣更委婉,政治文章做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就會有天衣無縫之妙。

     恍惚中,知道李秀芝又在盆裡添了熱水,他也又一次擡腳落腳試着水溫,将腳放入盆中。

    李秀芝的一雙小手料理着他的一雙大腳,他料理的則是整個天下。

     電視上又出現了林彪講話的鏡頭。

    林彪端坐在自己的身邊,自己依然用家長式的含威不露又似乎毫無表情的目光看着會場上方。

    他似乎在聽一個表現比較忠誠的子女彙報工作,他并不太在意林彪講些什麼,他不過是用林彪的忠誠與積極做一個樣闆,教育這個家族中的其他成員。

    治國之道,賞罰二字。

    将劉少奇永遠開除出黨,而将林彪提到接班人的位置,就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賞罰;這個賞罰就是讓全黨全國知道,不該如何做,應該如何做。

    林彪正坐在自己旁邊認真規矩地講着話,他聽到林彪講:“文化大革命成績最大最大最大,損失最小最小最小。

    ”聽到林彪講:“我們一片紅,等于歐洲一片紅。

    ”他知道林彪在又一次講話中還講到:“從古到今,四次文化革命運動。

    第一次是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影響人類兩千年,但同我們這次文化大革命比較起來,微不足道,是小巫見大巫,沒什麼了不起的。

    第二次是資産階級的意大利的文化,到十四五世紀以文藝複興進入了繁榮時代。

     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