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女導演彥均執導的影片《真誠》在國際電影節上得了大獎,電影廠為此召開了慶功大會。
特意到市内舉行,邀請了各方領導,知名人士:影視明星,歌星,舞星,著名作家,詩人,評論家,書畫家等等,場面盛大,各報社、電台、電視台,也都來了。
大會還未開始,到處是簽名熱。
每個“名流”,每個“星”都被一群人團團圍住。
圍的人高舉着簽名本、書、紙片;被圍的人滿面興奮,你們别擠,我一個個簽。
都希望自己身邊的人越多越好,擠死、簽死也心甘情願。
最興奮的該是彥均了。
她四十多歲的身體上下放着光,面容也亮得耀人。
她周圍的記者最多,她對每個人都友好,對每個問題都坦率。
你們問我拍這部片子的追求?我就是以真誠拍《真誠》。
最幸福的就是《真誠》的女主角:伊麗。
她身着光閃閃的錦緞旗袍,腰肢水蛇般扭動着,臉上風情洋溢。
她簡直走不動了,多少張崇拜的面孔急切地擠向她,兩個大學生因為擁擠竟推搡了起來。
要開會了,人們紛紛就座了,名流明星們也在台上或台下入座了。
禮堂後面的入口處又鬧嚷起來,那兒又有湧動的人群。
大家請安靜了,不要再簽名了。
主席台上有人在麥克風中大聲講着。
那群人略松開了一些,隻見一個五十來歲的男人拉着一個差不多同樣年齡的女演員擠出來。
男人正是頗有名氣的作家劉言,他簡直是一派騎士風度,把那個女演員從人群中“搶救”出來,得意洋洋地“護送”她穿過座位間的甬道到了前排坐下。
隻有他能和這些女明星在一起,隻有他有資格去保護她們,他了不起得很,英雄得很。
慶功會終于開始了。
文化部領導講話,電影局領導講話,電影廠領導講話。
然後是發獎,光榮的獎狀,實惠的獎金。
記者們在台上台下跑來跑去,照相機、攝像機從各個角度照着主席台。
然後是受獎導演彥均講話。
她面對掌聲,她興奮,她激動,她說話有些急促,她像個純潔的大孩子,她中年的身體飽滿又富有生氣,她鮮亮極了,像明媚的小太陽: 我熱愛真誠這個主題,可以說從學生時代就孕育在心裡了。
我們那個時代多純潔、多真誠,我始終懷念那個時代。
經曆了十年動亂,我們就喪失真誠了?真誠要複歸,要升華:我呼籲真誠。
這部電影就叫《真誠》。
有人說這個片名太白、太不藝術,我說,這個名字好得很。
我們需要真誠,人類需要真誠。
伊麗也跟着發言,一上午的精心修飾:該怎麼顯得突出,怎麼才能壓住衆多女星,如何才能更引起記者更大的熱情,如何才能在電視上多占幾個鏡頭,此刻都化為激情的講話:我也熱愛真誠這個主題,熱愛這部影片中的女主角。
我用自己的心去表演,作為一個表演藝術家,一生都應有一顆真誠之心。
彥均。
以真誠之心拍《真誠》,那并不難。
這是她的真實人格,可要使它為社會所接受就不那麼容易了。
她為這部影片費盡了心機,拍攝時就有多少周折,多少上下聯絡,多少棘手“外交”。
拍好了,如何才能獲得領導好評,如何才能得到權威們認可,如何才能引起評論界的贊揚,她上下左右,用盡了渾身解數。
這位廉之睿,是領導,又是權威長者,和藹可親,又不失威嚴。
她請他來看樣片。
在這位老前輩面前,自己還可算是小姑娘,可以倚小賣小,這樣效果最好。
對他的政治傾向自己是早知道的,對他的藝術口味自己也早就熟悉。
要把自己的影片盡量往他的标準上“解釋”,看之前就要“引導”,看之中就要“說明”,看之後就要傾訴。
我相信您一定會支持的,我主要靠您的扶持了,您一定會喜歡這部片子的,隻要您通過了,說聲好,别人再怎麼說我也不在乎了。
這樣說就可以“套”住對方,有不滿的意見也講不出口,有滿意的地方則會加倍稱贊。
“你也不是為我一個人拍電影啊。
”首長果然樂呵呵了。
我不是為您一個人拍的,可我最信服您的評判。
不光因為您是領導,更因為您是真正的藝術權威,是我的老師。
她說得誠摯極了,眼睛裡都有淚光了。
可她心裡怎麼想呢?這個老頭子思想僵化,早該退出影壇了。
這一位,童偉,是有影響的作家兼評論家。
自己換一副面孔,請他來家裡吃飯,丈夫也一同陪客,讓兒子女兒出來叫叔叔,喝酒碰杯,親如一家。
然後,關上房門面對面談知心話,向童偉請教——既在藝術上,也在策略上。
我這部片子,真不知道命運會怎麼樣,那些僵硬派肯定要貶它,因為我在藝術上作了新的探索。
童偉是好為人師的,又自認為是中國現代派藝術的先驅。
她這樣講,一條線把自己和他劃到了一個營壘,立刻就能得到他的支持。
果然,童偉的自尊心得到了滿足,侃侃而談。
童偉有些話有道理,有些話也就那麼回事,但她一律點頭稱是。
她不需要童偉思想上的指教,而需要他行動上的支持(給予評論),可要得到他支持,就先要接受他的指教。
你講吧,講得越多越好,然後我再引導引導,讓你多講講《真誠》這部片子的藝術成就。
這方面講了,再引導到那方面;各方面都講了,再引導向深入;全面了,深入了,她便笑着說:你總結得太好了,簡直就是一篇現成的文章。
童偉便笑笑:我最近就是沒時間,要不真可以
特意到市内舉行,邀請了各方領導,知名人士:影視明星,歌星,舞星,著名作家,詩人,評論家,書畫家等等,場面盛大,各報社、電台、電視台,也都來了。
大會還未開始,到處是簽名熱。
每個“名流”,每個“星”都被一群人團團圍住。
圍的人高舉着簽名本、書、紙片;被圍的人滿面興奮,你們别擠,我一個個簽。
都希望自己身邊的人越多越好,擠死、簽死也心甘情願。
最興奮的該是彥均了。
她四十多歲的身體上下放着光,面容也亮得耀人。
她周圍的記者最多,她對每個人都友好,對每個問題都坦率。
你們問我拍這部片子的追求?我就是以真誠拍《真誠》。
最幸福的就是《真誠》的女主角:伊麗。
她身着光閃閃的錦緞旗袍,腰肢水蛇般扭動着,臉上風情洋溢。
她簡直走不動了,多少張崇拜的面孔急切地擠向她,兩個大學生因為擁擠竟推搡了起來。
要開會了,人們紛紛就座了,名流明星們也在台上或台下入座了。
禮堂後面的入口處又鬧嚷起來,那兒又有湧動的人群。
大家請安靜了,不要再簽名了。
主席台上有人在麥克風中大聲講着。
那群人略松開了一些,隻見一個五十來歲的男人拉着一個差不多同樣年齡的女演員擠出來。
男人正是頗有名氣的作家劉言,他簡直是一派騎士風度,把那個女演員從人群中“搶救”出來,得意洋洋地“護送”她穿過座位間的甬道到了前排坐下。
隻有他能和這些女明星在一起,隻有他有資格去保護她們,他了不起得很,英雄得很。
慶功會終于開始了。
文化部領導講話,電影局領導講話,電影廠領導講話。
然後是發獎,光榮的獎狀,實惠的獎金。
記者們在台上台下跑來跑去,照相機、攝像機從各個角度照着主席台。
然後是受獎導演彥均講話。
她面對掌聲,她興奮,她激動,她說話有些急促,她像個純潔的大孩子,她中年的身體飽滿又富有生氣,她鮮亮極了,像明媚的小太陽: 我熱愛真誠這個主題,可以說從學生時代就孕育在心裡了。
我們那個時代多純潔、多真誠,我始終懷念那個時代。
經曆了十年動亂,我們就喪失真誠了?真誠要複歸,要升華:我呼籲真誠。
這部電影就叫《真誠》。
有人說這個片名太白、太不藝術,我說,這個名字好得很。
我們需要真誠,人類需要真誠。
伊麗也跟着發言,一上午的精心修飾:該怎麼顯得突出,怎麼才能壓住衆多女星,如何才能更引起記者更大的熱情,如何才能在電視上多占幾個鏡頭,此刻都化為激情的講話:我也熱愛真誠這個主題,熱愛這部影片中的女主角。
我用自己的心去表演,作為一個表演藝術家,一生都應有一顆真誠之心。
彥均。
以真誠之心拍《真誠》,那并不難。
這是她的真實人格,可要使它為社會所接受就不那麼容易了。
她為這部影片費盡了心機,拍攝時就有多少周折,多少上下聯絡,多少棘手“外交”。
拍好了,如何才能獲得領導好評,如何才能得到權威們認可,如何才能引起評論界的贊揚,她上下左右,用盡了渾身解數。
這位廉之睿,是領導,又是權威長者,和藹可親,又不失威嚴。
她請他來看樣片。
在這位老前輩面前,自己還可算是小姑娘,可以倚小賣小,這樣效果最好。
對他的政治傾向自己是早知道的,對他的藝術口味自己也早就熟悉。
要把自己的影片盡量往他的标準上“解釋”,看之前就要“引導”,看之中就要“說明”,看之後就要傾訴。
我相信您一定會支持的,我主要靠您的扶持了,您一定會喜歡這部片子的,隻要您通過了,說聲好,别人再怎麼說我也不在乎了。
這樣說就可以“套”住對方,有不滿的意見也講不出口,有滿意的地方則會加倍稱贊。
“你也不是為我一個人拍電影啊。
”首長果然樂呵呵了。
我不是為您一個人拍的,可我最信服您的評判。
不光因為您是領導,更因為您是真正的藝術權威,是我的老師。
她說得誠摯極了,眼睛裡都有淚光了。
可她心裡怎麼想呢?這個老頭子思想僵化,早該退出影壇了。
這一位,童偉,是有影響的作家兼評論家。
自己換一副面孔,請他來家裡吃飯,丈夫也一同陪客,讓兒子女兒出來叫叔叔,喝酒碰杯,親如一家。
然後,關上房門面對面談知心話,向童偉請教——既在藝術上,也在策略上。
我這部片子,真不知道命運會怎麼樣,那些僵硬派肯定要貶它,因為我在藝術上作了新的探索。
童偉是好為人師的,又自認為是中國現代派藝術的先驅。
她這樣講,一條線把自己和他劃到了一個營壘,立刻就能得到他的支持。
果然,童偉的自尊心得到了滿足,侃侃而談。
童偉有些話有道理,有些話也就那麼回事,但她一律點頭稱是。
她不需要童偉思想上的指教,而需要他行動上的支持(給予評論),可要得到他支持,就先要接受他的指教。
你講吧,講得越多越好,然後我再引導引導,讓你多講講《真誠》這部片子的藝術成就。
這方面講了,再引導到那方面;各方面都講了,再引導向深入;全面了,深入了,她便笑着說:你總結得太好了,簡直就是一篇現成的文章。
童偉便笑笑:我最近就是沒時間,要不真可以